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遥感图像岩性地层解译
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

《遥感地质学》课程作业题目: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姓名:杨明珠班级:064131学号:20131002772授课教师:牛瑞卿2016年 5 月23 日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本研究区选择的是贵州省望谟县麻山乡,经纬度范围为122-124E、35-40N,麻山乡位于望谟县东部,始建于1995年,是全县建立最晚的乡。
乡政府所在地和平村距县城约54公里,东邻桑郎镇,南界纳夜镇,西接大观乡,北靠新屯镇和乐旺镇处于“麻山片区”中心区域位置;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1422毫米,最低海拔742m,最高海拔1484m,平均海拔1160m。
花坪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东北面,东邻德江、思南两县,南靠石径乡、龙泉镇,西与绥阳镇接壤,北面为德江县,总面积107.2平方公里。
花坪镇以丘陵地貌为主,构成东南与西北高,东北与西南低的地形特点,最高海拔1230米,最低海拔610米,平均海拔909米。
下图为研究区地质图,比例尺为1:20万。
研究区地质图研究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所使用的是landsat 7的数据,用ENVI所展示的是第7、4、3波段的RGB影像,如下图:放大来看可以看见左上角有一个呈椭圆形的区域,在影像上粗糙,层理不明显,在强烈切割地区,地形崎岖,分水岭尖,而上部为浑圆状,有时像碳酸盐岩形成的连座峰林,节理数量少而明显,植被分布不均,地面水系不发育。
由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可以看出这片区域发育为粘土砾岩,特征明显,由该地区的矿产分布特征来看为高岭土矿,详细图像如下图:在图中可以看出颗粒状的粗糙形态,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
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
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其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
自然界中高岭土所包含的矿物主要分为粘土矿物和非粘土矿物。
其中粘土矿物主要包含高岭石族矿物和少量的蒙脱石、云母和绿泥石;非粘土矿物主要包含长石、石英和招的水化物,还有一些铁矿物如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钛矿物如金红石等和有机质如植物纤维等。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及其应用

慕士塔格山下层次丰富的平原
天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的这个完美“扇 贝”
2.2 河流地貌的图像特征
在遥感图像上河流呈不同形状的带状或线状影像。
在大比例尺航片上呈带状,影像清晰,可以直接判别河流 的侵蚀和堆积地形。
在小比例尺卫星图像上河流呈线状,可以判别河流的变迁。 在多波段遥感图像上根据色调的深浅能判别河水的混浊度、
☆ 高原是顶面比较平坦宽阔高地,是有一定空间尺度的宏观地貌。根 据地域、经纬度等容易判读。不同的高原自然地理条件不一,利用 不同,影像差异很大。
§ 2 流水地貌解译
流水对地貌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流水的侵蚀作用: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沟谷和 河谷流水,使沟谷和河谷加宽加深。
流水的沉积作用: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 低,所携带的物质便会(有规律地)沉积下来。
三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及其应用
概述 流水地貌解译 岩溶地貌解译 沙丘地貌与黄土地貌解译 海岸地貌解译 重力地貌解译 冰川地貌解译
§1 概述
目的
地貌判读主要从地貌学原理出发,分析图形、色调和阴 影等直接判读标志,再根据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 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判读。
☆ 山地地势起伏明显,阳坡光照较强,色调浅;阴坡亮度值小,色调 较深。
☆ 高山海拔高,通常具有尖顶山峰及狭窄的锯齿状山脊,地形起伏剧 烈,阴坡完全见不到阳光,影像常有大片的阴影,有时山顶上有白 色的常年积雪甚至冰川;
☆ 中山相对高差不如高山,被切割得较破碎,阴影斑块较小,山顶浑 圆,谷地较宽,且有耕地和居民地分布;
河床: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称为河床。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一、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
