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4、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教学教具:投影片教学教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重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板书:穷人2、你了解穷人吗?他们的生活怎样?(引导学生简单地说说周围的穷人)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A、出示b、自由读c、指名读d、齐读3、读完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一读。
4、你明白了什么?三、精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文中的穷人有哪些?2、相机板书:桑娜、渔夫、西蒙3、速读课文。
画出可以看出穷人贫穷的句子,仔细地读一读。
谈谈你的体会。
4、自渎思考。
5、小组交流。
(交流所话句子及感受;一人说,其余人听,然后补充)6、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读读所话句子,读中体会,然后再交流。
最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认识四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3篇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3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1一、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
正确读写“舒适、牵强、埋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肃穆、忧虑、湿淋淋、胆战心惊、自言自语、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不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和善,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懂得,课文是如何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来刻画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的。
2、体会课文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所起到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四、课前打算1、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大致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重读以前所学过的他的作品《七颗钻石》。
2、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远程教化资源,制作相关的课件。
五、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言揭题,创设氛围音乐:《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妙的人间……”师:敬爱的同学们,每当我们听当《爱的奉献》这首歌曲时,总会不由自主眼角潮湿。
是呀,生活到处须要爱,生活到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暖和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里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特别感人的故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
(板书课题:穷人)师:大家还刻记得以前我们所学的课文《七颗钻石》吗?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你能借助相关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作者吗?出示课件(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28—1910)宏大的俄国作家。
诞生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化。
1851年参军,不久起先创作小说《童年》。
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集合6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集合6篇【篇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13.穷人【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5.通过学习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抽查生字,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5.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三、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自由读课文第1~11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忐忑不安)2.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学生自由交流)四、归纳小结教师:这些心理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下节课我们将走进渔夫一家,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入新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理清了文章脉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范文(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范文(精选12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范文篇1【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叙事诗改写成小说的高超写作技巧;创生语境,迁移习作,初步尝试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主动钻研文本,多元解读,从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与“不穷”,充分感受穷人的美好品质。
【流程设计】第一板块溯“穷”,整体感知1.出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和*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头像。
2.介绍两个作家的关系:《穷人》是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
3.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借助情节图,梳理小说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第二板块扣“穷”,研究表达1.读完全文,找不到一个“穷”字。
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的“穷”?(细读圈画——标序整理——小组分享)2.交流点拨,研究表达。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几个要点梳理作者是如何写出“穷”的:A 恶劣的天气环境;B 家中的陈设和衣食起居;C 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忐忑心情;D 渔夫的忧虑;E 西蒙死后孩子们入睡的细节。
……13.师生一起探究容易被忽略的文字“睡觉还早”,从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感悟穷人之“穷”体会作品的“言简意丰”。
4.小结: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诗歌改写成小说,通篇小说没有一个“穷”字,但读来催人泪下。
这就是大师的文字,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第三板块品“穷” 以写促悟1.这些穷人,真的穷得一无所有吗?细读全文,完形填空: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
2.分享与点拨。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内容中,感悟穷人的“善良”、“富于同情心”、“母爱”等美好品质:A 恶劣天气环境与室内温暖舒适的对比;B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渔夫的忧虑;C西蒙死后的惨状与孩子们熟睡的对比;……3.创生语境,迁移写作。
(创生写话语境——摹写人物内心——分享与交流)4.引读小说中作者对“睡”的细节描写,将情感引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今天,就在我们即将走出母校的日子里,能够有幸在全校领导老师面前,特别是在联谊校的领导面前上一节课,大家高兴吗?那么,哪位同学敢上台来露一手?课堂上积极、勇敢有两种,第一种是老师已经提出问题或者已经说明要干什么,你觉得自己能答会做,举起手来了,这就是积极、勇敢,但还不够。
第二种是不管老师问什么或者让做什么事,不管你有没有把握都敢举手,敢尝试,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刚才我只说了“露一手”,并没说让做什么,你们就都不敢举手了,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真积极、真勇敢的人吗?那么,我再问一次:谁敢上来露一手?好!请你上来,看到没有,这才叫真勇敢,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到黑板上。
