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术语标准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术语标准1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术语标准1

目录(征求意见稿)2020年1总则 (1)2通用术语 (2)3水污染治理工程 (5)4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15)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28)6噪声振动与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工程 (37)7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52)8生态环境监测 (62)1总则1.0.1为统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实现专业术语的标准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的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水污染治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噪声振动与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工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等生态环境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领域使用的名词术语。

1.0.3本标准不包括生活污水及其污泥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领域的术语。

2通用术语2.0.1 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和城镇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及工程设施。

2.0.2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0.3 水污染治理工程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防治水环境的污染,改善和保持水环境质量,废水资源化的工程。

2.0.4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时,水样中溶解性物质或悬浮性物质消耗的重铬酸盐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以mg/L表示。

2.0.5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在特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2.0.6 五日生化需氧量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5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HJ496-2009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精编】

HJ496-2009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精编】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496-2009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echnology(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09—09—09发布 2009—12—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目 次前 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类 (1)5 命名 (2)6 分类表 (2)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工程技术(不含核环境工程技术)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9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工程技术(不含核环境工程技术)的分类与命名。

本标准适用于对环境工程技术及工艺单元的分类与命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工程技术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和城镇环境质量的工程技术和工艺单元。

通常可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等。

3.2 线分类法method of linear classification是将分类对象(即被划分的事物或概念)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

HJ 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00-201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2-17 发布2011-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5)4总体要求 (6)5污染气体的收集和输送 (7)5.1污染气体的收集 (7)5.2污染气体的输送 (8)5.3污染气体的排放 (8)5.4风机9 6典型工艺 (9)6.1除尘9 6.2气态污染物吸收 (13)6.2.2 吸收装置 (14)6.3气态污染物吸附 (15)6.4气态污染物催化燃烧 (17)6.5气态污染物热力燃烧 (19)7主要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21)7.1二氧化硫 (21)7.2氮氧化物 (22)7.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S) (23)7.4 恶臭 (25)7.5卤化物气体 (26)7.6重金属 (27)8 公用 (29)9安全与职业卫生 (30)9.1一般规定 (30)9.2 安全 (30)I9.3 职业卫生 (31)10工程施工与验收 (31)10.1一般规定 (31)10.2 施工 (31)10.3工程验收 (32)10.4工程环境保护验收 (32)11运行维护 (32)I前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解放军防化研究院、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Integrate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发布稿)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6)5 监测要求 (10)5.1一般要求 (11)6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4)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定源大气污染物名录及有组织排放限值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20)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要求 (21)附录D(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污染物排放和控制台帐的基本要求 (26)附录E(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27)附录F(规范性附录)废气中二噁英类和多氯联苯毒性当量浓度(TEQ)计算公式 (32)附录G(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 (34)附录H(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3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引导工业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和污染源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与监督实施等要求。

国家或地方已发布针对行业、通用工艺或设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或者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执行相应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其他污染源执行本标准。

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实施后,本市另行发布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执行,不再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2000-2010

H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00-2010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i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2-17 发布2011-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1适用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 (5)4 总体要求.......................................................................................................................................................... (6)5 污染气体的收集和输送 (7)5.1 污染气体的收集 (7)5.2 污染气体的输送 (8)5.3 污染气体的排放 (8)5.4 风机.......................................................................................................................................................... . (9)6 典型工艺.......................................................................................................................................................... (9)6.1 除尘.......................................................................................................................................................... . (9)6.2 气态污染物吸收 (13)6.2.2 吸收装置..........................................................................................................................................................146.3 气态污染物吸附 (15)6.4 气态污染物催化燃烧 (17)6.5 气态污染物热力燃烧 (19)7主要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21)7.1 二氧化硫.......................................................................................................................................................... (21)7.2 氮氧化物.......................................................................................................................................................... (22)7.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23)7.4 恶臭.......................................................................................................................................................... .. (25)7.5 卤化物气体.........................................................................................................................................................267.6 重金属.......................................................................................................................................................... . (27)8 公用.......................................................................................................................................................... (29)9 安全与职业卫生 (3)0 I9.1 一般规定.......................................................................................................................................................... (30)9.2 安全.......................................................................................................................................................... .. (30)9.3 职业卫生.......................................................................................................................................................... (31)10 工程施工与验收 (31)10.1 一般规定.......................................................................................................................................................... .3110.2 施工.......................................................................................................................................................... (31)10.3 工程验收.......................................................................................................................................................... .3210.4 工程环境保护验收 (32)11 运行维护.......................................................................................................................................................... .. (32)II前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db11_501-2007_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_501-2007_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半导体分立器件(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等)和集成电路的制造以及封装测试,以及电子元器件(电 容、电阻等)制造、印刷电路板制造、LCD/CRT显示器制造、电子终端产品装配、光碟片制造等。 3.8 人造板 wood-based panels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并加入胶粘剂压制而成的板 材,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细木工板、实木复 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等。 3.9 印刷 printing
18483-2001)外,其它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本标准。本标准发布后,若本市再行发布新
的适用相关行业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行业执行相应的新发布的排放标准。
本标准与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试行)》相比,主要修改如 下:
——本标准增加规定了国家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 (试行)》中未规定的 14 项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II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501 -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市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固定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 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 本标准不适用于锅炉,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冶金、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炼油与石油化 学工业、饮食业油烟、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前述固定污染源执行本市或国 家相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6157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解读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解读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解读1.单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1.下列哪个装置不属于的气态污染物吸收净化装置(D ) 。

