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政治概况共21页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社会上诸多方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辛亥革命参战部队:革命党人、清军战争结果: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时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地点:中国人物:孙中山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详情保路运动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
被居正阻止。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武昌首义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10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成立政府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第11页 11页
2.2
为民主共和牺牲的义士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陆皓东】 陆皓东】
“惜哉,林觉民! 惜哉,林觉民! 面貌如玉, 面貌如玉,肝肠如铁 心地光明如雪” ,心地光明如雪”
【林觉民 】
第12页 12页
2.3
刺杀摄政王载沣
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 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
第25页 25页
当晚12 当晚12时以前 12时以前
第 9页
没有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 就没有武昌起义
第10页 10页
2.1
黄花岗之役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孙中山】 【孙中山】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 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 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 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 奋。 ……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 斯役之价值,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同兴酒楼
第23页 23页
文学社
文学社吸收的干部多为湖北 文学社吸收的干部多为湖北 新军, 新军,其组织在各清军中颇 有基础, 有基础,如湖北新军廿九标 卅标、卅一标、卅二标、 、卅标、卅一标、卅二标、 四十一标、四十二标、 四十一标、四十二标、马队 炮队、工兵营、辎重营、 、炮队、工兵营、辎重营、 陆军中学堂、 陆军中学堂、陆军测绘学生 均有参加。 均有参加。
文学社
第24页 24页
1911年10月 日正午, 1911年10月9日正午,孙 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 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 号机关装配炸弹, 号机关装配炸弹,不慎爆 孙武受伤。 炸。孙武受伤。俄国巡捕 闻声赶至,把炸药、 闻声赶至,把炸药、旗帜 符号、文告、 、符号、文告、印信全部 抄走,拘捕刘同、 抄走,拘捕刘同、李淑卿 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 。
辛亥革命简明资料

1908年 秋 次年5月移槟榔屿,熊成基率马炮营在安庆起义。
1908年 11月19日 武昌群治学社成立。
1908年 12月 孙武在汉口租界设立共进会机关。
1909年 4月 各省咨询局第一届常会同时开幕。
1909年 10月14日 同盟会在香港设南方支部。
目录
简介
年表
背景变革之道
文化形势
革命党
革命的准备国内革命活动
港澳和海外革命活动
四川、湖北的革命历史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的成立
影响政治影响
思想影响
经济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影响
生活文化影响
对海外华人的影响
意义
评价简介
年表
背景 变革之道
文化形势
革命党
革命的准备 国内革命活动
1900年 8月 唐才常等发动自立军起义失败。
1900年 10月6日 兴中会发动惠州起义,至21日失败。
1900年 10月 史坚如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被捕,次月遇害。
1900年
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励志会。
1901年 9月7日 清政府与德、英、俄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5年 7月30日 孙中山、黄兴等约集各省倾向革命的同学生及华侨七十余人,在东京举行成立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确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1905年 8月20日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中国同盟会总章》,举孙中山为总理。
1905年 9月23日 徐锡麟、陶成章等在浙江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中国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辛亥革命”的内容,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爆发原因、过程及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 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其在全国的影响;3. 辛亥革命的过程:各省光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4. 辛亥革命的影响: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认识到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2. 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灭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爆发、过程及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4. 例题讲解:讲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强调其在全国的影响;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2. 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3. 辛亥革命影响: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阐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影响。
(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
(2)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影响: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宣布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辛亥革命ppt课件

结果: 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 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起义经过
10月10日晚,夺取楚望台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10月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革命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 阳)取得胜利。
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C 是指(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甲午中日战争
6.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
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
A 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鹿钟麟(左)、溥仪(中)和熊秉坤(右)
1961年,辛亥革命50 周年的集会上,末代皇帝 溥仪感慨万分的对熊秉坤 说:“感谢你的第一枪, 它帮我从一个神变成了一 个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了 共和国的公民”。
这个“第一枪”指的是什么事件? 溥仪为什么会从“皇帝”变成“公民”?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徐锡麟(1873-1907) 浙江绍兴人。光复会会员。曾游历日本。1905年在绍兴创办大通 学校,宣传革命排满,暗中积蓄革命力量。与秋瑾策划皖、浙同 时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杀。
秋瑾(1875—1907) 浙江绍兴人,1907年2月,秋瑾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 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7月6日安庆起义失 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7月15日从容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巾帼英雄”。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 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图为秋瑾在日本时的留影。
第19课 辛亥革命(共20张PPT)

•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 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论,理
解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时空观念:认识辛亥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运用文献,解读印证 • 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文献资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是一 • 次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归纳知识的能力。 • 家国情怀:认识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 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
预习
• 1.概述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局、意义。
•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内容之间有 什么逻辑关系?该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
• 3.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4.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评价。
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1)目的: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 (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 的出路。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孙中山“三民主义”题
(3).军事准备 孙中山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 主张外,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 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 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
徐 锡 麟
秋 瑾
▶七十二烈士之墓
▶辛亥革命前的各次起义形势图
3.预备立宪 背景 革命的推动
过 程 :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
辛亥革命时期政治概况

(课前分好小组) 分成六个小组,每个 小组一个组长,通过 合作完成课本内容。 给学生 10 分钟时间 找到答案。
分组, 学生通过 作弄清 楚课本上 的知识。自 主探究。
张、性质) 2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人物、革命纲领、性 质、领导了哪些起义?) 3 武昌起义(时间,人物,事件的经过) 4 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宪法) 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又进行了哪些斗 争?(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给予补充并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组 加上分数。 展示 ppt 任务二:比一比抢答回答对的组将加上一分。 1、 资产阶级思想家有谁? 2、 除了兴中会,你还知道那些团体? 3、 谁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为什么? 4、 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跟那五个国家借的? 5、 袁世凯复辟后,谁又拥戴溥仪复辟。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问题,观看 微课 《孙中山》 , 让学 生对孙中山先生有个 基本了解。
设计意图
观看微课,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 趣。
导入新 课
项目一 铭记辛 亥革命
Ppt:项目一:铭记辛亥革命 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概念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 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 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称为辛亥革命。 任务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时间、地点、革命主
考察自主 学生找到答案后通过 抽签来决定由哪个组 回答。 学习的成 果。 学生展示 答案 学生抢答。抢答 回答对的组将加上一 分。 激 发 学生兴趣, 夯实历史 知识基础。
探究辛亥革命 辨一辨 有人说: “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 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 教师展示历史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项目二: 探究辛 亥革命
辛亥革命ppt介绍

第一幕
——起因
背景
变革之道 文化形势 革命团体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 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 (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 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 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 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 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 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 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 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 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 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 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 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 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 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 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 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 6日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 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 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 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 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 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 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 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 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 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 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 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 达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