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 集合的概念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预习教材P2~ P5,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等式30

x->的解;

②接近数0的数;

③方程2210

x x

-+=的解;

④1,2,1;

⑤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

自我检测2:填∈或?

① 3.14Q②0N③

1,2Z

④πQ⑤()02-N*⑥()

自我检测3: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 ________;

x-=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_____ _;

②方程240

题型一 集合的概念

【例1】 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全体较胖的学生 B .sin 30°,sin 45°,cos 60°,1 C .全体很大的自然数

D .平面内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填∈或?

1- N ,0 *N ,3.7 Z ,3

1

Q ,.

题型三 集合的表示

【例3】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2) 方程2

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不等式450x ->的解集; (4)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5) 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内所有点的集合;

(6) 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7) 抛物线21y x =-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8)方程组?

????

2x -3y =14,

3x +2y =8的解集.

题型四 集合的辨别

【例4】区分下列集合的含义

(1){}

21y x =- (2){}

210x x -= (3)2

{|1}x y x =- (4)2

{|1}y y x =- (5)2

{(,)|1}x y y x =-

题型五 集合的化简

【例5】化简下列集合 (1)(){},4,,A x y x y x N y N =+=∈∈可以简化表示为 .

(2)61Z x N x ??

∈∈?

?+??

可以简化表示为 . (3)集合2

{|21,}M y y x x x R ==-+∈可以简化表示为 . (4)集合2

{|21,}M x y x x x R ==-+∈可以简化表示为 .

A .M ={(3,2)},N ={(2,3)}

B .M ={(x ,y )|x +y =1},N ={y |x +y =1}

C .M ={4,5},N ={5,4}

D .M ={1,2},N ={(1,2)} 3.集合{x ∈N *|x -3<2}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

A .{0,1,2,3,4}

B .{1,2,3,4}

C .{0,1,2,3,4,5}

D .{1,2,3,4,5}

4.将集合???

(x ,y )????

??

????? x +y =52x -y =1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2,3}

B .{(2,3)}

C .{(3,2)}

D .(2,3)

5.若集合{1,3}A =-,集合2{|0}B x x ax b =++=,且A B =,实数a = ,b = .

6.简化下列集合

{}

R x x x y y M ∈+-==,34|2= .

{}2|28,N y y x x y N ==-++∈= .

【参考答案】

【自我检测1】能构成集合的有:①③⑤;能构成集合的有:②④ 【自我检测2】∈、∈、∈、?、∈、?

【自我检测3】①{}4,5,6,7,8,9;②{}

2

40x x -=

【例1】D

【例2】?、?、?、∈、∈、∈

【例3】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11,12,13,14,15,16,17,18,19

(3) 不等式450x ->的解集;4x x ??>

????

(4)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21,x x n n N *=-∈ (5) 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内所有点的集合;

(){},0,,x y xy x R y R >∈∈

(6) 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0,0,1,1

(7) 抛物线21y x =-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2

,1x y y x =-

(8)方程组?

????

2x -3y =14,

3x +2y =8的解集.

(){}4,2-

【例4】略

【例5】化简下列集合 (1)(){},4,,A x y x y x N y N =

+=∈∈()()()()(){}0,4,1,3,2,2,3,1,4,0=.

(2)61Z x N x ??

∈∈?

?+??

可以简化表示为{}1,2,3,6. (3)集合2

{|21,}M y y x x x R ==-+∈可以简化表示为{}

0y y >. (4)集合2

{|21,}M x y x x x R ==-+∈可以简化表示为{}

x x R ∈.

2.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A .M ={(3,2)},N ={(2,3)}

B .M ={(x ,y )|x +y =1},N ={y |x +y =1}

C .M ={4,5},N ={5,4}

D .M ={1,2},N ={(1,2)}

解析:C

3.集合{x ∈N *|x -3<2}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

A .{0,1,2,3,4}

B .{1,2,3,4}

C .{0,1,2,3,4,5}

D .{1,2,3,4,5} 解析:B

4.将集合???

(x ,y )????

??

????? x +y =52x -y =1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2,3}

B .{(2,3)}

C .{(3,2)}

D .(2,3) 解析:B

5.若集合{1,3}A =-,集合2{|0}B x x ax b =++=,且A B =,实数a = ,b = . 解析:2a =-,3b =-

6.简化下列集合

{}

R x x x y y M ∈+-==,34|2= .