◎A.填料塔◎B.板式塔◎C.喷淋塔D.谅水塔2.以下列举的除尘器中哪个除尘器净化效率最高( B) 。

●A.电除尘器◎B.袋式除尘器❾C.旋风除尘器D.湿式除尘器3.脱附气源一般不包括以下哪种工质( C) 。

❽A.热空气❾B.热烟气。

C.高压蒸汽❽D.低压水蒸汽4.不能提供热力燃烧法( 包括蓄热燃烧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所需要热能的选项是( D) 。

❾A.辅助燃料燃烧。

B. 废气本身的燃烧热能❽C.蓄热装置所贮存的反应热能D.高温蒸汽5.当含炽热颗粒物的气体袋式除尘时,预处理装置是(A ) 。

◎A.火星捕集器C ; B.气流分布●C.预除尘D.换热器2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1.使用湿式除尘器时会存在以下哪些间题(ABCD ) 。

A.腐蚀性B.结垢C.冻结D.水处理E.结露2.以下废气中的哪些金属属于重金属? ( ACE)A.汞B.铁C.铅D.铜E.砷3.关于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方案阐述,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哪些? (ABCD )A.吸附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分离与去除B.吸收法宜用于废气流量较大、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C.冷凝法宜用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回收,可作为降低废气有机负荷的前处理口D.膜分离法宜用于较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分离与回收E.吸附、吸收、冷凝和膜分离法主要用于不回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场合4.指出下列观点正确的选项(ABCE)。

A.催化床应设置防爆泄压装置B.催化燃烧装直前应安装阻火器c.催化燃烧装置前应设置事故应急排空管D.化燃烧系统可采用普通的风机、电机和电控柜E.催化燃烧系统应远离可以弓|起爆炸的化学品存放地3.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1.采用活性炭做吸附剂时,脱附气的温度宜控制在120C以下。

( )Y.对N.错2.烟气旋转喷雾法脱硫是湿法脱硫工艺。

《大气污染治理》课程标准

《大气污染治理》课程标准

《大气污染治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大气污染治理》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知识和技能培养上引入烟气治理相关工种及岗位群的职业标准及其他与大气污染预防与控制有关的国家标准、法律法规。

本课程是在熟练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废气性质、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含尘气体和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工艺及设备,能够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原理图;熟悉常规废气治理设备的操作要点,熟悉其故障处理方法。

本课程是在修完环境工程任务操作、AutoCAD、工程制图等,具备烟气治理工艺与设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工程图识读、绘制能力后开设的,为后续开设课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思路及依据(一)课程设计理念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岗位的能力培养。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生产性实践教学为途径,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进行实际工作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通过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岗位能力调研和分析,与该门课程相关的工作有“大气污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大气污染治理工艺设计与操作、运行、维护”、“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生产与销售”,这些岗位工作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掌握,典型废气治理工艺、设备选择,典型废气治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专业软件的应用等,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通过与企(行)业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根据学生在实际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基础知识、除尘技术、气态污染物净化和综合实训。

