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创作的贡献
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隐 逸 之 风 古 已有 之 , 相 传许 由、 务 光 堪 为 隐 士 的初 祖 , 在 中 国文 学 史 上早 有 记 载 。而 中 国传 统 道 家 和儒 家思 想 则 是 古 代 隐逸 文 化 的源 头 ,对 催 生 文 人 们 的 隐 逸 之 风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魏 晋 时期 , 玄学盛行 , 其 与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相结合 , 形 成 了独 特 的魏 晋 隐逸 文 化 。 而 陶渊 明无 疑 是 其 中一 颗 耀 眼 的
方面 :
二、 陶 渊 明 隐逸 精 神 的 内涵
陶渊 明的 归 隐 及其 生 活方 式 。 体 现 了 他独 特 的精 神 追 求 ,
其 隐逸 精 神 的 内涵 主要 表现 在 对 自然 的追 崇 、 亲事 耕 工 、 安 贫
乐道 、 享 受 天伦 之乐 四个 方 面 。 具体分析如下 :
适 性 的体 现 。
陶渊 明( 公元 3 6 5年 一 4 2 7年 ) , 东晋 著名诗人 , 中 国 隐 逸 文 化 的代 表 。其 四 十一 岁 辞 彭 州 县令 . 归耕垄 田, 至 六 十 三 岁 离世 , 此 间 不 涉仕 途 , 隐 居 田园 。陶 渊 明在 归 隐期 间创 作 了 大 量 诗 文 .其 归 隐 对 中 国 文 人 以 及 中 国文 学 都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诗人 “ 不为 五斗米折腰 ” 的精神 为文人们 所景仰 . 鲁 迅 称 其为“ 我们 中国赫 赫 有名 的大 隐 ” 。 陶渊 明称 自己 为 “ 幽居 士 ” , 其多次历经仕而隐 、 隐 而仕 . 最终还是选择 了“ 终 死 归 田里 ” , 为 后 人 留下 了一 个 飘 逸 淡 泊 的 隐 者形 象 。 那 么 , 仕 历 官 场 的 陶渊 明为 何 会 选 择 归 隐 田 园 呢 ? 究 其 原 因 . 主 要 有 以 下 两 个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介绍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介绍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虽然咏叙自然,但其中的思想境界却是深刻而独到的,其对于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生平、作品和文学成就做简要介绍。
一、生平陶渊明,字元农,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汉建安年间(公元365年),祖籍浙江绍兴,却因早年家境贫困而流落福建。
他曾经做过州刺史、尚书,但因为痛恨当时的朝政不公、腐败等现象,于是离开官场,经历一段漂泊的人生。
在他隐居期间,他广泛阅读古今文化著作、品味山水之美、参悟天人之理,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
直到晚年,陶渊明才得以归隐愚公山,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作品,并以自己最爱的清静之地安息。
二、作品陶诗一共有咏物、咏景、咏人三类,包括《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饮酒·其一》、《饮酒·其二》等著名篇章。
其中,《桃花源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一种理想、幸福、安宁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奇妙的桃花源世界。
这部小说所表现的理想社会,颇具鲜明的乌托邦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于人类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外《归去来兮辞》所表达的思想同样为人津津乐道,这篇辞中描述了“途有戚戚兮”的逐梦,虽然路途遥远,但是焕发着不灭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正是菩萨志行的体现。
三、文学成就陶渊明不仅是古代文学家,更是一位前卫的文化传承者和革新者,他为中国文化传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诗歌与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善于表现崇高的人文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性和美感。
他运用象征手法、意象描写与象征意义的寄托,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既有诗歌创作才华,也有对于文字的独到理解,所写书信也充满了文学魅力。
在对于人类价值的探索与思考方面,陶渊明的绚丽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他以诗歌为媒介,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传达着对于社会、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反映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和人文精神。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气势恢宏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1 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醉翁,是东晋末年至南朝的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博大精深而著称。
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反对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清新脱俗、自然淳朴为主题,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创作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3 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可以说,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影响2.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唐宋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模仿的对象,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历代文人中,不乏因崇拜陶渊明而效其风格的诗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2 对文学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崇尚自然,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
他提出的“归去来兮辞”思想,对后世文学家关于生活、自然、心灵追求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4、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咏怀诗
• 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 《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 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 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 • 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 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 治者的蔑视。 • 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 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诗 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 的宿命论思想。
情、景、理的和谐交融。陶 情、景、理的和谐交融。 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 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 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 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 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 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 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 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 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 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 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 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 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 物我合 —、主客融合的 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 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做到情、景、理的交融 统一。
