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接触网部分)2018新验标与旧验标对比统计表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验收标准

2.2.3 预留基础螺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 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 偏差均不大于 1.5°。螺栓应呈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 螺栓间距、基础位置及尺寸等应符合表 5.2.6 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2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2.2.4 支柱基础、拉线基础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
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查设计单位项目负责 人根据需要参与验收。 1.3.3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工程验收申请。 1.3.4 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申请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 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应包含综合质量评定的内容。 1.3.5 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 铁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20%。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检查实物,测量检查。 2.2.6 桥梁上预留上网电缆孔位置及孔径大小、滑槽型号及位置
TB 10421-2018 铁路电力牵验标培训课件PPT

7、删除供电段章节内容。 本标准全部条文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3 基本规定(优化验收项目) 3.1.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
制: 1、工程采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按本标准规定进行进
场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各工序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质量控制。 3、各工序施工完成后应按本标准规定进行检查验收,未经
4、一般项目的施工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 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 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 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 1.5倍。
(新增)4.2.15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绝缘及交流耐压试验, 施工单位按每批到货数量抽样5%且不少于50只进行绝缘及交 流耐压试验,如不合格率20%以上,则应全部试验,监理单位旁 站。
(新增)4.2.16高压电缆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符合本标准第3.3.1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 电缆外表应无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 缺陷。 电缆的绝缘试验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 验标准》GB 50150的有关规定。 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验
化学锚栓和拉拔仪及其附件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18 前言 1、总则章,将适用范围“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 小于160 km/h的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新建、改建标准轨距 铁路 35 kV及以下电力工程施工验收”调整为“适用于新 建和改建设计速度为200 km/h及以下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 量的验收”,删除了与施工质量验收非直接相关内容,强化 隐蔽工程质量控制,增加影像资料留存要求。
3)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以及说明书等 产品技术文件应齐全并符合设计文件和订货合同要求。
高铁路基验标2018版与2010版对比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8版与2010版对比学习1、总则1.1、第1.0.4条强调路基工程参建各方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相比2010版验标去掉了对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人员的质量责任实行终身追究制的要求,增加了对进场检验、隐蔽工程及关键工序的验收要求。
1.2、第1.0.7条强调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文物保护,相比2010版验标增加了对文物保护的要求,并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验收的“三同时”要求。
1.3、第1.0.9条属新增条款,其明确提出路基工程所涉及的混凝土、砂浆拌制、普通填料、改良土生产、钢筋(型钢)加工制作、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应工厂化集中供应的要求。
1.4、第1.0.11条强调合同文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相比2010版验标增加了当合同文件和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高于验标时,建设单位需组织参建各方就具体验收制定相应细则。
2、基本规定2.1、第3.1.1条明确建设单位应对施工、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进行检查,2010版验标对应条款仅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进行检查。
2.2、第3.1.2条相比2010版验标,增加了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要求,并明确了相关专业接口工序的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2.3、第3.1.3条相比2010版验标,增加了对隐蔽工程需留存影像资料的要求,以及涉及结构安全、环境保护或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或见证检验的要求,并明确了单位工程以及涉及结构安全、环境保护或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在验收前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2.4、第3.1.4属新增条款,明确施工质量控制资料的具体内容。
2.5、第3.1.5条属新增条款,明确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合格的标准。
2.6、第3.1.6条属新增条款,明确了可以适度减少抽样检验频次和检验数量的情况。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 接触网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献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根据,从设计规定旳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旳-2~+1m,调整后旳距距不得不小于设计容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旳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旳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旳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一样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旳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旳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旳跨距不得不小于设计容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括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状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络,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旳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旳构造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旳数量,不应不小于混凝土构造体积旳25%。
3 混凝土多种配料旳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持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旳混凝土间歇时间不适宜超过2h。
基础旳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形基础应持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旳土层扎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持续浇筑,一次成形。
同一组硬横跨旳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种,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旳另一种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
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旳初伸长。
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高速铁路轨道质量验收标准(新旧验标对照清理表)完整版

9.5.8 道岔应按铺设图进行铺设,道岔主要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5.8 的规定。
1 轨距:±1(逐枕测量)
2 支距:±1
3 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间隙:<1.0
4 尖轨轨腰与顶铁的间隙<1.0
5 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间隙:<1.0,且1.0mm 缝隙不得连续出现
6 转辙器部分最小轮缘槽: ≥65
7 心轨其余部分与翼轨的间隙:<1.0
8尖轨(心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大于15mm)相对基本轨(翼轨)顶面的降低值:±1.0
9 心轨轨底与台板的间隙:<1.0
10 心轨轨腰与顶铁的间隙:<1.0
11 密贴状态下,尖轨轨底和辊轮的间隙:△1 1mm≤△1<2mm
12 斥离状态下,尖轨轨底和滑床台板的缝隙:△2 1mm≤△2<3mm
13 尖轨限位器两侧间隙值:±0.5(焊联前测量)
14 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3
15 可动心轨辙叉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1
16 心轨实际尖端至直股翼轨趾端的距离:0,4
17 护轨轮缘槽宽度:-0.5,1
18 牵引点位置岔枕间距极限偏差:0,5mm
19 岔枕位置:±5 mm,累计±10 mm
20 道岔全长:18 号道岔±10mm,大于18 号道岔±2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道尺、塞尺、支距尺等专用检具检查。
1、铁路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

