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6《麻 雀》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 雀》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雀》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麻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2.理解文章中心,细读课文;3.感受文章生动具体的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和动作,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了解他们对麻雀的了解程度。
2.导入课题,介绍课文《麻雀》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1.复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名读和领读。
2.提问学生,回答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1.研究第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感受到的小麻雀的形象。
2.分析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指导学生从外形描写、动作和神态等方面理解小麻雀的处境和性格。
注: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只是有一些表述不够清晰,需要进行改写。
同学们,你们真是理解得太好了!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只弱小的、可怜的、急需救助的小麻雀。
请有同学带着焦急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
小麻雀为什么不呆在窝里,反而会从巢里掉下来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中的原因。
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我的猎狗发现了这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麻雀。
现在,我要让大家体会一下猎狗的凶猛。
请看这张猎狗的图片,你们对它有什么印象?它凶猛、体格健壮、行动敏捷。
这只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它要干什么呢?当时小麻雀的处境可以用“生命危险”、“危在旦夕”、“千钧一发”来形容。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老麻雀出现了,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请大家朗读第5自然段,书上有一句话概括了老麻雀怎样拯救小麻雀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现在,请四人小组一起合作读4、5自然段,想象老麻雀当时的神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和拯救小麻雀的?请看这些相关的句子: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飞下来,毫不犹豫,力量大,速度快,着急。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 雀》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麻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抓住本课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3、体会文章生动具体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虽然老师第一天与你们见面,但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朋友的笑意,既然是朋友了,咱们就来聊一聊。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麻雀有什么了解?(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胡锦鸟那样漂亮的外表,也没有百灵鸟那样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麻雀(板书课题)。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1、复习字词(指名读,领读)摇撼拯救嘶哑庞大搏斗挓挲无可奈何2、了解文章内容读完了课文,老师想提问两个问题:(1)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2)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1、学习第3自然段。
如果要把一件事表达完整,少不了三个重要的因素: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笔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学生自由朗读后谈体会。
师:谁来谈一谈,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①“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刚出生不久。
”(刚出生不久可爱)师:哦,你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不错!②“它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不会飞可怜孤单无助需要别人帮助非常弱小)师:“无可奈何”咱们刚才说了,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二课时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一只受伤的麻雀之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保护,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善良心地和爱国情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文中一些词语和句子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如“瘦骨嶙峋”、“庇护”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和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前做一些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善良和爱国情怀,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一些难理解句子和词语的解释。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战争时期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3.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引出课文主题。
2.自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重点解释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有关句子词读体会。
2.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仿写一篇有关人或动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反映“母爱”的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仿写一篇有关人或动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反映“母爱”的习作。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仿写一篇有关人或动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反映“母爱”的习作。
为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激趣导入开场白:同学,你好!欢迎你!1.出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学,你准备好了吗?老师考考你,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过渡:你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呢?(麻雀:一个慈爱、尽职的母亲、一个伟大的英雄。
)慈爱、尽职、伟大的英雄这不都是形容我们人类自己的吗?为什么会用来形容麻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麻雀》寻找原因吧!【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为新知提供基础】二、自主探究,感受形象1.出示:课文讲解:课文主要内容是: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猎狗张开大嘴想伤害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慑住了。
“我”急忙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
听范读全文,找到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有关词语读读,谈谈体会。
2.从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找到。
出示小麻雀神态动作词:“呆呆地、无可奈何、拍打,”从这神态、动作描写体会到了小麻雀什么?(多么茫然无助)3.出示猎狗动作词:“走进、嗅了嗅、张开、露出,”这些动作描写,说明猎狗要怎样了?(伤害小麻雀)突出了小麻雀的处境(非常危险)。
4.出示老麻雀动作神态词:“飞下、落在、扎煞、尖叫、紧张、发抖、呆立”。
你从这些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到了老麻雀什么?(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母爱”,这表现令人钦佩的伟大英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雀》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麻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抓住本课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3、体会文章生动具体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虽然老师第一天与你们见面,但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朋友的笑意,既然是朋友了,咱们就来聊一聊。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麻雀有什么了解(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胡锦鸟那样漂亮的外表,也没有百灵鸟那样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麻雀(板书课题)。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1、复习字词(指名读,领读)摇撼拯救嘶哑庞大搏斗挓挲无可奈何2、了解文章内容读完了课文,老师想提问两个问题:(1)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2)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1、学习第3自然段。
如果要把一件事表达完整,少不了三个重要的因素: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笔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学生自由朗读后谈体会。
师:谁来谈一谈,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①“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刚出生不久。
”(刚出生不久可爱)师:哦,你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不错!&②“它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不会飞可怜孤单无助需要别人帮助非常弱小)师:“无可奈何”咱们刚才说了,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猎人在寒冷的冬天,发现一只老麻雀为了掩护小麻雀而被猎狗追赶的故事。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体会亲情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动物世界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借助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朗读和表达的训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传达。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4. 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理解句子。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麻雀和猎狗之间的故事。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所写,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林中散步时,偶遇一只受伤的小麻雀,与其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手法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对动物尤其是小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有什么角色?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断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温故而知新。
二、学习故事的起因1.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弄清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了解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始。
2.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预设:“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
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反复咀嚼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适时给予指引,使得学生读起来有明确的方向。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习的结果更重要。
3.小结第一部分的学习,过渡到第二部分。
猎狗发现了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继续理解故事的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抓住本课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
3、体会文章生动具体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虽然老师第一天与你们见面,但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朋友的笑意,既然是朋友了,咱们就来聊一聊。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麻雀有什么了解?(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
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胡锦鸟那样漂亮的外表,也没有百灵鸟那样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麻雀(板书课题)。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1、复习字词(指名读,领读)
摇撼拯救嘶哑庞大搏斗挓挲无可奈何
2、了解文章内容
读完了课文,老师想提问两个问题:
(1)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
(2)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如果要把一件事表达完整,少不了三个重要的因素: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
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用笔画一画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1)学生自由朗读后谈体会。
师:谁来谈一谈,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①“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刚出生不久。
”
(刚出生不久可爱)
师:哦,你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不错!
