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PPT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ppt课件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正如人需要私密空间一样,
有时候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 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家曾提 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 概念,园林景观中公共空间和 私密空间的界定也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广场要设置冠荫树, 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草坪不 能一览无余等等。这些设计思 路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 促进心理感受。私密性可以理 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 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性空 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 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 环境。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 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
精品资料
心理·关系
在设计思考过程中, 我们曾形成过这种经验。 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 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 更为重要。以一颗树为 线索,对人来说一颗看 不见或者容易被忽略的 树就等于不存在。更具 体一点,远处山坡上的 一颗开花的观赏树对游 人来说也只是某时某地 的一个标记,当人们爬 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 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树 是一颗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芳香。春天 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们愿意在高大的树荫下乘凉。 于是,这棵树又有了新的内涵,树还是那棵树,但因为人们跟它的联系不同,所 感受的就不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心理。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
设计的骨架,道路是整个 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 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顺通 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 方向感。需考虑大众行为 心理需求来指导道路规划。 比如公园道路规划时将景 观设于右侧,引导游人从 右侧开始观览,按逆时针 方向回到原地,游客会在 心理上感觉已经游览完毕。 如果设计者在路口对面设 有游人急于到达的景点, 却又隔草相望时,就需要 设计直通的捷径。任何一 位观赏者,在现实场景中 都会有一种走近道的习惯, 因而要利用观赏者的自然 习性来提升其心理感受。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景观设计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环境心理学则是关于人类在不同环境中的感知、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研究。
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则是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设计实践中,以优化设计,创造出令人满意的环境。
首先,环境心理学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人类体验环境时的一系列指导原则。
例如,颜色、形状、材质等因素对人的感知和情绪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营造理想环境的目的。
先进的科技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LED灯光技术的全方位应用,以及智能城市的发展等。
景观设计师们可以结合这些科技成果,创建出更具科技感的景观环境。
其次,环境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景观设计师在空间使用和功能的安排方面做得更好。
例如,对于公共空间的规划,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需求,以及人流量的变化,以此调整空间大小和功能布局等。
此外,人们在不同营建背景下,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习惯,例如工作场所与休闲空间设计的区别,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设计要点也有所不同。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这些需求与习惯,提供了一些先进的思路,帮助景观设计师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
最后,环境心理学也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如何评估设计效果的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或虚拟展示等方式,景观设计师可以收集人们在设计后的感受和行为反应,同时结合设计目标和需求,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评估设计效果。
评估数据可以为后期的改进提供指导,提高设计质量。
总之,环境心理学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来说至关重要,景观设计师们应该将其视为创造美好环境的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合理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景观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更具美感、互动性、功能化和审美性的环境。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详解演示文稿课件

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较难区分,则形成暧昧或混乱的图 形,视知觉就会忽略不顾,或因暧昧造成的闪烁而使人 感到疲劳。此时若强制集中注意力观看,则会加重视觉 疲劳而心生厌烦。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 不仅有助于突出景观的主题;而且也符合人的视觉特点。
同的区域,界定城市与周围环境。
27
认知地图来源于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带有直觉性和形 象性。性别、年龄、经验、职业、文化、经济、活动模 式等的不同,造成了认知地图的差异。
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确定目 标的空间方位、距离,寻找到达目标的路径,并建立起 个人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 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
18
单纯的几何形体 容易成为图形。
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二)群化原则
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 则。 邻近原则 :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相似原则 :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连续原则 :按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 一个完整的图形。
26
一、环境认知与城市的意象
凯文·林奇的《城市的意象》 “公共认知地图"或“公共意象图” 城市意象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路径(Paths):运动的通道。 标志(Landmarks):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
参照物 节点(Nodes):观察者可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 。 区域(Districts):具有共同特征的区域。 边界(Edges):边界是线性的界限,用来划分城市中不
《景观设计》课件 (2)

● 04
第4章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以中央公园为例,可以深入探讨城市绿地规划的特点 与设计要点。同时,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城市更 新中的作用,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1 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02 社区文化关系