岩性和地层解译和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尚未关注,主要看构造解译。
二、构造解译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
关于从遥感影像上应该解译哪些构造信息,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都是根据实际项目需求结合遥感图像信息提供量进行适度解译。
根据实际情况,受限于遥感影像的分辨率,节理与劈理等小型构造(一般长为几厘米到几米,宽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无法进行识别解译,遥感解译目标应放在中型和大型构造上。
按朱亮璞《遥感地质学》书上章节分类,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对象可以有褶皱、断裂及线性构造、环状构造、隐伏构造和活动构造。
关于褶皱:虽然通过目视解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某些类型的褶皱,但通过查找文献,发现对褶皱进行解译的几乎没有。
图88背斜(图87中的)北翼地层产状影像特征原因是褶皱构造形态表现过于复杂多变且出露形态也不定。
小型褶皱大小可以只有几厘米,大型褶皱尺度规模则可以达到几十上百米,同时因为褶皱大部分都深埋在地底,出露面积较小,而遥感探测技术特点决定其更多的是对地表平面上的地质构造信息的反映,仅通过影像无法真实反映褶皱形态。
图87线性褶皱引起的地层对称展布的影像(Quickbird)特征图中方框自上而下分别为图88、图89、图90的位置图89背斜(图87中的)南翼地层产状影像特征图90背斜(图87中的)核部地层产状影像特征上示褶皱其部分深埋地下,无法在影像上直接勾画其形态。
第六章 遥感图像岩性地层解译

色 调
岩性
影纹 图案
地形(貌)
水 系
植被与 土地利 用
其 他
无层理、 有岩相带、 围岩蚀变 带,岩体 长轴常与 构造走向 一致
侵 入 岩
均匀, 随岩性 (酸性-基 性)色调 从浅-深 变化
穹 浑圆状、 缓 串珠状 丘 较 地
形 圆 陵 高
低 滑 或 山
稀疏树 枝状、 环状放 超基性 射状水 岩类不 系 明 显 , 发育 受裂隙 控制 树枝状, 环状、 放射状、 平行状 水系 植被稀 少,土 壤层不 发育
1.1.2 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层理。成 层的沉积岩以不同的产状,在不同的地区和构 造环境中具有以下特征: (1)朵状条纹条带,反映区域构造环境稳定 。 (2)弧形、环形、封闭型、折线型和迥曲线 型条纹条带;反映强烈强压环境。 (3)直线型条纹条带,反映单一构造环境。
(1)由无色和浅色矿物(石英、透闪石、透辉石等)组成的石 英岩、大理岩、钙镁硅酸盐岩石等,其风化面颜色一般较浅,反 射率偏高,色调较浅; (2)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片麻石、角闪片石、辉石岩等 ,其表面风化颜色偏深,反射率一般低于10%,呈深灰色至黑色 调。
1.3.2 变质岩的图形特征 正变质岩:在RS图像上具备岩浆岩和变质作 用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如,侵入岩体的块状 图形背景上迭加许多细断续线纹。 副变质岩:具备沉积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 重影纹特征。即在沉积岩的图形类型上迭加细 小的迥曲状条纹条带。在变质构造片理和片麻 理与原岩层理一致时,表现为成层岩层的图形 特征,其中细线纹尤为发育。当变质构造与层 理一致时,往往细线纹与地层条带呈斜交或直 交的交叉线纹。此外,常见有似层状,透镜状 ,肠状或回曲状图形。
.archivetemp第6章 遥感图像岩性地层解译2014

用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如,侵入岩体的块状 图形背景上迭加许多细断续线纹。
副变质岩:具备沉积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 重影纹特征。即在沉积岩的图形类型上迭加细 小的迥曲状条纹条带。在变质构造片理和片麻 理与原岩层理一致时,表现为成层岩层的图形 特征,其中细线纹尤为发育。当变质构造与层 理不一致时,往往细线纹与地层条带呈斜交或 直交的交叉线纹。此外,常见有似层状,透镜 状,肠状或回曲状图形。
第六章 遥感图像岩性、地层解译
●三大岩类的主要影像特征 ●岩性解译的方法与要领 ●沉积岩——地层解译方法
岩性及地层解译是遥感图象地质解译的重 要内容与基础,并与构造解译、矿产解译等密切 相关。由于三大岩类内在因素的差异和受复杂的 外部因素影响,岩性及地层解译标志常具有多变 、多解性等特点,因而增加了解译工作的难度。 如何把握住各种岩性的解译标志,提高解译的速 度和精度,通过多年的解译实践,体会到岩性及 地层解译要善于分析对比、抓住典型特征、利用 组合规律进行解译。为此,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
1.3.3 变质岩类图像的主要解译标志 变质岩类图像解译与沉积岩和岩浆岩图像解译相比,
其难度较大。原因是变质岩岩石类型复杂、岩相变化大、 厚度大小不一,不稳定。解译时以岩性组合为单元,以 影纹特征为主要标志,结合其它特征标志进行综合解译。
