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合集下载

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常识填空

一、填空1.西汉前期,在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他的代表作有___和___。

《吊屈原赋》和《服鸟鸟赋》。

2.司马相如最具代表性的两篇辞赋是__、__,这两篇赋标志这汉代大赋体制最后的到确立。

《子虚赋》《上林赋》3.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由大赋转向__。

抒情小赋4.刘向“言三代及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所评价的作品是__,其作者是___。

《过秦论》、贾谊5..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采用的编写体例是__、__、___、__、__。

《史记》、书、表、本纪、列传、世家6.《史记》的核心部分、文学成就最高的是__、__、__三部分。

(体例)本纪、列传、世家7.___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采用的编写体例是__、__、___、__。

《汉书》、帝纪、表、志、列传8.历史上最早为《楚辞》作注解的著作是东汉时____编写的___。

_王逸_、《楚辞章句》9.《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___、___、__,并称“四史”。

《史记》《后汉书》、《三国志》10.标志着我国叙事诗成熟的创作是___。

汉乐府民歌11.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

这首诗与北朝___的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12.___写作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存第一首独立的完整的七言诗——《四愁诗》。

张衡13..汉代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___、___、__。

(辞赋)(乐府民歌)(史传散文)14.汉代乐府民歌基本上都收入了宋代__所编的专书___,其中包含有汉乐府的为__、__、__、__这四类。

郭茂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15汉代产生了不少不知名文人的五言诗,其中最著名的是___。

这一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__言诗的最高成就,最早被收录在___中。

《古诗十九首》、五、《文选》16.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___。

陶渊明诗歌创作的贡献

陶渊明诗歌创作的贡献

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表现艺术家归依自然的主题方面可以算是一个典型。

这些田园诗通过对大自然田园景色和诗人所热爱的田园生活的热情讴歌抒发了诗人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关键词:题材风格创作陶渊明是晋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之祖”。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这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陶渊明以满腔的热情描写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退隐生活的苦乐,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是长久而又广泛的。

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诗人笔下就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也显示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中所体现出的归依自然陶渊明自幼在农村度过,附近的那里优美的风景孕育了诗人的才情,陶冶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操,流露着归依自然的心理倾向,诗人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他在许多诗文中描写了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

陶渊明诗中的田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山水,我们在其诗中看到的是田垄村社、牛羊鸡犬,以及诗人躬耕的辛苦生活,这一切在陶渊明眼里就是最贴近生活的自然。

(一)诗中大量突出质朴自然的田园景色怡情于心陶渊明归耕田园是生活的需要。

”④因此他并不是把自然或田园当作观赏的对象,而是生活在其中,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田园生活里。

他写的田园风物,稼穑生活,都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

他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纯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老朋友似的南山、东篱下盛开的菊花、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诗人心里构成一道道美妙的风景,读之,使人油然而生对回归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淳朴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成了诗人归隐后的至爱诗人热爱自己生活的美丽田园,并怡然自得地生活于其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解析: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在诗歌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

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

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史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

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

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了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有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

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

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管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

如前引的《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楼炊烟,听到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

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美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

陶渊明从第一次大量发掘这一生活素材,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田园生活的那种质朴自然的独特美感后,就继续致力于对这一领域的开掘。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艺术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78-01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陶渊明只是一位人格高洁的隐士,但却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

他熟读儒家六经也喜欢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愿望,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也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梦想,想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

但他一生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灾害频繁的年代中,最终只得归隐田园以保持高洁人格。

这位伟大的隐者又是个天才的诗人。

他的诗与他的人品一样自然而又纯洁,一千六百年后,读他的诗仍然能嗅闻到其中的清新气息。

那是春天的清香,是泥土的芳醇;那是秋高气爽,是云淡风轻;那是南山中松林静谧,东篱下菊散幽香……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

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美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

陶渊明则第一次大量发掘这一生活素材,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田园生活的那种质朴自然的独特美感,并继续致力于对这一领域的开掘。

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的美的意趣。

如《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南山下刚破土而出的稀疏的豆苗,伴随他劳动归来的深情的月亮,傍晚轻沾衣裾的调皮的露珠,诗情画意中浸透着劳动的快乐。