你们笑了,可能心里在想:这露一手就这么简单?早知道我也快点儿举手了!有点儿后悔是不是?后悔不要紧,只要你这节课积极思维,大胆发言,那么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积极、真正勇敢的人,能做到吗?好!(上课)【教学实录】一、整体感知师: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生:本文的作者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全部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
师:看样同学们的预习效果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穷人》这则故事中去。
(播放课文影片。
)师:看了这个故事谁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主要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故事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人物语言中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穷人》这篇文章。
(二)学习第一段,感知“穷人”生活自学提示:请你默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家境贫寒:吃的、穿的2、外面环境恶劣:环境描写3、家里温暖、和睦:温暖而舒适、安静地睡着。
(与外面环境进行对比:感受渔夫和桑娜勤劳)(三)自主合作,融入“穷人”境界1、过渡: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已是深夜,桑娜推开屋门走出去,对丈夫十分担心。
忽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西蒙,于是她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
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2、(课件:“西蒙”惨死图。
)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同学们,那“桑娜”是怎样想的呢?又怎样做的?请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11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1)“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
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勉强、蜷缩”等词语;正确书写“魁梧”;理解“忐忑不安”。
2、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忐忑不安”、“熬”等关键词,运用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等方法,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4、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抓住“忐忑不安”,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2、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指导写字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穷”字是本课的生字,上下结构,注意写的时候穴宝盖下面的两点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力在穴下意为穷,来齐读课题《穷人》。
2、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这样说“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真如作家所说吗?(在课题上加?)让我们走进《穷人》来感受一下吧!3、出示预习纸,在预习纸上,老师发现“魁梧”的“魁”字,有些同学写的不漂亮,怎样把它写好?4、师范写,生练写,师生评议。
(展示学生写的字)5、通过预习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了吗?谁来读?6、出示“抱怨、寡妇、熬”(纠正读音)“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波涛轰鸣”(发现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环境的词语。
生再读)“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发现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人心理活动的词语。
生再读)7、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粗知大意1、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2、指名说。
(生说的啰嗦,教师点拨,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按照六要素来总结,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夜晚,什么样的夜晚?用上刚才读的词语,寒风呼啸的夜晚,事情的起因是什么?邻居西蒙死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通用11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通用11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篇1一、教材透视: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穷苦夫妇在濒临生活绝境的状况下,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并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俄国文学巨匠,以他灌铅之笔,朔造了桑娜、渔夫等穷苦人民的美好形象。
“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真是透过“穷”而彰显人性中美好的本色,也更显示出了穷人的高尚品质。
这正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穷人》不仅饱含人性美,也具有文学美。
文章中运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托法,表现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这也正是我们应该着力品味与用心咀嚼的精髓所在。
二、设计意图: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多么高级的层面,《穷人》都不会丧失他的存在意义,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消失其价值。
这个设计力图通过让学生反复地品读,反复地揣摩,多次地想象,多次地练笔,学会在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从而凸现这部经典的人性美,张扬名篇的文学美,让孩子们的语言和心灵走向更纯洁善良。
同时,致力于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力求语言、思维、情感共融一体,最终促成语文素养的提高。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能读准“哦”的读音。
2、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对文本有初步感受。
3、通过多次品读,感受穷人生活的贫穷和精神的富有。
感受文本的人性美。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四次“睡”的品读,想象补白,体味文本结构之美,手法之巧,刻画之深,用词之精。
2、通过沉入文本深究每个标点和字眼,感受到文本的文学美。
第一课时第一板块:检查预习,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小学课本,不仅因为文中人物善良的品质感动着我们,课文在刻画人物时突出的写作技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如:课文具体描写了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让人品味到其复杂而多元的内心矛盾,看到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又如:文中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精心描写,对凸现人物品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作用;再如:渔夫回家后,侧重描写了渔夫与桑娜对话时的语言、神态描写,使一个淳朴善良的渔夫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99年多部优秀的作品问世。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马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
得名。
沿海地区大部分用于船上,也有'船灯'的叫法,尤其是有风有雨的天气,真是渔民的照明利器!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波涛()的狂风()的小屋
()的海风()的神情()的天气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1.解释词语。
(1)忐忑不安:
(2)自作自受:
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内容梳理。
《穷人》这篇文章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
文章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_________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美好品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如果桑娜和渔夫站在了你的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汹涌肆虐温馨猛烈严肃恶劣
二、1.(1)心神不定。
(2)自己做错了事,自己要承担后果。
2.神态语言桑娜的担心和忧虑。
3.神态动作语言 4.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三、俄列夫·托尔斯泰桑娜和渔夫收养两个孤儿沙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