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基础知识部分中,首先安排大气污染染防治法的学习,便于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危害与特点,跟踪我国最新的环境政策、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与该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相关专有名词、烟气扩散规律与污染预测、粉尘的性质与特性、气态污染物的性质与特性等;在除尘技术部分,以典型性和覆盖性为原则,以冶炼烟尘、水泥生产粉尘治理流程为案例开展教学,以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并学会根据烟尘、粉尘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理工艺,同时融入最新的除尘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气污染治理工程1.1基础术语1.1.1气态污染物控制 control of gaseous pollutants通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去除气体中有害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气、挥发性有机物、恶臭物质等)的过程。

1.1.2除尘 de-dusting从气体中将颗粒物分离出来并加以捕集、回收的过程。

1.1.3除雾 mist separation从气体中分离或去除雾滴的过程。

1.1.4脱硫 desulfurisation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SO)及其他酸性气体的过程。

21.1.5脱硝denitration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过程。

1.1.6有机废气净化 purification of organic wastegas对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及回收其中有价值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1.1.7有机废气 organic wastegas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废气。

1.1.8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以煤、木材(木屑、果壳)等为主要原材料,经炭化、活化制成的多孔性吸附材料,一般分为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

1.1.9催化剂 catalyst参与化学反应中间历程,能选择性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数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的物质。

1.1.10净化效率/去除效率/处理效率 purification efficiency/removalefficiency/treatmentefficiency废气处理设施去除污染物的量与处理前污染物的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1.1.11烟气酸露点温度 acid dew point temperature指烟气中硫酸蒸汽开始凝结的温度。

.1.1.12压力损失pressure loss气流通过废气处理设施的流动阻力,即进口与出口处平均全压之差,kPa。

1.1.13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敞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1.1.14汽车尾气 vehicle exhaust汽车排气管排放的废气。

1.1.15三元催化器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用于净化汽车尾气中CO、HC和NOx三种污染物的催化转化装置。

1.1.16爆炸极限 explosive limit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又称爆炸浓度极限。

1.1.17爆炸极限下限lower explosive limit(LEL)爆炸极限的最低浓度值。

1.2除尘1.2.1粒径分布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又称分散度。

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个数或质量占总个数或总质量的百分数。

1.2.2除尘效率 collection efficiency同一时间内,除尘器捕集到的粉尘质量占进入除尘器的粉尘质量的百分比。

1.2.3分级除尘效率 grade collection efficiency除尘器对某一粒径或粒径范围粉尘的除尘效率。

1.2.4漏风率 air leakage percentage标准状态下除尘器出口气体流量与进口气体流量之差占进口气体流量的百分比。

1.2.5除尘器 dust collector从含尘气体中分离、捕集粉尘的装置或设备。

1.2.6旋风除尘器 cyclone (dust) collector气流在筒体内旋转一圈以上且无二次风加入的离心式除尘器。

1.2.7湿式除尘器wet dust collector利用液体(通常是水)的洗涤作用将粉尘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除尘器。

1.2.8文丘里除尘器 venturi scrubber含尘气流经过喉管形成高速湍流,使液滴雾化并与粉尘碰撞、凝聚后被捕集的湿式除尘器。

.1.2.9过滤式除尘器porous layer dust collector利用多孔介质的过滤作用捕集含尘气体中粉尘的除尘器。

1.2.10袋式除尘器 bag filter利用由过滤介质制成的袋状或筒状过滤元件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粉尘的除尘器。

1.2.11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pulse-jet type bag filter以压缩气体为清灰动力,利用脉冲喷吹机构在瞬间释放压缩气体,高速射入滤袋,使滤袋急剧鼓胀,依靠冲击振动和反向气流而清灰的袋式除尘器。

1.2.12分室反吹类袋式除尘器 sectional compartment reverse blow type bag filter 采用分室结构,利用阀门逐室切换袋式除尘器各个分室的气流方向,利用反向气流迫使滤袋变形而清灰的袋式除尘器。

1.2.13回转脉冲袋式除尘器rotary pulse bag filter利用回转的喷吹管对同心圆布置的滤袋进行脉冲喷吹而清灰的袋式除尘器。

1.2.14过滤风速 filtration velocity含尘气流通过滤料有效面积的表观速度,单位为米每分(m/min)。

1.2.15滤料filter fabric用纤维或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多孔过滤介质。

1.2.16清灰 dust cleaning去除过滤介质上所粘附的粉尘层,恢复过滤介质过滤能力的过程。

1.2.17在线清灰 on-line cleaning清灰时不切断过滤气流的滤袋清灰方式。

1.2.18离线清灰 off-line cleaning清灰时切断过滤气流的滤袋清灰方式。

1.2.19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利用高压电场对荷电粉尘的吸附作用,把粉尘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除尘器。

