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考研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历史事件答案:D2. 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主张关注文学作品的: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内在结构D. 主题思想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罗兰·巴特B. 雅克·德里达C.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D. 弗洛伊德答案:D4.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历史的连续性B. 知识的客观性C. 语言的稳定性D. 知识的相对性答案:D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安娜·卡列尼娜》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战争与和平》答案:B6.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A. 个人情感的表达B.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C. 纯粹艺术的创造D. 客观现实的再现答案:B7.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A. 文学文本的自足性B. 作者意图的无关性C. 读者反应的多样性D. 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答案:C8.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A. 西蒙·德·波伏娃B.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C. 贝尔·胡克斯D. 弗洛伊德答案:D9.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应用主要关注:A. 文本的符号系统B. 文本的创作过程C. 文本的社会影响D. 文本的作者背景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所关注的?A. 读者的阅读过程B. 读者的期待视野C. 文本的客观意义D. 读者的解读策略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新批评理论主张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而非作品的外部因素,如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等。
新批评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意义和价值完全存在于文本内部。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批评、阐释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2.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阶段?- 古代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艺批评,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
- 文艺复兴以前的文学理论:包括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人文主义文艺理论。
- 文艺复兴到启蒙时期的文学理论:包括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法国的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文艺理论。
- 近代文学理论:包括德国浪漫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文学理论流派。
- 当代文学理论:包括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殖民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
3.什么是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价和解读的活动,通过对作品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思想内涵以及与社会、历史和作者等的关联。
4.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
- 传统批评方法:如历史主义批评、文化批评等,强调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的分析。
- 新批评方法:如新批评主义、形式主义等,注重对作品内在结构、语言运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的分析。
-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作品的符号系统和结构组织,关注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意义的构建。
- 后现代主义批评:质疑固定的真理和权威,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多样化解读的可能性。
- 后殖民主义批评:关注被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冲突、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二、论述题1.请论述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社会有密切的关联。
首先,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人物和事件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的问题、矛盾和变革。
其次,文学作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传播。
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对社会产生影响,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讨论。
第三,文学作品创作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和影响。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由弗洛伊德所创作的?A. 《梦的解析》B. 《乌托邦》C. 《百年孤独》D. 《追忆似水年华》2.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A. 马克思B. 萨特C. 罗兰·巴特D. 弗洛伊德3.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是:A. 唯一的B. 固定的C. 无限的D. 受限于作者意图的4.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主张:A. 重建文本的结构B. 强调文本的中心性C. 揭示文本的多义性D. 忽视文本的内在逻辑5. 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B. 个体的自由选择C.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D. 个体的社会责任6. 以下哪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百年孤独》C. 《追忆似水年华》D. 《变形记》7.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主要研究的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B.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C. 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8. 以下哪部作品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对象?A. 《简·爱》B. 《鲁滨逊漂流记》C. 《安娜·卡列尼娜》D. 《战争与和平》9.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 性别平等B. 社会公正C. 个体自由D. 文化传承10. 以下哪位学者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A. 巴赫金B. 伊瑟尔C. 德里达D. 萨义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3. 阐述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批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2. 分析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选取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运用至少两种文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理论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该作品。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运用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科学方法进行作品分析。
2.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也称为聚焦。
3.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阶段后的更高境界,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文学、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阶段的一个标志,包括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命运所打动,以及不同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7.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5.文学的审美属性是指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16.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的阅读。
17.点评是一种传统批评文体,不需要谋篇布局,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随意挥洒的感悟。
风格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创作个性则是作家在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人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风格与创作个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作家的个性特点往往会在其作品的风格中得到体现。
自考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A. 文学批评B. 文本分析C. 文学创作D. 文学史研究答案:C2.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性主要存在于文本的哪个方面?A. 主题内容B. 文体结构C. 作者意图D. 读者反应答案:B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的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罗兰·巴特B. 米哈伊尔·巴赫金C.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D. 特里·伊格尔顿答案:C4.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A. 爱德华·萨义德B. 霍米·巴巴C. 雅克·德里达D. 加亚特里·斯皮瓦克答案:C5.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应该被独立于外部世界来分析,这一观点被称为什么?A. 文本主义B. 形式主义C. 结构主义D. 语境主义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学理论中的“新历史主义”强调文学文本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历史背景7. 符号学中的“所指”是指符号所代表的________。
