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

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

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

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

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

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

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

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

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

框架语义学与商洛特色饮食翻译

框架语义学与商洛特色饮食翻译

2020年第25期(总第871期)丈魏愛年框架语义学与商洛特色饮食翻译段文婷孙雪娥(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商洛726000)摘要:商洛特色饮食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不仅反映当地人的生活面貌,而且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无法用传统语言对等的方法译出原文蕴含的文化信息,因而不能有效传递地方特色钦食文化。

框架语义学把原语的语义框架和目的语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基于此,本文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方法,对商洛特色饮食文化翻译进行研究,通过框架对等、框架转换、框架调整的方式在目的语中构建原语框架,促进商洛饮食丈化对外的传播。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商洛特色饮食文化翻译研究“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口头语流行于民间,说明饮食无疑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饮食是一种文化,中华美食誉满天下,不同地域蕴含着特有的民族色彩。

商洛特色饮食文化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传承至今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商洛独特的饮食文化,比如,柞水县的“三滴水”“八大碗”,洛南县的“四到底”“重八桌”“十全席”“八碗一海子”“四角撑”,丹凤县的“十二道小吃子”,镇安县的“八大件”,山阳县的“四盘四碗”,商州的“老九道”,商南县的“十三花”,等等⑴(泌)。

我国学者黄元英、李继高对商洛饮食文化做了一定的研究,主要从商洛饮食习俗视角出发,以民间饮食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商洛的饮食历史、饮食结构、日常的饮食习俗、食物烹饪方法等方面对商洛饮食进行了详细研究,为饮食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⑵(I*。

)。

金晓红、孙雪娥学者从翻译的角度探索商洛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性,从直译法、意译法、音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对不同食品中式菜名进行翻译,彰显了商洛地方特色饮食的独特性,传达了商洛特有的文化信息⑶3)。

中式菜名的翻译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学者段文婷、孙雪娥以模因论为理论指导,研究了模因在商洛特色饮食文化翻译的运用⑷⑶㉚,以创新的翻译方法,脱离传统的两种语言转换,通过模因论将语言进行编码传播给读者,更好地剖析商洛特色饮食蕴含的文化信息。

框架语义学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示

框架语义学理论对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启示
《 教学 与管 理 》
21 0 0年 1 月 2 1 O日
框架语义 学理论 对英语阅读 教学昀启 理积 示
⑩北华大学公共外语教育 学院 杨 玉英
框架语 义学的基本概念 l 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词汇意义 , 这很大程度是 由于学生


