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I) 第11章习题答案(第7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论力学(I)  第11章习题答案(第7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论力学(I)  第11章习题答案(第7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十一章答案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

理论力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正方体仅受两个力偶作用,该两力偶矩矢等值、反向,即21M M =,但不共线,则正方体① 。 ①?平衡; ②?不平衡; ③?因条件不足,难以判断是否平衡。 2.将大小为100N 的力F 沿x 、y 方向分解,若F 在 x 轴上的投影为?N ,而沿x 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N , 则F 在y 轴上的投影为① 。 ①?0;②?50N ;③?;④?;⑤?100N 。 3.平面平行力系的五个力分别为F 1?=?10 N ,F 2?=?4 N ,F 3?=?8 N ,F 4?=?8 N 和F 5?=?10 N ,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大小为40kN ·m ,转向为顺时针的力偶。 4.平面力系如图,已知F 1?=F 2?=?F 3?=?F 4?=F ,则: (1)力系合力的大小为F F 2R =; (2)力系合力作用线距O 点的距离为)12(2 -= a d ; (合力的方向和作用位置应在图中画出)。 5.置于铅垂面内的均质正方形簿板重P ?=?100kN ,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f ?=?,欲使簿板静止不动,则作用在点A 的力F 的最大值应为 。 6.刚体作平面运动,某瞬时平面图形的角速度为?,A 、B 是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设AB ?=?l ,今取 CD 垂直AB ,则A 、B 两点的绝对速度在CD 轴上的投影的差值为 l ω 。

7.直角三角形板ABC,一边长b,以匀角速度??绕轴C转动,点M以s?=?v t自A沿AB边向B运动,其中v为常数。当点M 通过AB边的中点时,点M的相对加速度a r?=? 0;牵连加速度a e?=? bω2,科氏加速度a C?=? 2vω (方向均须由图表示)。 8.图示三棱柱ABD的A点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初始位置AB边铅垂,无初速释放后,质心C的轨迹为B。 A.水平直线 B.铅垂直线 C.曲线1 D.曲线2 9.均质等边直角弯杆OAB的质量共为2?m,以角速 度ω绕O轴转动,则弯杆对O轴的动量矩的大小为 C。 A.L O?=?2 3 ml2ωB.L O ?=? 4 3 ml2ω C.L O?=?5 3 ml2ωD.L O ?=? 7 3 ml2ω 10.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M 1、M2,用长为l而重量不计的刚杆相连。现将M 1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M1M2与水平面成60°角。如无初速释放、则当小球M2落地时,M1球移动的水平距离为向左移动l/3。 11.如图所示系统由匀质圆盘与匀质细杆铰连而成。 已知:圆盘半径为r、质量为M,杆长为l,质量为m。在 图示位置,杆的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圆盘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均为零。则系统惯性力系向定轴O简化后, 其主矩为。

最新理论力学试卷7及答案

湖南工程学院试卷用纸 至 学年第 学期 (装 订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命题教师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 理 论 力 学 考试 _ __(A 、B 卷) 适用专业班级 考试形式 (开、闭)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计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图示杆OA 长l =1m ,重力P =100N 作用在杆的中点,现在A 端作用一力偶M 。问:OA 杆能否保持平衡? 答: 。若能平衡,则力偶矩的大小应为 。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如图示平面机构,其连杆为半圆形ABM 。已知:O 1A =O 2B =R ,O 1 O 2= AB , O 1A 以匀角速度ω转动,则M 点的速度v M = ,加速度a M = 。 3.“全约束力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为摩擦角。”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怎样改正。 答: 。4. 飞轮作加速转动,轮缘上一点M 的运动规律为S =0.1t 3(S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s ), 飞轮的半径为R =50cm 。当点M 的速度达到v =30m/s 时,该点的切向加速度t a = ,法向加速度n a = 。 姓名 学号 共 2 页 1 页5. 虚位移和虚位移原理的概念是:虚位移即某瞬时,质点在 条件下,可能实现的 位移。虚位移原理即对于具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使质点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的 在任何虚位移上 等于零。即 0=?∑i i r F δ 二、已知梁AB 与BC 在B 点铰接,A 为活动铰链支座,C 为固定端约束 。若力偶矩M =20kN·m ,均布载荷集度q =15kN/m ,不计梁的自重。求A 、B 、C 三处的约束力。 (14分) 三、半圆凸轮的半径为R ,以匀速度 向右移动,杆AB 能在滑槽中上下平动,杆的端点A 始终与凸轮接触,ο60=θ。求图示位置时从动杆AB 的速度和加速度。(14分) 0v ρ