(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 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 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尚辞采,他的诗多采用白描 手法,稍加点染勾画,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 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 》)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 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 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 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 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 式”(《且介亭杂文二集· 题未定草》)的诗歌。朱熹也 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 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 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 子语类》)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

浅析陶渊明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陶渊明,是中国唯一完整存世的“五代诗人”之一,他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三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一、诗歌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以宋代张耒为主要参照,采取近体宋詩方式,创造出一种含蓄而空灵的句式,体现出一种伤感而沧桑意境。
他以趣析古人思想为主,理性的文人追求的是道德完善,表达的时候,总是用虚境来完美地表达出情感的力量。
2.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诗歌的最杰出之作,它歌颂了饮酒的自由快乐,也宣告了心境的自由和豁达,在韵律结构上组织得极为严谨有序,表达了自然畅快的情感和舒适勇敢的态度,是中国伟大诗人陶渊明有生以来写出的最完美之作,永在文坛发扬光大。
二、散文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散文大多着眼于古诗文,且多装扮成士大夫的文体,但又弥漫着他一贯的情调与愁思,传布着他的自然历史观与道德宗教观。
他的文章既有讽刺的口吻,又带有优美的语气,所描述的常常令人惊叹。
他的散文话语,时而秉性坦白,时而缜密简洁,简而又不简,真而又非真。
2.代表作品陶渊明最出色的散文著作《桃花源记》以桃花源为一切极乐之境,掠影历史变迁、时代状况,融合了他自然道德思想之中,突破物竞天择的论调,渴求极乐的精神自由,提倡思想的自由与世俗的反抗。
文中内容充满了诗意的咏叹,深邃的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研究陶渊明的学者,在文学史的变迁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辞赋1.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辞赋,大多欣赏古代伟大的历史和礼仪文化,重温古人的渊博知识和豪迈行为,多数充满理性思索,文风严谨,句式周密,充满人文气息,绘声绘色地刻画出现实社会的喜忧情态,多又铺展出宏伟壮观的山川景色。
2.代表作品陶渊明著名的辞赋作品是《杂录颂》,其辞严谨,朴实无华,能有如此层次分明的生动表达,更是陶渊明的主观把握。
此赋象征了他内心的深刻思考,倾注了当代各家看法、政治风气。
文笔犹如极富节奏的歌唱,隆重地表达了他充满爱国精神的文辞,凸显出他坚贞的品德和勇武的精神,也成为历史上古训著作的重要补充。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其文学成就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和典范。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生平、文学作品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文学成就。
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庐江舒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大文豪、山水田园诗人、著名书法家。
自幼喜好读书,曾师从扬雄、刘伶等名家,广泛涉猎古今文学和诗歌。
随后,他离开城市,到深山老林里隐居,开始写作山水诗和田园诗。
此后,陶渊明不断创作,并通过其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关注和对自然之美的崇敬。
他基于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下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温暖生命力的作品。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上承古人,下启后世,其作品以清新脱俗、真挚感人、富有哲理思考和文学价值为特点。
《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作品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经典。
他的田园诗,以超然自在、宁静深邃、清新脱俗等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例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何惜乎南柯一梦?”这首《归去来兮辞》通过表达个人意志和人生态度,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陶渊明的文学影响陶渊明的文学影响深远,他被誉为“东方诗坛的老莱子”,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自成一体,受到后世文学家和学者的广泛赞扬。
他的田园诗融入了哲理思想、道德思考和传统文化内涵,使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也成为后世文学家和诗人的楷模和启示,启迪了他们对人生、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创作。
总之,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他深入生活、丰富内涵、崇尚自然、执著真理,创造出了一种独具魅力和价值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
他的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一)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二)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
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
(三)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
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前引的《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
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
困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
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四)陶渊明的诗歌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
比如他的田园诗多半萧散冲澹,而《咏荆轲》等诗却豪放有力。
但后者虽然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朱熹语),和他的田园诗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处。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谢安居士,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年间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了作者恢弘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丰富多样: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主题广泛,包括田园生活、山水景观、友情、爱情、人生哲理等。