在语言学界最早引入“ 框架” 一词并倡导框架语 I 词 汇 掌 握 的数 量 不 够 ,再 加 上 对 词 汇 的理 解 有 偏 对 义 Fa eSm nc) r e ats理论的是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 』 。在 教 师 缺 乏 理 论指 导 的 情况 下 , 生 的 阅 读 理 解 m i 差 学
菲尔 墨 ( im r,9 8 , 把 “ 架 ” 义 为 是 能 与 典 - Fl oe 16 )他 l 框 定 就走进 了一个瓶颈阶段 , 常常 听学 生抱怨 , 了很 大 做
型情境相关联的“ 语言选择系统” 。框架语义学认为: I 量的阅读理解训练之后 , 阅读理解的能力仍然没有明 要想理解词汇意义 , 语言的使用者必须在大脑中构建 l 显的提高。这就要求作 为教师 , 能给学生提供 更高级
1 确框架语义知识在 阅读理解教学中的重要 } 朋 生 阅读理解教 学在整个英语 教学 中 占有重要 的地
关系 的框 架 ,只有构建 了框架 与框 架之 间的网络联 : , 它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 位 写作能力 、 大知识 扩
系, 才能揭示词汇之间的本质关系。
f 面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也 可以说 , 提高阅读 能力是
提高语言其他能力 的关键 。 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 在语言交际中, 仅用抽象的词典意义是无法完成 l
言语交际或语言理解的 , 受话人必须通过构建适 当的 l 有很强的阅读能力 , 使学生能做到 以英语为工具学习 知识 。然而 ,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指 语义框架才能理解 发话人 的言语行为 , 而供言语理解 } 因此 , 教师需要提高 自 的语 义 框 架 却 是 一 组 丰 富 的百 科 知 识 (i o , , 生的阅读水平很难提高 , Fl r 1 学 l e 导 m 身 这样才能在新的题 18 ) 92。框架语义理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词汇的 l 的语言学知识水平和综合 素质 ,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F i l l m o r e 把 语 义 框 架 内 的 相 关 单 词 与 整 体 语 义 框 架 的关 系定 义 为 概 念 显 象 与框 架 ( p r o f i l e / f r a m e ) 的关 系 。在 框 架 语 义 理论 中, 显像 相 当 于我 们 所 说 的 对 应 的 汉 语 意 思 , 指 代 词 语 象 征的概念 , 因此 又 经 常 被 称 为 概 念 显 象 。 整 体 语 义 框 架 则 用来 指 代 理 解 概 念 显 像 所 蕴 含 的 背 景 知 识 或 概 念 结 构 。词 语 的整 体概念包括概念显象与框架两个部分 , 两者相互补充 , 是 一 个 概 念 不 可 分 割 的 组 成 部 分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大 多 数 老 师注 重 按 课 文 中词 汇 表 的 顺 序 逐 个 讲 解 词 汇 。这 样 就 出现 单 个 词 汇与 其 语 义 框 架 相 脱 离 的现 象 。 换 句话 说 , 教 师 注 重 概 念 显象 的讲 解 但 是 忽 略 相 应 语 义 框 架 的 引 入 在 脱 离 语 义 框 架 的情 况下 讲 解 词 汇 导 致 词 汇 学 习 中形 式 与 意 义相 分 离 。即表 面上 掌 握 了词 汇 的意 义 和 搭 配 , 但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还 是 不会 使 用 。 本 文 在 框 架 语 义 学 的基 础 上 结 合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实 际 尝 试 对 大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提 出 了相 应 的建 议 。 三、 框 架 语 义 学 与词 汇 教 学
在词汇教学实践 中. 老师一般按照单元顺序讲解单词 . 即 在 学 习新 单 元 之 前 首 先 列 举 出单 元 内 的生 词 , 然后逐个讲解。 这 样 孤 立 的单 词 讲 解 也 许 可 以使 学 生 在 短 时 问 内掌 握单 词 的 相应 汉 语 释 义 即单 词 的显 性 意义 .但 是 学 生 对 于词 汇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的应 用 仍 模 糊 不 清 。 单词 的理 解 和 其 所在 的语 义 框 架 是 密不 可 分 的 。 只有在讲解单词时结合其所在的语义框架 。 才 能 让 学生 更 充 分 地 掌 握 单 词 的 意 义 与 具 体 用 法 。 因 此 在 讲 解 词 汇 时有 必 要 首先 建构 与单 词相 关 的 语 义 框 架 ,然 后 列 出框 架 内 典 型 的单 词 元 素 ,通 过语 义 框架 提 供 的 背 景 让 学 生 真 正 了解 词语 的意 义 及 用 法 。如 当讲 解 单 词 “ d i s c o u n t ” 时 可 以引 出 商 品 抛售 的语 义 框 架 ,同 时列 举 该语 义框 架 下 的 其 他 语 义 元 素 ,如动词 : b u y , s e l l , c o s t , s p e n d ,名 词 : g o o d s , p r i c e , b a r g a i n , s a l e , q u a l i t y , 形容词 : e x p e n s i v e , c h e a p , 等 等 。唤 起 语 义 框 架 内 其他 相关 词 汇 的描 写 , 不 但 有 利 于 单 词 意 义 的学 习 , 还 有 利 于 促进 对 与单 词 相 联 系 的 框 架 内 的 其他 基本 元 素 的理 解 。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

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及其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框架理论(frame theory)的研究已经走过半个世纪,其“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与研究工具为诸多学科提供了启示,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运用框架理论进行研究,并取得较丰富的理论成果。

在语言学领域,美国学者菲尔墨(CharlesJ.Fillmore)最早引入框架的概念,并将框架作为语义分析的一种工具,创立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与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探讨人们如何建构语言事实的问题,为语言学的研究开辟多个新视角。

一、“框架”:一个跨学科概念一般而言,框架理论的依据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

在社会学领域,20世纪40-50年代有学者提出,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往往与个人、社会或者环境等潜在因素相关。

进入20世纪60-70年代,框架理论迎来大发展:1972年贝特森(Bateson)在研究动物之间的互动模式时首次将框架与信息传播活动联系起来,提出互动过程的本质是运用符号进行诠释与传播的活动,框架在其中起到提示传播内容的作用,并告知人们诠释符号的种种规则。

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书中系统论述人们如何运用框架建构社会事实的过程,使人们对框架的作用机制有更为系统的了解,可谓框架理论的集大成者。