理力答案_第四章

4-1 图示为一轧纸钳,其尺寸如图所示。工作时上、下钳口保持平行,设手握力为P ,求作用于纸片上的力Q 的大小。 解: 1)取整个轧纸钳为研究对象。 2)系统约束为理想约束。 3)主动力P 和Q 分别作用在B 点和A 点。 4)取A 点和B 点的无穷小真实位移为虚位移A y δ和B y δ。 5)建立虚位移和的关系。由几何关系得 ::A B y a y b δδ= 6)主动力的虚功为 0B A A P y Q y δδδ=-= 于是 B A y Pb Q P y a δδ== 4-2 图示机构的在C 处铰接,在D 点上作用水平力P ,已知AC =BC =EC =FC =DE =DF =l ,求保持 机构平衡的力Q 的值。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几何关系得: θcos 2l y A =,θsin 3l x D = 由虚位移原理得: 0=+D A x P y Q δδ 所以:

θPctg Q 2 3 = 4-4 反平行四边形机构ABCD 中的杆CD AB 、和BC 用铰链B 和C 互相连接,同时又用铰链A 和D 连在机架AD 上。在杆CD 的铰链C 处作用着水平力C F 。在铰链B 沿垂直于杆 AB 的方向作用有力B F ,机构在图示位置处于平衡。设AD BC =,AB CD =, ?=∠=∠90ADC ABC ,?=∠30DCB 。求B F 的大小。 解:根据题意,选三根杆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约束均为理想约束,主动力为B C F F 及。质系平衡,则由虚位移原理,有 0C C B B δδ+=F r F r g g 又由运动学知识, )(3/cos /1)/()/(11πδδ==B C B C v v r r 其中11B B v r 及δ是沿CB 杆方向的分量。 联立上述两式可得, C B F F 2= 4-5 滑套D 套在光滑直杆AB 上,并带动CD 杆在铅垂滑道上滑动,如图所示。已知当0θ=o 时,弹簧等于原长,且弹簧系数为5kN/m 。若系统的自重不计,求在任意位置θ角平衡时,在AB 杆上应加多大力偶矩M 。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

8-5 杆OA 长l ,由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 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υ,其弯头高为a 。试求杆端A 的速度的大小(表示为由推杆至点O 的距离x 的函数)。 题8-5图 【知识要点】 点得速度合成定理和刚体的定轴转动。 【解题分析】 动点:曲杆上B ,动系:杆OA 绝对运动: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解答】 取OA 杆为动系,曲杆上的点B 为动点 v a = v e +v r 大小: √ ? ? 方向: √ √ √ v a = v 2 22222cos :a x va a x v a x va v v v e e e a +=+=+==ωθη 8-10 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 可沿导轨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 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 ,偏心距OC =e ,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ω,OC 与水平线成夹角?。求当?=0°时,顶杆的速度。 【知识要点】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解题分析】 动点:点C ,动系:顶杆AB 绝对运动:圆周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平行移动

题8-10图 【解答】 取轮心C 为动点,由速度合成定理有 v a = v e +v r 大小: √ ? ? 方向: √ √ √ 解得: v a = v e , v r =0, v e =v a =ωe 8-17 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 1A =O 2B =100mm ,又O 1 O 2=AB ,杆O 1A 以等角速度ω =2rad/s 绕O 1轴转动。杆AB 上有一套筒C ,此筒与杆CD 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当?=60°时,杆CD 的速度和加速度。 题8-17图 【知识要点】 点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解题分析】 动点:套筒C,动系:杆AB 绝对运动: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平行移动 【解答】 取C 点为动点,杆AB 为动系 (1)速度 v a =v e + v r , v e = v A = A O 1?ω s m v v e a /1.060cos 0=?= (2) 加速度 a a = a e +a r ,A O a a n A n e 12?==ω 20/35.030cos s m a a n e a =?=

