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归纳与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纳,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纳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 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自光,用来做照明弹:(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

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作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作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NO)。

(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 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知识拓展:a: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不能,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b: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应,还是先和HCl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章节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章节总结

态水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 e(O H)2+2HCl==FeCl2+2H2OF e(O H)2+2H+==Fe2++2H2OF e(O H)3+3HCl==FeCl3+3H2OF e(O H)3+3H+==Fe3++3H2O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4F e(O H)2+O2+2H2O ==4F e(O H)33.铁三角二、本章典型题剖析1.滴加顺序不同, 实验现象不同(1)稀Na2CO3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开始时无气体产生, 达到一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 由少到多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Na2CO3溶液立即有气泡冒出, 由少到多只发生下列反应:2HCl+Na2CO3==2NaCl+CO2↑+H2O(2) 稀AlCl3溶液与稀NaOH溶液间的反应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Al3++3OH―==A l(O H)3↓A l(O H)3+OH―==AlO2―+2H2O现象: 白色沉淀逐渐增多, 继续加NaOH溶液沉淀逐渐溶解, 直至完全消失。

向NaOH 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Al3++4OH―==AlO2―+2H2O Al3++3AlO2―+6H2O ==4A l(O H)3↓现象: 开始时无沉淀, 接着产生沉淀, 继续滴加AlCl3溶液, 沉淀量不变。

(3) 稀NaAlO2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直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图像:(2) 向强碱溶液中加入Al3+现象: 先没有沉淀后出现并不消失方程式: Al3++4OH―==AlO2―+2H2O3AlO2―+Al3++6H2O==4A l(O H)3↓图像:(3) 向AlO2―溶液中加入H+现象: 先生成白色沉淀, 然后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章末总结

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章末总结

20
本章知识总结
本章难点突破
解析 (1)若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是二氧化硫,
C是三氧化硫,D是硫酸。若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则会形成酸雨。
(2)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C为二氧化氮,B为一氧化氮,A为氨气,D为硝酸。浓硝
酸能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3
本章知识总结
本章难点突破
解析 A 与 NaOH 固体加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无色气体 B, 则 B 是 NH3,A 是铵盐。D 是无色无味气体,由 B+D―→E,E+D―→F 可推测 D 为 O2,则 E 为 NO,F 为 NO2,NO2 与 H2O 反应生成 HNO3(G),在加热条件下 HNO3 与木炭反应生成 NO2 和 CO2,即 C 为 CO2,A 为 NH4HCO3。
本章难点突破
FeO的性质黑 与 F与3Fe色 稀 稀2e+3+ +粉 硫 硝+H末 酸 酸N2O或 反O↑稀 应+盐 :5酸 3HF反e2OO应+:10FHeO+++N2OH-3+======碱性氧化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铁的氧化物Fe2O3的性质与2与红F氢稀棕e3+碘硫色+酸酸粉3H(或末2OH稀,I盐赤的酸铁水或矿溶稀的液硝主)酸要反反成应应分::FeF2Oe23O+3+6H6+H++=2=I-====碱性氧化物且有氧化性
16
本章知识总结
本章难点突破
2.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关 于C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D.属于碱 解析 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推断出A为Na,B为Na2O2,C为Na2CO3,D为NaOH。 Na2CO3属于盐,D项错误。 答案 D

化学必修1第三章归纳与整理

化学必修1第三章归纳与整理

11.解:设5.1g镁铝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Mg H2 2Al 3H2 x x y y 依据题意,得 24g/mol·x+27g/mol·y=5.1g x+ y= x=0.1mol y=0.1mol m(Al)=0.1mol×27g/mol=2.7g (Al)= ×100%=52.96%=53% n(Al)∶n(Mg)=0.1mol∶ 0.1mol=1∶1
3.CO2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4.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5.还原性