解译时一般从水系分析着手,变质岩的水系常呈丰 字型或羽毛状水系。在影纹组合上常呈断续的细条纹条 带,在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尤为突出。当原岩是岩浆岩时, 它呈环状,其形态特征与岩浆侵位时形成的环形构造十 分相似,但变质岩类环形构造不太明显,在环形中常有 一些细的条纹叠加,在遥感图像上有些部位较明显,有 些部位十分隐晦,它是变质岩的片麻理在影像上的特征。 变质岩类遥感图像主要解译标志见下表: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遥感图像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遥感图像可以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与解译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覆盖类型、监测环境变化、进行资源调查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像素按照其地物类型进行分组,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图像的光谱、空间和纹理信息来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像元级分类、目标级分类和语义级分类。
1. 像元级分类像元级分类是将每个像元按照其光谱反射率或辐射率的数值来进行分类。
通过分析图像的光谱特征,将每个像元划分到预定义的类别中。
常用的方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像元级分类主要适用于地物类型相对单一的图像。
2. 目标级分类目标级分类是将图像中的连续像元聚合成具有一定空间形态和特征的地物对象。
通过分析图像的空间关系和纹理特征,将相邻的像元组合为目标,并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有阈值分割法、区域生长法和聚类法等。
目标级分类适用于地物类型复杂、边界模糊的图像。
3. 语义级分类语义级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地物类型与具体的语义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分类。
通过结合地理数据和专业知识,将图像中的地物类型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场景相匹配。
常用的方法有基于规则的分类和知识驱动的分类等。
语义级分类适用于需要更精细、更准确的地物分类任务。
二、遥感图像分类与解译的步骤进行遥感图像分类与解译时,一般需要以下步骤: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获得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数据。
可以通过卫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高空分辨率的图像。
同时,还需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数据预处理,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2. 特征提取根据特定的分类任务,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
可以利用图像的光谱、纹理、形态学等特征来描述地物类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和纹理特征提取等。
第6章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

地科系
地质教研室(ygh@)
第三节 流水地貌解译
地科系
地质教研室(ygh@)
第三节 流水地貌解译
一、洪流地貌解译
(二)洪积扇:洪积扇在遥感图像上,侵蚀沟沟口呈锥
形或扇形,其规模大小取决于洪水的大小和物质来源,当 洪水大,物质来源丰富时,洪积扇大,反之则小。
4、向斜湖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齐,并伴随地层产状的解 译; 5、岩溶湖 伴随岩溶地貌和石灰岩的解译,湖滨色调较暗; 6、盐湖 干旱地区,水域色调深,湖滩色调明亮雪白;
地科系 地质教研室(ygh@)
第四节 海岸带和湖泊地貌解译
二、湖泊地貌解译
(二)湖泊成因类型的解译
7、瞬息湖 暂时性湖泊,河床由粘土、亚粘土分布, 地形平坦,色调灰白,形态不规整; 8、湖泊变迁 湖泊的迁徙、萎缩、干涸、扩张,可根 据地壳运动和湖泊堆积物来解译;
地科系 地质教研室(ygh@)
第五节 岩溶地貌解译
1、溶沟 在遥感影像上岩溶常以线状或网状呈现, 它受节理和断裂控制,在厚层灰岩地区节理 发育差,网状稀疏,在薄层灰岩地区节理发 育网状密集。 2、峰丛、峰林、孤峰 在遥感影像呈弧点状花纹。 小比例尺上呈密集的斑点状花纹,“橘 皮状”、“花生壳状”花纹图案。
第六章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
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录
概述 构造地貌解译 流水地貌解译 海岸带和湖泊地貌解译 岩溶地貌解译 沙丘地貌与黄土地貌解译 重力地貌解译 冰川地貌解译