理论力学陈立群第7章习题解答

第七章 质点动力学 习题解答 7-1 质量为40 g 的小球M 以初速度v =8 j (m/s)从点A (0, 0, 0.3m)抛出后,受到沿i 方向恒定的电磁力作用,其大小F = kN ,如图所示。求小球M 到达xy 平面点B 时,点B 的坐标和小球的速度。 解:取小球M 为研究对象,小球所受到的主动力为 k i F mg F R -= 由质点运动微分方程R F m =r ,写出投影式 F x m = ,0=y m ,mg z m -= 初始条件为 000====t t y x ,3.00==t z ; 000====t t z x ,v y t ==0 解得质点的速度方程为 t m F x = ,v y = ,gt z -=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2t m F x = ,vt y =,3.02 2+-=t g z 当0=z 时,小球到达xy 平面,由 03.02 2 =+- =t g z 解得s 247.01=t ,于是小球到达xy 平面时的各速度分量为 m/s 7.494811===t m F x t t ,m/s 81===v y t t ,m/s 425.211 -=-==gt z t t . 各坐标为 m 2.61222 11 == =t m F x t t ,m 979.111 ===vt y t t , m 137.23.02 211 -=+-==t g z t t . 7-2 图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二者用一细绳连接,此绳跨过一定滑轮,滑轮半径为r 。运动开始时,两物体的高度差为 h ,且m A > m B ,不计滑轮质量。求由静止释放后,两物体达到相同高 度时所需的时间。 解:分别取A 和B 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示,列出动力学方程 TA A A A F W x m -= , TB B B B F W x m -= , 式中g m W A A =,g m W B B =,根据题意,有 TB TA F F =,B A x x -=,B A x x -= 初始条件 00==t A x ,h x t B ==0,00==t A x ,00==t B x . 解以上初值问题,得 题7-2图

最新理论力学试卷及答案-B

专业年级理论力学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试卷类型:B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共10题) 1、只要保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大小和转向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力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作用效应的大小。() 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既适用于刚体,也适用于弹性体。() 3、力偶可以与一个力等效,也可以用一个力来平衡。() 4、二力构件的约束反力必沿两约束点的连线方向。() 5、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一点的主矩同时等于零。() 6、静不定问题中,作用在刚体上的未知力可以通过独立平衡方程全部求出。() 7、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既能限制构件的移动,也能限制构件的转动。() 8、同一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的速度在这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 9、平面运动中,平移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无关,而平面图形绕基点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基点的选择有关。()10、轮系传动中两轮的角速度与其半径成正比。()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共7题) 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2、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称为。 3、刚体作平移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刚体的简单运动包括和。 5、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和。

6、动点在某瞬时的绝对速度等于它在该瞬时的与的矢量和。 7、平面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一般情形下,可以得到一个和。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不是研究点的运动学的方法是() (A)基点法(B)矢量法 (C)直角坐标法(D)自然法 2、下列不属于理论力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静力学(B)运动学 (C)动力学(D)材料力学 3、刚体受处于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 (A)汇交于一点(B)互相平行 (C)都为零(D)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垂直 4、如果两个力系满足下列哪个条件,则该两个力系为等效力系() (A)两个力系的主矢相等 (B)两个力系的主矩相等 (C)两个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分别对应相等 (D)两个力系作用在同一刚体上 5、如图所示,点M沿螺线自内向外运动,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则点的加速度越来越,点M越跑越。() (A)大,快 (B)小,慢 (C)大,不变 (D)小,不变 6、若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A)点的加速度大小a=常量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哈工大理论力学(I)第7版部分习题答案 1-2 两个老师都有布置的题目 2-3?2-6?2-14?2-?20?2-30?6-2?6-4?7-9??7-10?7-17?7-21?8-5?8-8?8-1 6?8-24?10-4? 10-6?11-5?11-15?10-3 以下题为老师布置必做题目 1-1(i,j), 1-2(e,k) 2-3, 2-6, 2-14,2-20, 2-30 6-2, 6-4 7-9, 7-10, 7-17, 7-21, 7-26 8-5, 8-8(瞬心后留), 8-16, 8-24 10-3, 10-4 10-6 11-5, 11-15 12-10, 12-15, 综4,15,16,18 13-11,13-15,13-16 6-2 图6-2示为把工件送入干燥炉内的机构,叉杆OA= m在铅垂面内转动,杆AB= m,A端为铰链,B端有放置工件的框架。在机构运动时,工件的速度恒为m/s,杆AB始终铅垂。 设运动开始时,角0=?。求运动过程中角?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点B的轨迹方程。 10-3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1 均质三棱柱A,在其斜面上又放1 均质三棱柱B。两三棱柱的横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三棱柱 A 的质量为mA三棱柱 B 质量mB的 3 倍,其尺寸如图所示。设各处摩擦不计,初始时系统静止。求当三棱柱 B 沿三棱柱 A 滑下接触到水平面时,三棱柱 A 移动的距离。 11-4 解取A、B 两三棱柱组成 1 质点系为研究对象,把坐标轴Ox 固连于水平面上,O 在 棱柱 A 左下角的初始位置。由于在水平方向无外力作用,且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故系统 质心位置在水平方向守恒。设A、B 两棱柱质心初始位置(如图b 所示)在x 方向坐标 分别为 当棱柱 B 接触水平面时,如图c所示。两棱柱质心坐标分别为 系统初始时质心坐标 棱柱 B 接触水平面时系统质心坐标 因并注意到得 10-4 如图所示,均质杆AB,长l,直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求它从铅直位无 初速地倒下时,端点A相对图b所示坐标系的轨迹。 解取均质杆AB 为研究对象,建立图11-6b 所示坐标系Oxy, 原点O与杆AB 运动初始时的点 B 重合,因为杆只受铅垂方向的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理论力学》第四章作业答案

