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内分泌系统及其调节

内分泌系统及其调节概述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功能和机制。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传输到目标器官,进而影响其生理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调节机制。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1. 内分泌腺体:内分泌腺体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垂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等。
每个腺体都有特定的位置和结构,并且负责特定的激素合成和释放。
2. 组织和器官:除了内分泌腺体外,一些其他组织和器官也能产生和释放激素,如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卵巢产生雌激素等。
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 生长与发育:内分泌激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垂体前叶激素促使骨骼发育并刺激生长;性腺激素则在青春期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2. 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新陈代谢影响体重、能量利用以及食欲。
甲状腺激素调节基础代谢率,在机体出现能量不足时增加脂肪分解速度,释放更多能量。
3. 内脏功能:内分泌激素可以通过影响胃肠道、肾脏和心血管等器官的功能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排泄。
三、内分泌系统中的重要激素1. 甲状腺激素:主要由甲状腺合成并释放,对身体的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会引起一系列身体反应,如高代谢或低代谢。
2. 胰岛素:胰岛细胞产生并释放胰岛素,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并促使细胞摄取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3. 生长激素:由垂体前叶产生,对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该激素在儿童期达到高峰,促进骨骼生长;而在成年后则主要参与代谢调节。
4. 雌激素和孕激素:由卵巢分泌,并在女性生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调节月经周期、妊娠过程、乳腺发育等。
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1. 反馈机制:内分泌系统通过反馈机制来保持内环境稳定。
当体内某种激素水平过高时,会抑制其合成和释放;而当该激素水平过低时,则刺激合成和释放。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调节一、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系统,它由多种激素和内分泌腺组成,包括了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
内分泌系统通过合理地控制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率、免疫功能以及情绪状态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促进生长与发育: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正常的生长与发育需要内分泌系统进行调控。
例如,生长激素主导着身高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雄激素则促使男性青少年形成第二性征如声音变低、鬓角加深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激素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
2. 调节代谢率:内分泌系统通过对代谢过程中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调节来维持人体正常的能量平衡。
胰岛素是一种主要的代谢调节类激素,它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库存。
甲状腺激素则加速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使身体更高效地利用能源。
3. 维持内稳外稳:通过调整多个生理过程,内分泌系统帮助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上腺素与皮质醇等激素对应激反应起到重要作用,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额外能量并调整心率、血压等以适应环境需求。
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 负反馈机制: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受到负反馈机制的控制。
在这种机制下,刺激物会引发相关激素的释放,并进一步抑制它们自身和其他相关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这样可以保持相关激素在适当范围内,并避免异常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2.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可通过神经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垂体系统是这一调控的典型代表。
下丘脑释放类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释放激素等,进而刺激垂体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3. 激素与目标细胞相互作用: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会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目标细胞,然后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并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这种作用方式使得内分泌系统能够精确地调节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4. 外界因素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外界环境或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胰岛素的生理学作用

胰岛素的生理学作用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还具有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具体而言,胰岛素的生理学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血糖水平: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水平降低。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将其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 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从而使脂肪合成增加。
此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的释放。
3. 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摄取氨基酸,并将其用于合成蛋白质。
它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从而维持蛋白质的平衡。
4. 维持细胞代谢:胰岛素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5. 调节其他激素分泌:胰岛素能够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
总之,胰岛素在维持血糖水平、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以及细胞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就会导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临本《内分泌》3

5、药理作用 抗炎 抗毒 抗休克 抗过敏
※(二)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1)ACTH的调节 ACTH↑→糖皮质激素↑ 2)CRH的作用
CRH↑→ ACTH↑→糖皮质激素↑
3)糖皮质激素对ACTH和CRH的 负反馈调节(长反馈) 4)ACTH对CRH的负反馈调节(短反馈) (2)应激剌激 应激剌激→CRH↑→ACTH↑→↑
(3)昼夜节律 清晨6~8时达高峰,午夜最低
应激反应 下丘脑
CRH (+)
昼夜 节律
短反馈(一) ACTH
长 (一) 反 馈
腺垂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
1、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是否能突 然停药,为什么?正确做法应是什么?
2、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机体有何危害?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与分泌调节
1.胰岛素受体 2.受体后机制
※(三)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1、血糖浓度
血糖
胰岛素
2、氨基酸、脂肪酸、酮体↑, 胰岛素
3、激素
(1)胃肠激素──→
GH (2) 皮质醇 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3)生长抑素 胰岛素
胰岛素↑
4、神经调节
迷走N(+)
B细胞膜
ACh
M受体
交感 N(+)
NE
α2
二、胰高血糖素
4、神经调节 交感 N(+) 迷走N(+)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
第六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目的要求】 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 2.掌握基本概念:向心性肥胖。 3. 了解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和分 泌调节。
生理学内分泌

