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以来辽宁省石化行业

合集下载

我国入世对台湾地区石化业影响

我国入世对台湾地区石化业影响
际 换 算 需 求 30万 吨 ,其 中包 括 衍 生 物 外 销 4
包括 我国台湾石 化业者 的高度关注 。 台湾 岛内市场渐趋饱和

量 ( 算 成 乙烯 计 )8 . 吨 , 岛 内实 际 换 O 8万 需求 仅 2 9 2万吨。 台湾对外竞 争力渐失去 5.
8 ・
维普资讯
满 、 卜死 克 、抑 太 保 ) 、少 数 有 机 磷 农 药 ( 乐果 、敌百虫 、辛硫磷 、乐斯本 、农地乐 )
以及 采杀虫霉 、吡虫 啉等。
杀菌剂 多 菌灵 、托 布 津 、加 瑞 农 、克 露 、大 生 、 福 星 、可 样 得 、波 尔 多液 、 农 用
树脂 ( VC P )与液 氯 为主要原料 ,采用热引
S ,- C- 5型 树 脂 用 于 生 产 C VC 同 样 可 以 生 P ,
在蔬 菜 生 产 中. 严禁 使 用的 农药 六 六
六 、D 、 氟 丹 、毒 杀 酚、五 氯 酚 钠 、三 氯 系 螨 醇 、 杀 螟 威 、赛 丹 、 甲 基 l 0 、 6 j 1 0 、1 5 、甲 胺磷 、 乙酰 甲胺 磷 、久 效 65 09
落 ,其先天优势非 任何 外商 可 比拟 。 从大陆 石化 产 品供 需 看 ,截 至 2 1 0 0年 前冲 国大陆 仍是全 球石化 产 品最具前 景的市 场 。台湾石化 业碍于 岛内成本 、环保 、土地 取得等 因 素,企 业 发 展 遇 到 前 所 未 有 之 瓶
进入台 湾 市 场 ,使 岛 内石 化 产 业 更难 以招
维普资讯
杀虫 剂 B 系 列 、阿 维 菌 素 系 列 、除 t
水 相 悬 浮 法 氯 化 聚氯 乙烯 问世
青 岛 海 晶化 工 集 团 有 限公 司 不 久前 开 发 成功 了用 S - C一7型 ( C一5型 ) 聚 氯 乙 烯 S.

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政办发〔2016〕76号附件8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产业发展现状。

1.主要经济指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015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石化行业第五位,占全省工业比重为%;实现税金列全省工业第一位,占比%。

加工能力90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14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PTA)1340万吨/年,轮胎3000万条/年。

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生产平稳,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十二五”中前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开采业经济效益水平较高;2014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快速大幅下跌,开采业出现大幅亏损。

“十二五”时期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定,每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在6300~6600万吨之间,成品油年产量保持在3500~3850万吨之间。

受前期高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等因素影响,我省石油加工业在“十二五”时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亿元,在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之后,亏损额大幅下降。

化学工业:“十二五”时期,有机化工原料得到较快发展,乙烯、PTA等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能已跃居全国前列;精细化工产品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逐年提升,但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发展相对缓慢。

企业1836家,资产总额亿元。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家,石油加工业238家,化学工业1597家。

中央企业:中石油8家企业(7家炼厂和1家油田)、兵器北方华锦集团、沈阳化工集团、中海沥青等11家央企,在我省石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

民营企业:“十二五”时期,行业新增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分别是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福佳·大化、盘锦北燃。

石化行业分析报告

石化行业分析报告

石化行业分析报告石化行业是指石油化工行业,是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行业概况、发展趋势、优势与挑战四个方面对石化行业进行分析。

石化行业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消费行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石化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同时,石化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将加大对石化行业的投资,继续推进石化产业的改革和转型升级。

其次,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未来石化行业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化行业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

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石化行业的生产技术将会不断提高,效率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石化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具备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备,这为石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国的石化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再次,我国政府对石化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政策的引导,为石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最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为石化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然而,石化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给不足,导致石化企业面临着原材料的不稳定性和价格波动的风险。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石化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石化企业需加大减排力度,转向清洁生产方式。

再次,人工成本上涨和国际竞争压力加大,使得石化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最后,石化行业的科技进步相对滞后,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石化行业作为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但同时也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积极努力下,相信石化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详细讲解]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详细讲解]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及观察中国石化所处的市场地位一、分析框架及市场基本状况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

中国石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的石油公司。

公司在上游资源的占有方面优势明显,控制着我国70%以上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而且最近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中国石油控制了我国陆上天然气运输的主干网络,为公司下一步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石化也是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规模较中国石油小,其主要优势在下游业务领域——炼油、化工及销售网络;中海油是一个以上游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规模最小,但成长迅速,主要业务范围为我国海域油气的勘探与生产。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

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年级专业: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姓名:李闯学号: 10040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国贸一班:李闯 1004010论文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然十年,在这十年间发生了风风雨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关键字: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 利与弊对中国影响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0日下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在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经历了20年的艰苦谈判和斡旋,中国终于成功加入WTO这一世界性的组织,预示中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机遇与风险并存。

