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资料
陕西辛亥革命的一些史料介绍

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陕西⾟亥⾰命的⼀些史料介绍⾼启宏⾟亥⾰命是20世纪中国的⼀次历史性变⾰,1911(⾟亥)年10⽉10⽇武昌起义,宣告了清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解,成为中华民族争取独⽴⾃主、⼈民民主、创建共和富强国家的⼀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程碑。
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我们的先辈为推翻帝制,建⽴共和、为祖国的民主昌盛进⾏了艰苦卓绝的奋⽃。
先⽗⾼⼜明是⾟亥⾰命的亲历者,⽗亲⽣于1886年,名明德,字⼜明。
是⾟亥⾰命先驱,陕西早期同盟会核⼼⼈物,近现代名⼈。
他年轻时就信仰孙中⼭先⽣民族、民权、民⽣的⾰命理论,1905年冬经井勿幕介绍加⼊同盟会。
宣统三年九⽉初⼀(1911年10⽉22⽇)西安起义,成⽴秦陇复汉军政府,曾任军政府军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于抵抗清廷疯狂反扑的东、西路战场,史推为陕西⾰命军制造军⽕的⾸倡者。
为嘉勉其功绩,孙中⼭亲书“博爱”⼆字相赠。
靖国军时期,⼜任总司令部兼第四路军军械处处长等职。
1922年秋,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接受冯⽟祥改编后随冯部离陕,在胡部任军械处处长、兵⼯局局长等职。
孙中⼭、胡景翼相继逝世后,⾼⼜明退出军界赴京考察⾰命形势,以图再举。
"九⼀⼋"事变前后,秉承孙中⼭先⽣旨意,与友⼈集资创办西安集成三酸⼚、西安阿房宫电影院、西京中国国货公司、西北饭店等,希图发展民族⼯商、⽂化事业,实业救国。
他还是陕西著名的⽂物鉴赏收藏家。
晚年有《如是我见我知录》等著述留世。
1951年因病逝世。
⽗亲⼀⽣的事功深深的影响到我们家族的每⼀个⼈,其事迹散见于各种零星资料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在前期收集《⾼⼜明资料汇编》及建⽴“⾼⼜明纪念⽹”的基础上,我们于2009年5⽉终于出版了《⾼⼜明先⽣纪念集》。
书籍反映了先⽗历经清末、中华民国、直⾄中华⼈民共和国初建的主要事迹,也⼀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奋⼒崛起,推动民主⾰命進程的历史潮流。
书中除有关历史资料和专家学者的⽂章外,⼦侄后辈亦以⾄深的缅怀之情撰⽂纪念。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哪些方面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下面是由店铺提供的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哪些方面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哪些方面1.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历史进程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2.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给了封建专制制度致命的一击,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这是中国历史前进的严重障碍,从此中国建立起了共和政体,是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共和的权利。
3.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上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它的发生使民主的精神高涨,在这之前,老百姓没有参与国家决策的权利,但是辛亥革命之后,百姓可以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让民众的心里有了巨大的变化。
4.辛亥革命还出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国建立之后很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办银行成了一股风气,这使经济力量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地提高,无产阶级的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个字是辛亥革命的口号,这代表着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决心,但遗憾的是它最终失败了,但它虽败犹荣,因为它带给中国一股新的风气,创下了巨大的历史意义,使中国的历史曲折但是也更加灿烂。
辛亥革命的早期革命活动1911年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
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变,成都被围后,非常惊恐,忙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湖北新军入川。
9月中旬,端方抽调了1/3湖北新军军力取道宜昌,进入四川,武昌登时空虚,革命党人趁机在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并一举成功。
消息传出,四川清方势力土崩瓦解。
11月8日,保路同志会宣布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21、22日,广安、重庆先后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和蜀军军政府,川东南57州县宣布响应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三节——《辛亥革命》。
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其过程及结果。
2. 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辛亥革命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分析其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时期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辛亥革命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点填空题。
7. 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2. 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北洋政府建立3. 辛亥革命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4. 辛亥革命影响推动中国历史进程促进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觉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为中国的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作业题目: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答案:辛亥革命过程主要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北洋政府建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

辛亥革命知识梳理大家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有没有好好预习以及复习好这个历史事件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辛亥革命的复习资料的整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19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
【本课立意】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辛亥革命。
【知识梳理】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背景【学习聚焦】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立宪运动也造成很大声势。
1.清政府“新政”失败——内容与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措施相似;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同盟会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5.立宪运动失败,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过程【学习聚焦】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成果最终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
1.保路运动失败——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起义;2.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军政府;3.各省脱离清政府独立(10——12月);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5.清帝退位(1912年2月);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国民平等;国民自由;内阁制和分权制衡;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学习聚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1.意义: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群众;没有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
辛亥革命漫画课件

革命党反清运动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11月 领导人:孙中山 地点:檀香山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 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7月 地点:东京 人员: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革命党反清运动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9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于伦培、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 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墓。
革命党反清运动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结束 后,国内舆论是一致认为,“此战诚为创举, 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 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 败。” 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立宪人士积 极奔走,立宪发展为一种全国性思潮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 击。
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8周年
主讲人:xxxx
前 言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 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 辛亥革命。
有了很大提高。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汇报如下: 一、社区计划生育 工作方面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 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本人紧紧围绕街道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居委会中心工作,以服务群众为宗 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新时期的人口和计生工作,已不再是找着人做 工作,而是全面推行优质服务。没有知识不行,不
初二年级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7
十二、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唐朝商业活动有什么特点? 唐朝的商业区固定于城市中的两个区域——东市、西市,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实行严格 的管理,商业贸易只能在白天进行并有固定的时间限制。 2.北宋东京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什么新变化? 宋代的商业区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 分布于城市很多地区。 宋朝时政府管理较为宽松, 商业贸易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早市很普遍。 3.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利至上。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1721 年沃尔波尔执政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实权掌握在 首相 意义: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了。
九、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确立 1.简述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关于三权分立的主要内容? 1787 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立法权,总统掌行政权,最
5
高法院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权力制约与平衡。 2.美国总统制与君主立宪制度的异同 英 国 政体形式 国家体制 政体特点 君主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政府首脑 国家政府 对谁负责 3.四国比较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意志 法国 国家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确立的标志 《权利法案》的颁布 1787 年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议会 总统 世袭 首相 选举 总统 君主立宪制 议会权力至上,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美 国 民主共和制(联邦共和制)
主要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意义:积极: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 成就。 消极:只有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民主权利。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毙考题资料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群众的反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2)纲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是纲领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意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3)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代表人物: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
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①辛亥革命的成功: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②辛亥革命的失败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客观原因: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
(表现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资料

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
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3: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 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
展的速度为15%。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1.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背景
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掠夺(民族危机加深)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激化了阶级矛盾(清政府的腐败)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革命的根源)
问题探究: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
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 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概念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人们把武昌
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 程.
一、革命追求
为什么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提示: 部分政权掌握在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手中, 也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和软弱。
二、革命收获 1.建立中华民国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京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大 总 统 誓 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பைடு நூலகம்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