习题处理: 1.B 2.C 3.D 4.D 5.A 6.C 7.①2Cu+O2 2CuO ②CuO+H2SO4=CuSO4+H2O ③CuSO4+2NaOH=Cu(OH)2↓+Na2SO4 ④Cu(OH)2 CuO+H2O ⑤CuSO4+Fe=FeSO4+Cu 8.答:NaOH溶液吸收了CO2,易拉罐内压强变小,因而变瘪了; 铝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罐内压强又增大,变瘪的易拉罐 又鼓起来。 CO2+2OH-=CO32-+H2O Al2O3+2OH-=2AlO2-+H2O 2Al+2OH-+2H2O=2AlO2-+3H2↑ 9.CaCO3 CaO+CO2↑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C
C
C
D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钠1.物理性质:银白色、固态、质软(可用小刀切)、密度比水小、熔沸点低、导电导热性好。

2.化学性质(1)和非金属反应①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现象:生成白色固体,方程式,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产生黄色火焰,生成黄色固体,方程式②和卤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2)和水的反应:现象①浮(Na的密度比水小)、熔(Na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且Na的熔点低)、游和响(Na与水反应放出气体,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反应很剧烈)、红(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3)和酸反应:现象比与水反应剧烈。

(4)和盐溶液作用时,一般金属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3.钠应置于煤油中保存,其原因是Na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可以隔绝氧气。

4.钠的重要用途(1)利用钠的强还原性可冶炼金属;(2)钾钠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3)利用钠在高温下发出黄光的特性可作高压钠灯。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碱金属碱金属包括(按核电荷数增大顺序填写元素符号)Li、Na、K、Rb、Cs。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

一般说来,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得越来越激烈。

需指出的是: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Li2O,钠可形成Na2O、Na2O2,钾可形成K2O、K2O2、KO2,而铷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焰色反应是许多金属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的时候是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是物理变化。

是元素的性质。

Na的焰色:黄色K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紫色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氢氧化钠1.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白色固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溶解时放热,有腐蚀性,溶液呈强碱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归纳与整理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归纳与整理
△ O Ca(OH)2 、2NH4Cl Ca(OH)2 CaCl2 2NH3 2H2O
(4)“侯氏制碱法”与“索尔维法”相比较,其优点是 _______N_a_C__l被__充__分__利__用__,__N__H_4_C__l可__作__氮__肥__和__其__它__工__________ _______业___原__料__,__不__产__生__用__途__较__小__的__C_a_C_l_2_等__废__渣__,__降。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理解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
2Al + 6H+ = 2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①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VVNHaOClHHH22=1∶1。
讨论:比利时人索尔维以NaCl、NH3、CO2、H2O等为原料制 Na2CO3的方法称“索尔维法”。其主要过程为: ①向氨化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制得小苏打; ②把小苏打焙烧得到纯碱,分解产生CO2循环使用; ③在析出小苏打后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产生NH3循环使用。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对“索尔维法”进行改变,1943年研
NaCl + NH3 + CO2 + H2O= NaHCO3 ↓+ NH4Cl NH3 +CO2 + H2O = NH4HCO3 NaCl + NH4HCO3 =NaHCO3 ↓ +NH4Cl
也可以写成:
(3)向析出NaHCO3后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的反应方程式为
△ CaO H2O Ca(OH)2 、2NH4Cl Ca(OH)2 CaCl2 2NH3 2H2O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三、四章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三、四章总结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⑩NaAlO 2+HCl+H 2O=Al(OH)3↓+NaCl要求:1、掌握铝三角关系,能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2、能识别和绘制铝三角相关的图象并能求解。

3、掌握相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要求:1、掌握铁三角关系,能书写相关化学 方程式2、掌握相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附:1、焰色反应:用于在火焰上呈现特殊颜色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的检验。

注:观察钾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滤去杂质钠的黄光。

2、碳酸钠、碳酸氢钠:Na 2CO 3又叫纯碱,俗称苏打。

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

NaHCO 3俗称小苏打,也叫酸式碳酸钠。

它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

NaHCO 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

将碳酸钠溶液或结晶碳酸钠吸收CO 2可制得碳酸氢钠。

3、氧化铝、氢氧化铝 (1)Al 2O 3俗名矾土,是一种难熔又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它的熔点、沸点都高于2000度。

