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

合集下载

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查报告标题: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农村公路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

为了了解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10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调查结果:1.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许多农村公路的路面状况差,存在着坑洼、破损等问题,不利于交通安全。

2.道路状况: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公路没有硬化处理,只是用乡土进行铺设,这导致在雨季或恶劣天气下,道路泥泞不堪,车辆难以通行。

3.路网建设:调查显示,许多农村地区的路网建设仍然不完善。

农村道路网密度低,许多地区缺乏连接性较好的道路系统,这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不便。

4.公共交通:调查发现,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仍有待加强。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工具,居民出行不便,农产品运输也面临困难。

5.投融资问题:调查还显示,部分农村公路项目的投融资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短缺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存在问题:1.公路基础设施薄弱,路面状况差;2.部分地区缺乏硬化的道路,易泥泞不堪;3.农村道路网密度低,路网建设不完善;4.农村公共交通建设落后;5.农村公路项目投融资问题突出。

五、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改善基础设施;2.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处理,提高道路抗压能力;3.加快农村道路网建设,提高连接性和通行效率;4.完善农村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5.优化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六、结论:农村公路建设在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优化道路网络,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简要说明为满足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需要,《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以下简称“更新方案”)在《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和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更新方案中设置了更新表和变更表两大类表式,其中更新表主要了解截止更新时点时,所有发生变化的乡(镇)、建制村和农村公路的现状,详见“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更新表”;变更表主要了解乡(镇)、建制村和路线的编码和名称变化情况,详见“乡(镇)、建制村、路线编码和名称变更一览表”。

2.在专项调查方案中,为掌握乡(镇)、建制村通达情况,制定全国农村公路统计标准,要求按通达路线的实际条数填写乡(镇)、建制村通达情况调查表。

而在更新方案中,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调整了通达路线的填报原则,按照“一乡(村)一路”的原则,为每一个乡(镇)、建制村指定一条优选通达路线及其通达方向,并根据交通部对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计算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乡(镇)、建制村的通达、通畅状况,详见“乡(镇)、建制村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更新表”。

3.在更新方案中增加“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要求”,进一步明确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的审核内容。

4.在更新方案中增设“变更原因”指标,用于了解乡(镇)、建制村和农村公路的变化原因。

5.在更新方案中,对路段的划分原则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出入村点”和“路线交叉”分段,增加了“城管路段”分段,并进一步明确了路段发生变化的填报要求。

6.在更新方案中,增加以下指标内容:①路段更新表增设4个指标,即3.7可绿化里程(公里)、3.8已绿化里程(公里)、3.9养护里程(公里)、3.10是否城管路段。