感情朴素而真挚,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气势恢宏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1 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醉翁,是东晋末年至南朝的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博大精深而著称。

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反对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清新脱俗、自然淳朴为主题,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创作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3 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可以说,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影响2.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唐宋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模仿的对象,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历代文人中,不乏因崇拜陶渊明而效其风格的诗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2 对文学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崇尚自然,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

他提出的“归去来兮辞”思想,对后世文学家关于生活、自然、心灵追求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的一些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的一些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的一些看法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师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的。

他的田园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

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艺术造诣,在艺术上去了了很高的成就。

本文着重从下面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亲切淳真、平淡自然的风格;融浑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炼、本色自然的语言;清新、细腻的笔法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风格、意境、语言、笔法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师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

他的田园诗把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以及农田劳动结合在一起,用诗歌歌颂劳动人民,开创的诗歌新传统,引领了一个潮流。

以后的许多大诗人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生平及田园诗的由来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他生于东晋末年,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危机四伏,战争不断的黑暗时代。

虽然这一时代,弥漫着老庄哲学和佛教的出世哲学。

但是儒家究竟是一个正统学派,上层社会知识分子对儒家所提倡的六经,几乎家喻户晓。

年少的陶渊明自然会受到此种风气的影响。

又由于他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家庭的社会地位,使他从小熟谙儒家经典,有着儒家的入世精神,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编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第三编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诗歌史上开“千古平淡之宗”的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孟浩然【解析】C 陶渊明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淳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

2.下列诗句中表现了陶渊明佛家般若思想的是()。

A.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D.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解析】A 般若思想认为世间一切皆如梦幻、镜花水月,原为幻像本非实有。

那么一念心寂万境皆虚,一切世界种种相既虚幻不实,则不如意事之烦恼也自行消解。

陶渊明诗中也流露出痕迹:“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3.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A. 田园诗B. 别离诗C. 边塞诗D. 怀乡诗【解析】A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4.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 幽婉深沉B. 平淡自然C. 慷慨激昂D. 豪放雄浑【解析】B 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5.就诗歌语言说,陶渊明诗的特点是()。

A. 雄健豪放B.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C. 抽象玄虚,淡乎寡味D. 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解析】D 就诗歌语言说,陶渊明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6.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诗的是()。

A.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B.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C.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D.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解析】D 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旬三十首》其四),殆非虚誉。

古代文学作业

古代文学作业

1、神话我国文学的影响如何?答:神话为各种文学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形象,先秦散文、汉代辞赋、明清小说、戏曲、古典诗词等,无不采用神化作为素材,因而创作出了许多更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新作品来。

其次,神话的艺术思维、表现手法等,直接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望,一直是作家创作的指导思想。

2、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有什么区别?传说是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论,有的以特别的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与神话不同,传说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述和评价,它以历史事件为基础,但也有属幻想产物。

一般说来,神话产生在前,传说产生在后,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史实往往都是杂糅在一起的,因此后人往往很难分清什么是神话,什么是传说和历史。

3、什么是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4、简述《离骚》的艺术成就。

(一)开创文人鲜明个性的创作楚辞出现以前,中国诗歌还基本上属于群性的创作,一般说来,它们内容比较单纯,句式和篇幅也比较短,特别由于是群众创作,因而还缺少全面反映诗人性格的作品。

何其芳在〈〈屈原和他的作品〉〉一文中曾评论说:“《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不能说那些作品没有作者个性的闪耀,但像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和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的烙印的人,却还没有。

”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伟大诗人的名字,出现了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与人生境界的探索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

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

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

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

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陶的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但后来也一定程度上受了道家的影响。

他少有济时之志,后屡遭挫折又放弃了这种理想,但能坚持志节,不肯随俗浮沉。

可惜他终于“委运乘化,”要顺应天命,对世事持消积不问的态度。

他归田以后,参加了一部分生产劳动,跟农民平等相处,这是他思想进步的一面,对于他的文学成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陶诗不仅开拓了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天地,而且在田园诗的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他的诗是一种新的开创,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都着重于关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
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可伦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向了峰巅。

清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

唐人祖述者,王右承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可见唐代田园诗人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了某一方面的长处,而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关注。

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

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

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

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

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

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

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

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的无神论者。

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
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

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

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

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

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