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教案

合集下载

《光辉的历程》教案范文模板

《光辉的历程》教案范文模板

《光辉的历程》教案范文模板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辉的历程》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兴趣和热爱。

3.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课程概述:介绍《光辉的历程》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2. 课程安排:说明课程的章节分布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我国古代历史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

3.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历史的分期:介绍我国古代历史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

2. 著名历史人物:讲述黄帝、尧舜禹、秦始皇等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

3. 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三皇五帝、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等关键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人物。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

3. 故事讲述法:以故事形式讲述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我国近现代历史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和思考。

3. 帮助学生掌握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历史的分期:介绍我国近现代历史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2. 著名历史人物:讲述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等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

音乐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教学设计.

音乐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教学设计.

《光辉的历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鲜明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 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体验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鲜明的节奏特点、铿锵的旋律和具有强烈号召力的歌词,并有感情地演唱。

教材分析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37年7月,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在延安共同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它分别是由《八路军军歌》《炮兵歌》《子夜岗兵颂》《八路军进行曲》《冲锋歌》《快乐的八路军》等六首歌曲组成,其中《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广。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经党中央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歌曲为C大调,2/4拍,曲调流畅,节奏规整,气势宏大,形象地抒发了革命军人对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2.《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江西民歌,流行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

歌词写得生动、活泼、欢快,歌曲的旋律洋溢着浓郁的江西民歌色彩,节奏跳跃有力,音乐形象积极向上,抒发了战士的自豪和对领袖的深情,从而表达了歌曲的主题:哪怕革命环境再艰难,生活条件再困苦,只要毛委员和大家在一起,战士们就“心里暖洋洋”,“天天打胜仗”。

歌中每乐句后的衬词,不仅突出了民歌特点,也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1. 欣赏阅兵式资料资料。

教师可请学生边欣赏边做简单的动作体验军人的风采。

2. 简单谈谈对解放军的印象。

二、感悟体验(一)学唱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 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曲学习)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教师提示从歌曲的节奏、旋律的进行及歌曲塑造的形象几个方面思考。

2. 学生讨论回答。

生:乐曲描绘了人民子弟兵刚毅沉着地进行在祖国大地上,从而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强大的力量。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游击队歌》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使学生了解在日寇侵略、国土沦丧的危急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的斗争历史,感受游击健儿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形象。

2、以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的手段。

3、能用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教学重点: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教学难点: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学生聆听。

教师提问:(1)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2)歌曲是什么风格?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进行曲的特点吗?进行曲具有强弱分明、雄壮有力、结构规整等特点,一班具有明显的行进节奏。

二、学唱《游击队歌》1、节奏练习 4/42、视唱A段旋律,教师提问:这段旋律是什么调式?3、学生边看谱边聆听《游击队歌》A段。

教师提问:(1)歌曲的力度、速度由什么特点?(2)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力度、速度来演唱?4、师生交流5、按节奏朗读A段歌词,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以中速演唱;具有进行曲风格。

6、学唱A段歌词,应用轻巧、灵活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7、学生边看谱边聆听《游击队歌》B段。

8、教师提问:B段旋律又哪些变化?9、师生交流。

10、学生学唱B段歌词。

11、学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练习(学唱三部分合唱片段)1、教师用钢琴弹奏低声部,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师生合作,感受合唱的魅力。

2、学生自主选取一个声部进行学唱,三个声部相互配合演唱这两个乐句,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3、完整欣赏混声四部合唱《游击队歌》。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力度变化、声部的均衡以及声音的和谐,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四、课堂总结欣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及知识要点,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演唱教学,学生感受中华儿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识到新时代中华儿女肩负的责任。

光辉的历程

光辉的历程

《光辉的历程》设计理念: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艰辛历程,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军人、珍惜今天的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鉴赏和教唱优秀的军队歌曲作品。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等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爱国主义品格。