地科系 地质教研室(ygh@)
第一节 概述
地貌形态在遥感图像上是最直观的特征之一,它是内、 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塑造地形的 起伏,外力地质作用则削高补低,内外力地质作用控制着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种外力地质 作用的组合及其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因而形成千姿百态的 地貌形态,它既反映了新构造运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特点, 同时也反映了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性的差异,而且 还保留有老构造的形迹,因此地貌形态分析是识别新构造、 岩性的可靠的解译标志。 地貌形态的大小差异很大,依据地貌形态的大小将其 分为宏观地貌形态和微观地貌形态。
遥感图像岩性解译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首先,从已掌握地质情况或建立解译标志的区(点)出发,垂直地质构造走向(即沿地质剖面)进行解译,通过解译掌握地层层序与变化,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地质状况;然后,再由线(剖面或路线)沿地质走向向两侧延伸解译,进而完成面的解译。区调中所采用的标志点、遥感点、线以及路线间的延伸解译,就是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原则进行的。在实施解译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点面结合、面中求点的方式。具体解译方法为: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因而,调查与管理资源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在不断地遭受到人为和自然的污染。例如:工业排污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造成人为的环境污染。而诸如洪水、泥石流、滑坡、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则形成灾害性环境,它们都对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影像中的点则是色调或色彩的直观表现,这些差异不同的点的色调(彩)代表着不同点状物体反射特性的差异。在自然界中,相同或相近波谱特性的目标物往往具有一定规律的排列形式,它们在遥感图像中也就以不同排列形式的点状影像特征组合揭示目标物的属性。
(2)线影像特征
线影像是相同性质点影像连续的线状排列。线影像可以是人文活动或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形态的线状痕迹的表现,也可以是线状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线形影像特征。从遥感地质解译角度,线性主要指非人文活动的地学线性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它们往往代表断裂、节理、破碎带、变质构造、岩脉、岩层产状、不整合,以及地形水系等自然线状迹线。
3)在明确前人解译成果中哪些是可以直接利用后,明确本次工作力争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4)为合理选择新的遥感数据源、数据源组合及遥感地质信息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5、解译的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边解译边勾绘,同时予以编录(填写解译卡片)。指出成果及问题解决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岩性-地层单位的圈定 根据岩性单位的解译标志,对全区的遥感 图像进行解译,将它们的界线在图像上确定下 来。
3.5 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解译 上下两套地层在地质历史上有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 失,两套地层成一定角度相接触是角度不整合的基本概 念。在遥感图像上确认地层角度不整合的存在,可依据 下列解译标志: ①区域岩性—地层单元产状的标志及其变化。 ②两套地层的构造型式,构造发育强度,变质特点 等不同。它们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线性构造优势方向和 发育密度不同、褶皱组合形式不同、变质与未变质等。 ③地质上的上述差异,必然造成地貌景观分区,水 系类型,影纹图案和色调或色彩等影像特征的不同。 ④形成较早的地质体被较新的岩性—地层单元所覆 盖。
(1)由无色和浅色矿物(石英、透闪石、透辉石等)组成的石 英岩、大理岩、钙镁硅酸盐岩石等,其风化面颜色一般较浅,反 射率偏高,色调较浅; (2)由暗色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片麻石、角闪片石、辉石岩等 ,其表面风化颜色偏深,反射率一般低于10%,呈深灰色至黑色 调。