解析:{}|1y y ≥-

{}2|28,N y y x x y N ==-++∈= .

解析:{}0,1,2,3,4,5,6,7,8,9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集合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合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引入的第一个概念,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后续内容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集合是学习掌握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形象化的将生活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从而简化了用数学分析实际问题的语言,为相关数学知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许多重要的高中数学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的,都需要用集合的语言来表述相关问题及核对这些内容的后续学习均发挥了显著作用。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只描述的概念。在初中数学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过集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结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相关概念,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对集合的初步认知,有了对周围事物的发现总结能力。对部分粗心大意的学生,培养其细致的观察力,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会有所混淆,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来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可能会用初中熟知的记忆学习方法来学习,鼓励学生理解学习,事半功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集合含义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集合表示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学习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掌握集合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到新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体育课上课时,老师总说“请同学们集合”,同学们便会从四面八方集合到老师身边。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动词,让同学们集中在一起。我们在数学中也有“集合”,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名词,但是他的意义和以上说的动词集合有相似之处。这一节课,我们便来学习数学中的集合的含义与他的表示方法。(板书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那什么是集合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集合的例子,比如我们全班同学这一个整体,他就是是一个集合;还有校园中所有的树,也构成一个集合;高一一班教室里所有的笔……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的例子,比如说:有理数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那么大家是否能够举出更多关于集合的例子呢?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A 或B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 集合的概念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预习教材P2~ P5,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等式30 x->的解; ②接近数0的数; ③方程2210 x x -+=的解; ④1,2,1;

⑤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 自我检测2:填∈或? ① 3.14Q②0N③ 1,2Z ④πQ⑤()02-N*⑥() 自我检测3: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 ________; x-=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_____ _; ②方程240

题型一 集合的概念 【例1】 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全体较胖的学生 B .sin 30°,sin 45°,cos 60°,1 C .全体很大的自然数 D .平面内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填∈或? 1- N ,0 *N ,3.7 Z ,3 1 Q ,. 题型三 集合的表示 【例3】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2) 方程2 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不等式450x ->的解集; (4)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5) 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内所有点的集合; (6) 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导学案001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纲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 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 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考情分析 1.集合部分主要以考查集合的含义、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为主,题目简单、易 做,大多都是送分题; 2.近几年部分省市也力求创新,创造新情境,尽可能做到灵活多样,甚至进行 一些小综合,比如新定义题目,与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等内容相联系的题目出现; 3.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大多都是试卷的第1、2题.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 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

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 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与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韦恩图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或;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的,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则称A等于B,记作A=B;若A?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 (2)简单性质:1)A?A;2)Φ?A;3)若A?B,B?C,则A?C;4)若 集合A是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子集(其中2n-1个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2)若S是一个集合,A?S,则, C= 称S中子集A的补集; S (3)简单性质:1) C(S C A)=;2)S C S=Φ,ΦS C=S。 S 4.交集与并集: (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的交集。交集} B A∈ ∈ x ?且。 = | {B x x A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 A∈ = B ?或 并集。 x | {B A x x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班级姓名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预习要点】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集合元素的性质。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3、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4、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5、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预习要求】 1、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记忆并运用常用数集符号。 3、能够运用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辨析集合问题。 4、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的表示一个集合。 【知识再现】 1、回顾数集的分类。 2、圆是怎样定义的?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2页到5页练习上方,完成下列问题 1、集合是怎样定义的?什么叫做集合的元素? 2、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知识,你还能举出哪些集合的例子? 3、集合通常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元素习惯上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元素与集合是什么关系?其关系用什么符号表示? 4、空集是怎样定义的?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5、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征?思考: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高个子同学的构成的集合?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最高的3位同学构成的集合?并说明理由 6、根据集合含有元素的个数可以把集合分为哪几类?你能否再举出一些有限集和无限集的例子? 7、常用数集用什么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8、何为列举法、描述法?在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时应分别注意什么问题?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样的集合用列举法好?什么样的集合用描述法好吗? 【例题解析】 例1、下面的各组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1)正三角形的全体 (2)血压很高的人 (3)鲜艳的颜色 (4)某校2008级高一新生 (5)所有数学难题 (6)所有不大于3,不小于0的整数 (7)充分接近100的全体实数 例2、用“=”、“>”、“<”、“∈”、“?”填空 (1)3.14 Q;(2 ;(3)0 * N;(4; (5)π 3.14;(6)0 N;(7)0 φ; 【巩固提高】 1、已知集合A=2 {2,25,12} a a a -+,且3-∈A,求实数a的值。 2、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0 ax b +=的解构成的集合为(1)、有限集(2)、无限集(3)、空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师用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1.体验由实例分析探究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培养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 2.掌握“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体会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相等:只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才说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5.实数集、有理数集、整数集、非负整数集、正整数集分别用字母R、Q、Z、N、N*或N+来表示.