路面类型指标增设一种分类:9.砼预制块。

②桥梁更新表增设4个指标,即2.4跨径总长(米)、2.5单孔最大跨径(米)、2.6桥面全宽(米)、2.7桥面净宽(米)。

GLT-eroad操作手册

GLT-eroad操作手册

四川省公路基础数据更新系统(GLT-eRoad)操作手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二○一七年四月目录第1章系统概述 (1)1.1系统介绍 (1)1.2系统构成 (1)1.3技术依据 (2)1.4系统运行环境 (2)1.5技术支持 (3)第2章系统安装及运行 (4)2.1系统安装 (4)2.2系统卸载 (7)2.3软件注册 (8)2.4系统启动 (8)第3章地图管理 (11)3.1地图数据 (11)3.2背景底图 (19)3.3网络背景底图 (23)第4章代码管理 (25)4.1导入代码 (25)4.2编辑路线编码 (26)4.3提取路线编码 (28)4.4编辑行政区划代码 (29)4.5编辑填报单位代码 (31)第5章地图编辑 (32)5.1路段操作 (33)5.2路线操作 (36)5.3添加对象 (43)5.4删除对象 (44)5.5编辑属性 (44)5.6节点编辑 (46)5.8删除节点 (48)5.9撤销操作 (48)5.10重做所撤销操作 (49)5.11保存编辑 (49)第6章数据管理 (49)6.1数据分发 (49)6.2数据上报 (51)6.3数据接收 (52)6.4数据提取 (55)6.5数据合并 (56)第7章数据处理 (58)7.1调整桩号序列号 (58)7.2调整重复路段 (60)7.3调整地图属性 (63)7.4修改填报单位 (64)7.5修改路段行政区划 (67)7.6导入航点轨迹 (69)7.7按地图实际里程更新路段属性值 (71)7.8属性经纬度管理 (71)第8章养护报表 (72)8.1编辑养护年报报表 (72)8.2提取公路绿化 (72)8.3生成国省道公路技术状况明细 (73)第9章数据变更 (74)9.1农村公路变更 (74)9.2桥梁隧道变更 (78)9.3路网调整变更 (78)第10章数据查询 (78)10.1简单查询 (78)II10.3查看不合理数据 (80)10.4查看不纳入统计的路段 (81)第11章数据审核 (82)11.1地图审核 (82)11.2查看地图审核结果 (88)11.3属性审核 (88)11.4查看属性审核结果 (91)第12章数据汇总 (91)12.1报表汇总 (91)12.2年鉴汇总 (92)12.3扶贫汇总 (93)第13章报部数据 (93)13.1生成农村公路数据 (93)13.2生成养护年报数据 (94)第14章系统管理 (95)14.1切换子系统 (95)14.2设置数据库 (95)14.3系统日志 (96)14.4系统帮助 (96)14.5退出系统 (96)14.6换肤 (97)第15章地图基本操作 (97)15.1地图放大 (97)15.2地图缩小 (98)15.3固定放大 (98)15.4固定缩小 (99)15.5地图漫游 (99)15.6全图浏览 (99)15.7前一视图 (100)15.8后一视图 (100)15.9信息查看 (100)15.10距离量测 (101)15.11沿线桩号 (102)15.12清除选择 (102)15.13导出 (103)第16章外业数据采集 (103)16.1设置GPS (104)16.2打开GPS (107)16.3关闭GPS (107)16.4查看GPS状态 (108)16.5采集新路线 (108)16.6路线分段 (109)16.7停止采集路线 (111)16.8继续采集路线 (112)16.9点采集 (113)第17章帮助 (116)17.1帮助主题 (116)17.2在线技术支持 (116)17.3关于系统 (116)附录1 将GARMIN GPS手持机与计算机连接 (117)附录2 用MapSource将GPS手持机采集的空间数据转换为文本文件 (121)附录3 外业采集中的注意事项 (124)附录4 常见问题汇总 (125)1.在Windows Xp上安装GIS运行环境失败 (125)2.IE版本太低导致安装GIS运行环境失败 (126)3.GLTRoad系统无法启动 (126)4.GIS运行环境注册后仍无法启动系统 (127)5.GLTRoad中GPS始终无法定位 (127)6.用GARMIN GPS手持机进行外业采集时鼠标乱动 (128)IV7.计算机与GARMIN机连接时,端口号被占用 (128)8.GPS数据出现乱码或者无数据输出 (130)附录5 审核错误编码、含义及处理方式 (131)第1章系统概述第1章系统概述1.1系统介绍《四川省公路基础数据更新系统GLTRoad》(以下简称GLTRoad)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2008)》(以下简称《更新方案》)的有关要求,实现了公路电子地图数据和属性数据的GPS外业采集、内业处理、审核、查询、汇总、上报和接收等一系列功能,为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完成公路年度数据更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

附件1: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补充调查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九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补充调查组织方案一、补充调查对象和范围 (1)二、补充调查的内容 (1)三、补充调查的标准时点 (2)四、补充调查的组织方式 (2)五、补充调查的实施要求 (2)六、补充调查的质量控制 (3)七、补充调查的进度安排 (4)第二部分补充调查技术方案一、调查表格式 (7)居民点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调查表 (8)路线调查表 (9)路段调查表 (10)桥梁调查表 (11)隧道调查表 (12)渡口调查表 (13)二、汇总表格式 (15)居民点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明细表 (16)路线明细表 (17)路线明细表(续一) (18)路线明细表(续二) (19)路线明细表(续三) (20)居民点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汇总表 (21)路线基本情况汇总表 (22)桥梁汇总表 (23)隧道、渡口、涵洞汇总表 (24)三、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25)(一)数字填报说明 (26)(二)指标解释及填报规定 (26)四、报部补充调查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技术要求 (31)(一)报部补充调查基础数据库技术要求 (32)(二)报部补充调查电子地图技术要求 (43)五、报部补充调查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要求 (47)第一部分补充调查组织方案一、补充调查对象和范围本次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补充调查(以下简称“补充调查”)的调查范围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一)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民政主管部门共同认定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时漏采的乡(镇)、建制村及对应优选通达路线。