1.3.2 变质岩的图形特征 正变质岩:在RS图像上具备岩浆岩和变质作 用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如,侵入岩体的块状 图形背景上迭加许多细断续线纹。 副变质岩:具备沉积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 重影纹特征。即在沉积岩的图形类型上迭加细 小的迥曲状条纹条带。在变质构造片理和片麻 理与原岩层理一致时,表现为成层岩层的图形 特征,其中细线纹尤为发育。当变质构造与层 理一致时,往往细线纹与地层条带呈斜交或直 交的交叉线纹。此外,常见有似层状,透镜状 ,肠状或回曲状图形。
§3 地层解译方法(沉积岩) 主要介绍岩性-地层分析的工作内容和工 作方法。 1.内容:确定岩性-地层单位和相对层序, 建立岩性-地层单位的判读标志;研究各时代 地层及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并进行沉积岩 的相变研究。 2.岩性-地层分析方法
3.1 岩性-地层单位的确定 根据RS图像解译出来的地质界线大多为岩性界线, 这些岩性界线有的可能与某些地层界线相吻合,有的则 不吻合,因此,必须将判读出来的岩性岩线,按一定原 则,进行划分、归并,使之成为一个岩性-地层单位, 即遥感地层单位。其涵义是指:在遥感图像上根据制图 精度要求和影像的显示程度而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这 与常规地层单位不同,常规地层单位是依据古生物组合 和岩性组合来确定的,而遥感地层单位是岩性组合影像 特征来确定的即岩性-地层单位。现代地质填图就是要 求按岩性-地层单位进行填图。即:填制所谓的“组图 ”。
1.3.3 变质岩类图像的主要解译标志 变质岩类图像解译与沉积岩和岩浆岩图像解译相比, 其难度较大。原因是变质岩岩石类型复杂、岩相变化大、 厚度大小不一,不稳定。解译时以岩性组合为单元,以 影纹特征为主要标志,结合其它特征标志进行综合解译。 解译时一般从水系分析着手,变质岩的水系常呈丰 字型或羽毛状水系。在影纹组合上常呈断续的细条纹条 带,在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尤为突出。当原岩是岩浆岩时, 它呈环状,其形态特征与岩浆侵位时形成的环形构造十 分相似,但变质岩类环形构造不太明显,在环形中常有 一些细的条纹叠加,在遥感图像上有些部位较明显,有 些部位十分隐晦,它是变质岩的片麻理在影像上的特征。 变质岩类遥感图像主要解译标志见下表:
3.2 岩性-地层层序的建立 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编制地层柱状图来确定 地层层序和地质时代,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重要 依据是寻找标志层。 标志层是指遥感图像上,出露宽度不大,层 位稳定,有明显影像特征,与上下层位的界线清 楚。标志层可以是一个单一的岩性层,也可以是 一套岩性组合层或某个时代的岩层。但是在图像 上必须具有典型的色调或色彩、地形、水系、影 纹结构等影像特征,并能追索到较远的距离,如 江山砚瓦山组,黄泥岗组等岩层。
变质岩类遥感图像解译标志表
标志 色 岩性 板 岩 、 千枚岩 色调呈 灰一深 灰色、 灰黑色
地形低缓, 岗状或垅 状或脊状 地形。山 脊定向性 明显,连 续性好
调
地
貌
水
系
植
被
其
它
梳状、格 状平行状 树枝状水 系,冲沟 切割较深
丰字型水系, 树枝状水系, 树枝状羽毛 状水系,片 岩水系较稀 疏,片麻岩 水系较密集
2.2.4 正确选择岩性解译典型样区 岩性解译应当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从 较典型地区开始,通过对比解译,选出样区来 。选典型样区的目的: ①把每一种岩性解译单位的典型影像特征具体 地展示出来; ②为图像处理训练区的挑选作参考; ③为需要进行岩性地物波谱测试时,测试地点 的选择作参考。 样区的选择原则是:岩性影像特征(单项或 综合的)有代表性,样区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有 代表性。
2.2.2 航空像片是目视解译基本资料 航片有很高的地面分辨力,黑白航片是基本 覆盖全国的一种测绘资料,是进行岩性解译和建 立区域岩性解译标志的基础影像资料。 三大岩类的各种主要 岩性在湿热和干旱气 候条件下的主要解译 标志是不同的。相同 岩性与构造,在不同 气候条件,其地形地 貌与水系特征都有差 异,是很有参考价值 的解译指南。
第六章 遥感图像岩性、地层解译
●三大岩类的主要影像特征 ●岩性解译的方法与要领 ●沉积岩——地层解译方法
岩性及地层解译是遥感图象地质解译的重 要内容与基础,并与构造解译、矿产解译等密切 相关。由于三大岩类内在因素的差异和受复杂的 外部因素影响,岩性及地层解译标志常具有多变 、多解性等特点,因而增加了解译工作的难度。 如何把握住各种岩性的解译标志,提高解译的速 度和精度,通过多年的解译实践,体会到岩性及 地层解译要善于分析对比、抓住典型特征、利用 组合规律进行解译。为此,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
标志
色 调
岩性
影纹 图案
地形(貌)
水 系
植被与 土地利 用
其 他
无层理、 有岩相带、 围岩蚀变 带,岩体 长轴常与 构造走向 一致
侵 入 岩
均匀, 随岩性 (酸性-基 性)色调 从浅-深 变化
穹 浑圆状、 缓 串珠状 丘 较 地
形 圆 陵 高
低 滑 或 山
