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三种色素和甲基睾丸酮对锦鲫的生长形体、体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三种色素和甲基睾丸酮对锦鲫的生长形体、体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3
C NGQ NG F S E Y HO I IH R
注 : ( )A. 1 虾青 素 ,L 叶黄素 ,A 一 E B胡萝 卜 ,MT 甲基 睾 丸酮 ,下 同。 ( )MY肩 注不 含相 同 素 一 2 d 小写字 母者 ,差 异显 著 ( < .5 尸 D0 );肩注 含 相 同小写字 母者 差异 不显 著 ( > .5 P D0 );下 同 。
g ;Wt为试验结束时鱼体尾均重 ,g ;Wn 色杯 中,在 4 0 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 ,每 2n 为 内脏重 ,g ;d 为试验周期 ,d ;L 为鱼 体长 ,c m;T 为鱼体高 ,c m;W 为鱼体
重 ,g 。
隔 3s 0 读数一次 , 测定 4 n内每分钟吸光 mi
值 的变化 。要求 自氧化速率控制在每分钟
下:
×1 0 0 0×g

每 m 反应液 中,每 m n抑制邻苯三 l i
式 中 x 为总色素含量 ,m / 0g 酚 自氧化速率达 5 %的酶量为 1 gl ;A O 0 个酶活单
为在 4 8n 处测定的吸光度值 ;Y 为所 4 m 用提取液 的量 ,mL;A%l m 为胡萝 卜 c 素 位( m1 U/ ) 。
化 的量用脱脂米糠 调平 )。
的影 响, 旨在确 定对锦 鲫体色增色效果最 好 的增色剂及其适宜添加量 ,为锦鲫增色 剂 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将 分组后 的锦鲫分别对应放入 已编 号
的室 内水族箱 中 ( 05 05 1 m ̄ .m ̄ .m),养 殖 正 式 试 验 为期 6 。每 天 投 喂 3 次 0d ( 8: 0 3: 0和 1 0 ),投饲率 0 o ,1 o 8: 0
酶 活 性 = (O0 . A4 0 m/ n) . 7 2 n mi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2010-07-08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17α-甲基睾酮(17α-MT)以10 mg・kg-1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前后性腺结构、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17α-MT即可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系数(GSI)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性逆转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鱼精巢相似,部分鱼转变为功能性雄鱼,经轻微的腹部挤压可排精,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似.赤点石斑鱼埋植17α-MT后前脑、中脑的芳香化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后脑的.芳香化酶活性降低,但性腺芳香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埋植17α-MT后第4周血清中11-酮基睾酮(11-ketotestosterone,11-KT)浓度显著升高,而睾酮(testosterone,T)和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浓度变化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脑部芳香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与性逆转密切相关,17α-MT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11-KT水平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性逆转.作者:李广丽刘晓春林浩然 LI Guang-li LIU Xiao-chun LIN Hao-ran 作者单位:李广丽,LI Guang-li(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刘晓春,林浩然,LIU Xiao-chun,LIN Hao-ran(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刊名:水产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ISHERIES OFCHINA 年,卷(期):2006 30(2) 分类号:Q45 S917 关键词:赤点石斑鱼17α-甲基睾酮性逆转芳香化酶活性性类固醇激素。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刘晓红2010444033 摘要:用含雄性激素甲基睾酮(MT)的饲料饲喂斑马鱼(Danio rerio)来探讨外源激素对其性腺发育的影响。

本文一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试验中将斑马鱼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95%乙醇溶剂对照组,两个30μg/l甲基睾酮实验组。

每组30尾斑马鱼,放置在室内饲喂7天,每天记录斑马鱼的生长情况,7天后取其性腺等器官,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性腺发育及生物学变化。

结果表明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的发育受到抑制,卵巢结构变化明显。

但是对其成活率等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斑马鱼甲基睾酮卵巢生长发育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属鲤科,短担尼鱼属,俗称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观赏鱼类。