②“它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不会飞可怜孤单无助需要别人帮助非常弱小)
师:“无可奈何”咱们刚才说了,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是啊,它飞又飞不起来跑又跑不快,只能拍打着翅膀。
现在你体会到小麻雀那无可奈何的处境了么?
师:你是从它的动作、神态上来体会小麻雀非常小,很柔弱。
(2)指导朗读。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就是一只弱小的、可怜的、急需救助的小麻雀!谁能带着这种理解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焦急语气)
同学们,小麻雀为什么不在窝里呆着,反而会从巢里掉下来呢?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过渡: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这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麻雀,被我的猎狗发现了。
2、学习第4、5自然段。
(1)体会猎狗的凶猛。
①出示猎狗图片。
同学们,你对猎狗有什么印象?(凶猛、体格健壮、行动敏捷)
②体会小麻雀处境的危险。
对,就是这样一只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异常凶猛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已经张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它要干什么呢? (板书:吃)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麻雀的处境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命危险、危在旦夕、千钧一发)
3、学习第5自然段。
(品读老麻雀要拯救幼儿的句子)
师:是啊!小麻雀眼看就要被吃掉了。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谁出现了?
就在这时候,老麻雀出现了,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请大家朗读第5自然段,书上有一句话概括了老麻雀怎样拯救小麻雀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1)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指名读)(板书:救)
(2)引导学生体会“用身躯是用什么拯救?”(用自己的生命在救孩子)
4、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体会老麻雀如何拯救幼儿)
师: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和拯救小麻雀的,它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请四人小组一起合作读4、5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想象并学学老麻雀当时的神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5、品悟句意。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当小麻雀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拯救自己幼儿的?课文里面是怎么描写的?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
①我想问一下,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
(毫不犹豫、力量大、速度快、着急)
②指导朗读。
那它为什么这么快这么急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指名、齐读)
(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
①释词:挓挲。
(竖起来)
师:原来麻雀的羽毛是比较顺滑的,现在,看老师的手势,是到紧急情况,它就挓挲起来。
想象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的老麻雀像什么动物?(刺猬)
②释词:绝望。
(毫无希望)
师:既然没有希望,为什么老麻雀还要救小麻雀?
(孩子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不忍心,替它死)
③体会老麻雀的伟大。
师:宁愿自己死,也要救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
(奋不顾身、舍身为子)
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
师:你能把它当时的紧张劲读出来么?
师:由一开始的尖叫到现在的嘶哑,这只老麻雀啊,实在已经害怕、疲惫已极!对自己能否阻挡猎狗对小麻雀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可是它退缩了么?
(4)“准备着一场搏斗。
”
①老师比动作体会两者之间的悬殊:“猎狗——大,麻雀——小”。
师:在老麻雀眼里,猎狗是一只庞然大物,这只小小的麻雀竟然要与这么庞大凶猛的猎狗进行搏斗,(板书:斗)它这是在干什么?(送命)
②它明知送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5)扩展: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强大的敌人猎狗,看着身后刚出生
不久的幼儿,看着一旁的猎人,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
师:对啊,眼看着自己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所以作者说(出示字幕)(师引读)
(6)“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
师:同学们,就是这只老麻雀,眼看着猎狗就要吃掉自己幼儿的时候,它突然从一棵树上像什么似的?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怎么样尖叫着?它用自己的身躯想干什么?可是因为紧张,它的声音都怎么样了?然而它仍旧和猎狗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弱小啊!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①“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板书:母爱)
②这种爱和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一样吗?
③这是在什么时候的爱?(生死关头、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6、师生合作读4、5自然段
师:这又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就是这种母爱,让老麻雀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勇敢地飞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就让我们怀着心中那份感动再来回顾一下老麻雀的壮举吧。
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这两段话,共同感受一下老麻雀生死关头的爱子之情。
(三)学习6、7自然段
1、那两只麻雀的命运又如何呢?请男同学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女同学读第7自然段。
2、眼前这一幕太震撼人心了,作者也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它唤回了猎狗,不能看着小麻雀被吃掉。
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爱,老麻雀才能吓退猎狗,震撼了我、感动了我,让我唤回猎狗,救了它自己的孩子。
3、出示引用原著里的话:
“是啊,请不要见笑。
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
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系下去,发展下去。
”——屠格涅夫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欣赏动物的母爱。
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这爱的力量和爱的所在。
请看(出示课件)
2、师伴乐深情讲述母爱的故事。
在动物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和母爱的存在。
那我们人类呢?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在北川县城一处严重倒塌的民宅,从一堆废墟
的空隙,救援队员们看见一位母亲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母亲这样的奇怪姿势,引起了其中一位救援队员的注意,他伸手进去摸到了这位母亲冰凉的身体,断定这位母亲已经去世了。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位母亲的怀下竟然有一个活的生命,那是一个大概有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救援队员从这位母亲的怀下救出了这个婴儿。
临死前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支撑了一片小小的天空,因为有母亲身体的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在孩子的小衣服里放着妈妈的手机,上面打着一行字:“宝贝,如果你活着,你要知道,妈妈爱你”。
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和亲人们听,让这个爱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五、板书设计
麻雀
小麻雀
六、课后作业
1、阅读成语故事《舐犊情深》,体味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谊;
2、请以《母爱》为题,写一篇习作,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