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资料名词解释资料
金融风险管理培训资料

金融风险管理培训资料一、什么是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金融风险,以确保金融机构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作出应对和决策,保持业务的稳健发展。
二、常见的金融风险类型1.信用风险:指金融机构在放贷或提供信用担保等业务中,由于借款人或担保方未能按约定履约,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2.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指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资或交易时,由于市场因素波动而导致投资价值的损失风险。
3.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流动性紧张时,无法及时满足债务偿还或者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
4.操作风险:指金融机构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人为疏忽、失误或意外事件等造成的损失风险。
5.法律风险:指金融机构在合规经营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变化、合同纠纷等原因而可能导致的损失风险。
三、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目标金融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至关重要。
其目标主要包括:1.风险识别与评估:确保全面识别和准确评估各类风险,包括风险来源、风险程度和风险概率等。
2.风险控制与规避: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监管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和规避可能的损失。
3.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并进行预警,为金融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4.风险分散与对冲: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合理配置资源,实现风险的分散与对冲,降低总体风险水平。
5.风险回报的平衡: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追求风险回报的平衡,保持稳健盈利。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全员参与:金融风险管理应该成为每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员参与的机制。
2.科学决策:风险管理决策过程应该科学、合理,基于充分的风险信息和数据分析。
3.风险防范: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通过风险控制和规避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4.风险分散: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和资金配置,降低风险集中度,实现分散风险。
5.风险预警: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的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解析一、名词解释1、金融风险(Financial Risk)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2、所谓风险累积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会因正反馈作用而不断积累变大,当积累到爆发的临界点后,风险将发生质的变化,并有可能导致严重损失。
3、把在金融活动中未来收益有可能受金融变量变动影响的那部分资产组合的资金头寸称为风险暴露(Risk Exposure)。
4、所谓金融风险的经济资本,是与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直接对应、并随着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大小而变化的资本,是由金融机构基于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对风险、收益、资本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属于“事前配置”。
5、所谓金融风险的监管资本,是指监管部门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备足的资本,或者说,是监管机构根据当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执行计提的强制性资本要求,监管资本一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属于“事后监督”。
6、金融市场风险(Financial Market Risk)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7、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
从狭义的角度看,信用风险主要指信贷风险,即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而造成另一方本息损失的可能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根据需要签订经济合约以后,由于一方当事人不履约而给对方带来的风险皆可视为信用风险。
8、新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流程、人员、技术和外部事件的不完善或故障造成损失的风险”。
9、筹资流动性(Fund Liquidity),也称为现金流或负债流动性,或资金流动性,或机构流动性,主要用来描述金融机构满足资金流动需要的能力。
金融风险管理考试重点

金融风险管理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系统性金融风险: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指只对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的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
持续期(久期):以未来时间发生的现金流,按照目前的收益率折现成现值,再用每笔现值乘以其距离债券到期日的年限求和,然后以这个总和除以债券目前的价格得到的数值。
凸性:在某一到期收益率下,到期收益率发生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变动幅度的变动程度。
操作风险:所有因内部作业、人员及系统之不当与失误,或其他外部作业与相关事件,所造成损失之风险。
在险价值(VaR):在一定的时间(t)内,在一定的置信度(比如95%)下,投资者最大的期望损失。
流动性风险: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
内含选择权风险:利率变化时,银行客户行使隐含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业务中的期权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重新定价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所存在的差异。
远期利率协议(FRAs):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基础上分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约。
预期损失(Expected Shorfall):一般业务发展占用风险资产的损失均值。
操作性风险: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会计风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会计人员因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大量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二、解答题:什么是金融风险?按照金融风险的形态,一般将金融风险划分为哪几个类型?金融风险: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变量的不确定造成结果发生的变动,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及该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或操作风险、政策风险、金融科技风险、其他形态风险。
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请简要介绍相应流程的主要内容。
金融风险管理名词解释