戈夫曼认为,个人并非依据某些随机因素来理解世界,而是依赖某种更为宽泛的理解模式——“基本框架”(primaryframeworks),这种框架常被描述成为人类分类信息提供帮助的、较为稳定的、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分类系统。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框架语义学是一种基于框架的概念,研究词语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学理论。

它通过构建一个个框架,对词汇和语句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推理。

本文将从框架语义学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框架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是框架,它指的是一种认知和表达思想的基本结构。

框架可以涵盖一系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包括各种概念、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框架语义学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特定的框架相关联。

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其所处的框架来解释。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模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词汇-框架映射:词汇与框架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每个词汇都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框架。

2、框架-意义映射:框架与意义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每个框架都可以映射到一组意义。

3、语境-框架映射:语境与框架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不同的语境可能需要不同的框架来解释。

二、关键词处理在撰写文章时,如何处理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的定位、提取、处理流程对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关键词定位:关键词应选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词汇,一般为主旨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提取:从文章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应确保关键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关键词处理: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阐述,揭示其背后的框架和意义。

三、内容撰写基于关键词和内容,可以开始撰写文章。

以下是撰写文章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1、主题展开:以关键词为主题,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

2、句子组织:运用适当的句子结构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表达完整的思想。

3、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主题展开,并包含关键词或其相关词汇。

4、逻辑结构:确保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四、实例分析下面以“教育”为例,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撰写一篇文章: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教育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框架语义学 学术英语

框架语义学 学术英语

框架语义学学术英语
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是一种语义理论,旨在通过对词汇和句子中的概念结构进行建模来解释语言的意义。

该理论认为,人类语言的意义是通过“框架”来表示和组织的,这些框架通过概念、情景和知识来构建。

框架可以看作是关于某个主题或领域的知识结构,其中包含概念、属性、关系和事件等内容。

在框架语义学中,词汇被认为是具有特定框架的语言单位。

每个词汇都与特定的框架关联,并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获得其意义。

例如,词汇“狗”与动物、尾巴、四条腿等概念框架相关联。

框架语义学还研究了语义角色,即词汇在句子中扮演的特定角色或功能。

例如,在句子“I gave the book to Mary.”中,动词“give”有三个语义角色,即“给予者”、“物品”和“接收者”。

在学术英语中,框架语义学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解释学术文本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学术论文中的专业词汇和句子结构,揭示背后的概念和知识框架。

此外,框架语义学还被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领域,提高计算机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

框架语义学与译文质量评估朱晓敏(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常熟 215500)摘 要:Fillmore 提出的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义学的支柱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对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必然会激发一整套相关经验概念,包括它的隐含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

框架语义学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破解人类识解语义的“黑匣子”,为了我们了解分析语义的产生,识解、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翻译研究与语义学紧密相关,本文试图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译文质量,希望推动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框架;框架语义学;译文质量评估[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39(2010)12-0015-04Fr ame Semantics and Assessment of Translat ion QualityZhu Xiaom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China )Abstract :Frame Semantics,one of the founding theories of Cognitive Semantics,argues that understanding of any concept inevitablytriggers a whole set of relevant concepts including its implied and socio-cultural meanin gs.Th e employment of Cog nitiv e Science partially enables Frame Semantics to uncover the “black box ”in which human bein gs construe meaning.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emantics are closely related.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ssess translation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in the hope that studi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will ourish in the near future.Key words :Frame;Frame Semantics;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收稿日期]2010-3-2[作者简介]朱晓敏(1979~),男,常熟理工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llmore的框架是一个与人们的经验相联系的 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是“百科全书性”的。 一个框架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时间 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可以是社会的、可 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文化的;可以是情感上 的、也可以理智上的;可以是语域上的、也可 以是文体上的;可以是地狱上的、也可以是社 会阶层上的;…… 框架也可以是动态的或者历时的。
Hale Waihona Puke 男孩:人类,年轻,男性 女孩:人类,年轻,女性 男人:人类,成年,男性 女人:人类,成年,女性
Problems:
许多语言现象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Eg: 男孩与女孩之间只有唯一的区别——性别。男 人与女人也是如此。词与词之间是围绕性别形 成的一种对称关系。 但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 Girl 指称的女性年龄要 明显高于Boy指称的男性年龄。 在汉语中,“男人”一词的使用范围要比“女 人”广。 在褒贬上,“女人”偏贬义,而“男人”更多 地表现正面的现象。
2. BASIC CONTENTS
2.1概念显像与框架的定义 Eg:“直径”:连接圆周上两点并且通过圆心的直 线段叫圆的直径。
直径与圆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这种紧密相联的关系应该在概念结 构中得到表现。Fillmore把直径与圆之 间的这种关系成为概念显像与框架。 显像指代词语象征的概念(相当于我们 以往所说的指称意义),又被称为概念 显像。 框架指代理解概念显像所需的背景知识 或概念结构,也可以看成是概念显像所 蕴含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

