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所有选择题合集
中学教师资格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章节练习(2014-09-24)

1.问答题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及偏离...【查看详解】2.名词解释功能固着参考答案
是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填空题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环境;智力;个性
4.填空题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5 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
A.抽象问题
B.排列问题
C.转换问题
D.无结构问题
E.有结构问题
6.问答题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查看详解】7.判断题提出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是否含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参考答案错8.判断题定势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不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参考答案错 9 问题解决的两种方式分别是() A.教育式
B.启发式
C.算法式
D.教学式
10.问答题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①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
功能固着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
②问...【查看详解】。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B)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B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3.“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D)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4.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C )训练。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5.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A )A.有结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BCDE)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2.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ABCD)A.参与者畅所欲言,不评价和判断方案B.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C.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D.鼓励提出改进或补充意见E.师生互动3.问题解决有下列基本特征(BCD )A.结构性B.目的性C.认知性D.序列性E.创造性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___数量______与____质量_____可使教学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_____家庭____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3.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___表面特征______和__深层特征_______,其中___深层特征______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各种发明创造可以看做是___创造性问题解决______的典型例证。
5.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______有结构的问题或者界定清晰的问题___和______无结构的问题或者界定模糊的问题___。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A.对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2. 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3.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4. “对代数式a2 – 2ab + B2 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创造性D.认知性()5.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A.创造性B.认知性C.有结构C.无结构()6.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B.无结构C.一般性D.认知性()7. 数学老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的完成对心里问题的表征C.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9. 下面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无目地的幻想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D.发明创造()10.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分析问题D.理解问题()11. 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头脑中形成的过程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12. 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13. 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14. 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里准备状态叫A.潜意识B.前意识C.定势D.潜伏学习()15.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16.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__________A.吃饭穿衣B.漫无目的的幻想C.猜谜语D.回忆电话号码()17. 依据经验或自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A.推理式B.启发式D.演绎式()1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C.自觉思维D.发散思维()19.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__________越高A.流畅性B.独创性C.目的性D.结构性()20. 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A.习惯B.功能固着C.定势D.定向()二、填空题21. 现实中的问题各种各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判断题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有以下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3.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二、选择题1.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
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2.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3.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4.某人对某种物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A.定势B.功能固着C.认知风格D.顿悟5.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6.发散思维的特征主要有()。
A.多样性B.独创性C.流畅性D.变通性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8.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三、简答题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2.简述创造性及其特征。
3.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1.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2.试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途径、措施)。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既定疑点 B. 理论假设 C. 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2.“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 无结构 C. 创造性 D.认知性3.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 B. 认知性 C. 有结构 D.无结构4.“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的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无目的的幻想 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 C.比较 D.发明创造6.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 分析问题 D.理解问题7.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
A.发现同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8.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 )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 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9.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10.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解决问题方式是( )。
A.研究式 B.探索式 C.启发式 D.算法式11.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
A.推理式 B.启发式 C. 算法式 D.演绎式12.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3. 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章节练习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7.创造性与( )无关。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单选题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C.专家的智力水平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A.回忆同学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公主”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10.“350+1896=?”属于下列哪种问题()A.有结构问题B.无结构问题C.情境性问题D.程序性问题1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来看,()是首要环节。
A.解决问题B.提出问题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2.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B.讲解C.启发D.迁移13.下列最符合真正的创造的是()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14.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A.漫无目的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16.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训练。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习题)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选择题: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P138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P138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P138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P145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想象 D.记忆5、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B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6、一位学生能征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发散思维中哪一部分较强?【 C 】P146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深刻性7、一位学生能够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好答案,说明他发散心思维中的哪一部分较强?【 C 】P146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8、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
