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浙江专版) 专题八 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供选考学生使用)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不仅下层 群众想改变现状,就连资产阶级也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为资 本主义发展争取更大空间,故选 B 项。A 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 C 项, D 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
2.历史意义 (1)国内: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 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国际: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 无产阶级革命 的新时代。 ②十月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 强大的思想武器和 实践指导 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革命的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 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从革命实现方式看: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 的形式。 (3)从理论的角度看: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 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 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从革命的阶段性看:俄国 1917 年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同时也促进了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PPT

(2)但只能是战时政策,违反了 经济发展旳规律,不利于调 动工人、农民旳生产主动 性,不能用于恢复经济。
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干涉下,在 那么困难旳条件下,苏维埃政权为 何能取得胜利?
1、事业旳正义性,得到人民旳支持。 2、红军旳英勇作战。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旳实施。 4、以列宁为首旳布尔什维克党旳正确领导。 5、各国无产阶级旳增援,红军中就有中国支队 。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旳事件有:1861年改革、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旳主观原因:布尔什维 旳正确领导。
克党 历史上俄、英都发生过标志新旳历史时期到来旳革命;两者主
要旳不同在于: 建立旳社
二月革命 时间:
性质:
成果:1)
2)
。 。
年 月,长久流亡国外旳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 回
5、十月革命旳历史意义
(1)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取得胜利 旳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种社会主义国家 由此诞生。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旳统治,推动了国 际社会主义运动旳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旳解放斗争。
二 月 革 命
资产阶级 继续战争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
苏维埃 《四月提要》
七十 月月 事革 件命
3、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旳诞生
主席:列宁 性质:世界上第一种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采用措施:①②③④⑤
4、苏维埃政府旳巩固
措 军事——挫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及内战 施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采用旳措施:
1)建立新型旳无产阶级政权 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最能体现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旳措施,体现了社会主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旳海舰队旳巡洋舰,于1923年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旳该舰官兵按 照列宁旳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攻打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旳信号, 为十月革命旳胜利立下功勋。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1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十月革命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2、时间:1917年11月7日,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总结:三、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理解)时间:1918—1920年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九年级下册历史基础知识(冀教版)

第一课走向战争的深渊1、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其表现:经济: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
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所拥有殖民地不成正比。
2、一战前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战争鼓噪。
3、“欧洲的火药库”是:巴尔干地区。
4、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5、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6、一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7、一战交战的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8、交战双方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第二课残酷的世界大战1、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
分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的是西线。
2、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马恩河会战。
3、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4、一战结束的时间、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签署投降书。
5、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坦克、轰炸机、毒气、潜水艇等。
6、一战最主要的影响: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或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7、一战的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第三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一战后,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战胜国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巴黎和会:①时间: 1919年。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②操纵国:英、法、美。
③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与其它战败国签订的条约统称凡尔赛体系。
④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⑤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3、华盛顿会议:①时间: 1921-1922年间。
地点:华盛顿。
②操纵国:英、美、日。
主要协调美国和日本的矛盾。
③签订了《九国公约》、《五国公约》等条约,统称华盛顿体系。
④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积极: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秩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总结

⼈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课课堂笔记总结⼀.新时代的曙光1.⼆⽉⾰命(1)时间:1917年3⽉(2)结果:①推翻了沙皇专政统治②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利③俄国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命中建⽴的⼯⼈⼠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2.⼗⽉⾰命(1)背景:国内外的反动势⼒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2)爆发原因:①⼆⽉⾰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实⾏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②第⼀次世界⼤战的影响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针政策④俄国⼯⼈阶级的⼒量⽐较集中(3)爆发时间:1917年11⽉17⽇晚9时45分(4)爆发地点: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5)性质:⽆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命(6)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兵苏维埃政府-----⼈民委员会(7)胜利后措施:①建⽴新型的⽆产阶级政权②将银⾏、铁路和⼤⼯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次世界⼤战⼆.⼗⽉⾰命的历史意义1.国际意义(1)是⼈类历史上第⼀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命(2)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3)⼗⽉⾰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4)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5)⿎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2.国内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三.例题1.观察图画,回答问题(1)这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析这幅漫画的含义。
2.“⼗⽉⾰命⼀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泽东”说明了什么?答案:1.(1)⼗⽉⾰命胜利(2)⼗⽉⾰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争。
2.⽑泽东肯定了⼗⽉⾰命的胜利。
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及影响