具有产卵量大、繁殖周期快、突变表现型明显、胚体透明、胚胎发育同步且发育速度快等特点,被喻为理想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脊椎动物模型,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四大模式生物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斑马鱼的研究涉及到胚胎学、内分泌学、生物学、毒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J,但对于斑马鱼卵巢发育的研究在国内还未有报道。

本文对斑马鱼卵巢发育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丰富斑马鱼发育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内容,也为其它小型热带观赏鱼的养殖与繁殖提供一些理论参考[1]。

本次实验采用用含有30μg/g甲基睾酮饲料饲喂斑马鱼来探究甲基睾酮对雌性斑马鱼性腺的影响,旨在对其性别控制的生物学基础及性逆转机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为斑马鱼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试剂仪器和30μg/g甲基睾酮的饲料,生物显微镜,切片机,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甲基睾酮,布温氏固定液,石蜡,代氏苏木精染液,0.5%伊红染液,二甲苯,不同浓度梯度的乙醇,0.1%盐酸,0.1%NaOH。

1.2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同步受精的斑马鱼1.3试验方法1.3.1斑马鱼的饲喂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其中设置两个实验组。

甲基睾酮对雌性斑马鱼性腺发育的抑制作用

甲基睾酮对雌性斑马鱼性腺发育的抑制作用

maui t rp e o aaiey ote o t 1 e e rae o a er e 0 ・g , emaui tryr id o p dc mp rt lt nr . t ao v h c o Wh nt e tdd s g s dt 4 0mg k ~ t tr ht i o h y t

o n l c n e d e h o g , ote s giu uaU i ri, abn 0 0C i ) f i i c s n c n l yN r a t r l rl n esy H ri1 0 3 , hn A ma S e a T o h A ct v t 5 a Ab ta t U i e e d no e t l s s rn Mrt f dmui r m lZ bas ( a k sr c: s g h e v l dMe y et t o e( - o e l ai f a e r h D n ) nt f i v ht oe ) e t te e p y i f
d v lp e to v r . s l h we h tw i T d s g n r a e , h on d r wt ft e f mals e eo m n fo a y Re ut s o d t a , t M o a e ic e s d t e g a al o ho h e s h g e we e o vo sy ihbt d n h v r tu t r h ge b i sy Att e d s g 0 m g ・g , h r b iu l n ii ,a d te o a i s r cu e c an d o vou l. h o a e of3 e an k te
rn)o t d t th fco ri om n n h o a v l m n. f r 0 e i yh i e ofr 0 e c t e et foe nh r o e eg n d e e p e t t f dn b e e 3 do e e f f g ot d o A e 3 de g t d t

甲炔诺酮对斑马鱼胚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基因表达的影响

甲炔诺酮对斑马鱼胚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基因表达的影响

甲炔诺酮对斑马鱼胚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基因表达的影响甲炔诺酮(TCA)是一种合成的类固醇化合物,已被证实在脊椎动物中具有雄激素活性。

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其短期生育周期、透明胚胎和易于实验操作的特点,已成为研究生物学和药物筛选的重要模式生物。

下丘脑-垂体-生长轴是脊椎动物中调节生长和代谢的重要系统,而TCA对这一系统的影响尚未被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TCA对斑马鱼胚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TCA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引起的潜在影响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采用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CA处理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实验组中,斑马鱼胚胎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CA处理,包括低浓度组(10 ng/mL)、中浓度组(100 ng/mL)和高浓度组(1000 ng/mL),同时设立对照组。

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后,收集斑马鱼胚胎样本,提取总RNA并合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下丘脑-垂体-生长轴相关基因(如ghrh、gh、prl和tsh)的表达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TCA处理后斑马鱼胚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相关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的变化。

在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部分基因的表达呈现显著上调的趋势,而在高浓度组,这些基因的表达呈现出明显下调的现象。

具体来看,ghrh基因在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在高浓度组则下调;gh基因在低浓度组显著上调,而在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下调;prl基因在低浓度组显著上调,而在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下调;tsh 基因在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显著上调,而在高浓度组下调。