[习题4-4] 一力系由四个力组成,如图4-17所示。已知F 1=60N,F 2=400N,F 3=500N,F 4=200N,试将该力系向A点简化(图中长度单位为mm)。 解: 方向余弦: 4696.0877 .638300 cos == = ∑R x F F α 8553.0877 .63841 .546cos == = ∑R y F F β 2191.0877 .638140 cos -=-= =∑R z F F γ 主矢量计算表

主矩计算表 方向余弦: 6790.0831.162564 .110cos 0 -=-= = ∑M M x α 7370.0831.162120 cos 0 == = ∑M M y β 0831 .1620 cos 0 == = ∑M M z γ [习题4-6] 起重机如图4-19所示。已知AD =DB =1m,CD =1.5m,CM =1m;机身与平衡锤E 共重kN W 1001=,重力作用线在平面LMN ,到机身轴线的距离为0.5m;起重量kN W 302=。求当平面LMN 平行于AB 时,车轮对轨道的压力。 B N C N A N

By R Bz R Bx R Ay R A T W D 解:因为起重机平衡,所以: 0)(=∑i AB F M 05.05.05.121=?+?+?-W W N C kN kN N C 3.43)(333.435.1/)5.0305.0100(≈=?+?= 0)(=∑i CD F M 045.01121=?-?+?-?W W N N A B 70=-A B N N (1) 0=∑iz F 021=--++W W N N N C B A 030100333.43=--++B A N N 667.86=+B A N N ………………(2) (1)+(2)得: 667.1562=A N kN kN N A 3.78)(334.78≈= kN kN N N A B 3.8)(333.8334.78667.86667.86≈=-=-= [习题4-11] 均质杆AB ,重W ,长l ,A 端靠在光滑墙面上并用一绳AC 系住,AC 平行于x轴, B 端用球铰连于水平面上。求杆A 、B 两端所受的力。图中长度单位为m 。 解: 0=∑iz F 0=-W R Bz W R Bz = 0)(=∑i x F M

理论力学习题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 d(杆AB、CD、整体 )c(杆AB、CD、整体)

精选文库 -- - 2 - )e (杆AC 、CB 、整体 )f (杆AC 、CD 、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 (球A 、球B 、整体 )b (杆BC 、杆AC 、整体

精选文库 -- - 3 -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 (杆AB 、BC 、整体 )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理论力学试题和答案

2010 ~2011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 理论力学 》试卷(A 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如图1.1所示结构,已知力F ,AC =BC =AD =a ,则CD 杆所受的力F CD =( ),A 点约束反力F Ax =( )。 2、如图1.2 所示结构,,不计各构件自重,已知力偶矩M ,AC=CE=a ,A B ∥CD 。则B 处的约束反力F B =( );CD 杆所受的力F CD =( )。 E 1.1 1.2 3、如图1.3所示,已知杆OA L ,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如以滑块A 为动点,动系建立在BC 杆上,当BO 铅垂、BC 杆处于水平位置时,滑块A 的相对速度v r =( );科氏加速度a C =( )。 4、平面机构在图1.4位置时, AB 杆水平而OA 杆铅直,轮B 在水平面上作

