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行测备考三段论的逻辑推理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含公共基础知识)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含公共基础知识)第三部分判断推理第三部门判定推理1、事务排序上面的每道题中给出了五个事务,每一个事务都是以冗长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述,接着给出的选项是暗示五个事务的四个假定产生挨次的四个数字序列。
请你选择此中最为符合逻辑的一种事务挨次,并在答题纸大将响应题号上面的选项涂黑。
46.(1)发现房内有人(2)孩子生病(3)打德律风报警(4)邻人房门未锁(5)下班时告假回家A.2—5—4—1—3B.2—5—1—4—3C.5—1—4—2—3D.5—2—1—4—347.(1)预告某市有地动(2)略微镇静方急购水和饼干(3)处于一片忙乱当中(4)经济糊口次序好久才恢复(5)更有的是从银行取款A.1—2—3—5—4B.1—3—2—5—4C.1—3—5—2—4D.1—2—3—5—448.(1)看到鹤发苍苍的白叟(2)乘公共汽车下班(3)遭到人们的好评(4)车上人满为患(5)起身让座A.5—4—1—2—3B.2—4—1—5—3C.4—2—5—3—1D.2—4一l一3—549.(1)弟弟的球滚进水沟里(2)弟弟获得一只球作为生日礼品(3)弟弟为未能捞出球而懊丧(4)弟弟被人从水沟里救起(5)弟弟和此外孩子一路踢球A。
2—5—4—1—3B.2—5—1—4—3C。
1—3—4—2—5D.5—1—3—4—250.(1)走上任务岗亭(2)年夜学结业(3)考上年夜学(4)十年寒窗(5)持续尽力进修A.4—3—1—2—5B.4—3—5—2—1C.5—4—3—2—1D.4—3—2—1—551.(”遭到好评(2)节俭资金(3)遭到奖励(4)手艺改革(5)捐募但愿工程A.4—2—1—5—3B.4—2—3—5—1C.3—2—4—5—1D.4—3—1—2—552.(1)没趣而归(2)游长城(3)雷电交集(4)气候渐变(5)风和日丽A.2—5—4—1—3B.2—5—4—3—1C.5—2—4—3—1D.5—2—3—4—153.(1)世人奖饰(2)被捕入狱(3)痛改韵非(4)人室偷盗(5)刑满释放A.4—2—3—5—1B.2—4—3—5—1C.2—4—5—3—1D.4—2—5—3一l54.(”未能成行(2)预订车票(3)改动主张(4)接到德律风(5)寄刊行李A.4—2—5—3—1B.2—3—4—5—1C.2—5—4—3—1D.2—5—4-3—155.(1)生机加强(2)利税增多(3)政企分隔(4)效益进步(5)国力加强A.3—4-2—1-5B。
2019国考行测前提假设类题型破解有妙招

2019国考行测:前提假设类题型破解有妙招前提假设类题型最近几年逐渐成为国考行测的新宠儿,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在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遇到此类题型能够轻松应对,本文将与大家分享几种前提假设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国考行测考试如何解判断推理中的前提假设类题目?三段论是考生们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接下来,我们为各位详细介绍三段论的具体解题过程。
三段论由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来的。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刚说到这儿,估计有同学开始抱怨了“不想听那些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基础理论不可不提,它是解题的基础工具。
所以,笔者尽量用一些直观的符号来展示这些基础理论,从而避开繁杂的文字阐述。
三段论的简单逻辑表述式子如下:若:A→B(大前提),B→C(小前提)则A→C(结论)若:有的A→B(大前提),B→C(小前提)则有的A→C(结论)(注:两个B必须一模一样,不一样换成一样的,第二个B含“所有”之意)这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同学们去理解这些式子。
譬如:这种乳酸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改善了肠道菌群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
翻译:这种乳酸菌→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根据三段论方法得到:这种乳酸菌→有益于身体健康得出结论:这种乳酸菌有益于身体健康再譬如:有的党员是学生,所有学生都还未毕业。
翻译:有的党员→学生,学生→-毕业根据三段论方法得到:有的党员→-毕业得出结论:有的党员还没有毕业简单了解三段论之后,咱们看看如何将该方法运用于论证中的前提假设类题型:如果你正在备考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不要错过下面的例题解析。
【例1】2016-北京某中学高中部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
因此,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不喜欢球类运动。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关于该中学高中部学生的断定必须假设的是:A.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不喜欢美术B.参加过学校运动会的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C.所有喜欢美术的同学都没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D.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题干分析】整个题干部分包括:前提条件: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记为“前提1”)。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中三段论前提型解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中三段论前提型解法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部分主要考察的点有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朴素逻辑和可能性推理。
这次主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三段论中的解题方法。
在国考当中三段论的题目主要考察的题型是结论型和前提型。
结论型是指题干中给了我们条件,问我们通过题干能推出什么。