(2)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既能溶于强酸生成铝盐溶液,又能溶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溶液。

氢氧化铝可用来制备铝盐,作吸附剂等的原料。

氢氧化铝凝胶有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

10、合金:钠 钾 黄色 紫色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硅及其化合物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类别酸性氧化物_酸性氧化物晶体结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水反应方程式不反应CO2+H2O H2CO3与酸反应方程式SiO2 + 4HF==SiF4↑+2H2O 不反应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iO2+2NaOH == Na2SiO3+H2O 少:2NaOH+CO2==Na2CO3+H2O 过:NaOH+CO2==NaHCO3与CaO反应方程式SiO2+CaO 高温CaSiO3CaO+CO2==CaCO3存在状态水晶、玛瑙、石英、硅石、沙子人和动物排放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质用途硅单质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SiO2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硅酸钠矿物胶、具有粘性,能做木材的防火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
H+
OH-
Al3+ H+ Al2O3 OH- AlO2
H+
OH-
Al(OH)3
足量H+
讨论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 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 是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B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NaCl + NH3 + CO2 + H2O= NaHCO3 ↓+ NH4Cl NH3 +CO2 + H2O = NH4HCO3 NaCl + NH4HCO3 =NaHCO3 ↓ +NH4Cl
也可以写成:
CaO H2O
(3)向析出NaHCO3后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的反应方程式为
△ CaO H2O Ca(OH)2 、2NH4Cl Ca(OH)2 CaCl2 2NH3 2H2O
A.Mg和Al的总质量为8 g
B.硫酸的物质的的量量与浓度加为入5 mNoalO·LH-1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CD..生Na成OH的溶H液2在则的标下物准质列状的说况量下法浓的正度体确为积5的为m是1o1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LL-1
()
A.Mg 和 Al 的总质量为 8 g
讨论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 SO42-等离子,已知:①该溶液的焰色反应没有黄色;②当向该溶 液 中 加 入 某 浓 度 的 NaOH 溶 液 时 , 发 现 生 成 沉 淀 的 物 质 的 量 随 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讨论10: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 0.1 mo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铁粉,充分搅拌后,Fe溶解, 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同时析出0.1 mol Ag,下列结论 错误的是( C )
A.溶液质量减轻 B.Fe3+的氧化性大于Cu2+ C.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比为1∶1 D.1 mol Fe可还原2 mol Fe3+
讨论3:(1)①纯净的Na2CO3 a g ②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 a g ③纯净的 NaHCO3 a g,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分别与盐酸完全反应时,耗酸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①__>_②__>_③__。 B.分别和盐酸完全反应时,放出CO2气体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③__>_②__>_①___。 C.分别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③__>_②__>_①__。
△ Ca(OH)2 、2NH4Cl Ca(OH)2 CaCl2 2NH3 2H2O
(4)“侯氏制碱法”与“索尔维法”相比较,其优点是 _______N_a_C__l被__充__分__利__用__,__N__H_4_C__l可__作__氮__肥__和__其__它__工__________ _______业__原___料__,__不__产__生__用__途__较__小__的__C_a_C_l_2_等__废__渣__,__降。
讨论6:向3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 4 mol·L-1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 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 B ) A.3 mL B.7.5 mL C.15 mL D.17.5 mL
6.将一定质量的 Mg 和 Al 混合物投入 500 mL 稀硫
检验Fe2+、Fe3+的常用方法
1.溶液颜色
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 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
2.用KSCN溶液和氯水
(1)流程:
(2)有关反应: Fe3++3SCN-===Fe(SCN)3(血红色) 3.用NaOH溶液 2Fe2++Cl2===2Fe3++2Cl-
(1)流程: (2)有关反应:
