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

合集下载

金融自由化理论: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考察

金融自由化理论: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考察

金融自由化理论: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考察杨时革1一、引言金融自由化是一个涉及广阔的金融学术语,有着深厚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背景。

金融自由化理论就其内涵而言不能脱离对于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这两个古老而又至关重要的经济学命题的讨论。

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演进过程看,金融自由化实际上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20世纪以来金融领域的具体延续,金融自由化思潮从其基本理论假设和基本理论倾向上都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

而金融自由化整个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发展,它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离不开对政府行为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探讨。

围绕金融自由化的一切争议,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以及08年金融危机席卷金球的恶劣经济情势下,关于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的质疑、批判和修正实质上是对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政府行为作用边界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二、金融自由化理论: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考察在研究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轨迹时,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关金融在经济中功能及作用的研究、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抑制和深化理论等等方面的理论,都属于广义的金融自由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金融自由化不等同于我们狭义所理解的金融体系中的“放松管制”(Financial Deregulation),实际上,金融自由化理论所探讨和研究的主题远比对金融体系放松管制的简单理解要广泛和深刻得多。

从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历史渊源看,金融自由化理论所考察的主题其实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早期文献1.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理论”关于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早期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金融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的17和18世纪,在此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资本主义产业资本的繁荣对金融资本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学者们也注意到了运转良好的资金借贷体系对于产业资本成长的重要性。

在洛克、斯密和边沁的关于金融发展的早期著作中,都强调了强有力的货币体系和不受约束的金融中介的重要性。

关于金融发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理论回顾

关于金融发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理论回顾

一、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理论回顾(一)格利与肖的金融发展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增长,其金融体系也得以迅速发展。

而与此同时,那些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却相对缓慢,其金融体系也相对落后。

于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便成了不少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格利(J.G.Gurley)与肖(E.S.Shaw)先后于1955至1967年发表了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格利与肖认为,金融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互动关系。

格利与肖指出:“在不发达社会,可贷资金的交易是在极不完善的市场里由最终贷款人与最终借款人面对面地磋商完成的。

在较成熟的社会里,这种分割成细小部分的市场上的个别贷款只是全部发行量的较小部分。

金融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替代面对面贷款的方法,从而借款人和贷款人或者双方都能从可贷资金交易中获得利益。

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介技术的发展,不仅银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各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也纷纷设立,并迅速地发展起来。

这些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非货币间接金融资产而发挥中介融资的机能。

于是,金融资产的种类更进一步增多,金融资产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金融技术的创新,这种创新无论是在分配技术方面还是在中介技术方面都能扩大可贷资金的市场广度,提高资金分配的效率,从而提高储蓄和投资的水平,最终使经济增长也得以提高。

(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雷蒙德·戈德史密斯(P.G.Smith)是现代比较金融学的奠基人,对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做了广泛的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研究。

戈德史密斯率先提出了综合全面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概念。

他认为所谓金融结构,就是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

其中,“金融工具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而金融机构则是“一种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

金融结构理论-详解

金融结构理论-详解

金融结构理论-名词详解金融结构理论(Financial Structure Theory)目录• 1 金融结构理论的概述• 2 金融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3 我国金融结构失衡的基本判断• 4 金融结构理论的借鉴与启示金融结构理论的概述金融结构理论是研究金融发展问题的最早和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其创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出生于比利时的美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代表作是1969年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该理论对金融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戈德史密斯把各种金融现象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

金融工具是指对其它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金融机构即金融中介机构,指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金融结构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

他认为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戈德史密斯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只存在一条主要的金融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金融结构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尽管不同国家的起点(起始时间、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但它们很少偏离这条道路,只有战争和通货够胀例外。

金融结构理论从研究方法到基本结构都对研究金融和金融发展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融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戈德史密斯对比了世界上35个国家百余年的金融史料与数据后,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与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第一次对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了数量研究和比较研究;研究并揭示了金融深化的内部路径和规律;提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重要性与研究方向。