纯滚动,已知速度v B ,OA 杆、AB 杆、轮B 的质量均为m 。则杆AB 的动能T AB =( ),轮B 的动能T B =( )。 1.3 1.4 5、如图1.5所示均质杆AB 长为L ,质量为m,其A 端用铰链支承,B 端用细绳悬挂。当B 端细绳突然剪断瞬时, 杆AB 的角加速度 =( ),当杆AB 转到与水平线成300角时,AB 杆的角速度的平方ω2=( )。 6、图1.6所示机构中,当曲柄OA 铅直向上时,BC 杆也铅直向上,且点B 和点O 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OA=0.3m,BC=1m ,AB=1.2m,当曲柄OA 具有角速度ω=10rad/s 时,则AB 杆的角速度ωAB =( )rad/s,BC 杆的角速度ωBC =( )rad/s 。   A B 1.5 7、图1.7所示结构由平板1、平板2及CD 杆、EF 杆在C 、D 、E 、F 处铰接而成,在力偶M 的作用下,在图上画出固定铰支座A 、B 的约束反力F A 、F B 的作用线方位和箭头指向为( )(要求保留作图过程)。

理论力学答案第四章

《理论力学》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习题 4-1 解: 以棒料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力有重力P 、力偶M ,与V 型槽接触处的法向 约束力1N F 、2N F 和摩擦力1S F 、2S F ,且摩擦力的方向与棒料转动方向相反,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 ?? ???===∑∑∑0 )(00F M F F O y x ?? ???=-+=--=-+0 125.0125.00 45sin 0 45cos 210 12021M F F P F F P F F S S S N S N 临界条件下,补充方程: 11N S S F f F = 22N S S F f F = 联立以上各式得: 223.01=s f 491.42=s f (忽略) 答:棒料与V 型槽间的静摩擦因数223.0=s f 。 习题4-6 解法一: (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作用力有重力P 、提砖力F ,列平衡方程: 0=-P F 所以 )(120N F = (2)取砖块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作用力有重力P 、法向约束

力NA F 、ND F 和摩擦力SA F 、SD F ,由于其滑动趋势向下,所以其摩擦力的方向向上。列平衡方程: ∑=0)(F M D 0250125=-SA F P 补充方程: NA S SA F f F ≤ 所以 )(60N F SA = )(160N F NA ≥ (3)取构件AGB 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力除提砖力F 外,还有砖块对其作用的 正压力NA F ' 、摩擦力SA F ' , G 点的约束力G X F 、G Y F 。列平衡方程: ∑=0)(F M G 03095='-'+NA SA F b F F 其中NA F ' 与砖块所受的力NA F 、SA F ' 与砖块所受的力SA F 分别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将各力的数值代入得

《理论力学》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解

2 v v e =1 v v =AB r v v =0 45 45 v r =N B C .第七章 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解 [习题7-1] 汽车A 以h km v /401=沿直线道路行驶,汽车B 以h km v /2402=沿另一叉道行驶。求在B 车上观察到的A车的速度。 解: 动点:A 车。 动系:固连于B 车的坐标系。 静系:固连地面的坐标系。 绝对运动:动点A 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A 相对于B 车的运动。 牵连运动:在动系中,动点与动系的重合点, 即牵连点相对于静系(地面)的运动。当A、 B两车相遇时,即它们之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 A、B相重合,B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就是 牵连速度。2v v e =。由速度合成定理得: → → → +=r e v v v 。用作图法求得: h km v v AB r /40== (↑) 故,B车上的人观察到A车的速度为h km v v AB r /40==,方向如图所示。 [习题7-2] 由西向东流的河,宽1000m ,流速为0.5m/s ,小船自南岸某点出发渡至北岸,设小船相对于水流的划速为1m/s 。问:(1)若划速保持与河岸垂直,船在北岸的何处靠岸?渡河时间需多久?(2)若欲使船在北岸上正对出发点处靠岸,划船时应取什么方向?渡河时间需多久? 解:(1) 动点:船。 动系:固连在流水上。 静系:固连在岸上。 绝对运动:岸上的人看到的船的运动。 相对运动:船上的有看到的船的运动。 牵连运动:与船相重合的水体的运动。 绝对速度:未知待求,如图所示的v 。 相对速度:s m v r /1=,方向如图所示。 牵连速度:s m v e /5.0=,方向如图所示。 由速度合成定理得: → → → +=r e v v v