即在高压电场内,使悬浮于含尘气体中的粉尘受到气体电离的作用而荷电,荷电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极性相反的电极运动,并吸附在电极上,通过振打、冲刷等使其从电极表面脱落,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灰斗的除尘器。

1.2.20低低温电除尘器 low-low temperatur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处理烟气温度在酸露点以下,且用于燃煤锅炉烟气治理的电除尘器。

1.2.21湿式电除尘器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用水清除吸附在电极上粉尘的电除尘器。

1.2.22移动板式电除尘器 moving plate typ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由常规固定电场与移动板式电场构成的组合式电场形式的电除尘器。

.1.2.23电场风速 gas velocity in electric precipitator烟气流经电场的平均速度,即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烟气量和电场流通面积的比值,单位为米每秒(m/s)。

1.2.24粉尘比电阻 dust resistivity衡量粉尘导电性能的指标,它对电除尘器性能影响最为突出,粉尘的比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的粉尘在单位厚度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厘米(Ω?cm)。

1.2.25灰硫比 D/S ratio33)之比。

SO浓度(粉尘浓度(mg/mmg/m)与31.2.26有效集尘面积effective collecting area有电场效应的阳极板的投影面积的总和,它等于电场有效长度、电场有效高度与2倍2)。

m 烟气通道数的总乘积,单位为平方米(1.2.27高频高压直流电源 high-frequency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 power supply应用高频开关技术,将工频电源经整流、逆变、升压、二次整流输出直流负高压的高压供电电源。

1.2.28脉冲高压电源pulsed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采用脉冲电压波形供电的高压电源,脉冲宽度一般为150?s及以下。

1.2.29反电晕 back corona沉积在集尘极表面的高比电阻粉尘层内部的局部放电现象。

1.2.30二次扬尘 secondary entrainment已经被除尘器捕集的粉尘因气流冲刷、振打或反电晕等原因使其再次进入气流中的现象。

1.2.31电袋复合除尘器 electrostatic-fabric integrated precipitator电除尘和过滤除尘机理有机结合的一种复合除尘器。

1.3除雾1.3.1惯性力除雾器 inertial mist eliminator利用气流改变流动方向时,液滴以惯性作用与气体分离的装置。

1.3.2折板式除雾器 chevron mist eliminator气流通过折流板使雾滴与气体分离的一种惯性力除雾器。

1.3.3旋流板除雾器 whirlwind fog-removal device利用漩流板变轴流为旋流的功能和旋流产生的离心力进行除雾的装置。

除下的雾滴沿板面周边流下。

1.3.4湿式除雾器wet mist separator基于液体的洗涤或冷却作用而分离、捕集雾滴的设备。

.electrostatic mist eliminator电除雾器1.3.5应用静电吸附原理,采用各种形式的收集极(阳极)与放电极(阴极)组成的用于分离并收集气体中的液态物质的装置。

WFGD mist eliminator1.3.6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应用撞击式原理,采用各种形式薄板片组成的用于分离烟气中的液态雾滴的装置。

plate type mist eliminator 1.3.7平板式除雾器除雾器模块采用水平结构形式的除雾器装置。

roof type mist eliminator1.3.8屋脊式除雾器除雾器模块采用屋脊结构形式的除雾器装置,按外形分有人字形、菱形和圆形。

脱硫1.4desulphurization efficiency1.4.1脱硫效率量与未经脱硫前烟气中所含SO量的百分比。

由脱硫工程脱除的SO22wet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湿法烟气脱硫工艺1.4.2及其他酸性气体反应,脱硫终产物呈“湿态”的烟气吸收剂以湿态进入吸收塔与SO2脱硫工艺。

dry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干法烟气脱硫工艺 1.4.3及其他酸性气体反应,脱硫终产物呈“干态”的烟气吸收剂以干态进入吸收塔与SO2脱硫工艺。

semi-dry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1.4.4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及其他酸性气体反应,脱硫终产物呈“干态”的SO吸收剂以增湿状态进入吸收塔与2烟气脱硫工艺。

1.4.5活性炭脱硫脱硝 desulphurization and denit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以活性炭分别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脱除SO、NOx、二噁英、重金属、粉尘等多污染物2并可实现副产物资源化的烟气净化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