他认为在自由企业经济中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产生类型绝然不同的金融结构。

他把各种金融现象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

金融工具是指对其它经济单位的债权凭证和所有权凭证;金融机构即金融中介机构,指资产与负债主要由金融工具组成的企业;金融结构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张雯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12期摘要:金融发展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脉络——从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到金融功能论,再到法与经济学等前沿理论,介绍了金融发展理论演进历程和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压制;金融深化一、早期金融发展理论早期的金融学说主要是围绕着货币的职能和作用来展开理论分析的。

亚当?斯密强调金融媒介作用,充分肯定了银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巴杰特(Walter Bagehot,1873) 认为金融发展会驱动产业升级。

他认为良好的金融系统能够把资金从低效率的投资导向高效率的投资,从而增强投资的整体效率。

熊彼特(Schumpeter,1912)提出“创新理论”。

他认为这种创新主要是基于企业家职能,并且他从经济循环流转的角度把银行信贷看作是企业家创新的首要条件,而银行信用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帕特里克(Patrick,1966)特别强调了金融发展能够产生供给引导的效应。

在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金融引导经济增长;当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变得日益复杂,此时经济中的摩擦会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并刺激金融发展。

希克斯(Hicks ,1969)从金融在提供流动性、分散风险方面的功能等不同视角来理解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通过考察经济发展历史,指出金融发展是工业革命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国外金融发展理论(一)金融结构论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并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概念,讨论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金融结构模式,并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结构是指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相对规模。

为准确衡量金融结构,戈德史密斯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FIR,即全部金融资产价值Fr与全部实物资产Wr(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动反映的是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

金融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一)

金融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一)

金融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金融理论的世纪回顾与展望一、金融理论的世纪回顾在20世纪金融理论的发展史上,5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一般认为,现代金融理论起始于50年代初马柯维茨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

而在此之前已存在的金融理论体系,则被称为是古典经济学中的金融理论。

古典金融理论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一直是以“货币与实物经济相分离”的古典经济学“两分法”为手段,从实物经济的层面出发,对货币的职能、银行的流动性、信用机制、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的决定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取得相当成就。

该阶段所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理论成果有:甘末尔学说(1907年)、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理论(1911年)、马歇尔的现金余额数量论(1923年)、庇古的剑桥方程式(1917年)、哈耶克的中立货币理论(1931年)、莫尔顿的银行可转换性理论(1918年)、勒纳等的弹性理论(30年代)、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1922年)、阿夫塔里昂的汇兑心理理论(1927年)、凯恩斯与爱因齐格的利率平价理论(1930年)等。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问世,这不仅在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称为经济学的一场革命,特别在古典金融理论的发展史上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凯恩斯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把货币资产融入实际经济中,指出货币对就业、产出、收入等实际经济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填平了货币与实物经济之间的“两分”,创立了以货币经济为特征的宏观经济学。

在凯恩斯之后,希克斯与汉森于1949年创立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相结合的is-lm模型,鲍莫尔于1952年提出了平方根定律,弗里德曼于50年代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

50、60年代,由于直接融资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

在金融理论方面,不仅出现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而且出现了大量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的微观金融理论。

尤其是,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了证券组合理论,创立现代金融理论之开端。

中国金融FIR指标浅析

中国金融FIR指标浅析

1969年,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了金融结构理论。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衡量一国金额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其中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 fir)最重要,fir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

现有的很多文献中都把m2/gdp或者金融资产总量/gdp的比值作为fir,这样的表达其实和戈德史密斯最初的表达有所出入,都会夸大fir的数值。

利用现有资料计算出的实物资产总和,我们可以计算中国历年的fir值。

对资本存量的衡量关键在于确定以下四个方面的值:基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当年投资额和折旧。

汤向俊根据邹至庄(1993)估计的固定资产的积累指数在1952至1978年间将基本保持不变,直接采用1978年年末的资本存量值作为初始资本值为11292亿元(1978年不变价)。