清华大学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4章运动分析基础

(b) 第2篇 工程运动学基础 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 4-1 小环A 套在光滑的钢丝圈上运动,钢丝圈半径为R (如图所示)。已知小环的初速度为v 0,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小环的速度和加速度成定角θ,且 0 < θ <2 π,试确定小环 A 的运动规律。 解:R v a a 2 n sin ==θ,θ sin 2R v a = θ θtan cos d d 2t R v a t v a = ==,??=t v v t R v v 02d tan 1d 0θ t v R R v t s v 00tan tan d d -==θθ ??-=t s t t v R R v s 0000d tan tan d θθ t v R R R s 0tan tan ln tan -=θθθ 4-2 已知运动方程如下,试画出轨迹曲线、不同瞬时点的 1.?? ???-=-=225.1324t t y t t x , 2.???==t y t x 2cos 2sin 3 解:1.由已知得 3x = 4y (1) ? ??-=-=t y t x 3344 t v 55-= ? ??-=-=34y x 5-=a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轨迹如图(a ),其v 、a 图像从略。 2.由已知,得 2arccos 21 3arcsin y x = 化简得轨迹方程:29 4 2x y -= (2) 轨迹如图(b ),其v 、a 图像从略。 4-3 点作圆周运动,孤坐标的原点在O 点,顺钟向为孤坐标的正方向,运动方程为 22 1 Rt s π=,式中s 以厘米计,t 以秒计。轨迹图形和直角坐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点第一次到达y 坐标值最大的位置时,求点的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 解:Rt s v π== ,R v a π== t ,222 n Rt R v a π== y 坐标值最大的位置时:R Rt s 2 212ππ== ,12=∴t R a a x π==t ,R a y 2π-= A 习题4-1图 习题4-2图 习题4-3图

《理论力学》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解

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解析[习题7-1]汽车A以V i 40km/h沿直线道路行驶,汽车B以V2 4O.._2km/h沿另一叉道行驶。 求在B车上观察到的A车的速度。 解: 动点:A车。 动系:固连于B车的坐标系。 静系:固连地面的坐标系。 绝对运动:动点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A相对于B车的运动。 牵连运动:在动系中,动点与动系的重合点,即牵连点相对于静系(地面)的运动。当A、 E两车相遇时,即它们之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 A、E相重合,E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就是 牵连速度。V e V2。由速度合成定理得: V V e V r。用作图法求得: v r V AB 40km/ h (f) 故,E车上的人观察到A车的速度为V r V AB [习题7-2]由西向东流的河, 相对于水流的划速为1m/s。问:(1)若划速保持与河岸垂直,船在北岸的何处靠岸?渡河时间需多久?(2)若欲使船在北岸上正对出发点处靠岸,划船时应取什么方 向?渡河时间需多久?解:(1) 动点:船。 动系:固连在流水上。 静系:固连在岸上。 绝对运动:岸上的人看到的船的运动。相对运动:船上的有看到的船的运动。牵连运动:与船相重合的水体的运动。绝对速度:未知待求,如图所示的V。 相对速度:V r1m/s,方向如图所示。牵连速度:V e 0.5m/s,方向如图所示。由速度合成定理得: V V e V r 40km/h,方向如图所示。 宽1000m,流速为0.5m/s ,小船自南岸某点出发渡至北岸,设小船 V r

v .. V V -: 0.52 12 1.118(m/s) arcta n 土 V e 1 arcta n —— 0.5 AC 1000 1000 500( m),即,船将在北岸下流5 0 0 tan 2 n 处靠岸。如图所示,A 为出 渡河所花的时间: t 1 1000m 1000(s) 16 分 40 秒 1m/ s 发点,E 为靠岸点。 (2) ? V e . 0.5 arcs in arcs in v r 1 v . v ; v ; 12 0.52 即船头对准方向为北偏西 300 渡河所花的时间: t 2 1000 m 1155( s) 19 分 15秒 0.866m/ s 300 0.866(m/s) [习题7-3]播种机以匀速率 w 1m/s 直线前进。种子脱离输种管时具有相对于输种管的速度 v ; 2m/s 。求此时种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及落至地面上的位置与离开输种管时的位置之间 水平距离。 解: 动点:种子。 动系:固连于输种管的坐标系。 静系:固连于地面的坐标系。 绝对速度:种子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未知待求。 相对速度:v r v 2 2m/ s 牵连速度:v e v 1 1m/s v v e 5 v 12 22 2 1 2cos120° 2.65(m/s) 63.435°