本研究揭示了TCA对斑马鱼胚胎下丘脑-垂体-生长轴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为TCA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究TCA的作用机制,以及跨物种验证其影响的差异性,从而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实验鱼类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鱼类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鱼类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廖小立;姚峰;吴端生【摘要】实验鱼类作为模式生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药学研究,其中犹以斑马鱼为经典。

斑马鱼因其独特的优点,被建立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平台,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另外,青鳉、虹鳟、剑尾鱼、稀有鮈鲫、红鲫、金鱼、鲤鱼等实验鱼类也具有在药物开发与应用研究的优势。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实验鱼类在药物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环境化合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筛选与新药发现、药物药理学研究、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制剂学研究、中药研究、再生药物研究等药学研究的一些事例,为药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积累有价值的资料,并为实验鱼类应用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The Laboratory fis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s model organisms. The zebrafish is a classic animal model in basic research, which is always used for establishing human disease models and discovering lead drug due to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Many valuable research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on the study of zebrafish. In addition,Oryziaslatipes,Oncorhynchusmykis,Xiphophorushelleri,Gobiocyprisrarus,Ca rassius auratusredvariety,Carassiusauratus,Cyprinuscarpio and other fish also show its advantag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rugs.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some examples of drug toxicolog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mpounds, drug screening and drug discovery, drug pharmacology, drug metabolism,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regenerative medicine research.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accumulat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to provide new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3(000)022【总页数】5页(P18-21,26)【关键词】实验鱼类;药学;应用【作者】廖小立;姚峰;吴端生【作者单位】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随着生物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动物福利的改善,实验鱼类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显得突出。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酮药物残留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酮药物残留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酮药物残留作者:万译文伍远安洪波邓克国来源:《湖南饲料》 2013年第5期万译文1伍远安洪波2 邓克国2(1,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长沙,410153;2.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沙,410153)甲基睾酮(17a-Mehthyltestosterone,C20H3002)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固醇类药物,又叫做甲基睾丸酮、甲基睾丸素和甲睾酮。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乙醇、丙酮或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结构式见下图1。

在水产养殖中,它作为一种性激素既能促进器官成熟与第二特征的发育,又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同化作用,使肌肉增长,体重增加,被作为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的一种性激素和强壮剂添加到饲料中。

由于甲基睾酮代谢时间长,通过食物链被人体摄人,扰乱人体激素平衡,导致孕妇有女胎男性化和新生儿畸形,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欧盟95/22/EC中规定在养殖中禁止使用甲基睾酮等性激素类兽药,我国也在2003年发布的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规定甲基睾酮为禁止使用兽药,在动物源性组织中不得检出。

目前对甲基睾酮残留检测的相关研究较少,水产品中激素类药物残留的相关检测标准尚不完善,我国农业部于2006年制定了甲基睾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准,但是该方法前处理复杂,有机溶剂使用较多,水产品基质复杂采用液液萃取的净化效果不好。