对点讲练 集合的概念 【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07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 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类似地,(2)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类似地,(4)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6)“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6)不能构成集合. 规律方法判断指定的对象能不能形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同时还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无序性. 变式迁移1 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个子的人B.很大的数C.聪明的人D.小于3的实数 答案 D

教学设计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李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710061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与结构分析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论以及它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了元素、集合的含义,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2.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 由于本节新概念、新符号较多,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但不应讲得过快,应在讲解概念的同时,让学生多阅读课本,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通过问题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总结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一些点的集合或轨迹,如: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只不过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集合”推广,它不仅仅是点的集合或图形的集合,而是“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这种语言,不仅有助于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还可以用来刻画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习集合,可以发展同学们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掌握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如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情态与价值 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表示集合.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课件 【教学思路】 通过实例以及学生熟悉的数集,引入集合的概念,进而给出集合的表示方法,学生通过自我体会、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达到掌握本节课内容的目的.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获得新知——自我检测”环节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最开始接触到的有理数的分类大家应该还很熟悉.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当时我们常见的很简单的题目: 问题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图形中:

高一数学必修一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概念,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集合理论创始者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P17)。 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2x-1>3,即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B,C,D,…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b,c,d,…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 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 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点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N*或N + 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两者必居其一. ∈,或者a M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8)交集、并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 ,,,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

第1讲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

第1讲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初步掌握表示集合的主要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学习重点】 (1) 了解集合的含义、集合的本质属性; (2) 恰当表示一个集合。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本第2页~第3页“列举法”前。 (2)哪些对象能组成一个集合? ①小于6的全体非负偶数; ②整数12的正因数; ③抛物线 2=y x 图象上所有的点; ④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⑤高一年级的全体同学; ⑥我们班的师哥靓妹。 (3)填空: ① 3___Z ;② 0___N ;③ 0(1)-___ N +;④ 1___Q ;⑤ 3 4___R 。 【学习过程】 一、集合的含义 (1)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通常用____写字母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_(简称为____),通常用____写字母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A 。 (3)常用数集: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____。

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课标解读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3.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要点扫描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一些抽象符号。 2.集合元素的特征 由集合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确定的”、“不同的”可以知道集合元素有两大特征性质: ⑴确定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无法断定的陈述。 设集合给定,若有一具体对象,则要么是的元素,要么不是的元素,二者必居 其一,且只居其一。 ⑵互异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设集合给定,的元素是指含于其中的互不相同的元素,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集合时只能算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元素之间只有“属于”或“不属于”。例如: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 属于”;不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 不属于”。 4.集合的分类 集合按照元素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特殊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5.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是把元素不重复、不计顺序的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⑵特征性质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描述集合内元素特点的集合表示方法。 例如:集合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这表示在集合中,属于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而不属于集合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 除此之外,集合还常用韦恩图来表示,韦恩图是用封闭曲线内部的点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有时,也用小写字母分别定出集合中的某些元素),同学们在下节课中会接触到这个内容。 三.知识精讲 知识点1.集合与元素 一个东西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集合,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是它的一个元素;而整个学校又是由许许多多个班级组成的集合,你所在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是一个元素。班级相对于你是集合,相对于学校是元素,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可见,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知识点2.区分、{ }与{ } 是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不是空集,它是以一个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而非不含任何元素,所以{ };{ }也不是空集,而是单元素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可见{ },{ },这也体现了“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知识点3.解集合问题的关键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学习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三张图片,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熟练应用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三.自学指导: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PPT 图片,启发引导学生找到三张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引 导学生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 并给予积极评价. 2.用6分钟时间预习教材P2~P5,完成下列内容: (1)、集合:一般地,我们把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 叫 做集合,简称为: 。 (2)、集合元素的三要素(三特征): 、 、 ; 若两个集合相等,那么必须有: 。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则记作:a A ;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记作:a A 。 (4)、常用数集的记法: 自然数集: ; 有理数集: ; 整数集: ; 实数集: ; 正实数集: ; 正整数集: . (5)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并用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 在 内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 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 , 最后在 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检查自学指导内容,并分组探讨一下问题: a.如何判断所给对象是否组成集合? b.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有哪些?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判断集合A={-2,2}与集合2 {|40}B x R x =∈-=一样吗? c.试着总结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试比较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对象。 (二).自学检测:完成以下练习: 1.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 B.比较著名的科学家 C.无限接近于4的实数 D.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全体