理论力学(第七版)思考题答案

理论力学思考题答案 1-1 (1)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若F 1=F 2表示力,则一般只说明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是否相同,难以判定。 (3)说明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效果均相同。 1-2 前者为两个矢量相加,后者为两个代数量相加。 1-3 (1)B 处应为拉力,A 处力的方向不对。 (2)C 、B 处力方向不对,A 处力的指向反了。 (3)A 处力的方向不对,本题不属于三力汇交问题。 (4)A 、B 处力的方向不对。 1-4 不能。因为在B 点加和力F 等值反向的力会形成力偶。 1-5 不能平衡。沿着AB 的方向。 1-7 提示:单独画销钉受力图,力F 作用在销钉上;若销钉属于AC ,则力F 作用在AC 上。受力图略。 2-1 根据电线所受力的三角形可得结论。 2-2不同。 2-3(a )图和(b )图中B 处约束力相同,其余不同。 2-4(a )力偶由螺杆上的摩擦力和法向力的水平分力形成的力偶平衡,螺杆上的摩擦力与法向力的铅直方向的分力与N F 平衡。 (b )重力P 与O 处的约束力构成力偶与M 平衡。 2-5可能是一个力和平衡。 2-6可能是一个力;不可能是一个力偶;可能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2-7一个力偶或平衡。 2-8(1)不可能;(2)可能;(3)可能;(4)可能;(5)不可能;(6)不可能。 2-9主矢:''RC RA F F =,平行于BO ;主矩: 2'2C RA M aF =,顺时针。 2-10正确:B ;不正确:A ,C ,D 。 2-11提示:OA 部分相当一个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应沿OA ,从右段可以判别B 处约束力应平行于DE 。 3-1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4

第四章 ^=_^= 习题4—1.用图示三脚架ABC 刖绞车E 从矿井中吊起重30kN 的30的重物,△ ABC 为 等边三角形,三脚架的三只脚及绳索 DE 均与水平面成60°角, 不记架重;求当重物被匀速吊起时各叫所受的力。 解:铰链D 为研究对象,坐标系如图示,受力分析为一空间汇交力系, O 为D 在 水平面上的投影。 平衡方程为: F 噩 ? cos^O'' -cosl20"十 F^t ? COS1205 - cos60 —备-cos 60° 十為-COS6C 0 = 0 工z = 0 弘=F 肋 -F 枢-cos30° -爲 ? cos30° 十 ■ cos30° + - cos 30° - G= Q

习题4 —2.重物M放在光滑的斜面上,用沿斜面的绳AM与BM拉住。已知物重W=1000N斜面的倾角a =60°,绳与铅垂面的夹角分别为B =30°和丫=60°。如 物体尺寸忽略不记,求重物对于斜面的压力和两绳的拉力。 解:重物M为研究对象,坐标系如图示,受力分析为一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方程为:丫* = 0 ^-G-cos30°^od200 =0 = 0 co^30° cod50°=0 ^Z = 0 JV-G cos60° =0 A JV = 500JV T A=750N T S= 4332V 习题4 —3.起重机装在三轮小车ABC上,机身重G=100kN重力作用线在平面LMNF 之内,至机身轴线MN的距离为;已知AD=DB=1mCD= CM=1m求当载重 P=30kN起重机的平面LMN平行于AB时,车轮对轨迹的压力。 I.* 4* /V介 解:起重机为研究对象,坐标系如图示,受力为一空间平行力系,平衡方程为: 乞2=0 N A + TV启十科匚一&一卩=0 ?(N A+N3)-MD = O 刀敝工=0 -N C =0 行走-珂总 DB-G Q.5m^ P■ 4m = 0

理论力学第七版答案 第九章

9-10 在瓦特行星传动机构中,平衡杆O 1A 绕O 1轴转动,并借连杆AB 带动曲柄OB ;而曲柄OB 活动地装置在O 轴上,如图所示。在O 轴上装有齿轮Ⅰ,齿轮Ⅱ与连杆AB 固连于一体。已知:r 1=r 2=0.33m ,O 1A =0.75m ,AB =1.5m ;又平衡杆的角速度ωO 1=6rad/s 。求当γ=60°且β=90°时,曲柄OB 和齿轮Ⅰ的角速度。 题9-10图 【知识要点】 Ⅰ、Ⅱ两轮运动相关性。 【解题分析】 本题已知平衡杆的角速度,利用两轮边缘切向线速度相等,找出ωAB ,ωOB 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Ⅰ轮运动的相关参数。 【解答】 A 、B 、M 三点的速度分析如图所示,点C 为AB 杆的瞬心,故有 AB A O CA v A A B ??== 21ωω ωω?= ?=A O CD v AB B 12 3 所以 s rad r r v B OB /75.32 1=+= ω s rad r v CM v M AB M /6,1 == ?=I ωω 9-12 图示小型精压机的传动机构,OA =O 1B =r =0.1m ,EB =BD =AD =l =0.4m 。在图示瞬时,OA ⊥AD ,O 1B ⊥ED ,O 1D 在水平位置,OD 和EF 在铅直位置。已知曲柄OA 的转速n =120r/min ,求此时压头F 的速度。