他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语言简练优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行云流水,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善于运用对仗、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3. 情感深刻真挚: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烦恼都倾注在诗歌中。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为基础,真实地表现了他对人生、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4. 思想深邃独特: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注人生的意义、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通过诗歌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不满。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对后世的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以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方式创作了一批经典的诗篇,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表现艺术家归依自然的主题方面可以算是一个典型。
这些田园诗通过对大自然田园景色和诗人所热爱的田园生活的热情讴歌抒发了诗人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关键词:题材风格创作
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之祖”。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这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陶渊明以满腔的热情描写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退隐生活的苦乐,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是长久而又广泛的。
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诗人笔下就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也显示出了一种意味
深长的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中所体现出的归依自然
陶渊明自幼在农村度过,附近的那里优美的风景孕育了诗人的才情,陶冶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操,
流露着归依自然的心理倾向,诗人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他在许多诗文中描写了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
陶渊明诗中的田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山水,我们在其诗中看到的是田垄村社、牛羊鸡犬,以及诗人躬耕的辛苦生活,这一切在陶渊明眼里就是最贴近生活的自然。
(一)诗中大量突出质朴自然的田园景色怡情于心
陶渊明归耕田园是生活的需要。
”④因此他并不是把自然或田园当作观赏的对象,而是生活在其中,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田园生活里。
他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都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
他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纯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老朋友似的南山、东篱下盛开的菊花、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诗人心里构成一道道美妙的风景,读之,使人油然而生对回归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淳朴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成了诗人归隐后的至爱
诗人热爱自己生活的美丽田园,并怡然自得地生活于其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归园田居》其三),诗人辛勤劳作,躬耕田园,早晨赶到山下的田地里,铲除豆田里的杂草,晚上沿着草木蔓延的山间小路,扛锄而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怕劳动的艰辛,即使每天辛苦地劳作,诗人也无怨无悔
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
陶渊明诗歌现存120多首,有多种题材,其中最主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诗。
陶渊明的后半生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平淡自然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样,将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作为重要的审美对象来描绘自然就成了陶渊明诗歌的主要主题。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
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每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不矫情也不矫饰。
陶诗的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
.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
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
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并且将酒和人生相契合,在酒中创造出独特的精神境界,借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他的饮酒行为、咏酒诗文和他在诗文中显示的独特的意象,构成了他的诗酒情结的完整体系。
他的诗酒情结,既和时代风气有密切的关系,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完成了对现实人生与社会的诸多超越。
他的诗歌中的醉境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上的清醒与骄傲,内心的超脱,以及化解自身的忧伤,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均表露出作者自我的情感之真与生命之真,使作者洒落的胸怀、高峻的人格在诗中得以完美地彰显。
中国文学和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总是流淌着这样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自《诗经》开始,酒已经走进了中国文学。
但真正把酒和诗连结起来,陶渊明应该为第一人。
他的饮酒行为、咏酒诗文和他在诗文中显示的恬淡静穆、自然真朴而又韵味淳厚的诗酒精神,构成了他的诗酒情结的完整体系。
]酒在陶渊明作品中的呈现是多样的,通过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丰富的。
他的诗酒情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现时代的个性
他的诗酒情结,既和时代风气有密切的关系,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当时的社会儒家思想衰落,道家思想空前活跃,文人们争相摆脱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
酒以其独特的品性,成为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超越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但又和魏晋时期的文人有明显的不同。
王瑶先生认为,在阮籍那里,酒只和他的生活发生了联系,“酒是酒,诗自是诗;诗中并没有关于饮酒的境界和趣味底描写。
”[2]是陶渊明把酒与诗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的,饮酒所得的境界和自己的感受可以用诗表现出来。
......
一、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前人往往爱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其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们很难在陶诗里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平平淡淡,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
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正和陶渊明为人一样。
因此陶诗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得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