金融风险管理名词解释
1. 金融风险:指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2. 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和市场波动等原因导致投资者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3. 信用风险:指因借款人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违约等原因给债权人造成财务损失的风险。
4. 流动性风险:指在金融市场中,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差、交易市场狭窄、交易量小等原因,造成资产难以及时流通的风险。
5. 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或外部操作失误、疏忽大意以及恶意行为等因素造成的金融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
6. 对冲:通过一种或多种金融工具,以抵消或减轻另一种或多种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7. 衍生品:指基于标的资产而进行设计、交易的金融产品,包括期权、期货、交易所交易基金等。
8. 整体风险管理:指金融机构在各个业务领域综合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方面的风险,并采用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以全面降低风险的管理方式。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活动过程中,针对各种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因素,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提前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风险,以确保金融机构的利益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风险管理涉及的方面广泛,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个方面。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或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源自市场价格波动、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
对于市场风险的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模型和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差额测量法和压力测试等手段,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如限制仓位、分散投资等。
信用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活动中,因合约方或交易对手违约或不能按时兑付而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损失的风险。
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监控,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严格控制信贷风险和拖欠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过失或管理不善,导致金融机构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人为风险、系统风险、流程风险等。
为了管理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合理的岗位责任和制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培训和监督。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不匹配,导致资金短缺和资金成本上升的风险。
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管理制度,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工作。
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规避和减少风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金融风险管理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解析一、名词解释1、金融风险(Financial Risk)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2、所谓风险累积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会因正反馈作用而不断积累变大,当积累到爆发的临界点后,风险将发生质的变化,并有可能导致严重损失。
3、把在金融活动中未来收益有可能受金融变量变动影响的那部分资产组合的资金头寸称为风险暴露(Risk Exposure)。
4、所谓金融风险的经济资本,是与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直接对应、并随着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大小而变化的资本,是由金融机构基于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对风险、收益、资本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属于“事前配置”。
5、所谓金融风险的监管资本,是指监管部门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备足的资本,或者说,是监管机构根据当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执行计提的强制性资本要求,监管资本一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属于“事后监督”。
6、金融市场风险(Financial Market Risk)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7、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的变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
从狭义的角度看,信用风险主要指信贷风险,即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而造成另一方本息损失的可能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根据需要签订经济合约以后,由于一方当事人不履约而给对方带来的风险皆可视为信用风险。
8、新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流程、人员、技术和外部事件的不完善或故障造成损失的风险”。
9、筹资流动性(Fund Liquidity),也称为现金流或负债流动性,或资金流动性,或机构流动性,主要用来描述金融机构满足资金流动需要的能力。
金融风险管理复习资料

风险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造成的结果只有两个,即1、没有损失;2、造成损失。
例如,自然灾害,人的生老病死等。
监管资本:是指银行监管机构出于保护银行经营安全性的考虑所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与其所面对的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
其目的在于防范风险,保护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不受损失。
经济资本:经济资本,也称风险资本,是指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和一定时期内,银行根据其资产风险的状况,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以弥补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
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商业银行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是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违约风险暴露(EAD):指债务人违约时的预期表内表外项目暴露总和。
已经违约时,EDA即为违约时的账面价值。
尚未违约时,EDA对于表内项目为债务账面价值;EDA对于表外项目为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客户评级: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
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
债项评级就是评价特定债项内含的信用风险。
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对金融工具或资产组合的收益或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
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
压力测试:将银行至于某一特定的(主观想象的)极端市场情况之下,然后测试其在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
其目的是评估银行在极端不利情况下的亏损承受能力,主要采用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方法进行模拟和估计。
VaR: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是指在市场正常波动的情况下。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一、背景介绍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各种金融风险,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资本充足。
金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潜在的损失,并增强其抵御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
二、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动、外汇汇率波动等因素导致的损失风险。
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风险分析、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降低市场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常见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包括价值-at-风险(VaR)模型、压力测试和风险限额等。
三、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信用评级下调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控制,降低信用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常见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包括信用衍生品、担保和分散投资等。
四、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欺诈行为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控制,降低操作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常见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包括内部控制评估、风险事件数据库和员工培训等。
五、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资金需求,导致无法正常运营或面临丧失信誉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加强流动性监测和控制,确保金融机构能够满足资金需求。
常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包括流动性压力测试、紧急融资计划和资金预测模型等。
六、风险管理框架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策略、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风险策略应明确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目标,以指导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应明确各级风险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风险管理资料名词
解释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一、名词解释
1.投机风险:既能带来损失又能带来收益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流动性差和对融资能力枯竭而造成的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
3.操作风险:指由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败,以及外部事件导致直接和间接损失的风险。
4.信誉风险:指由于社会评价降低而对商业银行外部市场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
5.风险暴露:指经济主体在各种业务活动中容易受到风险因子影响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6.灵敏度:市场风险因素发生细微变化后,资产组合预期价值变化的大小。
7.债券的免疫策略:买入债券的久期正好等于其投资期限。
8.风险价值:在一定的概率水平(置信水平C)下,某一金融资产或组合在未来持有期限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9.压力测试:指将整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置于某一特定的(主观想象的)极端市场情况之下,如假定利率骤生100个基点,某一货币突然贬值30%,股价暴跌20%等异常的市场变化,然后测试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在这些关键市场变量突变的压力下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市场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