因此本文通过简化前处理过程,采用固相萃取方式进行净化,利用紫外检测器对甲基睾酮进行了检测,缩短了前处理时间,灵敏度高,能实现了对甲基睾酮的快速检测,满足水产品质检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要求。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旋转蒸发仪(瑞士布奇公司):氮吹仪(美国Organomation公司);固相萃取装置(美国Agilent公司);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厂);精密电子天平(梅特勒一托利多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微型漩涡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通过对三组石蜡切片的对比观察,实验组的斑马鱼的卵巢有一定的萎缩,第Ⅴ时相卵母细胞明显减少,卵原细胞出现退化,卵巢大小受到明显的抑制,出现凋亡小体,有向精巢发育的趋势,而精巢本身受到了促进发育的作用。
3.4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甲基睾酮对斑马鱼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导致斑马鱼的性发育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活率。对于斑马鱼性腺的影响具体为:甲基睾酮外源激素的使用,使卵巢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以至于使卵巢的结构变化明显,促进精巢的发育。
1.2实验方法:
1.2.1甲基睾酮饲料的配制
乙醇喷雾法:按照30μg/g剂量称取甲基睾酮溶于95%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喷洒在饵料中,放入40℃烘箱中烤干。
1.2.2组别设计与处理方法
本实验设置四个组:实验一组,实验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每组有30尾斑马鱼。
实验组用配置好的30μg/g甲基睾酮饲料饲喂,空白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喂,阴性对照组用95%乙醇饲喂,并且要定时适量的饲喂,看情况及时换水,处理一周,各组员按上午、下午各一次,观察鱼的活性,记录存活率,随机捞取10条斑马鱼称重,测量4条鱼的体长,均求取平均值记录一条鱼的体重和体长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1.1.1实验用鱼——斑马鱼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观赏鱼。由于其具有个体小、产卵量大、繁殖周期快、体外受精、胚胎透明、突变表现性明显、易于观察、胚胎发育同步且发育速度快、饲养简便等优点,除了具有经济、观赏价值外,还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与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因此成为研究最广泛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之一。
3.2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一组和二组都用30μg/g甲基睾酮进行饲喂,结果见表三、表四,附图五、附图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贴片:清洁载片,涂贴片剂,放切片3~5片,光面向下,加水于切片下;然后进行展片,将载玻片放于50摄氏度温台上加热至切片完全展开;之后烤干,吸掉多余的水分,继续烤干至完全干燥;贴临时标签,铅笔表明信息
(10)HE染色封片
1脱蜡:二甲苯(2)中3’~5’→二甲苯(1)中15’
2复水:1/2乙醇+1/2二甲苯中2’→100%乙醇(2)中2’→100%乙醇(1)中2’→95%乙醇中2’→85%乙醇2’→70%乙醇2’→50%乙醇2’→30%乙醇2’→蒸馏水2’
表一一周内斑马鱼的生长情况(空白对照组)
时间
体重/g
体长/cn
死亡数/尾
成活率

0.312
2.2
0
100%

0.382
2.7
1
96.7%
差值
+0.07
+0.5
-1
-3.3%
注:“+”表示增长,“-”表示减少或者降低,以下表格省略该说明。
2.2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本组以雌性的卵巢和雄性的精巢的HE染色的石蜡切片为观察对象,并用生物显微镜对其进行显微摄影,并经过处理。
附图一空白组对照组斑马鱼的卵巢结构
Ⅱ.第Ⅱ时相卵母细胞;Ⅲ.第Ⅲ时相卵母细胞;Ⅳ.第Ⅳ时相卵母细胞;Ⅴ.第Ⅴ时相卵母细胞;YG.卵黄颗粒;RB.辐射带
附图二空白组对照组斑马鱼的精巢结构
Sg.精原细胞;ScⅠ.初级精母细胞;ScⅡ.次级精母细胞;St.精子细胞;SC.间质细胞
3讨论
3.1阴性对照组结果
体重/g
体长/cm
死亡数/尾
成活率

0.312
2.36
0
100%

0.382
2.48
0
100%
差值
+0.07
+0.12
0
0
附图五实验组斑马鱼的卵巢结构
大多数为Ⅱ~Ⅳ时相的卵母细胞,第Ⅴ时相卵母细胞明显减少。Ab.凋亡小体
3.3三组实验结果对比讨论
3.3.1甲基睾酮对斑马鱼生长及存活率影响
本试验是通过对甲基睾酮激素的使用和对比,来确定其对斑马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理论上,实验组的体重和体长跟对照组相比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异,由此实验组中斑马鱼的生长情况受到的抑制作用可以排除乙醇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在于雄激素对动物体有着刺激食欲,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4]。
阴性对照组用95%乙醇对斑马鱼进行饲喂,结果见表二,附图三、附图四。
表二一周内斑马鱼的生长情况(阴性对照组)
时间
体重/g
体长/cm
死亡数/尾
成活率