1.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1)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学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 二、提出问题 ①请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起立!接下来问:“咱班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②下面请班上身高在1.75以上的男生起立!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比如新华字典里所有的汉字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等等.那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请你给出集合的含义.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⑧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 讨论结果: ①能. ②能. ③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那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④a是集合A的元素,b不是集合A的元素.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⑤能,是珠穆朗玛峰. ⑥不能. ⑦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的确定性. ⑧3个. ⑨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这就是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 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 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 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 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 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 示法. 9.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 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 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题(1)

第一章 集 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对象 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 ③平面上到点O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 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2.设集合M ={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数}, N ={小于1050 的正整数}, P ={定圆C 的内接三角形}, Q ={所有能被7整除的数}, 其中无限集是( ) A .M 、N 、P B .M 、P 、Q C .N 、P 、Q D .M 、N 、Q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x |x 2 +2=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B .{(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 C .{4,5}与{5,4}表示相同的集合 D .{4,5}与{5,4}表示不同的集合 4.直角坐标平面内,集合M ={(x ,y )|xy ≥0,x ∈R ,y ∈R }的元素所对应的点是( ) A .第一象限内的点 B .第三象限内的点 C .第一或第三象限内的点 D .非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 5.已知M ={m |m =2k ,k ∈Z },X ={x |x =2k +1,k ∈Z },Y ={y |y =4k +1,k ∈Z },则( ) A .x +y ∈M B .x +y ∈X C .x +y ∈Y D .x +y ?M 6.下列各选项中的M 与P 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 .M ={x ∈R |x 2+0.01=0},P ={x |x 2=0} B .M ={(x ,y )|y =x 2 +1,x ∈R },P ={(x ,y )|x =y 2 +1,x ∈R } C .M ={y |y =t 2+1,t ∈R },P ={t |t =(y -1)2+1,y ∈R } D .M ={x |x =2k ,k ∈Z },P ={x |x =4k +2,k ∈Z } 二、填空题 7.由实数x ,-x ,|x |所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个. 8.集合{3,x ,x 2-2x }中,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9.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______. 10.用符号∈或?填空: ①1______N ,0______N .-3______Q ,0.5______Z ,2______R . ② 2 1______R ,5______Q ,|-3|______N +,|-3|______Z . 11.若方程x 2+mx +n =0(m ,n ∈R )的解集为{-2,-1},则m =______,n =______. 12.若集合A ={x |x 2+(a -1)x +b =0}中,仅有一个元素a ,则a =______,b =______.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 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 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高中数学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时1 集合的含义 问题提出 “集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解释为:许多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在现代数学中,集合是一种简洁、高雅的数学语言,我们怎样理解数学中的“集合”? 知识探究(一) 考察下列问题: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 (3)师大附中0705班的所有男同学; (4)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 思考1:上述每个问题都由若干个对象组成,每组对象的全体分别形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都称为元素.上述4个集合中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思考2:一般地,怎样理解“元素”与“集合”? 把研究的对象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思考3:组成集合的元素所属对象是否有限制?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的多少是否有限制? 思考4:美国NBA火箭队的全体队员是否组成一个集合?若是,这个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思考5:试列举一个集合的例子,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 知识探究(二) 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思考1:某单位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 思考2: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互异性) 思考3:0705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无序性) 知识探究(三) 思考1:设集合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那么3,4,5,6这四个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思考2: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A,那么某元素a与集合A有哪几种可能关系? 思考3: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属于集合A,记作a A ∈ 思考4: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知识探究(四) 思考1:所有的自然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能否分别构成集合? 思考2: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一些常用数集,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加深对集合与集合元素的理解,最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集合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已在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根据实例引出概念.介绍集合的概念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在引出概念时,从实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是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

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3.“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 学生讨论得出: “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 4.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什么是集合? 二、建立模型 1.集合的概念(先具体举例,然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例:设B={1,2,3},则1∈B,4B. 2.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如上例,给出集合B,4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例:若集合A={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