D.分别配成等体积的溶液,c(Na+)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①__>_②__>_③___。 (2)将a g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其质量变为b g,则Na2CO3的质
量分数为____8_4_b3-_1_a5_3_a×__1_0_0%___。
(3)若将问题(1)中的等质量改为等物质的量,回答上述A、B、C、D四问。
b.根据AlCl3和Al(OH)3的量计算需要NaOH的量
NaOH的量
n(NaOH)
当NaOH不足时 当NaOH过量时
n(NaOH)=3n[Al(OH)3] n(NaOH)=3n(Al3+)+{n(Al3+)-n[Al(OH)3]} =4n(Al3+)-n[Al(OH)3]
三、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归纳与整理
金 属 主 要 的 化 学 通 性
还 原 性
重 要 金 属 的
化 合 物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Na2O
Na2O2
Na2S
Na
NaOH
Na2CO3
NaCl
NaHCO3
NaHCO3 + Ca(OH)2(足量) = CaCO3↓+ NaOH + H2O
侯式制碱法:NaCl + NH3 + CO2 + H2O= NaHCO3 ↓+ NH4Cl
讨论:比利时人索尔维以NaCl、NH3、CO2、H2O等为原料制 Na2CO3的方法称“索尔维法”。其主要过程为: ①向氨化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制得小苏打; ②把小苏打焙烧得到纯碱,分解产生CO2循环使用; ③在析出小苏打后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产生NH3循环使用。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对“索尔维法”进行改变,1943年研
究成功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是把合成氨与纯碱联合生产,在析
出NaHCO3后的母液中通入NH3并加入固体NaCl,使NH4Cl结晶析 出,得到最终产品为纯碱和NH4Cl。回答以下问题: (1)能否在NaCl饱和溶液中直接通入过量CO2以得到小苏打__否__ (填“能”或“否”)。原因是碳酸酸性比盐酸弱,因此CO2 ________不__能__与__N_a_C__l反__应__生___成__强__酸__—__H_C__l,__也__就__不__能__制__得__N__a_H_C__O_3。 (2)写出氨化饱和食盐水通入足量CO2的反应方程式
低生产成本。
讨论1: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 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 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
二氧化碳 ① 1 mol ② 22.4 L ③ ④
碳酸钠
1 mol 106 g 106 g
转移的电子 NA
1 mol 2NA
讨论7: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混合物投入500 mL 稀硫酸中,固体
全部溶解并产生酸气中体,。固待体反应全完部全溶后解,并向产所得生溶气液体中。加待入反Na应OH完全后,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
所示。则下列说向法所正得确溶的液是 中( 加D 入)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
“铁三角”
Fe
Fe2+
Cu及Cu以前的金属 (除活泼金属外)
Fe3+
讨论9:在含有Fe3+、Fe2+、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
Na2O2固体,充分作用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则
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 B )
A.Fe3+、Al3+
B.Al3+
C.Fe2+、NH4+
D.Fe3+
②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VVNHaOClHHH22=1∶3。
③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13<VVNHaOClHHH22<11, 则必定是 a.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b.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 钠过量。解题时应充分利用上述过量关系。
(1)从氧化还原角度
①Na2O2与H2O、CO2反应均为歧化反应。 ②2 molNa2O2不论与水还是与CO2反应
均生成1 molO2,转移2 mol电子。
(2)从质量的角度 1mol Na2O2与足量CO2、H2O分别完全反应时相当于吸收了 28 g CO、2 g H2。
(3)从先后顺序的角度 Na2O2与水蒸气、CO2混合气体反应时,Na2O2应视为首先与 CO2反应,再与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讨论4: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 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
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C )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足量OH-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讨论2:取a g某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Na2O2固体 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不能满 足上述结果的是 ( D )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小结:Na2O2与CO2、H2O反应的三个角度探究
(1)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离子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定不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计算
a.根据AlCl3和NaOH的量计算生成Al(OH)3的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