(二)未纳入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更新(以下简称“数据更新”)范围的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团场、分场、连队)、华侨农场、国有林区(重点森工林业局及下属林场、国有林场、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藏区寺庙等及对应优选通达路线。

农垦系统国有农场、国有林区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确定的为准,其他农场、林场一律不得纳入补充调查范围;华侨农场以相关省份2007年摸底调查掌握的为准;藏区寺庙专指藏区范围内的藏传佛教寺庙,以相关省份宗教管理部门确定的为准。

交通部办公厅关于请协助做好全国公路电子地图更新工作的通知

交通部办公厅关于请协助做好全国公路电子地图更新工作的通知
交通部办公厅关于请协助做好全国公路电子地图更新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公路运输
【发文字号】厅公路字[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4]288号
【发布部门】交通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04.07.29
【实施日期】2004.07.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交通部办公厅关于请协助做好全国公路
电子地图更新工作的通知
一、主要工作内容
本次全国公路电子地图更新工作,以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2000年年底数据)形成的1:25万全国公路电子地图为基础,重点对截至2003年底新建、改建的国道和高速公路进行更新。
(一)电子地图更新内容
1、标注新、改建路
(厅公路字[2004]2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为加快公路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和公路交通部门的社会服务能力,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公路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03]22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并确定了2004-2005年实现空间地理信息库(电子地图)与公路属性数据库整合的工作目标。为了保证上述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好全国公路电子地图更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农村公路“一网一平台”管理服务系统研究

农村公路“一网一平台”管理服务系统研究

运营服务优质化”。
关键词:农村公路;“一网一平台”;信息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21-0134-04
Research on “One Network,One Platform”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for Rural Highway
图 2 农村公路“一网一平台”管理服务系统软件架构
2020.11 135
第 21 期
现代信息科技
2.2 系统功能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信息 化管理服务系统围绕“建、管、养、运”四个方面,包括基 础数据管理、建设管理、养护管理、综合管理、运营管理五 大功能模块。
2.2.1 基础数据管理 如图 3 所示,基础数据管理功能以基数数据为核心,整 合养护、工程、运营等数据,形成全省路网一张图,实现对 全市路网、桥梁数据的跨年度调取、查阅、统计、分析,并 结合 APP 实现对所有农路、桥梁的精确定位、导航。
图 3 基础数据管理
2.2.2 建设管理 系统通过建设管理模块实现建设计划的编制、上报、审
设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检测、验收全过程的监管。建 设管理界面如图 4 所示。
核、审批、统计汇总等业务的流程化、数字化;实现工程建
图 4 建设管理
2.2.3 养护管理
信息;通过日常巡查管理,实现农村公路的一站式管养。养
1 系统总体设计
收稿日期:2020-09-26
1.1 系统设计原则
1.1.1 数据基础原则 GIS 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是系统开发的基础,系统的建设 要在 GIS 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上进行开发,在此基础上 实现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的应用开发。GIS 农村公路基础数据需要满足空间坐标、理论桩号和埋设桩号 的统一。

电子地图应用的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方法4600字

电子地图应用的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方法4600字

电子地图应用的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方法4600字为了实现变化信息的增量式采集与表达,需要研究矢量数据库的增量更新技术,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电子地图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针对电子地图应用中快速更新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电子地图应用的地理信息快速更新的方法。

以电子地图的应用为切入点,探讨电子地图快速更新的方式。

提出了面向电子地图更新的五层架构,阐述了这一架构的基本流程、变化发现、框架库提取等关键技术。

电子地图;快速更新;信息提取;增量更新引言电子地图数据快速更新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基础测绘成果应用的不断推广,这种需求愈来愈强烈,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城市地表各类地物的信息变化非常频繁,采用何种方式、何种频率对电子地图进行更新,时刻保持其现势性成为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当务之急[1]。

电子地图的更新分为两个过程:外业数据的采集和内业数据的管理与发布[2],本文针对电子地图更新效率的问题,结合电子地图的更新流程与应用,提出了一种面向电子地图应用的地理信息快速更新方法。

1、技术路线本文针对电子地图应用,提出面向电子地图应用的地理信息快速更新的5层架构:变化信息发现层、变化信息测定层、地理数据库服务层、业务数据库应用层,从而实现电子地图的可持续动态更新与应用(如图1所示)。