0.280
2.28
0
100%

0.382
3.32
0
100%
差值
+0.102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
0
0
附图三阴性对照组斑马鱼的卵巢结构
附图四阴性对照组斑马鱼的精巢结构
但是从表一、二、三、四中对比可以看出,MT处理后斑马鱼的生长情况,在本次实验中有很大的误差,两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也有很大的差距。不过,能反映出,甲基睾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斑马鱼的生长。
激素对成活率的影响跟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处理时间和处理强度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4]。而存活率各组的实验结果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通过附图二,可以粗略的看到部分不同形态的生殖细胞(未标出):精原细胞,呈圆形,直径为9.0~15.0μm,细胞质为弱嗜碱性;初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比精原细胞小,4.0~5.5μm,核染色质丰富,染色比精原细胞深;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较小,直径为3.5~4.0μm,细胞质很少,核的嗜碱性增加,存在的时间短暂;精子细胞小,直径为2.5μm,无明显的细胞质,只含有强嗜碱性的细胞核;精子,精巢中最小的一种细胞,有特殊的形态,多数有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因为本实验持续喂养斑马鱼的时间较短,而且实验组较为单一,只有30μg/g的甲基睾酮处理的情况,所以对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造成一定的的局限性。所以,甲基睾酮对成鱼成活率的影响还不能定论,本实验表明30μg/g的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3.3.2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卓孝磊报道过MT可以促进雌性黄鳝卵母细胞退化,并可以促进雌雄间体早起的黄鳝的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5]。在鱼类的性转换实验中,国内外的学者都曾指出[6,7],甲基睾酮的投喂量有一适宜的剂量范围,如果雄激素的剂量过大,其结果是生殖腺萎缩,甚至是雌鱼出现反常的雄性化,也曾提到过30μg/g的甲基睾酮诱导的效果最佳,而本次实验的甲基睾酮浓度正好为最明显的实验结果。
通过对三组石蜡切片的对比观察,实验组的斑马鱼的卵巢有一定的萎缩,第Ⅴ时相卵母细胞明显减少,卵原细胞出现退化,卵巢大小受到明显的抑制,出现凋亡小体,有向精巢发育的趋势,而精巢本身受到了促进发育的作用。
3.4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甲基睾酮对斑马鱼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导致斑马鱼的性发育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活率。对于斑马鱼性腺的影响具体为:甲基睾酮外源激素的使用,使卵巢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以至于使卵巢的结构变化明显,促进精巢的发育。
参考文献
[1]赵春刚,范鹏,刘奕,等.甲基睾酮对雌性斑马鱼性腺发育的抑制作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12):70~74
3初染:代氏苏木精中15’
4分化:0.1%HCl脱色至变红1~5’’→0.1%NaOH至变蓝5~20’’
5脱水:蒸馏水3~5’’→30%乙醇2’→整理装片→50%乙醇2’→70%乙醇2’→85%乙醇2’
6复染:0.5%伊红(含95%乙醇)10~15’
7脱水透明:95%乙醇中2~3’’→100%乙醇(1)中2’→100%乙醇(2)中3’→1/2乙醇+1/2二甲苯中3’→二甲苯(1)中3’→二甲苯(2)中≥3’
1.2实验方法:
1.2.1甲基睾酮饲料的配制
乙醇喷雾法:按照30μg/g剂量称取甲基睾酮溶于95%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喷洒在饵料中,放入40℃烘箱中烤干。
1.2.2组别设计与处理方法
本实验设置四个组:实验一组,实验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每组有30尾斑马鱼。
实验组用配置好的30μg/g甲基睾酮饲料饲喂,空白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喂,阴性对照组用95%乙醇饲喂,并且要定时适量的饲喂,看情况及时换水,处理一周,各组员按上午、下午各一次,观察鱼的活性,记录存活率,随机捞取10条斑马鱼称重,测量4条鱼的体长,均求取平均值记录一条鱼的体重和体长变化。