前提型的题目是指题干中给了我们一个条件,同时给了我们结论,问我们要让结论成立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结论型题目我们通过画文氏图就能很迅速的解决,它的难点在题干中给出的条件可能特别多,需要我们好好去辨别,把文氏图画清楚,答案也就随之出来了。
而前提型的题目就需要我们对三段论的形式非常熟悉,从而能够灵活多变的找到题干中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三段的四种标准形式:所有A是B,所有B是C,那么所有A是C。
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那么所有A不是C。
有些A是B,所有B是C,那么有些A是C。
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那么有些A不是C。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三段论的特点:(1)每个三段论中有且只有三个项ABC,并且这三个项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每个项在完整的一个三段论中都出现2次;(2)每个三段论中小前提都有“是B”,大前提都是“所有B”,同时把“是B”与“所有B”消掉,得到的就是结论;(3)B 项是前提中有而结论中没有的项,是建立A项与C项的中间项。
根据三段论的特点,我们就能总结出第一种解题的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和便捷的方法:(1)找“所有”项;(2)找“B项”。
(1)找“所有”项。
我们通过三段论的特点看出,每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都有所有B项。
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有些······是······,得出有些······是······的结论”的形式,那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能知道所缺的条件一定是“所有项”,对比答案进行排除即可。
逻辑判断题三段论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题三段论解题技巧逻辑推断题三段论解题技巧一. 三段论三段论是一种推理形式,是两个直言命题作为条件,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
从形式上来说和,三段论就是两个直言命题推出另一个直言命题。
但并不是任何两个直言命题推出另外一个直言命题的推理都是正确的三段论,正确的三段论只有四种基本形式,其中每一种均可用文氏图证明。
须要留意的是全称否定命题的两个概念,位置是可以互换的,比如全部B都不是C与全部C都不是B等价,都表示B和C是全异关系,所以比如第(4)种也可以写成有些A是B,全部C都不是B,所以,有些A不是C,意思一样。
二. 三段论规则分析三段论的四种形式,可以总结出四条规则。
(1) 全肯必肯,指两个条件是确定命题,结论肯定也是确定命题,比如第(1)和第(3)种形式。
(2) 一特必特,指条件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结论肯定是特称命题,比如第(3)和第(4)种形式。
不行全特,指没有两个条件都是特称命题的,两个特称命题不能推出任何结论。
(3) 一否必否,指条件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结论肯定是否定命题,比如第(2)和第(4)种形式。
不行全否,指没有两个条件都是否定命题的,两个否定命题不能推出任何结论。
(4) 中项,是指在条件中出现了两次,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概念,在上述四个三段论中,中项都是B。
B在条件中至少被全称或者否定一次。
在上述四个三段论中,中项都被全称了一次。
假如把全部B都不是C写成全部C都不是B,那么中项就被否定了。
行测逻辑推断题例题1.探讨人员将人体标本低温冰冻后,用工业铣床逐层铣切、逐层照相,输入计算机获得人体连续横断面图像,然后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
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采集的数据编辑成可解剖的数字人体,其断面与可解剖的整体人相结合,并且全部结构可以单独显示和旋转,实现了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
有了这项技术,各国医学院学生再也不须要去做人体解剖试验了。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A.该技术涵盖了绝大部分人体的解剖结构B.虚拟人体解剖对计算机操作的要求很高C.可视虚拟人体解剖试验系统的售价很高D. 全部的解剖学专业术语都只有英文提示2.矿产勘探人员视察发觉,不同颜色和形态的矿物结晶体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和表象,但可能是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成不同结构的晶体,而且一般都有着不同的物理特征。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三段论解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三段论解题技巧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三段论解题技巧 (一)三段论的本质是传递,有四种标准形式。
(1)前提:所有A是B,所有B是C 结论:所有A是C。
(2)前提:所有A是B,所有B非C 结论:所有A非C。
(3)前提:有些A是B,所有B是C 结论:有些A是C。
(4)前提:有些A是B,所有B非C 结论:有些A非C。
(二)从考题上来说,三段论考察前提型和结论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前提型。
首先我们要会判断前提型的题目:题干会给出一局部前提,同时给出结论,问我们需要补充的前提是什么。
理解题型接下来就是破题,常用的是两种方式,特征法和主谓拆分法。
我们先理解三段论的标准形式所呈现的三个特征。
(1)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出现两次;(2)前提和结论中的否认词数量奇偶性一样;(3)前提中至少出现一个所有;我们以一道例题来看一下详细如何应用:【例1】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自由泳比赛的运发动都参加了蛙泳比赛。
哪项陈述假如为真,可以推出“有些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发动没有参加自由泳比赛”?A.所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发动也参加了蛙泳比赛B.有些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发动参加了蝶泳比赛C.有些没有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发动参加了蝶泳比赛D.有些没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发动也没有参加蛙泳比赛【解析】C。