1)变化信息发现层。

变化信息发现层是结合地理信息生成的相关数据,如土地执法监察、城管巡查,采取日常动态巡查、网格化巡查、遥感影像监测、专业数据资料整合等多种方式发现变化信息,作为更新依据。

2)变化信息测定层。

变化信息测定层是通过变化信息发现,确定变化区域,依据不同情况,采取野外增量信息采集、内业变化信息提取、内外业相结合协同获取的方式,获取变化信息。

3)地理数据库更新层。

地理数据库更新层根据获取的变化信息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包括DLG、DOM、地名地址和三维景观数据。

更新的方式主要分为图幅级更新、要素级更新和多尺度级联更新3种方式,根据不同的电子地图生产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更新方式。

2024年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计划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设施,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为了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增长,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条件。

二、工作目标1. 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新增改建公里数达到1000公里;2. 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确保新建和改建的公路达到规划设计标准;3. 提升农村公路保养和维护水平,确保已建公路保持良好状态;4. 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工作重点1. 推进农村公路新建项目(1)加强规划调研,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新建项目;(2)优化设计方案,确保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3)加强资金筹措和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2. 加快农村公路改建和扩建项目(1)对老化、破损、安全隐患较大的农村公路进行改建和扩建;(2)以道路交通流量、通行能力等为依据,优化道路线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改建和扩建项目如期完成。

3. 提高农村公路的保养维修水平(1)建立健全农村公路保养维修机制,加强资金投入;(2)加强公路日常巡查和检修,及时处理危害公路安全的隐患;(3)加强农村公路的防护和防洪工作,确保公路畅通。

4. 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1)加强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2)宣传教育农民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农民交通安全意识;(3)加强交通监控和执法力度,规范农村公路交通秩序。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1)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和工作指导思路;(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提高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3)制定年度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时限。

2. 加大资金投入(1)整合财政资金,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路建设,拓宽资金来源;(3)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
简要说明
为满足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需要,《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更新方案》(以下简称“更新方案”)在《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着重调整和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更新方案中设置了更新表和变更表两大类表式,其中更新表主要了解截止更新时点时,所有发生变化的乡(镇)、建制村和农村公路的现状,详见“乡(镇)、建制村、农村公路更新表”;变更表主要了解乡(镇)、建制村和路线的编码和名称变化情况,详见“乡(镇)、建制村、路线编码和名称变更一览表”。

2.在专项调查方案中,为掌握乡(镇)、建制村通达情况,制定全国农村公路统计标准,要求按通达路线的实际条数填写乡(镇)、建制村通达情况调查表。

而在更新方案中,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调整了通达路线的填报原则,按照“一乡(村)一路”的原则,为每一个乡(镇)、建制村指定一条优选通达路线及其通达方向,并根据交通部对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计算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乡(镇)、建制村的通达、通畅状况,详见“乡(镇)、建制村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更新表”。

3.在更新方案中增加“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要求”,进一步明确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的审核内容。

4.在更新方案中增设“变更原因”指标,用于了解乡(镇)、建制村和农村公路的变化原因。

5.在更新方案中,对路段的划分原则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出入村点”和“路线交叉”分段,增加了“城管路段”分段,并进一步明确了路段发生变化的填报
要求。

6.在更新方案中,增加以下指标内容:
①路段更新表增设4个指标,即3.7可绿化里程(公里)、3.8已绿化里程
(公里)、3.9养护里程(公里)、3.10是否城管路段。

路面类型指标增
设一种分类:9.砼预制块。

②桥梁更新表增设4个指标,即2.4跨径总长(米)、2.5单孔最大跨径(米)、
2.6桥面全宽(米)、2.7桥面净宽(米)。

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审核要求
(一)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审核要求
1.基本要求
各省应以光盘形式报送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数据文件格式、字段数量、名称、类型、长度,以及数据表间关系、数据项代码等必须符合《报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2.表内审核内容
(1)乡镇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更新表
(2)建制村基本情况及通达现状更新表
(3)路线更新表
(4)路段更新表
(5)桥梁更新表
(6)隧道更新表
(7)渡口更新表
(8)乡镇编码、名称变更一览表
(9)建制村编码、名称变更一览表
(10)路线编码、名称变更一览表
3.表间审核内容
(1)路线起点与第一个路段起点一致,包括坐标、桩号、是否为分界点、分界点类别、所在行政区划;路线迄点与最后一个路段迄点一致,包括坐标、桩号、是否为分界点、分界点类别、所在行政区划。