WTO 是一个以市场经济和公平贸易原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要参与世界经济主流,加入 WTO 是重要桥梁。

从战略和发展角度看,我国加入 WTO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需要,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WTO 更需要中国,也已成为 WTO 成员的共识。

但是中国加入 WTO 后会给自身的经济和国有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怎样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资料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石化发展历程简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企业之一,是中央企业和国有资本重点决策部署企业。

中国石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迎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国家开始建立石油化工工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打下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开始推进石油化工企业的重组与整合,并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之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开始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化工、销售及新能源为主业的产业结构。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000年初,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与英国BP公司共同组建华夏BP石化有限公司,实现了国内外资企业合作,提高了中国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2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制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为大型中央企业。

在改制过程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快了公司治理建设,实施了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战略,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家能源、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光伏、风力等新能源项目,并成为全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的龙头企业。

同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加大了对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了企业的附加值。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

此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智慧油田建设,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石油勘探、开采、生产和销售环节,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和数字化管理水平。

总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结构。

未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将在数字化转型、智慧油田等领域持续推进创新,助力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行业现状(一)行业概况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

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

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

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

表1 各国炼油能力表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

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

(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谈石油化工产品营销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谈石油化工产品营销

基于客户关系管理谈石油化工产品营销摘要:中国加入wto后,石油化工产品已经步入了全新的品牌时代,国际石油巨头纷纷与中国石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联盟,由于新的竞争体制的加入,中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冲击,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变之地,那就需要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与维护,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中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进出口为一体的专业化工经营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诸多分公司,主要生产以乙烯产品销售为主的石油化工产品,各分公司又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代表处,产品销售集中区建立中转仓库,保证快捷服务客户,提高市场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品牌忠诚度乙烯化工产品营销策略由于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

中国石化集团的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充分了解到中国石化市场的缺陷,开始整合以乙烯产品链为主的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资源,提高化工产品在进出口贸易的能力。

现在中石化集团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开展了石油化工项目,创立了化工销售公司。

一、以乙烯产品为主的化工产品现状由于世界范围内遭遇能源危机,石油化工产业也受到环境保护、能源紧张等威胁,中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在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研发新的石油化工产品,重视对以乙烯产品为主的化工产品的利用。

形成以乙烯为原材料及成分的裂解产品加工种类,以新技术来丰富化工产品销售,整个图1为中石化化工销售华南分公司的主要生产产品链。

图1 化工销售分公司生产产品链国内的企业如果要适应国际石油化工的变化,由于乙烯产品的供需缺口较大,而且国家政策的变化随时可能会引发产业结构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以及出口退税率的有关因素会导致产业的发展动向变化,因此在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①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乙烯产品的进出口和仓储能力,进一步利用乙烯产品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清洁资源优势。

②技术规模需要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石油化工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如进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等方式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化工产品在华东、华南地区的销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加入WTO以来辽宁省石化行业 产业安全状况评估

石油和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及塑料制品业,属于能源、基础原材料和基础制造业,其下游用户涉及国民经济各个系统。辽宁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和化工生产基地,石化行业居全省优势产业之首。作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石化产业的安全状况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单元,对于保障我省能源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六年来,我省的石化行业产业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仍存在资源紧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在认清我省石化产业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入世贸组织六年来辽宁石化行业发展情况 2001年以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省石化产业也迎来黄金发展时期。随着世贸组织相关承诺的履行,我省石化行业的开放度不断提升,产业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 (一)石化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地位继续保持领先 2001年—2006年,辽宁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单位数从780家增加到1781家,年均增长18.0%,占全国石化行业单位数量 2

的比重从3.5%增加到4.5%;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36.3万人增加到42.3万人,年均增长3.1%,占全国石化行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由5.6%下降到5.1%;占用资产总额从1686.8亿元增加到2738.2亿元,年均增长10.2%,占全国石化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从7.6%下降到6.3%。 2006年,我省“三资”石化工业企业共有294家,占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15.3%;拥有资产409.11亿元,占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14.7%;实现销售收入为636.53亿元,占规模以上石化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7.2%;实现利税总额32.09亿元,占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利税总额的比重为20.1%。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2006年我省石化行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占用资产总额分别排在全国第6、5和5 位,仅位于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之后,石化行业规模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继续保持,未来发展的基础较好。 表1. 入世以来辽宁石化行业基本情况

指标 企业单位数 (个) 全部从业人员 平均人数 (万人)

资产总额

(亿元)

2001年 780 36.3 1686.78 2002年 818 35.8 1762.47 2003年 883 35.13 1752.75 2004年 1048 36.13 1931.34 2005年 1425 38.47 2347.99 2006年 1781 42.32 2738.18 年均增速(%) 18 3.1 10.2 3

