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练习题66509
(完整版)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故.()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而日中..时远也()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5、孔子不能决.也()6、孰为汝...多知.乎()( )()()⒉一词多义: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②孰为汝多知乎为: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⑵其①问其故其: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③未有其比其:二、句子翻译: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三、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所撰。
2、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今异义: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6、文学常识填空.⑴《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两小儿辩日》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列子》,旧题为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和。
列御寇,相传是时期的家人物,郑国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辩斗.( ) 盘盂.( ) 沧.沧凉凉( )孰为汝...多知.乎( )( )( )( )3.词语释义(1)见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3)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4)及.日中则如盘盂..凉凉()..()()(5)沧沧(6)及其日中如探汤.()(7)孔子不能决.也()(8)孰为汝...多知.乎()()()()4.请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同“”,意思是同“”,意思是5.写出下列加点的字的古义(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古义: 今义:和。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1)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孰为汝多知乎(2)其:①问其故②及其日中如探汤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二、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日.(yuē)盘盂.(yú)车盖.(gài)B.孰.(shú)辩斗.(dòu)探汤.(tāng)C.则.(zé)凉.乎( liáng)沧.(cāng)凉D.汝.(rǔ)不能决.(jué)多知.乎(zhī)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游历)B.问其故.(原因)C.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D.孔子不能决.也(分辨,判断)3.下面选项中加点的字含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A.孰为.汝多知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以.日初出远C.及.日中则如盘孟及.其日中如探汤D.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孔子/不能/决也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文中“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2.在进行说理时“两小儿”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两小儿笑日”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怎样看待两小儿对孔子的“笑”?。
(完整版)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练习单(人教版部编版教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知( )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 )汤(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常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词义填空及翻译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
1、本文选自__________,内容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国人,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3、本文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答:
参考答案:
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
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 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女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12、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对比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2.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始出时去人近( 子不能决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答:
5•“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7、 本文主要通过苗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10、《两小儿辩日》选自
11、 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 问题的?
?”
? ”
?”
而日中时远也
)( )
) 孰为汝多知乎( 谁是谁非
()两小儿辩斗(
及其日中如探汤(
)
我以日
孔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东:游:辩斗:其:故:以:始:去:日中:初:及:则:盘盂:此:沧沧凉凉:探汤:乎:决:孰:汝:知:同2.一词多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问其故为其孰为汝多知乎?及其日中如探汤3.古今异义:⑴日中如探汤汤: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5.下面两句话分别是直接引用句与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6.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7.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8.“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9.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10.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 东:往东游:游学辩斗:争辩,争论其:代词,那,指代“辩斗”故:原因以:认为始:才、刚刚去:距离日中:正午初:最开始则:就、却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这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决:判断,裁决孰:谁知:同“智”2.一词多义为:表示判断,是动词,说、认为其:那,代词,指代“辩斗”其:它,代词,指代“日”3. 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 (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多智慧呢?5. (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6篇)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6篇)《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1练习题:1、给加粗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两小儿辩日》1、yúcāng shúrǔ zhì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2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同学们,通过读,看,找,辩,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设计了几个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做.排练《新编两小儿辩日》: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状况……收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班队活动.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想到的.【设计意图】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课外,由理论到实践.同时也注意到要求的人文性.六,:本教案设计,自我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观点新《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整个目标以读为主,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明理.不在"之乎者也"等字词或语法上纠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并将为一理念贯穿到整个中.方法新设计中,时刻以新课程和精神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加强教师,学生, 文本的联系,强化师生互动,生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在此过程中,朗读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但又不是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而是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是渐次提高的.再者,辩论,课本剧的表演,也是本设计的亮点.它们是学生朗读,理解效果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朗读好,理解好课文,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又不是纯课文内容的再现,而是安排了同学们与两小儿的对话,使学生了兴奋的状态下,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极富个性的独特理解.手段新在本设计中,从头至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率,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的,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3案例一《两小儿辩日》评点【前示】这是一堂研究课。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精选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精选《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
通过课文《两小儿辩日》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
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两小儿辩日练习题”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列子》道家儒家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盘盂( ) ②孰为汝多知( )( )① yú②shú zhì3、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粗的字。
故:去:日中:沧沧:及: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②孔子不能决也③孰为汝多知乎?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答案(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4.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答案: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
课外阅读: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1.为加粗的词注音、释义。
A.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
数: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度:2.解释加粗的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1、“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2、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知识广博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二、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1)(2)三、翻译(共3小题,满分50分)4、(16分)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一到三题答案:一、1、B 2、C二 3、(1)知:通假字,通“智“,智慧,读音为zhì。
(2)“为”通“谓”读“wèi”,说。
三、4、正确答案(1)东(2)距(3)热水(4)缘由(5)你(6)是(7)等到(8)判断解析5、(18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1)此不为(读二声四声有争议,我读二声与课件不同)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孰为汝多知乎!正确答案(1)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2)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3)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注意:“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
“知”通“智”6、(16分)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问其故其:(2)而日中时远也而:(3)孰为汝多知乎孰:(4)及日中则如盘盂则:正确答案:(1)代词,他们;(2)表并列关系的连词;(3)代词,谁;(4)表示承接,就;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0分)7、(30分)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练习-.解释下列加点字:
1、见两小儿辩斗(
• •) 问其故()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 )
3、而日中时远也(
• •)
及日中则如盘盂(
)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
5、口初出沧沧凉凉(
•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6、孔子不能决也(
■
)
7、孰为汝多知乎(
• • • •
)( ) ( )( )
2.—词多义:
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
②孰为汝多知乎为: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
⑵其①问其故其: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
③未有其比其: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口始出时去人近,而口中时远也。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_ ,相传是_____________ 时期所
撰
2、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
3、文中孑L 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4、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El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6、文学常识填空。
(1)《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_______ 时期_________ 所作。
⑵《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
从—角度出发,一个从—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可贵精神。
7、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8、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9、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10、“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11、两小儿“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参考答案:
1.(1)认为;距离⑵到⑶寒冷⑷判断⑸为,以为;汝,你;知,
通“智”智慧、聪明
2.(1)①为:动词,是②动词:说、认为③作⑵①其:那②它③ 他的或他们的
3.(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⑵谁说你多智慧呢。
⑶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⑷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4.(1)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为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5.(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6.(1)《列子•汤问》周列御寇⑵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7.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例如: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9.孔子不能决也
10.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孔子东
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葩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
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 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贝IJ: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
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
远。
”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
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
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贝IJ: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
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
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
仰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