考点: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及影响背景: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易错微析1917年3月是俄历二月,故称这一时间爆发的革命为“二月革命。
”例题1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D.民族解放运动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
例题2俄国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其直接目标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反对参加世界大战D.推翻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答案A。
1.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导致这一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危机B.克里木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C.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工人起义2.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3.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
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
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4.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
⋯⋯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发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当时,俄国的社会问题酝酿已久,政府的管理能力逐渐衰退,而革命势力在俄国的各个角落都有所发展。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俄国和世界的政治格局。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是从1917年2月23日开始的,当时的俄国情况非常紧张。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导致国内粮食短缺,物资匮乏,社会不稳定。
同时,在政治上,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沙皇政府对一些党派和民族的压迫,让当时的俄罗斯社会非常不满。
此外,沙皇政府的管理能力也越来越低下,这样的不安定和危机就很容易滋生社会动乱。
在这样的背景下,负责维持治安的军队和警察力量,在某个时间点被背叛了。
2月23日,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国际妇女节”来临,军队和警察力量开始了反叛行动,与示威的工人、士兵和平民发生了冲突。
在这次冲突中,军队和警察使用了武力镇压,但这一做法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反感。
这样,一场反抗开始形成了,当时的沙皇政府失去了公信力,而工人和士兵们于2月27日逐渐控制了首都圣彼得堡,并开始造反。
2月27日,革命势力出现了新的领袖形象:亚历山大·卡伦斯基。
卡伦斯基领导了松散的工人,士兵团和其他自由派人物,旨在推翻沙皇政府。
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比较流弊,发生了很多事情,除了卡伦斯基外,议会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终,到了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辞职,俄国沙皇制正式崩溃。
这样,二月革命就取得了胜利,俄国成为了一个退位的帝国。
这一事件的影响非常深远,俄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十月革命与此相比,十月革命的爆发则非常直接和暴力化。
虽说,二月革命已经让俄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局势的演进还是比较复杂的。
在2月革命后,俄国陷入了内战和混乱时期,形势依然很不稳定。
此外,在1917年当时,社会主义思想在俄国和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动员兵力155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在无数的村庄里至少已占壮丁的半数,又征用民间马匹200万。自开战至1917,死伤用被俘人数在600-800万之间,单是1915年加拉西一战,就死伤141万人,被俘近百万。这对社会是一个极大的扰动。俄国的工业基础与交通运输不能负担这样的军事行动和负担这样的损耗,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战时俄国驱赶徒手赤足士兵上阵,均已数见不鲜。這些激起人民極大的不滿
1917年2月寒冬、食物短缺、民不聊生,加上經濟崩潰,大眾起義的誘因業已齊備。結果,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又名彼得格勒)的工人率先發動罷工,展開革命的序幕。
3月3日,聖彼得堡的大型工廠普提洛夫工廠(Putilov plant)工人宣布罷工。罷工工人被解僱,找到繼續罷工的理由。雖然示威者偶爾與政府軍隊有衝突,但首天沒有人死傷。在往後幾天,罷工工人云集在聖彼得堡,局勢漸趨緊張。
3月8日,示威者為慶祝國際婦女節而舉辦一連串聚會與集會,並漸漸把活動政治化。參与者首次使用在俄國較為令人敏感的口號,例如「反對戰爭!」與「結束專政!」等。二月革命終於爆發。這次,警民衝突,引致雙方互有死傷。示威者準備好武器,搶掠警方的總部。
3月10日,沙皇政府派出一大隊士兵掃蕩該城。士兵最初擁護政府,殺害了不少示威者,但後來愈來愈多士兵倒戈反向,支持起義,令起義浪潮更趨激烈。這個時候,沙皇深感不安,於是解散了杜馬,並下令選出一個臨時委員會。
沙皇得悉彼德格勒的示威,並決定乘火車到彼得格勒維持大局,以期改善情況。然而,他返國的真正原因是他包括獨子阿列克謝皇儲等子女染上麻疹,故此他要返回該城市附近的沙皇別墅(Tsarskoe Selo)陪伴他們。不過,當他到達目的地之時,迎接他的將領都異口同聲勸喻他退位。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沙皇宣布與他的兒子退位,並提名其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Michael Alexandrovich Romanov)大公繼承皇位。但是,由於彼德格勒內的所有軍隊站在示威者的一方,大公在3月17日拒絕皇位,俄羅斯帝國就此滅亡。彼德格勒蘇維埃首先舉行選舉,而臨時政府最初則在杜馬與蘇維埃支持下組成。俄國出現了「雙重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