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确定,成为核算资本存量存在争议的关键点之一。

因为国家统计局直到1992年才开始公布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数据。

(hsueh, li,1999)得到国家统计局的支持,取得每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的统计报告,核算出1952年~1995年间的直接投资递减指数。

汤向俊认为这是最为可信的数据,因此1995年之前以他的数据核算,对于1995年以后的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因此推算1991年~2003年实物资产总额(亿元)为:金融资产总量的计算上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考察货币、债券、股票和保险四大类金融资产。

货币资产以m2来计量;债券资产以即期余额来计量;股票资产以即期市价总值来计算,保险资产以当年保费计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1991年~2003年的金融资产总额如下(亿元):根据前人计算所得的实物资产总额,以及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得出的金融资产总额,中国1991年~2003年的fir数值如下:中国的fir数值并不高,但是就趋势而言,中国的金融资产增加速度十分迅速,尤其是股权资产的增加迅速。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一)国外金融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1.理论研究1.1格利和肖金融结构理论在1960年出版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格力和肖提出了他们对金融结构的看法。

他指出,以前的经济学家大多局限于对货币或银行的研究,对广义金融的关注较少。

人们认为,我们应该系统、全面地研究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

在书中,格力和肖将经济部门分为三个部分:盈余、平衡和赤字。

相信只要部门之间有盈余和赤字,就会有融资需求。

考虑到其自身和外部环境,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方式。

因此,有人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融资结构。

同时,格力和肖也比较了银行与非银行的区别,并提出了金融机构的结构问题。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分为货币体系和非货币体系。

最后,格力和肖区分了内部货币和外部货币。

外币是指政府购买商品或服务以及私营部门转移支付产生的货币。

内部货币是私人金融机构基于私人债务而存在的货币。

1.2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理论20世纪60年代,国外著名学者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在其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金融结构、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理论。

书中,戈德史密斯对多达数十个国家、时间跨度达百年的经济金融统计资料,进行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和国际间的横向比较。

把金融现象归纳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

指出应从数量关系入手来衡量一国的金融结构,并创造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三项主要指标。

一:金融相关率,它是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gdp)之比。

二:金融结构的构成比例,即构成金融总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规模。

三:金融结构的机构化程度,即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率,这个比率衡量了金融结构的机构化程度。

1.3“两分法”金融结构理论20世纪90年代,受内生增长理论的影响,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二分法”金融结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将金融体系分为两类:金融中介(银行)和金融市场(证券市场)。

金融结构理论对我国金融结构调整优化的启示

金融结构理论对我国金融结构调整优化的启示

n s h i ao ter n ftemot mpr n rn h si ew tr nn il hoy. h e l cu e e d cs e f tr 0 h oyi o e0 h s i o t t a c e t e .af aca e r T et o i l d t e i v c 8 f s a b n h se i t h
nn i lC 1 a ca s' [1 l t l 3 ̄. l
K yw rs iac lltt eter;f ac ls t ibl c ;nj n adot i tn0 ac t t-; e od :f ni tll o i ni t l m a ne d u n a t Cl h y n a mcl r r  ̄ a  ̄ tn pmz i f i ni s te i ao f n a mca l
个过程 中,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雷蒙德 ・ 戈德史 w・ 密斯 ( a odW.Gl mt)的研究 起 到了承前 启 R y n m o si d h
他看来 ,“ 金融理论的职责就是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 融结构 、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
素 ,并阐明这些因素是怎样通过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 金融发展 的”( 戈德史密斯 ,16 ) 99 。他认为 ,金融发 展就是金融结构 的变化 ,研究金融发展必须 以有关金
)a q ataieid xt laueted v p n . k ew r emanra f iac n l i eci c0 tef n m uni t e les r edo met tv n ol h t ol t i od0 f n ec ̄o e t h h dh n ds h fh - i
ME G .u N Kex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