这种思维形式是【 A 】P145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I).间接思维9、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P142A.定势 B.原型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10、下面哪一点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B 】P138A.目的性 B.能动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11、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L2、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家庭气氛应该是【 C 】P146A.纵爱 B.放任 C.民主 D.严厉13、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C 】P147A.高智商者一定高创造力 B.低创造力者一定低智商C.高创造力者一定高智商 D.高创造力者不一定高智商1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P139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15、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A.记忆容量大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知识容量大 D.动机强烈16、(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7.创造性与()无关。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B.推理式D.演绎式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
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5.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A.结构扩散B.方法扩散C.形态扩散D.用途扩散16.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17.以黑猩猩摘取香蕉的经典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说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是()。
A.苛勒C.杜威D.格拉斯18.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问题结构B.问题线索C.问题内容D.问题空间19.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20.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是()。
A.纽厄尔B.杜威C.格拉斯D.巴甫洛夫21.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的问题。
A.创造性B.无结构C.有结构D.一般性22.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23.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是思维()的表现。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2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
A.问题的呈现方式B.问题的具体性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D.知识结构25.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即为()。
A.问题空间B.问题表征C.问题搜索D.问题解决26.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这种现象叫做()。
A.集中思维B.负迁移C.功能固着D.前摄抑制27.先有一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手段-目的分析法B.逆向工作法C.尝试错误法D.爬山法2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29.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30.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表现出了思维的()。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聚合性31.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
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纽厄尔和西蒙32.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的过程。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33.“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的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C.感性D.逻辑性34.下列选项中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无目的的幻想B.穿衣等自动化的操作C.比较D.发明创造35.下面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36.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3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3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39.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可找出多种解答方案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抽象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40.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A.《红楼梦》B.《四书集注》C.《爱弥儿》D.《金刚经》原文抄稿41.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意识D.创造性勇气42.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明确问题D.分解问题43.计算“50×[60-(32×2-53)]=?”属于()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C.创造性D.一般性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1.A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A 11.C 12.D 13.A14.B 15.A 16.D 17.A 18.D 19.D 20.B 21.C22.C 23.A 24.D 25.A 26.C 27.A 28.D 29.B 30.B 31.A32.B 33.B 34.D 35.C 36.C 37.C 38.A39.D 40.D 41.D 42.C 43.A 44.C.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P138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P138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P138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P145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想象 D.记忆5、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 B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C.智力技能 D.智慧水平6、一位学生能征很短的时间内说出砖头的许多用途,表明他发散思维中哪一部分较强?【 C 】P146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深刻性7、一位学生能够想到别人都没有想到的好答案,说明他发散心思维中的哪一部分较强?【 C 】P146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深刻性8、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
这种思维形式是【 A 】P145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I).间接思维9、人们往往认为书本是用来学习的,笔是用来写字的,而不容易想到它们别的方面的用途,这种现象称为【 D 】P142A.定势 B.原型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10、下面哪一点不属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B 】P138A.目的性 B.能动性 C.序列性 D.认知性11、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阶段是【】A.表征问题 B.选择策略 C.执行策略 D.识别问题L2、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家庭气氛应该是【 C 】P146A.纵爱 B.放任 C.民主 D.严厉13、下面关于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C 】P147A.高智商者一定高创造力 B.低创造力者一定低智商C.高创造力者一定高智商 D.高创造力者不一定高智商1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 A 】 P139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15、专家相对于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 B 】A.记忆容量大 B.归类和存储信息的组块大 C.知识容量大 D.动机强烈16、(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 A 】P139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17、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P139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18、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P138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19、(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D 】P140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 D.深层特征20、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
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 C 】P140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理解问题 D.分解问题21、( )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 A 】P141A.直接 B.间接 C.结果 D.科学22、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说明问题的( )影响问题解决。
【 D 】P141A.难度 B.与现实的紧密度 C.类型 D.呈现方式23、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B 】P138A.序列性 B.认知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2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25、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 001 002逐一尝试直到998 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B 】P140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绎式 D.启发式26、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C 】A.问题空间 B.手段目的分析 C.启发式 D.算法式27、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 D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