(2)前一路段迄点与后一路段起点一致,包括坐标、名称、桩号、分界点类别。

(3)除城市道路、国道、省道外的优选通达路线,必须在路线表中存在,并且要求路线编码和路线名称保持一致。

(4)同一条路线下的桥梁、隧道、渡口的编号不能重复。

(5)每条路线至少包含一条路段,并且每条路段所对应的路线必须存在。

(6)桥梁、渡口、隧道表中填写的所在路段序列号必须在路段表中存在,并且中心(起点)桩号必须在对应路段的起讫点桩号之间。

(7)变更一览表中因新设、更名、更码等变更后的乡镇、建制村、路线必须在乡镇、建制村、路线、路段表中存在。

(8)变更一览表中被撤销的乡镇、建制村不能在乡镇、建制村表中存在;被废弃的路线不能在路线、路段表中存在。

4.需要核实内容
(1)核查乡道、村道以及专用公路的一级公路路段是否属实。

(2)核查路面宽度小于3.5米或者路基宽度小于4.5米的等级路段。

(3)核查等级路不能晴雨通车,无路面能晴雨通车的路段。

(二)报部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审核要求
1.基本要求
(1)各省应以光盘形式报送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对各个图层进行无缝拼接处理后的整幅省级农村公路电子地图。

(2)农村公路电子地图的数据格式、坐标系统和要素内容必须符合《报部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3)农村公路电子地图的公路专题要素图层属性结构必须包含《报部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技术要求》规定的指标,对于图层中是否含有其他指标不作强制要求。

(4)各省制作农村公路电子地图的底图应尽可能采用根据《国家测绘局、交通部关于加强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与合作的通知》(国测办字[2006]16号)有关精神从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获取的1:5万DLG数据。

若部分单位从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获取1:5万DLG数据确实存在困难,也可采用其他比例尺的电子地图数据作为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制作的底图,但须提前报部备案。

2.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图形审核内容
(1)公路路线线形与底图叠合良好,不允许出现不合理现象,比如公路路线叠合在河流上。

(2)保持路网的连通和正确的拓扑关系,要求路线相交处保持无缝连接;同一路线上相邻路段之间必须无缝衔接,路段内部不允许出现断点。

(3)公路路线在县级行政区域境界处必须分段,并保持路段之间的无缝拼接。

(4)要求公路线形平滑,不允许出现漂移很大的节点和长直线,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应小于500米。

特别是因路况较差或GPS信号不良导致路线线形出现飞点、尖角等现象,必须进行路线平滑处理。

(5)要求建立附属设施和路线之间的拓扑关系,桥梁、隧道、渡口必须叠合在路线上,附属设施与路线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能超过5米。

(6)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中不允许出现编码重复或编码为空的空间要素。

(7)在重复路段处每条路线必须分段,并且保持路线线形和分段一致。

(8)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中乡镇、建制村(村小学、村委会)与优选通达路线的距离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原则上要求乡镇与优选通达路线的距离应在2公里范围内,建制村与优选通达路线的距离在500米范围内。

并保证优选通达路线能够连入上级路网(通往上级行政区划所在地),或者连接其他乡(镇)、建制村。

3.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审核内容
(1)要求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中的路段、桥梁、隧道、渡口、乡镇、建制村的编码与属性数据库完全一致。

(2)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中路段起讫点、桥梁、隧道、渡口、乡镇、建制村、村小学等与属性数据库中的坐标值偏差距离不能超过200米。

(3)农村公路电子地图中路线和路段的图上里程与属性数据库中的填报里程误差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具体误差系数如下:
①路段误差系数
对于里程在500米以内的短路段,其图上里程与填报里程的误差应控制在100米以内;
对于里程在500米以上的长路段,其图上里程与填报里程的误差应控制在填报里程的20%以内,最大误差不超过2公里。

②路线误差系数
对于总里程在2公里以内的短路线,其图上里程与填报里程的误差应控制在200米以内;
对于总里程在2公里以上的长路线,其图上里程与填报里程的误差应控制在填报里程的10%以内,最大误差不超过2公里。

③全省总里程误差系数
全省图上里程之和与填报的路线总里程误差应控制在填报里程的1%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