答案:概念或对象8.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和________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格结构。
答案:超我9.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________是指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被构建和表现的方式。
答案:女性形象10.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________的,由读者的阅读过程所决定。
答案:开放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单个元素决定的,而是由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它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规律,认为通过分析文本的二元对立结构,如能指与所指、叙述者与叙述等,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12.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
答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角色,以及这些形象和角色是如何反映和塑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偏见。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D )。
A. 反映论B.信息论C. 意志论D.文化论2.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有开放。
A. 象征B. 蕴藉C. 假设D. 模拟3.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量性、( A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B.表象性C.表情性D.意识性5. ( C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正剧B.笑剧C. 悲剧D.悲笑剧A. 个体体验B. 意识形态氛围C.拟念读者D.创作过程7.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D )。
A. 文本存在方式B. 人与人的关系C.文本媒介形式D. 社会生活关联域8.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 )。
A. 共鸣B.净化C. 领悟D.欣赏9. 文学写作的两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C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B.贸易运作C.小我创造D.历史归纳10. ( B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B. 消遣娱乐型C. 理性认知型D. 道德教化型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飞宇宙、( AB )和观众。
A. 作品B. 艺术家C. 语言D. 情感E. 标记1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怪异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BCDE )。
2022年期末复习试题 《文学理论》试卷5份含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A卷)一、列举题(每题3分,共15分)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3、话语的五要素4、列出三部(篇)中国文学理论名作及其作者5、关于文学创作主体的三种基本认识二、理论阐释题(每题8分,共24分)提示:先说明所给这段话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再对其作简要评析。
1、“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一一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一个人假设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假设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局部其效果如何。
”一一(丹麦)勃兰兑斯2、“一部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心的进程。
它在每一种单一的情况之下都是处在黑暗之中,就像我们世界的诞生一样,是一种不可窥见的,一种神圣的现象,是一种神秘。
”一一(奥地利)茨威格5、“内容作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到达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一一(德国)黑格尔三、术语解释题(每3分,共15分)1、艺术真实2、精神生产3、话语蕴藉4、直觉5、文艺学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你如何理解文学语言的特殊性?2、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有哪些特殊性?3、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特殊性具体表达在哪些方面?4、在消费文化背景中,你如何理解雅俗文学的关系?五、论述题(共14分)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文学何为?请以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关系理论为切入点,谈谈你的看法。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参考答案一、1、文学活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消费与接受论2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写实直接抒情暗示3 、无焦点式内在焦点式二、1、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
一.术语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艺术形象
2、文学材料
3、文学本体说
4、创作动机
5、艺术构思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简述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理论。
2、简要说明文学的文化含义。
3、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
4、探索艺术起源问题的实证途径有哪些?
5、弗莱是如何理解文学发展的?
6、通俗文艺的价值在哪里?
7、说明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在哪里?
三、扼要指出下列引语中艺术道理(每题3分,共9分)
1、文学是“无用之用”
2、文学是“诗的思想”
3.丰富的生活阻碍了艺术表现。
四.阐述分析下列材料所蕴涵的文学原理(8分)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光、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五、论述题(共21分)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更应是话语的艺术?举例说明。
(12分)
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11分)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参考答案
一、
1、艺术形象: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是文学特有存在方式
2、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3、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4、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或意图。
作用: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5、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二、
1、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2、文学的文化含义。
中国魏晋前。
词源学:文——文章(写作和文采)。
学——博学(学术)。
文学=文献=文化=文=一切应知之学问. 西方18世纪前。
古希腊无文学概念。
o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
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
广义的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
是语言性符号。
等同于文化。
韦勒克:文学研究史=文明研究史。
3、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研究艺术起源有三种实证途径: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分析史前艺术遗迹。
从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分析。
从儿童艺术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
5、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
春天对应为喜剧。
夏天对应为传奇。
秋天对应为悲剧。
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
6、通俗文艺的精神价值:在可读性中,让读者获得平易性的精神愉悦,进而产生超越生活的艺术快感。
7、人性在文学活动中的体现(即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文学活动使人能自由地表达对对象的感觉。
文学活动使人能进行自由的精神创造。
文学活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三:
1、功利与无功利结合。
2、情感与认识的结合。
3、想象力作用。
四:文学物化。
作家将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使其成为物质性文本的过程。
从心理到物质的过程:“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五、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一、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形象间接性原因:语言符号是“人为符号”,非“自然符号”。
形象间接性局限:无艺术形象感情
力量的直接性和强烈性。
形象间接性优点:“短”处即“长”处,间接性便于从多侧面提供形象丰富的审美意蕴。
间接性导致模糊美。
二.容纳生活的广阔性。
文学是最自由、最可塑、最方便的艺术。
高尔基说: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
三.与人类思维材料的同一性。
文学语言的思维性。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文学语言的社会生成性。
文学语言思维性的理论论证。
话语蕴藉是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2、强调艺术创造美:主观化方式表现生活。
主观、诗艺、假定、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成就的衡量标准。
内容形式化。
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了什么样的形式。
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
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
形式内容化。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使内容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
艺术形式使内容焕发光芒。
格律的活力。
形式有时能征服平庸的内容。
形式新创造推动文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