题干中三个概念“自由泳比赛”、“蛙泳比赛”、“蝶泳比赛”,其中“自由泳比赛”已经出现两次,所以还差“蛙泳比赛”和“蝶泳比赛”,选项不能排除;题干中结论出现了1次“否认词”,为奇数次,而前提没有否认词,为偶数次,所以前提也需要补充奇数个“否认词”,据此排除A、B、D,答案为C。
上述是利用特征法解题,接下来我们学习利用主谓拆分法来解题,在此之前先理解两个等价公式。
(1)有些A是B⇔有些B是A (2)所有A非B⇔所有B非A【例2】有些艺术家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有些艺术家是大嗓门B.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艺术家C.所有艺术家都是大嗓门D.有些大嗓门的人不是艺术家详细来说:1.将结论拆分成“是B+所有B”的形式,即“有些大胡子是B+所有B是大嗓门”2.将拆分的两句话对应到的前提中,确定B是什么。
2019广东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导:四概念的三段论

2019广东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导:四概念的三段论在广东省考行测考试的判断推理部分,有一类题型会包括“下列选项的论证模型与题干最为相似的是”的描述,这一类我们称之为评价型。
如果题干中的论证模型为可能性推理,我们通过比对题干与选项的表述找到最为相似的即可,若为必然性推理,则需先用形式性表达出来。
但必然性推理中有一类非常常见却非常具有迷惑性的逻辑谬误。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四概念”的三段论这一逻辑谬误。
三段论的三个命题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
比如:“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
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
即“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
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
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通过下面这道例题来说明一下:【例】我国的佛教寺庙分布于全国各地,普济寺是我国的佛教寺庙,所以普济寺分布于我国各地。
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A.父母酗酒的孩子爱冒险,小华爱冒险,所以小华的父母酗酒B.文明公民都是遵纪守法的,有些大学生遵纪守法,所以有些大学生是文明公民C.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减少,大学生小飞不是寒门学子,所以小飞上大学的机会不会减少D.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何况他还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呢【中公解析】相似评价型题目,题干推理方式为普济寺是佛教寺庙,佛教寺庙分布于全国各地,所以,普济寺分布于全国各地。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难点释疑:三段论的七规则

三段论的定义>>所谓三段论,就是由一个共同词项把两个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联结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
三段论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
结论的主项是小项(用S表示),含有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结论的谓项是大项(用P表示),含有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两个前提共有的词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
例如:凡是真理都是正确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真理;所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
这就是一个三段论。
它的两个前提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词项“真理”,并且以此词项作为媒介,把两个命题“凡是真理都是正确的”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真理”联结起来,推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这一结论。
在这个三段论中,“正确的”为大项(P),“真理”是中项(M),“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小项(S)。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要想使一个三段论有效,就必须遵守一般规则。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有如下七条:规则1: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三段论实际上是通过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分别与大项(P)和小项(S)发生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关于小项与大项之间关系的结论。
若没有中项,就推不出任何结论来。
正是在这种意义下,我们说中项是联结大项和小项的桥梁或媒介。
只有三个概念分别出现两次时,才能构成三个命题,多于或者少于三个概念都不能构成或者不只构成三个命题。
常见的“四词项错误”,或称“四概念错误”的情形是:在大、小前提中作为中项的语词看起来是同一个,但却表达着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这个三段论事实上含有四个不同的项,严格说来就没有中项,也就没有联结大项和小项的桥梁和媒介,结论的得出就不是必然的。
这种错误叫做“四词项错误”,或称“四概念错误”。
规则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三段论是凭借在前提中的桥梁、媒介作用得出结论的,即大项、小项至少有一个与中项的全部发生关系,另一个与中项的部分或者全部发生关系,这样就能保证大、小项之间有某种关系。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三段论前提型题解题技巧

