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人教 7 语文上:《鸟》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8鸟 导学案教案设计 (6)

第18课鸟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生能够从修辞、用词、色彩或句式等角度,赏析文章三、四段对鸟的细腻描写。
3.学生能够对散文主题“爱”有较为深刻的体会。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雅舍小品》(4集)《秋室杂忆》《英国文学史》等。
翻译有莎士比亚作品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鸟》选自《雅舍小品》。
梁实秋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主张文学应当反映基本人性,反对文学的功利性,因此也曾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锐批评,入川后,他寄情山水,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来处世,以超然的目光来审视尘世万象,《鸟》以及《雅舍小品》里的其他散文都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作者寄情于鸟,表达了他对“爱”的独到看法。
2.预习自查。
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长喙.(huì)羽翮.(gé)蜷.伏(quán)丰腴.(yú)B.鸟啭.(zhuàn)魁.梧(kuí)臃.肿(yōng)蓦.然(mò)C.筵.席(yán)干瘪.(biě)料峭.(qiào)褴.褛.(lánlǔ)D.感喟.(kuì)戟.张(jǐ)迷惘.(wǎng)伫.立(chù)②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B.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
C.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D.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③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描写了鸟的美,也记述了各种不同的鸟给作者带来的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体味和理解。
《鸟》 导学案

《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鸟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学习观察和描述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对鸟类的兴趣,增强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鸟的主要特征,如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等。
(2)了解鸟的飞行原理和适应飞行的身体结构。
2、难点(1)理解鸟的气囊在呼吸中的作用。
(2)探究鸟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地了解鸟的外部形态和行为习性。
2、比较法:对比不同种类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鸟的认识。
3、资料分析法: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网络资料,获取更多关于鸟的知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鸟的图片或视频,如麻雀、鸽子、老鹰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鸟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为什么鸟能在空中自由飞翔?(二)知识讲解1、鸟的形态结构(1)体表:鸟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羽毛分为正羽和绒羽。
正羽具有保护和飞行的作用,绒羽则具有保暖的功能。
(2)翅膀:鸟的前肢变成了翼,翼是鸟飞行的主要器官。
翼的形状和结构适合产生升力和推力,使鸟能够在空中飞行。
(3)骨骼:鸟的骨骼轻而坚固,大多是中空的,减轻了体重,有利于飞行。
(4)肌肉:鸟的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5)消化系统:鸟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排便迅速,减轻了体重。
(6)呼吸系统:鸟有独特的双重呼吸方式,除了肺,还有气囊辅助呼吸。
气囊可以储存空气,在飞行时提供更多的氧气。
(7)循环系统:鸟的心脏比例大,心跳频率快,血液循环迅速,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鸟的生活习性(1)食性:鸟的食性多种多样,有的以植物种子、果实为食,如麻雀;有的以昆虫为食,如燕子;有的以鱼类为食,如翠鸟。
(2)繁殖:鸟的繁殖方式大多是卵生,繁殖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阶段。
(3)迁徙:许多鸟具有迁徙的习性,在季节变化时会迁往适宜的生活环境。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鸟》导学案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鸟》导学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
2.理解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梁实秋,(1903 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
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抟(tu n)羽翮(h )蜷伏(qu n)栅栏(zh )饮啄(zhu )呱呱(gū)曳着(y )长喙(hu )丰腴(y )迷惘(g)鸢鹰(yuān)交响乐: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
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
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
鼎沸:①水涌流翻腾的样子。
②比喻形势纷扰动乱。
③形容喧闹、嘈杂。
玲珑:词语原意为娇小灵活之意指物体精巧细致。
也指人灵巧敏捷。
秾纤:①指肥瘦。
②指艳丽纤巧。
高踞:高踞的踞同倨,基本字义是蹲、坐、占据。
高踞即是指遇事待物高高在上,表现出傲慢之意。
蹐局:局促;拘束。
褴褛: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
鸱枭:鸟名。
古人对猫头鹰的文言叫法。
鸱枭虽是益鸟,但在中国一直就是丧门星的代称,我国的文章里说到它都是贬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鸟》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鸟》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a49e7bb4cf7ec4bfed008.png)
18.鸟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阅读文本,读通,读顺,掌握本课生词。
(2)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鸟的特点。
(3)找出相关句子,明白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
2、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各段段意。
3、达标练习(1)修改下列句子:①从哥哥的来信中,告诉了我家乡近十年来的变化。
②今天我收到了录取职业高中。
③王老师把自己的全部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花在教育事业上。
(2)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天宇。
钟声召唤着天边那新年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__________。
A. 我们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B.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C. 我们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D. 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的哀思,寄托对你们深深爱着的人们的哀思,寄托对我们所敬佩的人们的哀思,寄托对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笼中鸟可怜苦闷听鸟鸟声的可爱凄绝观鸟鸟的形体动作之美感伤美鸟消逝2、问题展示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的鸟?②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哪四类?③第2段和第6段都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④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苦,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怎样的人生?⑤同桌之间讨论:应该怎样保护小动物?选出代表和班级同学分享。
3、方法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
4、拓展交流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丰功伟绩,在于其非凡的人格。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这样的伟人。
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伟大作家雨果表达了对这位人类先贤的崇高,同时,也发出了对人类社会良知的。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17课《鸟》导学案