题9-12图 【知识要点】 速度投影定理。 【解题分析】 由速度投影定理找到A 、D 两点速度的关系。再由D 、E 、F 三者关系,求F 速度。 【解答】 速度分析如图,杆ED 与AD 均为平面运动,点P 为杆ED 的速度瞬心,故 v F = v E = v D 由速度投影定理,有A D v v =?θcos 可得 s l l r n r v v A F /30.1602cos 2 2m =+??==πθ 9-16 曲柄OA 以恒定的角速度ω=2rad/s 绕轴O 转动,并借助连杆AB 驱动半径为r 的轮子 在半径为R 的圆弧槽中作无滑动的滚动。设OA =AB =R =2r =1m ,求图示瞬时点B 和点C 的速度与加速度。 题9-16图 【知识要点】 基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 【解题速度】 分别对A 、B 运动分析,列出关于B 点和C 点的基点法加速度合成方程,代入已知数据库联立求解。 【解答】 轮子速度瞬心为P, AB 杆为瞬时平动,有

理论力学习题解答第七章

7-1. 在图示机构中,曲柄OA上作用一力偶,其矩为M,另在滑块D上作用水平力F。机构尺寸如图所示。求当机构平衡时,力F与力偶矩M的关系。 7-2. 图示桁架中,已知AD=DB=6m,CD=3m,节点D处载荷为P。试用虚位移原理求杆3的内力。

7-3. 组合梁由铰链C 铰接AC 和CE 而成,载荷分布如图所示。已知跨度l=8m ,P=4900N ,均布力q=2450N/m ,力偶矩M=4900N ?m ;求支座反力。 N 2450N 14700N 2450==-=E B A F F F ,, 7-4 组合梁由水平梁AC 、CD 组成,如图所。已知:F 1= 20kN ,F 2 = 12kN ,q = 4kN/m ,M = 2kN ·m 。不计梁自重,试求:固定端A 和支 座B 处的约束力。 组合梁由水平梁AC 、CD 组成,如图12-16a 所。已知:F 1= 20kN ,F 2 = 12kN ,q = 4kN/m ,M = 2kN ·m 。不计梁自重,试求:固定端A 和支座B 处的约束力。 2

(a) (b) 2 2

(d ) (e) 图12-16 例题12-5图 解:组合梁为静定结构,其自由度为零,不可能发生虚位移。为能应用虚位移原理确定A 、B 二处的约束力,可逐次解除一个约束,代之以作用力,使系统具有一个自由度,并解除约束处的正应力视为主动力;分析系统各主动力作用点的虚位移以及相应的虚功,应用虚位移原理建立求解约束力的方程。 为方便计算,可事先算出分布载荷合力大小及作用点。对于本例: 2 2 δr

kN 41=?==q F F K H 各作用点如图12-16b 所示,且HC = CK = 0.5m 。 1.计算支座B 处的约束力 解除支座B ,代之以作用力F N B ,并将其视为主动力。 此时,梁CD 绕点C 转动,系统具有一个自由度。设梁CD 的虚位移为?δ,则各主动力作用点的虚位移如图12-16b 所示。 应用虚位移原理,有 0δ=∑ F W , 0δ30sin δδδ2N =?+--D B B K K r F M r F r F ? (a ) 图12-16b 中的几何关系, ???δ2δ; δδ; δ5.0δ===D B K r r r 将上述各式代入虚位移原理表达式(a ),有 0δ)5.0(2N =+--?F M F F B K (b ) 因为0δ≠?,于是,由式(b )求得支座B 的约束力为 kN 125.02N =-+=M F F F K B (c ) 2.求固定端A 处的约束力偶 解除A 端的转动约束,使之成为允许转动的固定铰支座,并代之以约束力偶M A , 将M A 视为主动力偶(图12-16c )。这时,梁AC 和CD 可分别绕点A 、B 转动,系统具有一个自由度。设梁AC 有一虚位移δβ,则梁AC 、CD 上各主动力作用点相应的虚位移如图12-16c 所示。 根据虚位移原理

理论力学(第七版) 农大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带答案)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 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