酶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
(酪氨酸激酶途径)
*软骨、骨骼肌等细胞上的IGF受体 (主要是IGF-Ⅰ型受体)
促进DNA转录、钙离子、蛋白质合成 通过酶耦联受体或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
钙、磷、钠、钾进入软骨
氨基酸进入,蛋白质合成 增多
3.生长素的分泌调节:
⑴下丘脑激素调节:GHRH(主)、 GHRIH
GH是腺垂体中含量最多的激素(由191个氨基酸构成)。 但有较强的种属差异:除猴GH外,其余动物的生长素对人 无效。
分泌特点: ●静息状态下,成人血浆中GH浓度(小于1ug/L):女性 略高于男性,儿童高于成人。青春期GH分泌率最高。 ●GH的基础分泌呈脉冲节律性(每1~4h出现一个脉冲), ●睡眠时分泌明显增加(慢波睡眠)。
表11-2 下丘脑调节肽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名称(英文缩写)
主要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TSH、(+)PRL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LH 、(+)FSH(以LH为主)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GH [也(-)LH、FSH、TSH、
(GHRIH)
PRL、ACTH]
②男性:PRL能维持和增加睾丸间质细胞LH受体的的数量,
提高睾丸间质细胞对LH的敏感性,促进雄性成熟。 PRL过高也会抑制男性生殖功能。
⑶参与应激反应:PRL常与应激激素ACTH、GH同时升高 (4)免疫调节:协同淋巴因子,促进淋巴C增殖和分泌IgM 和IgG (5)参与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
2.PRL的分泌调节: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使)
胰岛素生物学作用及调节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
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
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和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
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
近年的研究表明,几乎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已纯化成功,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
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α亚单位由719个氨基酸组成,完全裸露在细胞膜外,是受体结合胰岛素的主要部位。
α与α亚单位、α与β亚单位之间靠二硫键结合。
β亚单位由6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为三个结构域:N端194个氨基酸残基伸出膜外;中间是含有23个氨基酸残基的跨膜结构域;C端伸向膜内侧为蛋白激酶结构域。
胰岛素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可激活该酶,使受体内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这对跨膜信息传递、调节细胞的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起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水平息息相关,遵循一套精细的生理调控机制。
本文将详细探讨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
胰岛素的分泌通常由两类细胞承担,即胰岛的β细胞和α细胞。
β细胞主要负责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而α细胞则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
这两种激素的合作调节着血糖的平衡。
在胰岛素分泌的调控中,最直接的因素是血糖水平。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β细胞便开始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糖。
胰岛细胞上的葡萄糖感受器能够感知到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将信息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这一信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糖蛋白通道进行。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葡萄糖进入β细胞内,促使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激活,从而引发细胞内的胰岛素分泌过程。
除了葡萄糖,其他营养物质也能够通过细胞摄取及代谢,间接调控胰岛素的释放。
例如,脂肪酸和胺基酸的摄取都会增加胰岛素分泌。
这是因为脂肪酸和胺基酸的代谢产物能够干扰细胞内的ATP/ADP比例,从而激活葡萄糖感受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此外,胰岛素的分泌还受到一系列神经调控因素的影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胰岛素有相反的调控作用。
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这是因为交感神经的活性可以引发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副交感神经则释放肽类和多巴胺。
此外,肠胃激素也能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肠胃激素包括胃泌素和胰高血糖素释放抑制激素等,它们通过刺激或抑制β细胞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总结起来,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主要受到血糖水平、其他营养物质、神经调控以及肠胃激素的影响。
血糖水平是胰岛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而其他因素则起到调节和辅助的作用。
胰岛素的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胰岛素的作用和血糖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生理学课件第十一章内分泌pptx