数据来源:国研网 (二)石化行业整体产销势头良好,但受价格倒挂影响近年效益大幅下滑 入世以来,我省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投资保持旺盛,能源消费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因此,石化行业总体保持较为旺盛的产销势头。2001年—2006年,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361.3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945.82亿元,年均(名义)增长21. 2%,占全国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从6.5%下降为5.7%;石化产业总产值(现价)由1397.03亿元增加到3735.67亿元,年均(名义)增长21.7%;主营业务收入由1318.88亿元增加到3672.80亿元,年均增长22.7%,占全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7.8%下降到6.7%;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53.7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38.67亿元,随后又降低到2006年的3.18亿元,年均增长为-43.2%,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占全国石化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从4.3%大幅下滑为仅有0.07%。

表2. 入世以来辽宁石化行业效益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 现价总产值 规模以上增加值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2001年 1397.03 361.34 1318.88 53.74 2002年 1435.85 383.95 1385.54 55.83 2003年 1759.79 455.45 1775.24 97.12 2004年 2303.38 556.37 2297.38 138.67 4

2005年 2932.01 736.38 2934.01 43.55 2006年 3735.67 945.82 3672.8 3.18 年均增速(%) 21.7 21.2 22.7 -43.2

注:2001年现价总产值和2001-2006年增加值来自辽宁统计年鉴规模以上口径数据,其余来自国研网全部口径数据

在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非市场化的情况下,国际市场油价上升导致国内价格倒挂,我省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生巨额亏损,且亏损额迅速提高,从2005年的105.89亿元扩大为2006年的146.59亿元,亏损额增加40.7亿元,增幅达到38.4%。我省是炼油大省,炼油业的巨额亏损严重影响了我省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是造成我省石化行业利润大幅下滑的最重要原因。2006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额占整个石化行业亏损额的95%以上。 表3. 入世以来辽宁石化细分行业利润情况 单位:亿元

细分行业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52.56 51.61 64.14 74.3 111.37 116.37 石油加工、炼焦及 核燃料加工业 1.03 1.25 14.11 35.21 -105.89 -146.59

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制造业 -4.12 -1.04 9.74 21.45 28.04 26.4

化学纤维制造业 -1.15 -1.02 -0.8 -2.19 -2.2 -5.66 橡胶制品业 2.73 3.08 8.17 5.98 5.26 2.61 塑料制品业 2.7 1.96 1.76 3.91 6.98 10.05 石化行业合计 53.74 55.83 97.12 138.67 43.55 3.18

数据来源:国研网 5

(三)石化工业体系完整、产品丰富、门类齐全 辽宁石化行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经形成以化肥、医药、农药、染料、油脂化工、橡胶化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门类齐全、配套性较强的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炼油、油品储备和集散基地,主要产品包括煤油、柴油、溶剂油、石蜡及深加工、精加工系列产品。中国石油集团所属的辽河油田和抚顺石化、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辽化、锦州石化、锦西石化构成了我省石油、石化工业的主体,华锦集团、大化、沈化、锦化构成了我省化工的主体。 与2001年相比,2006年我省主要石化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轮胎外胎和化学农药年均增长超过10%,合成橡胶、化学原料药、柴油、烧碱、汽油、塑料和乙烯的产量也有4%~10%的增长。但是,合成纤维和纯碱的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年均分别下降12.2%和10.5%。

表 4. 入世以来辽宁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2001年产量 2006年产量 年均增长(%) 化学纤维 万吨 36 22.47 -9 其中:合成纤维 万吨 31.8 16.58 -12.2 化学原料药 万吨 2.7 4.02 8.3 农用氮、磷、钾化肥 万吨 97.9 87.68 -2.2 其中:氮肥 万吨 86.6 79.67 -1.7 磷肥 万吨 8.7 7.94 -1.8 化学农药 万吨 2.2 3.55 10 乙烯 万吨 40.2 49.27 4.2 合成橡胶 吨 17301 26826 9.2 6

轮胎外胎 万条 621.2 1141.82 12.9 原油 万吨 1385 1226.46 -2.4 汽油 万吨 747.1 1032.33 6.7 柴油 万吨 1304 1911.19 7.9 硫酸 万吨 118.8 107.56 -2 纯碱 万吨 82.5 47.39 -10.5 烧碱 万吨 45 62.55 6.8 合成氨 万吨 103.5 78.43 -5.4 塑料 万吨 99.7 129.7 5.4

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

(四)石化行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规模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入世六年来,我省石化行业结构继续调整,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作为全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我省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支柱产业地位突出,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拥有了一批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结构调整增加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内涵式发展特征逐渐显现,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家批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中,辽宁第一批52个到位国债项目中,石化项目11个,占22%,投资额占58.6%;第二批91个国债项目,石化项目20个,占22%,投资额占50.4%。2006年,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抚顺石化公司8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将每年新增乙烯生产能力80万吨、苯40万吨、丁二烯12万吨;辽宁华锦化工集团将依托46万吨乙烯扩建项目,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总投资28.7亿元的辽阳石化公司80万吨PTA及原料配套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