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1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混凝土支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钢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2□□□□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地线及接地极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3□□□□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拉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4□□□□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软横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5□□□□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标志牌及支柱号码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6□□□□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腕臂结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定位装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2□□□□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承力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3□□□□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接触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4□□□□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吊弦及吊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5□□□□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接触网检验批质量验收表格

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说明主控项目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的规定。
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监理工程师论坛小于设计值。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50 m3混凝土或每个小站一组混凝土试块(每组三块),大于500 m3的车站每100 m3混凝土一组试块。
拉线基础每一车站、区间一组混凝土试块。
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数量不少于一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试验报告。
3.基础、拉线基础位置、杯型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软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3°,硬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4.同一组软、硬横跨的杯型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 mm。
同组硬横跨两杯型基础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 mm。
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 mm且每个杯型基础、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水准仪、钢卷尺测量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一般项目1.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 mm,低于相邻轨面200~600 mm;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应高于站台面100 mm,允许偏差±30 mm。
拉线基础高出路肩面100 mm,施工偏差±2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2.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默认分类2010-05-04 20:58:05 阅读399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理解与应用第一章概述《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21—2003)是根据2002年8月铁道部建设管理司主持召开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编制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铁道部铁建设函[2003]41号文件“关于印发2003年铁路工程建设规范、定额、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l0421—2000)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是国家验收标准体制发生变化,行业要与之配套。
本次修订已是第四版。
原标准的制订,对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原标准的制订时,电气化铁路正处在发展时期,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还在摸索中,不可能完全体现在标准中,因此内容上其深度和广度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
标准的适时修订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原标准整体上反映了九十年代铁路的科技水平,十多年来铁路电气化有了较大发展,一批科技成果、先进的施工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已经具备了纳规条件,由于电气化铁路施工技术装备水平已有较大提高,科技进步要求对落后的技术标准进行修订,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标准的修订也是贯彻国家有关法规的必然要求,原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颁布了一些法规,这些法规是制订标准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其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应通过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加以认真贯彻。
我国铁路标准具有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的对外开放,也要求铁路技术标准与国家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逐步接轨,这也是这轮标准修订的宗旨。
新验标是在全面分析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现状,总结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调整地位、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职责”的指导思想进行编制的。
与以前的验标相比较,修改和增加的内容很多,涉及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技术内容有很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除
5.13.1定位装置器材进场验收规定
删除:2 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长度为50~80mm,水平或 5.13.2定位管及定位管吊弦的安装质量符合下列要求:
抬头的定位管应带管帽;
1 定位管外露部分符合设计要求,外露长度不小于50mm;
2 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长度为50~80mm,水平或抬头的定位管应
带管帽;
删除 删除
54 72 79
5.13.3
55
79
56 72 79
5.14.1
5.12.4 5.13.1
5.13.2
一般项目 5.12.4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 许偏差±20mm。驰度满足安装曲线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 5.12.4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 ±2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21 1 1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总则
22 1 1
总则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总则
总则
改名:5.16悬挂调整 改名:5.17电连接 合并为:5.18隔离开关、避雷器、分段绝缘器
5.21架空导线 5.22接地及回流引线 5.23 27.5kV电缆 删除:
5.15接触悬挂 5.16电连接线 5.18开关; 5.19避雷器; 5.20分段绝缘器
5.22附加悬挂
5.23接触网接地及回流引线
5.24供电电缆 5.26接触网静态检测
1.0.1为了加强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管 1.0.1为了加强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
理,统一验收要求,制定本标准。
质量验收标准,保证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 1.0.2本标准适用于时速250~350km/h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
3 定位管吊线应顺直,任何情况下定位管吊线与另一支接触悬挂
线索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100mm。
4 定位管吊线采用压接方式固定时,其心形环、钳压管的安装应
符合设计要求,压接应采用专用压接工具压制。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2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删除 删除
合并、删减、变化:
目次 目次
5.10腕臂结构 合并:5.12承力索及接触线
5.8腕臂装配
5.10承力索架设; 5.11接触线架设
区别
备注
删减
增加 名称变化 名称变化
分拆
删除 增加
增加 合并 增加 调整至“支柱及 拉线”分部工程 名称变化 合并
14 10 7 15 10 7
16 10 7
17 10 7 18 10 7 19 10 7 20 10 7
5.3.8预留基础螺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滑槽无锈蚀。基础表 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1至5.3.4;5.3.9
删除:
5.4.1;5.4.11;5.4.12
43
5.4.1;5.4.11;5.4.1
44
72
5.2.5
5.5.1
45 69 97 46
删除 增加
新增条目
删减 变化 变化 删除
31 4 12
3.3.1
3.3.1
3.3.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检验内容数量方法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检验;
3.3.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实物检查。对设备和材料等的检验,应按进场批次和本
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对工序质量的检验,应按本标准 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新增: 独立附加线基础。 39 62 68 5.3.4至5.3.7 5.3.5至5.3.7 前移: 原5.3.5条至5.3.7条隧道内滑槽、桥上预留电缆孔及 接地端子贯通地线等的规定(5.3.4至5.3.7)
40 63
5.3.10
5.3.8
删除:“预留”二字
41
5.4
新增:5.4化学锚栓9删除:
序号
新版 页数
旧版 页数
新条款
196
目次
296 396 496
596
696 796 8 10 7 9 10 7 10 10 7 11 10 7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旧条款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新版验标规定
删减 3.2验收单元划分; 3.3验收内容和要求; 3.4验收程序和组织 增加: 4.2变电所设备材料及构配件进场检验; 4.4构架及支架
删减
58
81
5.14.1
删除
删减为:2 吊弦预配压接后的滑动荷载符合设计要 求;
59 74 81 5.15.1第二条 5.14.2第一条
57
5.14.3
5.13.3与5.13.5
5.13.3定位器及防风拉线的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1 定位器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垂直线路中心线,温 度变化是,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 2 限位定位器倾斜度与定位管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限位间隙允 许偏差为±1mm; 3 非限位定位器的根部与接触线高度只差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 许偏差为±10mm; 4 防风拉线应顺直,靠近定位管处活动量应符合定位器的抬升 量,固定环安装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20%。 检验方法:钢卷尺、坡度尺、异径塞尺测量检查。 5.13.4定位线夹的水平荷载方向应处于受拉状态,定位线夹安装 完成后,U型销钉的末端向上弯曲60°,锚支卡子受力面符合产 品技术文件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2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3.5定位装置的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1 定位装置所有连接螺栓应逐个拧紧,U型螺栓应循环拧紧,紧 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2 定位装置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 3 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应能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移动、不卡滞; 4 接触线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心5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见证检验2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吊柱、硬横跨及吊柱。 4 拉线、腕臂装配、补偿装置。 5 承力索架设、接触线架设。 6 中心锚结、定位装置、吊弦及弹性吊索、接触悬挂、电
连接线、线岔。 7 隔离开关及符合隔离开关、避雷器、分段绝缘器、锚段
关节式电分项。 8 附加导线、接触网接地及回流引线、供电电缆。 9 标志牌、支柱号码。 10 接触网静态检测。
工质量的验收。
施工质量的验收。时速250km/h以下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电力牵
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参照执行。
名称变化 名称变化
合并
名称变化 名称变化 名称变化
删除 内容变化
内容变化
23 24 1
25 1
26 2 27 28 3 29 30 4
1
总则
1
总则
1
总则
3
2术语
7
3.1.2
8 3.1.3至3.1.5
5.9 5.10.
47 69 75
5.10.2
5.25 5.8
前移:5.9标志牌、号码牌; 前移
5.8.4
5.5.1隧道吊柱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 定; 2 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气泡等缺陷。 3 焊接处焊缝牢靠、均匀平滑,无裂纹、无虚焊; 4 镀层应与金属基体结合牢固、均匀,没有剥落、起皮、漏渡、 锈蚀现象; 5 吊柱法兰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螺栓孔间距允许偏差为±2mm 。
旧版验标规定 3.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划分; 3.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内容和要求; 3.4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4.3构支架 4.4防雷、接地装置及回流线缆 4.12电缆
删除:4.16在线监测及环境安全监视系统
5.2基础; 5.3预埋件 5.25标志牌、支柱号码
12 10 7 13 10 7
目次 目次
2 资料检查。设备和材料等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质量检 验报告、合格证等);工序的施工记录、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 平行检验报告、见证检验报告等。
3 质量责任确认。对施工作业责任人员质量责任登记记录 进行确认。
精简概括:
32 56 62
5.1.1
5.1.1
5.1.1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 1 桩基、杯形基础及拉线基础。 2 预留件、预埋件。 3 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H型钢柱、圆钢管柱、隧道
高速铁路 接触网 专业新旧验标对比情况统计
1.“设计要求”都改为了“设计文件要求”; 2.“符合下列要求”改为了“符合下列规定”; 3.每个分项最前边一条对材料进场的规定都统一归结到“5.2 接触网设备、线材及零部件进场检验”集中讲解; 4.单位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等有微调,检验批包含数量发生变化; 5.各种记录表,检查表发生变化。 6.所有验收相关表格均调整至附录
4.5防雷及接地装置
分拆: 4.13高压电缆; 4.14光缆及低压电缆; 4.15电缆支架桥架及电缆附件
删除 增加: 4.19安全监控系统; 4.10箱式分区所、箱式开闭所、箱式AT所
增加5.2接触网设备、线材及零部件进场检验
合并为: 5.3基础及预埋、预留件 增加:5.4化学锚栓
前移:5.9标志牌、号码牌
9
9
3.2.3
总则 总则
总则
2术语 3.1.1 3.1.2至3.1.5 3.2.3至3.2.5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