其他内分泌腺及激素简介
肾上腺
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等激素,参与应 激反应、调节心血管功
能等
胰腺
除了分泌消化酶外,还 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 素等激素,参与血糖调
节
前列腺
分泌前列腺素等激素, 参与生殖、免疫等生理
过程
卵巢和睾丸
分泌性激素,如雌激素 、孕激素、雄激素等, 参与生殖和性别特征维
持等生理过程
肾上腺髓质结构与功能
髓质结构
主要由嗜铬细胞组成,分 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 上腺素细胞。
分泌激素
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 肾上腺素,均为儿茶酚胺 类激素。
调节机制
受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调节,应激反应时分 泌增多。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生理作用
心血管系统
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 出量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改善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
呆小症。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03
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甲状旁腺结构与功能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 左右叶背面,通常有 上下两对。
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 素共同调节体内钙、 磷代谢平衡。
甲状旁腺的主要功能 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PTH)和降钙素( CT)。
甲状旁腺激素生理作用
调节血钙水平
胰岛结构特点
胰岛内细胞排列紧密,通过血管、 神经等相互连接,形成内分泌调节 网络。
胰岛功能
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 节体内血糖水平。
胰岛素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胰岛素生理作用
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 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 糖水平。
胰岛素分泌调节
受血糖浓度、神经调节和激素调 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保持动态 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要求
1、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掌握甲状腺激素及甲状旁腺与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降钙素、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掌握下丘脑及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2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细胞的衰老,确保各组织、各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更新与衰老。例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都是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
3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包括生卵、排卵、生精、受精、着床、妊娠及泌乳等一系列生殖过程。
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与学习、记忆及行为活动有关。
5在调节某一生理功能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既有相互协同的,也有相互拮抗的,如胰高血糖素、生长素和糖皮质激素在升高血糖方面,它们之间是协同的,而胰岛素则降低血糖,与上述三个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是拮抗的。还有些激素不能对某些细胞起调节作用,但当其存在时,可使另一激素作用加强,称这一现象为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此外,激素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对生命过程进行调节,既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又能使机体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
激素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激素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含氮类激素,又可分为肽、胺、蛋白质类激素,如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甲状腺素、胰岛素等;
第二类是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
第三类是固醇类激素,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二、激素的作用
激素的生理作用非常复杂,但可以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
1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维持代谢的动态平衡。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生长发育及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三、甲状腺机能调节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主要依靠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释放的TRH促使腺垂体分泌TSH,TSH再促进甲状腺释放T3和T4, T3和T4对腺垂体TSH的分泌有负反馈作用。此外还具有自身调节:小剂量碘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大剂量碘则对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有抑制作用。
第五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与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的化学结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钙浓度的恒定,其作用的靶器官是骨骼和肾。
二、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与降钙素
降钙素的化学结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即C细胞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 CT),其作用是减少破骨细胞的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溶解骨质,促进骨中钙盐沉积,对抗甲状旁腺素的作用,使血钙下降。
三、激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机制
含氮类激素的作用原理——第二信使学说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基因表达学说
四、激素的合成、释放与代谢
第二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下丘脑、垂体的位置、形态与结构
二、下丘脑与腺垂体结构和功能联系
垂体门脉、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调节肽
三、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结构和功能联系
下丘脑垂体束
第三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教学难点
1、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法
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
提问及复习题
1、内分泌腺的概念以及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
此三种激素相互协调,维持机体钙平衡。
第六节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异生和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和脂肪再分布,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的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等,是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在抵抗有害刺激中有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ACTH和CRH的控制,而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和下丘脑均有负反馈作用。ACTH对CRH的分泌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盐皮质激素为调节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它主要作用于肾,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和排出K+,起保钠、保水和排钾作用。肾上腺髓质的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调节。
一、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腺垂体主要分泌GH、PRL、TSH、ACTH、FSH、LH和MSH等7种激素。
二、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神经垂体主要释放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两种激素都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沿神经元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由神经垂体储存和释放。
第四节甲状腺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二、甲状腺激素的定义、化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激素的作用方式有远距分泌(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旁分泌(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效应)、自分泌(分泌的激素又返回作用该内分泌细胞本身)和神经分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运送至末梢释放)。
激素作用机制有“第二信使学说”和“基因表达学说”。含氮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活化的受体与G蛋白结合,进而激活或抑制效应酶,使第二信使(如cAMP,cGMP,三磷酸肌醇,Ca2+等)生成增加或减少,进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磷酸化酶,产生功能蛋白质而调节靶细胞的功能。基因表达学说是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发挥效应的方式,激素和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并进而与核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三、维生素D3
维生素D3(vitamin D3)又称钙化醇,肠道的胆固醇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吸收后,在皮肤处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3,又在肝脏进行羟化形成25–羟维生素D3,再经肾转变为1,25–二羟维生素D3,才获得生理活性。其生理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以及骨钙动员和骨钙沉积双重作用。
2、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3、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结构及功能联系?
4、下丘脑与垂体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5、分析动物试验中用一些化学物质损毁胰岛β细胞后,对受试动物三大营养素代谢将产生何种影响?
备注
第一节概述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殊的高效活性物质,对生理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靶细胞的功能或物质代谢的强度与速度,起“信使”作用。激素作用有明显的特异性,激素间相互影响,有的相互增强,有的相互拮抗;有的起允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