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批评、阐释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2.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阶段?- 古代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艺批评,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
- 文艺复兴以前的文学理论:包括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人文主义文艺理论。
- 文艺复兴到启蒙时期的文学理论:包括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法国的古典主义和启蒙运动的文艺理论。
- 近代文学理论:包括德国浪漫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法国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文学理论流派。
- 当代文学理论:包括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殖民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
3.什么是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评价和解读的活动,通过对作品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思想内涵以及与社会、历史和作者等的关联。
4.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
- 传统批评方法:如历史主义批评、文化批评等,强调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的分析。
- 新批评方法:如新批评主义、形式主义等,注重对作品内在结构、语言运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的分析。
-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作品的符号系统和结构组织,关注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意义的构建。
- 后现代主义批评:质疑固定的真理和权威,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多样化解读的可能性。
- 后殖民主义批评:关注被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冲突、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二、论述题1.请论述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社会有密切的关联。
首先,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人物和事件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的问题、矛盾和变革。
其次,文学作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传播。
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对社会产生影响,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讨论。
第三,文学作品创作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和影响。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由弗洛伊德所创作的?A. 《梦的解析》B. 《乌托邦》C. 《百年孤独》D. 《追忆似水年华》2.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A. 马克思B. 萨特C. 罗兰·巴特D. 弗洛伊德3.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是:A. 唯一的B. 固定的C. 无限的D. 受限于作者意图的4.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主张:A. 重建文本的结构B. 强调文本的中心性C. 揭示文本的多义性D. 忽视文本的内在逻辑5. 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B. 个体的自由选择C.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D. 个体的社会责任6. 以下哪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百年孤独》C. 《追忆似水年华》D. 《变形记》7.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主要研究的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B.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C. 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8. 以下哪部作品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对象?A. 《简·爱》B. 《鲁滨逊漂流记》C. 《安娜·卡列尼娜》D. 《战争与和平》9.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 性别平等B. 社会公正C. 个体自由D. 文化传承10. 以下哪位学者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A. 巴赫金B. 伊瑟尔C. 德里达D. 萨义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3. 阐述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批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2. 分析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选取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运用至少两种文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理论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该作品。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D )。
A. 反映论B.信息论C. 意志论D.文化论2.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有开放。
A. 象征B. 蕴藉C. 假设D. 模拟3.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量性、( A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B.表象性C.表情性D.意识性5. ( C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正剧B.笑剧C. 悲剧D.悲笑剧6.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B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个体体验B. 意识形态氛围C.拟念读者D.创作过程7.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D )。
A. 文本存在方式B. 人与人的关系C.文本媒介形式D. 社会生活关联域8.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 )。
A. 共鸣B.净化C. 领悟D.欣赏9. 文学写作的两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C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B.贸易运作C.小我创造D.历史归纳10. ( B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B. 消遣娱乐型C. 理性认知型D. 道德教化型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飞宇宙、( AB )和观众。
自考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A. 文学批评B. 文本分析C. 文学创作D. 文学史研究答案:C2.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性主要存在于文本的哪个方面?A. 主题内容B. 文体结构C. 作者意图D. 读者反应答案:B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的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罗兰·巴特B. 米哈伊尔·巴赫金C.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D. 特里·伊格尔顿答案:C4.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A. 爱德华·萨义德B. 霍米·巴巴C. 雅克·德里达D. 加亚特里·斯皮瓦克答案:C5.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应该被独立于外部世界来分析,这一观点被称为什么?A. 文本主义B. 形式主义C. 结构主义D. 语境主义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学理论中的“新历史主义”强调文学文本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历史背景7. 符号学中的“所指”是指符号所代表的________。
答案:概念或对象8.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和________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格结构。
答案:超我9.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________是指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被构建和表现的方式。
答案:女性形象10.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________的,由读者的阅读过程所决定。
答案:开放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单个元素决定的,而是由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它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规律,认为通过分析文本的二元对立结构,如能指与所指、叙述者与叙述等,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12.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
答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角色,以及这些形象和角色是如何反映和塑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偏见。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一、填空(共8分)。
1、叙事类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两种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则称叙述。
2、《文学理论教程》共五编,第一编是导论,接下去的四编与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相对应,分别是________ 、、、。
3、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 、________ 、三种类型;而中国流行的“四分法”则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_ 、________ 、、四种体裁。
二、术语解释(共20分)1、创作个性2、文学典型3、文学传播4、文学批评5、期待视野三、辨析题(共27分)1、“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2、“一切景语皆情语”3、“形散神不散”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举例说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2、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3、举例说明文学言语的主要特点。