设计思路:一、确立主题本课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

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当兵的人》;通过欣赏,了解中国军队走过的历程。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1、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三、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中国军队的光辉历程。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的演唱。

2、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委员和军队的热爱之情。

欣赏歌曲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并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学唱有关中国军队的歌曲;布置演唱和表演任务,让有特长专业的学生课前积极和本组内成员配合演练,以便在课上表演时能够作到游刃有余。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光辉的历程》教案1

《光辉的历程》教案1

《光辉的历程》教案1第一篇:《光辉的历程》教案1《光辉的历程》教案——开天辟地教学目标:1.知道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

教学重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代背景,以及共产党建立对我国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寻找一条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可是不久,孙中山先生领导取得的革命成果就被袁世凯篡夺,在帝国主义的挑唆和支持下,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

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学生可能不了解十月革命,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由列宁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2.阅读与讲授。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9页的资料。

教师讲授:“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一批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出现了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李大钊主办的《每周评论》、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等。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还在各地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长沙发起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周恩来等人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这些团体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在这期间,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五四运动。

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使学生了解到 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2、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欣赏,使学生了 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 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 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3、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增强自信心。
仪式音乐 《葬礼进行曲》
运动会
音乐艺术 《欢迎进行曲》
葬礼
《婚礼进行曲》
晚会 舞台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
谢谢!
作者: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创作大量的圆舞曲,但流传最广的是这部进行曲作品。
作品:拉德茨基是一位奥地利贵族,曾参加“卫国战争”,曾任 军事总参谋长和骑兵总司令,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但由于这支 曲子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 人们也就忘记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而单纯从艺术角度 喜欢这支曲子。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以《拉德茨基 进行曲》作为结束曲,并成为一种传统,此曲以脍炙人口的旋律 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行最广的进行曲。
精编舰队
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称二炮) ,是以地 对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 任务的军种。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地对地 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
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第二炮兵部队臂章
解放军98式坦克
解放军东风- 21 中程导弹

有强有弱
有强有弱
速度 情绪
中速
坚定有力 雄壮威武 勇往直前

初中音乐《光辉的历程》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音乐《光辉的历程》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音乐《光辉的历程》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理念: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艰辛历程,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军人、珍惜今天的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鉴赏和教唱优秀的军队歌曲作品。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等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爱国主义品格。

设计思路:一、确立主题本课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

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当兵的人》;通过欣赏,了解中国军队走过的历程。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1、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三、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中国军队的光辉历程。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的演唱。

2、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委员和军队的热爱之情。

欣赏歌曲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并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学唱有关中国军队的歌曲;布置演唱和表演任务,让有特长专业的学生课前积极和本组内成员配合演练,以便在课上表演时能够作到游刃有余。

2、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光辉的历程》教案范文模板

《光辉的历程》教案范文模板

《光辉的历程》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提高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光辉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2)运用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态度;(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光辉历程的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历程的总体发展脉络,掌握不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内容:古代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的我国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章:古代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时期我国的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2. 教学内容: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等重要历史事件。

第三章:近现代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近现代时期我国的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特点。

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第四章:当代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当代时期我国的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2. 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第五章:我国光辉历程中的杰出人物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历程中的杰出人物,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2. 教学内容:尧舜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诸葛亮、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重要历史人物。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光辉的历程》教材;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论文、文章等。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或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

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

教学过程
1.欣赏《十送红军》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

(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

(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如有条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唱)。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
(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

(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3.欣赏《游击队歌》
(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
(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

(2)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3)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内容上的联系。

(4)教师示范,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

然后请学生朗诵。

(5)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

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

教学过程
1.欣赏《英雄赞歌》
(1)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
(2)教师讲解歌曲的来源,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

(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4)播放影片片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

2.欣赏《再见吧,妈妈》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

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

3.唱歌《当兵的人》
(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

(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

(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

(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

(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可分组进行。

(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

(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之后可换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