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三段论前提型题解题技巧在行测逻辑判断部分,会考到三段论前提型的题目。
前提型题目是根据三段论的格式,告诉我们其中一个前提和结论,让我们补充另外一个前提.三段论的推理规则有四条:1.前提当中必须有“所有”。
也就是说,如果给出的前提是“有些”,那么在补充的前提当中一定要有“所有”;2.任意两句中的公共概念在第三句中消失。
即出现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出现两次;3.前提与结论当中,“否定”成对存在;4.前提与结论当中,“有些”成对存在。
根据这四条推理规则,我们来看看怎样去解题。
例1.一所大学共有四个区,住在北区的都不是文科类院系的学生,因此,在西区上课的学生有的不住在北区。
为了使这个推理正确,必须补充一下哪项作为前提?A.文科类院系的学生有的不在西区上课B.在西区上课有的不是文科类院系的学生C.住在北区的学生有的是在西区上课的D.文科类院系的学生有的是在西区上课【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前提与结论当中,“否定”是成对存在的,排除A和B选项。
又根据“三个概念,每个出现两次”,已经出现过两次的概念是“北区”,因此要在补充的前提中建立“西区”和“文科类院系学生”的联系,故答案选D。
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例2.任何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都是无效的目标,而任何无效的目标都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
因此,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
为了使这个推理正确,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详细的职业规划有实际操作的方法B.详细的职业规划不都是无效的目标C.有效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化和设定时限的目标D.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前提与结论当中“否定”成对存在,我们补充的是肯定的条件,排除B、D,根据“任意两句的公共概念在第三句中消失”,排除C选项。
答案选A。
更多公务员考试免费资料请访问“新东方在线公务员频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考行测备考三段论的逻辑推理
导语: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专区为用户提供2018
年面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资料,包括公务员考试申行测辅导资料、行测答题技巧、公考行测常识,欢迎广大考生来###理解更详细的资料。
HEY!听着
BE a rapper
Don’t be a loser
头疼的逻辑判断总让你犯二
Don’t be afraid 颤抖的人儿
神奇的三段论叫醒你的耳
Spit it out上钩的饵
再难的题都不过尔尔!
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留给人们的逻辑学瑰宝,是演绎推理的基本法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常用手段。
其由三个部分组成:大
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说到这,有人开始犯迷糊了,那简来说之,三
段论的真谛就是把含有三个集合的两句话,变成含有两个集合的一句话。
比如:
(1) 中国人都热情
(2) 热情的人好客
(3) 中国人好客
“中国人”、“热情”、“好客”,是前两句中的三个集合概念,由
第一、二句判断能够推出含有“中国人”、“好客”两个集合概念的
结论性判断。
其实,不难发现“三段论”的核心就是传递性。
为了更
好的掌握好三段论,我们先来学习下它的四种标准形式:
(1) 所有A是B,所有B是C,则所有A是C。
(2) 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则所有A不是C。
(3) 有些A是B,所有B是C,则有些A是C。
(4) 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则有些A不是C。
所有标准形式当中的集合“B”都是中间项,建立桥梁,使得集合“A”与集合“C”产生逻辑联系。
而当中的“所有”与“有些”是量项,是
描述集合的水准词,对于把握住三段论十分重要,比如“中国人都好客”等于“所有中国人好客”。
出题形式一:结论类
此类题型需要按照三段论四种标准形式,把握住传递性原则,总的来说,三段论具有“所有+所有=所有,有些+所有=有些,有些+有些得不
出任何结论”的规律。
【例题】所有称职的教师都是关心学生的成绩的教师,所相关心学生
成绩的教师都工作很忙碌,工作不忙碌的教师都不是优秀教师。
根据
以上论述,一定能够推出( )。
A.有些优秀教师不是工作忙碌的教师
B.有些工作忙碌的教师不是优秀教师
C.所有称职的教师工作都很忙碌
D.所有忙碌的教师都很关心学生成绩
【答案】C。
解析:题干可翻译为:“称职老师→关心成绩的老师”、“关心成绩的老师→忙碌”、“不忙碌→不是优秀教师”=“优秀教师
→忙碌”。
由含有三个集合概念的前两句判断,能够推出“称职老师→忙碌”的结论,故选项C是准确答案。
出题形式二:前提类
前提类的逻辑题难度稍有增加,考验逻辑上的逆向思维,推敲出使得结论成立的大前提,或者小前提。
【例题】某些公务员是行政管理专业的。
所以,某些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做管理工作。
上述推理如果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 所有公务员都做管理工作
B. 某些公务员不是做管理工作的
C. 某些行政管理专业的人不是公务员
D. 所有行政管理专业的人都是公务员
【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某些公务员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为“有的公务员→行政管理专业”等价于“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公务员”,题干结论:存有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做管理工作,为“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做管理”。
在公务员与管理工作之间,缺少一个衔接条件,方向应从条件指向结论即“公务员→做管理”,故选项A为准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