《鸟》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2、分析作者对鸟的感情,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
3、感悟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作者对鸟的感情,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
难点:感悟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思考。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自主学习一、导入,介结作者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1920年发表了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1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散文幽默风趣,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用意深远。
梁实秋与林语堂、周作人,都可称为散文大家。
《鸟》收录在梁实秋著名散文作品集《雅舍小品》的第一集中,《雅舍小品》是梁实秋1939年在四川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和写法,理解疑难词义。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抟扶摇(tuán)蜷伏(quán)栅栏(zhà)鸟啭(zhuàn) 呱呱(gū)嘹亮(liáo)曳(yâ)长喙(huì) 丰腴(yú)臃肿(yōng)倏(shū)迷惘(wǎng) 伫立(zhù)鸢(yuān)魁梧(kuí wǔ)蓦然(mî) 料峭(qiào)战栗(lì)抖擞(sǒu) 戟(jǐ) 蓑衣(suō)褴褛(lán lǚ)伶仃(líng dīng)窗棂(líng)鸱枭(chī xiāo)干瘪(biě)烟囱(cōng)2、二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义俊俏:(相貌)好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鸟 导学案1-3课时

18.《鸟》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练习默读,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会做摘录;2.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3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故互查】1.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写鸟的诗文?请写出两句。
【设问导读】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
2.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哪四类?3. 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
4.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当堂检测】1.课文前半部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在后面两段中出现“悲苦”“伤感”这样的字眼,这跟前面的感情是不是矛盾呢?2.作者在本文一开头便写“我爱鸟”。
请根据课文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
②③【拓展延伸】1.鸟是人类的朋友,你觉得它有哪些可爱的地方?请写出来。
18.《鸟》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学习重难点】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温故互查】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胸襟.()丰腴(..()()..)瞵.视()褴褛干biě() yōng肿()迷wǎng()蓦.然() kuíwú()【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2.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4.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5.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关于猫的说明文字,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猫是老鼠的天敌,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捕鼠.猫有着独特的捕鼠功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 鸟》导学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 鸟》导学案教学设计课题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鸟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学习散文如何以“文眼”贯穿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鸟的态度。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寄予的作者的希望。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读准字音 昂藏.(c án ɡ) 栅.栏(zh à) 抟.扶摇(tu án) 鸟啭.(zhu àn) 呱.呱(ɡū) 嘹.亮(li áo) 曳.(y è) 长喙.(hu ì) 干瘪.(bi ě) 丰腴.(y ú) 倏.地(sh ū) 迷惘.(w ǎn ɡ) 伫立(zh ù) 魁梧(ku í w ú) 蓦然(m ò) 料峭(qi ào) 战栗.(l ì) 戟.张(j ǐ ) 羽翮.(h é ) 秾纤..(n ón ɡ xi ān) 鸢.鹰(yu ān) 瞵.视(l ín ) 跼蹐..(j ú j í ) 窗棂.(l ín ɡ )感喟.(ku ì) 鸱枭..(ch ī xi āo) 褴褛..(l án l ǚ) 斑斓.(l án ) 辨清字形 瞵(l ín )瞵视 斓(l án )斑斓 喟(ku ì)感喟 暇(xi á)不暇磷(l ín )磷火 澜(l án )波澜 谓(w èi )称谓 遐(xi á)遐想嶙(l ín )嶙峋 谰(l án )谰言 猬(w èi )刺猬 瑕(xi á)瑕疵理解词语 昂藏:形容仪表雄伟。
《鸟》 导学案

《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鸟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种类特点。
2、学习观察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增强对鸟类的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鸟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羽毛、骨骼等。
(2)理解鸟的飞行原理和适应飞行的特点。
2、难点(1)区分不同种类鸟的特征和习性。
(2)探讨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鸟类的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鸟类,获取直观的认识。
2、比较法:对比不同鸟类的形态、结构和习性,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讨论法:针对鸟类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鸟儿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欢乐。
那么,你对鸟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去探索它们的奥秘。
(二)鸟的形态结构1、身体外部(1)观察鸟的外形,描述鸟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头、颈、躯干、四肢、尾)(2)鸟的羽毛有什么特点?(羽毛分为正羽、绒羽等,正羽具有防水、保暖、飞行等功能)(3)鸟的翅膀有怎样的结构?(翅膀由骨骼、肌肉、羽毛等组成,其形状和大小适应不同的飞行方式)2、身体内部(1)观察鸟类骨骼的图片或标本,说说鸟的骨骼有什么特点。
(骨骼轻而坚固,多为中空,有的愈合在一起,减轻体重)(2)鸟的呼吸系统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鸟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求)(三)鸟的生活习性1、食性(1)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鸟有不同的食性。
(比如啄木鸟主要吃害虫,蜂鸟吸食花蜜,秃鹫以腐肉为食等)(2)鸟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有的用喙啄取,有的用爪子抓取,还有的在水中捕鱼)2、繁殖(1)了解鸟的繁殖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环节。
(2)观察鸟巢的图片,讨论鸟巢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原籍浙江余杭,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
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
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梁实秋从1927年开始写散文,直至1987年病逝绝笔,结集出版过《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秋室杂文》,《实秋杂文》、《雅舍杂文》、《清华八年》等二十余种,涉及小品、杂感、游记、回忆录、读书札记等文体。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羽翮()蜷伏()瞵视()栅栏()鸟啭()
干瘪()秾纤()倏忽()伫立()釉绿()
鸢鹰()跼蹐()抖擞()蓑衣()烟囱()
横暴()鸱枭()
2、写出正确的字形:
liáo()亮丰yú() yōng()肿迷wǎng()
kuí()梧()mò然料qiào() lán lǚ()
窗()líng 斑()lán
3、解释词语:
不容置喙:
火中取栗:
四、诱思导学:
1、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阅读后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作者在第二节里写了什么鸟?他觉得这些鸟的生存状态如何?请简要说明。
3、①作者是如何形容鸟的鸣叫的?②作者是如何形容鸟的形体的?例举了那些内容?给人以何种感觉?
4、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这种悲苦从何而来(或者说是什么让人们感到了悲苦)?
5、文章最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借鸟想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感?
《鸟》导学案答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原籍浙江余杭,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