3.2 存在问题 框架的泛化。 框架语义理论向我们解释了概念在本 质上是一种建构,但只要讲清概念建 构的途径与方法,尤其是人的经验在 其中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 实用性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3.3 前景展望 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信息检索)、 语言教学、字典编纂等方面 汉语的语义更受语用因素的影响。把 “外在”的,“非本质”的框架因素纳 入考虑范围之内的框架语义学在中国有 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3. OUTLOOK
3.1创新点 首先,框架语义理论自称为理解的语义学,它强 调了概念与意义对人的经验的依赖。 其次,语义场理论认为一个概念的确定依赖于相 邻的概念,而框架语义理论用框架取缔了相邻概 念的地位。 第三,框架语义理论把框架纳入了考虑范围,并 且把其作为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四,框架语义理论使人们对概念和意义的认识 超越了真值判断的时代。
框架语义学理论探索
By 吴志杰 王育平 《南京社会科学》2006(8)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杨田倩蕾
ABSTRACT

框架语义理论 心理空间理论
框架语义理论首先由Fillmore提出,是认知语 言学研究语言概念的两大原则之一。该理论认 为,传统的语义理论对指称意义的强调、对概 念结构的组织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引入概念 显像与框架这一组关系,框架语义理论从根本 上改变了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与分类方法,解决 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或很难解释的一系列语言 现象。

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包括概念显像与框架这 两个部分。(传统的对概念的定义方法往往只 关注概念显像而忽略框架这一部分。概念的认 识与理解离不开其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 概念显像与框架两者都是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
一个框架可以十分复杂,因此其所能支 撑的概念显像也可以很多。 eg:圆这个框架就可以覆盖很多的概念显像: 直径、半径、圆心、圆周等。如果一个 框架能够支撑多个概念显像,它就可以 被称为域(domain) 框架不是“组织概念的一个附加手段, 而是对语义学的根本性的再思考”。 Fillmore把框架语义理论模型说成一种理 解语义学模型,用以强调人的理解在语 言使用的重要地位。
OUTLINE

Part 1 引言

Part2 框架语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Part3 框架语义理论的前景展望
1.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当时语言学界用来分析语言概念结构的主流理论 是结构主义的语义学。最为特出的为成分分析法。 (Componential Analysis) 根据这一理论,概念或者词义并不是不可分隔的 单位,他们与词语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的关系。相反,概念或者词义被看成是由语义成 分(Semantic Components)所组成。
1.2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框架的概念首先由Fillmore提出。 1975 最初的思想。 1977 进一步发展。《场景—框架语义学》 1982 基本形成。 《框架语义学》 Langacker、Lakoff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 想。 认知心理学界、人工智能界
2.2框架局域和框架矩阵

如果一个概念需要一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来激活, 但其所必需的知识这个背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部分就可以充当显像这个概念的框架。 而背景知识体系这一部分就被称为显像这个概 念的框架局域。
南通地区(含南通市、通州市、启东市、海门 市、如皋市、如东市、海安市),对妻子的称 呼有很多种:妻子、老婆、女的、玛玛而、乃 乃、等。 一个概念如果同时需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框架或者域中显像,那么这种框架或者域的组 合就称为这个概念的框架矩阵或者域矩阵。

2.3 理想化认知模型 她在守活寡。 她过去是个寡妇。 寡妇:1. 曾经结过婚 2. 丈夫已逝世 3. 现在是单身 1. 生育:生下孩子的是母亲 2.基因:贡献了基因的女性是母亲 3.养育: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女性是母亲 4.婚姻:父亲的妻子是母亲 5.族系:和孩子关系最近的女性前辈是母亲

一种文化、一个社区、一个阶层赋予这些不 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项以不同的重要性,甚 至存在着社会个体之间的认识差异—尽管他们 对一个概念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簇的认知基本 一致。
1.3Different names: 认知心理学:理论之理论(theory theory) 社会学:社区(communities) 人工智能:图式(scripts) 图式(schema)、普遍模式(global pattern)、认 知模式(cognitive model)、经验格式塔 (experiential gestalt)、场景(sce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