景观设计的意义 与展望
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提 升城市形象和品质,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未来, 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 会文化融合,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和绿色。
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提升城市形象
增加城市吸引力
促进社会交流
打造交流场所
提高居民幸福 感
创造美好生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善生活环境
创造宜居空间
结业语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参与,景观设计是一门富有创造力 和活力的学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我们的 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美好和可持续的改变。让我们共同 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
展望未来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
技术创新
应用智能科技
城市绿化
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社会文化融合
与客户沟通和反馈 改进
理解客户需求
调整设计方案
设计开发
在设计开发阶段,团队将详细制定设计方案,考虑可持续性 和施工可行性。这个阶段需要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确保方案 的完整性和实施性。
施工与落成
施工监督与质 量控制
确保施工质量
竣工验收与维 护保养
确认设计效果
景观设计流程总 结
景观设计流程包括研究与调查、概念设计、设计开发、 施工与落成等阶段。通过团队合作和与客户的沟通, 打造出满足需求且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心理学分析

7
实用性与心理学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 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或 菜囿,现代人虽然不一 定在延续这种传统的庭 园营造模式,但是产生 了新的实用景观营造手 段,如营造花架、果架 等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 有审美功能的景观,更 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 在庭院中自己动手园艺 操作,既可增添生活的 乐趣,又可观赏到硕果 满园的风光,获得心理 上的满足感和充实感。
4
空间与心理学
正如人需要私密空间一样, 有时候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 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家曾提 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 概念,园林景观中公共空间和 私密空间的界定也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广场要设置冠荫树, 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草坪不 能一览无余等等。这些设计思 路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 促进心理感受。私密性可以理 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 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性空 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 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 环境。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 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以鄂东南某农村景观规划为例 郑国华
精选课件
1
心理·关系
精选课件
在园林景观设 计过程中,无论是 布置一座假山或是 一个植物空间的布 局,都存在诸多的 心理学因素需要考 虑,不仅要考虑他 们的空间位置关系, 还要考虑与他有关 的人的关系,设计 师通过一系列关系 的设计来充分展示 物体最吸引人的特 征,从而控制人对 物:空旷 广袤 自由 灵活
视野狭小:紧促 压力 沉寂 热闹
精选课件
6
人文历史与心理学学
中国家居文化浓重而厚烈,对居住环境美好的向往心理需求能让其感 到踏实,利用地形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个吉祥、和谐的设计概念,更 容易说服甲方从心理上接受。(也是一种心理需要)
环境心理学作业ppt课件

the end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他高度概括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人对环境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反作用,人的介入,赋予了环境景观的灵魂。针对公园设计,就应该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反应公园环境景观空间和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的互动关系。 一个公园的活力取决于其对人群的吸引力, 也就是说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是否适宜 人群的活动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满 足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园环境景观设 计。当然,改善环境景观,满足人的需 求,也需要高素质的环境使用者。因此 我们既要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环境,也 要努力去适应现存的环境,达到人与环 境的和谐共生。
目 录
1.调查地点 2.调查时间 3.调查目的 4.活动人群及时间段 5.设施分析 6.调查结果分析
简介: 云龙公园位于徐州市区王陵路南侧, 位于云龙山之西,苏堤之北,原为收费公园,现已免费对游人开放。之前是基督教和佛教的墓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将其改建成公园。主要景点有知春岛、燕子楼、荷花厅水榭等。公园北部曾设有游乐场,包括了电动游戏机、碰碰车、疯狂老鼠、空中自行车等多种游艺设备,2007年9月再次大规模改造后,绝大部分游艺设备被撤除,并改建成公共绿地。在解放前是耶稣教和佛教墓地,1958年建成公园。东临云龙山,南靠苏堤,向北楔入市区,面积460亩,其中水面面积120亩,是我市开发建成较早,紧靠市中心、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年接待游客量170万次。
6、您通常几个人一行? A、独自一人 B、两个人 C、三个人 D、四个或四个以上 7、您一般什么时候来公园? A、早上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8、您一般会在公园停留多久? A、半小时以内 B、半小时到一小时 C、一小时到两小时 D、两小时以上 9、您一般来公园会进行哪些活动?(可多选) A、散步 B、约会 C、休憩、放松 D、锻炼 E、吃东西 F、群聚聊天等 G、打牌下棋 H、参观游览 I、仅穿过去另一地 J、其他________________ 10、您更喜欢公园中怎样的环境?(可多选) A、有阳光照射的 B、树荫下 C、靠近小吃摊 D、比较隐蔽的 E、水边 F、有休息设施的地方 G、开放的大铺装场地 H、开阔的草坪 I、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的学科,它着眼于创造出适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创造出更舒适、宜人的景观空间。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景观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进行浅析。
一、色彩与情绪在景观设计中,色彩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体验。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红色会激发人们的兴奋和热情,蓝色则会让人感到宁静和平静。
在景观设计中,根据设计的目的和场所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在公园或休闲区的设计中,可以选择绿色和蓝色等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的颜色,而在商业区或娱乐区的设计中,可以运用红色和橙色等能够刺激人们情绪的颜色,以吸引人们的注意。
二、空间布局与行为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空间布局会引导人们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
比如在公共广场的设计中,采用开放式的布局会促使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或休闲娱乐,而在文化广场或景点的设计中,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来引导人们进行探索和观赏。