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成鱼的影响
姓名
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号xxxxxxxx
摘要:通过对斑马鱼的实验,研究甲基睾酮对其成鱼生长、成活率和性腺发育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各组用配制好的三种饵料(普通饲料、95%乙醇、30μg/g甲基睾酮)分别饲喂,按时投喂换水,观察鱼的活性。连续处理一周后,记录存活率,随机取10条斑马鱼称重,5条鱼测量其体长,均求取平均值并记录每条鱼的体重变化和条长变化。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对三组的斑马鱼进行解剖,制作斑马鱼性腺的石蜡切片来对比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的影响。通过对激素处理过程中斑马鱼的性腺发育、体长增长和成活率的观察,分析发现,实验组在甲基睾酮的作用下,斑马鱼的雌性卵巢发育受到抑制,卵巢结构变化明显,还会促进斑马鱼精巢的发育[1]。
1.2.3制作斑马鱼性腺石蜡切片(HE染色)
(1)随机取本组的斑马鱼若干,置于冰袋上,降低其活性,过一段时间后,对斑马鱼进行解剖,并选取起性腺,包括雌鱼的卵巢和雄鱼的精巢,然后用布温氏固定液24h,用70%的乙醇换洗三次,每次20min,然后用70%的乙醇在0~4℃中保存。
(2)脱水:在不同浓度的乙醇中逐渐脱水,80%的乙醇中20~30min,然后到95%乙醇中20~30min,之后到100%乙醇中20~30min中脱水两次。
1.1.2仪器设备
解剖镜、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切片机、渗蜡器、中性树胶、水盘、单面切片、玻璃板、载玻片、解剖刀、石蜡、盖片
1.1.3实验试剂
饲料:30μg/g甲基睾酮饲料、95%乙醇、普通饲料
染料:布温氏固定液、不同浓度的乙醇(30%、50%、70%、85%、95%、100%)、100%乙醇(2)、100%乙醇(1)、1/2乙醇+1/2二甲苯、二甲苯、1/2甲苯+1/2石蜡、涂贴片剂(蛋清溶液)、二甲苯(2)、二甲苯(1)、蒸馏水、代氏苏木精、0.1%HCl、0.1%NaOH、0.5%伊红(含95%乙醇)
(6)修块:用单面切片,在玻璃板上修块,要求一蜡块一材料,蜡块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材料位于中央,各面平直,材料边缘与蜡块边缘约3mm。
(7)固着:将修好的蜡块用烧热的解剖刀固着在样品台上。
(8)切片:将样品固定在切片机样品壁上,调整位置,切面垂直,调节刀角、刀距,紧锁,刀角15~20°;厚度跳到最大进行粗切,顺时针摇动切片机切片至切到样品;厚度调至6~10μm进行细切,直到切到完整切片,并连续成带
8整理封片:将材料周围擦干净(用干纱布擦,勿引入水,过程中二甲苯不能干,可以随时补加),加1~2滴胶,加干净干燥的标签,盖片,贴标签,注明HE染色及部位。
(11)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处理照片。
2结果
本组为空白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对斑马鱼进行饲喂。
2,1甲基睾酮对斑马鱼生长及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对斑马鱼进行饲喂的过程中斑马鱼的生长情况见表一。
关键词:斑马鱼;甲基睾酮;成活率;性腺发育
鱼类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多数情况下幼鱼的性腺尚未分化,激素可以影响性腺的分化和发育。在鱼类中,对于已分化的性腺,外源激素可以改变个体的副性征、行为性别以及导致败育或者不孕不育,但一般不能改变性腺的分化方向。目前,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外源激素,如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研究[2,4]已经很多,一般都集中于斑马鱼的雌性性腺以及性别未分化的斑马鱼的影响,实验中多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睾酮处理斑马鱼,观察性腺发育情况。除此之外,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应用甲基睾酮对斑马鱼性逆转的研究也不少,如邹记兴等采用外源混合激素硅胶药条肌肉埋植法诱导巨石斑鱼提早性逆转。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饵料饲喂性腺已分化的斑马鱼成鱼,观察斑马鱼的生长情况你的和存活率,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性腺变化,探讨甲基睾酮对斑马鱼卵巢和精巢的影响[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