稀疏树 枝状、 环状放 超基性 射状水 岩类不 系 明 显 , 发育 受裂隙 控制 树枝状, 环状、 放射状、 平行状 水系 植被稀 少,土 壤层不 发育
1.1沉积岩的影像特征 1.1.1沉积岩的色调特征 不同颜色、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构造的沉积 岩,它们的波谱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同一岩性 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遭受风化情况不同 ,它们的波谱特征也有一定变化。因此,企图根 据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划分岩类是较困难的。岩石 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是决定其波谱特 征的关键因素。
2.2.5 充分利用地物波谱资料 通过地物波谱曲线的对比研究,分析 各种因素对波谱特征的影响,判别解译区 各种岩性可解译程度;为正确解译波谱特 征提供依据;同时对比不同岩性在曲线上 的吸收谷、反射峰所在的波长与反射强度 等特点,供图像处理方案的设计作参考。
2.2.6 利用多波段、多平台遥感资料识别岩性 充分利用遥感资料多波段、多平台的特点来 描述岩性特征。区分岩石类型是遥感图像地质解 译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平台,多波谱、多时相遥 感资料较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单靠黑白 航空像片来作解译,提供的信息更多,效果更好 。
2.2 岩性解译要领 2.2.1目视解译是岩性解译的基本方法 正如前述因素造成的影响,即便在同一地区 或同一幅图像范围内,由于局部遥感成像条件发 生变化,物性相近的岩层(如砂岩)的地物波谱特 征也会有较大差异,出现同物异谱的现象。需要 正确应用解译标志和解译技巧,排除各种干扰。 解译要循序渐进,先区分基岩与松散沉积物;再 区分三大岩类(水、火、变),再从典型样区出发 ,进行岩性细分。就是图像增强方法的选择,也 应当在目视解译的基础上设定方案。
3.3 建立岩性地层解译标志 这项工作是地层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 接影响解译效果和解译精度。那么如何建立地层 的解译标志呢? 将所划分的岩性地层单位在RS图像上的影像 特征进行系统总结,总结它们的色调、地形、水 系、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特点等标志及其变化 规律。总结的内容一般最好填入相应的统计表格 中,便于随时分析对比。
1.1.2 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层理。成 层的沉积岩以不同的产状,在不同的地区和构 造环境中具有以下特征: (1)朵状条纹条带,反映区域构造环境稳定 。 (2)弧形、环形、封闭型、折线型和迥曲线 型条纹条带;反映强烈强压环境。 (3)直线型条纹条带,反映单一构造环境。源自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影像特征
根据上述各岩石地层单元的影像特征,并结合 野外实地检查验证,快速、准确地勾绘出了本区岩 石地层的分布。
3.6 岩相变化的遥感分析 根据某一地层影像特征的变化,尤其是当沿 走向方向变化明显或有一定规律可循时,配合地 质资料,可获取区域地层相变的一些信息,但要 慎重。因为更多情况下,影像特征的变化是自然 地理环境或成像条件变化引起的。
植被发育 程度差
有较密的 线纹,它 代表板理 或千枚理 的方向
片 岩 、 片麻岩
色调深 浅变化 较大
地形平缓, 当变质岩 性很坚硬 时,地形 陡峭
有条纹条 植被发育, 带影纹。 常种植庄 条纹呈直 稼或果林 线形,扭 曲状、环 状或不规 则状
§2 岩性解译的方法与要领 2.1 岩性解译特点 1.由于成像条件,如自然地理环境(海拔、地形 、气候)、光照条件(阴、阳坡)、含水性,植被与土 壤掩盖的程度、地质构造发育程度等可导致岩性解 译标志发生变化。 2.需要解译的某一种岩性,常因为原始厚度不大 或后期构造的破坏,出露面积较小,难以形成能在 图像上反映其物性的色调、水系、微地貌,影纹图 案等影像特征。 3.岩性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横向变化,或后 期岩浆活动、蚀变、叠加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引起 的变化,都会引起解译标志的改变,影响解译效果 ;因而更应注意解译技巧与要领的应用。
1.2 岩浆岩的影像特征 1.2.1 岩浆岩的色调特征 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波谱特征 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一般情况下: (1)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反射率低,色调呈 灰至黑色; (2)中性岩浆岩反射率中等,色调呈灰色; (3)酸性岩浆岩反射率偏高,呈浅灰至灰白色 调; (4)在同一类岩石中,随着化学成分、矿物成 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其反射率也将有所不同, 可引起色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