在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人们的行为需求,合理布局空间,创造出符合人们行为习惯的环境。
三、自然要素与注意力恢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处于高度紧张和压力之下,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让人们的注意力消耗殆尽。
然而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如绿色植物、清澈湖水等,能够帮助人们恢复注意力和减轻压力。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对人们的心理疲劳有着显著的恢复作用,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要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帮助人们恢复注意力,减轻压力。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空间层次感
通过空间布局的层次变化,使园 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人们
探索和体验的心理需求。
植物配置与行为心理学
植物色彩
植物形态
植物的色彩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 感受,如绿色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红 色则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和活力。
植物的形态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如高 大的乔木可以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空间,而低 矮的灌木则可以作为空间的背景或边界。
互动性
通过设置互动性的景观设施,如水景、音响设施等,增强 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性,提高景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促进社交互动
公共空间
利用园林中的公共空间, 如广场、草坪等,为人们 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促进社交活动。
景观小品
通过设置具有话题性和互 动性的景观小品,如雕塑、 壁画等,激发人们的兴趣 和交流欲望。
标识设施
标识设施可以引导人们在 园林中的行动方向和提供 信息,增强园林的可识别 性和导向性。
色彩与行为心理学
色彩心理
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不同的心理 感受和情绪反应,如红色通常代 表热情和活力,蓝色则代表平静
和稳定。
色彩搭配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和谐、 舒适的环境氛围,提高园林的美观 度和使用舒适度。
增强空间互动性
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 地理解人们在空间中的互动方式, 从而设计出更具互动性的园林景 观,增强空间的使用价值。
提高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 为习惯和心理反应,设计师可以 提前预见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 隐患,提高园林景观的安全性。
对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强调人性化设计
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更加注重人性化,从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 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规划与心理学
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
设计的骨架,道路是整个 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 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顺通 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 方向感。需考虑大众行为 心理需求来指导道路规划。 比如公园道路规划时将景 观设于右侧,引导游人从 右侧开始观览,按逆时针 方向回到原地,游客会在 心理上感觉已经游览完毕。 如果设计者在路口对面设 有游人急于到达的景点, 却又隔草相望时,就需要 设计直通的捷径。任何一 位观赏者,在现实场景中 都会有一种走近道的习惯, 因而要利用观赏者的自然 习性来提升其心理感受。
意境与心理学
在现代社会里,园林景观仅仅局
限于实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 须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愉悦的,必 须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 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当人类在实用 功能上的需求满足了以后,就会提升 其需求层次的高度,即精神层次的需 求。营造具有意境美的景观环境就应 运而生了。
植物与心理学
空间与心理学
正如人需要私密空间一样,
有时候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 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家曾提 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 概念,园林景观中公共空间和 私密空间的界定也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广场要设置冠荫树, 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草坪不 能一览无余等等。这些设计思 路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 促进心理感受。私密性可以理 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 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性空 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 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 环境。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 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
沉静 厚重 清廉 活泼 妩媚
材料与心理学
软铺:给人柔软之感,更亲近大自然 硬铺:厚重结实,严肃Βιβλιοθήκη 汇报完毕,谢谢。谢谢
心理·关系
在设计思考过程中, 我们曾形成过这种经验。 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 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 更为重要。以一颗树为 线索,对人来说一颗看 不见或者容易被忽略的 树就等于不存在。更具 体一点,远处山坡上的 一颗开花的观赏树对游 人来说也只是某时某地 的一个标记,当人们爬 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 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树 是一颗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芳香。春天 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们愿意在高大的树荫下乘凉。 于是,这棵树又有了新的内涵,树还是那棵树,但因为人们跟它的联系不同,所 感受的就不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心理。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以鄂东南某农村景观规划为例 郑国华
心理·关系
在园林景观设
计过程中,无论是 布置一座假山或是 一个植物空间的布 局,都存在诸多的 心理学因素需要考 虑,不仅要考虑他 们的空间位置关系, 还要考虑与他有关 的人的关系,设计 师通过一系列关系 的设计来充分展示 物体最吸引人的特 征,从而控制人对 物体的感知。
视野与心理学
视野开阔:空旷 广袤 自由 灵活 视野狭小:紧促 压力 沉寂 热闹
人文历史与心理学学
中国家居文化浓重而厚烈,对居住环境美好的向往心理需求能让其感 到踏实,利用地形的特点,因势利导,创造一个吉祥、和谐的设计概念,更 容易说服甲方从心理上接受。(也是一种心理需要)
实用性与心理学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 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或 菜囿,现代人虽然不一 定在延续这种传统的庭 园营造模式,但是产生 了新的实用景观营造手 段,如营造花架、果架 等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 有审美功能的景观,更 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 在庭院中自己动手园艺 操作,既可增添生活的 乐趣,又可观赏到硕果 满园的风光,获得心理 上的满足感和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