四、理论应用题(15分)作为文学作品的读者,有时一行行一页页地读下去却心不在焉,有时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对其中的内容了如指掌却没什么感觉,有时则会全身心沉浸到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世界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请你结合自己的文学阅读体会,用相关的文学接受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参考答案一、1、文学活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消费与接受论2、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3、写实直接抒情暗示4、无焦点式内在焦点式二、1、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它是指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3、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毛贼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的基本功能?A. 审美B. 娱乐C. 教育D. 宣传答案:D2. 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主张关注文本的哪一方面?A. 作者意图B. 文本自身C. 读者反应D. 社会背景答案:B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指的是什么?A. 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B. 文本与作者的互动C. 文本与读者的互动D. 文本与社会的互动答案:A4.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A. 罗兰·巴特B. 斯坦利·费什C. 米哈伊尔·巴赫金D. 弗洛伊德答案:C5. “结构主义”在文学理论中主要关注什么?A. 文本的深层结构B. 作者的个人经历C. 读者的主观体验D. 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功能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学理论中的“解构主义”是由________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它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答案:雅克·德里达7.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真实地、客观地描绘生活,其代表作品有托尔斯泰的________。
答案:《战争与和平》8. 在文学理论中,“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暗示________。
答案:抽象概念或情感9.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殖民历史对________的影响,以及文化身份和权力关系。
答案:当代社会和文化10.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其特点是________、断裂和重新组合。
答案:非线性叙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形式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其形式特征,如结构、语言、风格等,而非其内容或与外部世界的关联。
形式主义者强调文本内部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应当通过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来理解。
12.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
答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探讨女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表现。
潍坊学院语文教育《文学理论》考试B卷

生答题不得过此线··密····························封·························线···························· 院系 专业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 一、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 错的打“×”)1.中国古代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属于文学社会学这一理论范畴。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大二下学期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2.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于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流通)。
4.创作个性: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5.意象:表意性的特殊的艺术形象二.简要回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网络文学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这种文学现象的?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
背景是因特网。
特点有:一.网络创作手段既简便又多样化。
二.强烈的主观表现和自我实现色彩。
三.独特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1)多媒体、多门类的综合2)超文本化。
四.类型多样。
2.对比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都是直接,明确情感,但现实型:真实、客观、再现,小人物,冷静客观的逼真。
取材于现实理想型:理想、情感、主观表现,英雄,绚丽多彩的夸张。
取材于神话。
3.文学言语的审美性表现有哪些?内指性、心理蕴含性、阻拒性。
4.说说叙事的构成情况。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讲什么),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讲的形式),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如何讲)。
5.抒情作品的特点是什么?1)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主观+现实。
对“化景物为情思”的理解:化实为虚和超时空的自由。
大二下学期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3)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与普通情感宣泄不同。
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对象来表现,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
感性+理性。
李贽的偏差:“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文学抒情和普通日常情感区别:其一,精心选择、提炼和改造的结果;其二,有理性参与;其三,重新审视和表现;其四,内在自足的审美形式世界。
三、详细阐述题(每题10,共3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
一、填空(共8分)。
1、叙事类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两种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则称叙述。
2、《文学理论教程》共五编,第一编是导论,接下去的四编与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相对应,分别是________ 、、、。
3、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 、________ 、三种类型;而中国流行的“四分法”则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_ 、________ 、、四种体裁。
二、术语解释(共20分)
1、创作个性
2、文学典型
3、文学传播
4、文学批评
5、期待视野
三、辨析题(共27分)
1、“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2、“一切景语皆情语”
3、“形散神不散”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
1、举例说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2、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3、举例说明文学言语的主要特点。
四、理论应用题(15分)
作为文学作品的读者,有时一行行一页页地读下去却心不在焉,有时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对其中的内容了如指掌却没什么感觉,有时则会全身心沉浸到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世界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请你结合自己的文学阅读体会,用相关的文学接受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参考答案
一、1、文学活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消费与接受论
2、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3、写实直接抒情暗示
4、无焦点式内在焦点式
二、1、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它是指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3、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毛贼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通俗地说,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
4、文学批评指对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
5、在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即期待视野。
三、答题要点
1、(1)这说明文学接受中的差异性。
(2)文学接受的效果受读者因素的制约很大,具有再创造的性质,正是读者的经历、审美趣味等不同导致阅读效果的不同。
(3)差异性中也有共同性,一千个观众心目不同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而不是别的人物。
2、(1)这说明了文学意境理论中的“情景交融”现象,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
(2)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其中的情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
3、(1)散文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命题,主要指的是散文创作既具有随意性特点,同是又要求主题集中。
(2)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3)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四、答案要点
1、(1)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
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的对象;第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第三,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2)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
具体表现在:第一,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第二,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文学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比如古代的屈、庄相通,诗、骚不同,现代的京派与海派风格之迥异即是明证。
(2)地域风格首行缘于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如南方的温和湿润与南方作家的敏感细腻,北方寒冷干燥与北方作家的开朗豪爽等。
(3)地域风格与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密切。
3、(1)内指性。
(2)心理蕴含性。
(3)阻拒性。
(4)。
以上三个个方面分别举例,并略作解释。
四、答题要点
(1)这一现象说明了文学接受的不同层次,简要分析文学消费、文学接受、文学欣赏的不同。
(2)着重分析形成以上不同接受状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