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运用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
景别功能

摄影师常说“演员就是道具”,实际上是对的,人物与其他因素是等同的。近景中人物重要。演员是能控制的材料。都是创作的工具。导演要分清哪些因素在何时是重要的。什么时候强调什么,王安忆的《长恨歌》该写什么写什么,很好。摄影不可功利,但要结合目的,强调某种因素的功利作用。一个镜头能表现一点感觉就不错了,不可能全使劲,等于没使劲。
2、虚实的表达。
A、宏观上考虑:虚为非具象表达,全景系列,写意处理。实为具象、具体表达,近景系列,纪实处理。
B、背景关系上看:全景系列景别为实。近景系列为虚。虚实表达的处理风格。
3、心理渗透。
景别的距离关系造成对观众的交流。近景系列给人参与、交流感。全景系列更多是参观和客观感。“距离感”、“渗透”这些说法换一个词就是“刺激”。要有张有弛。但有一个反处理问题。近景系列数量越多,观众的交流,压迫感越强,全景系列时间越长,观众的交流,压迫感越小。导演要控制、设计频率和强度。导演永远是通过控制观众视觉生理达到控制视觉心理。
3、景别变化的方法。
切换是常用的。
A.逐步式。也叫递进式,条理式,顺序式。
a.接近。 b.远离。
a是从远到近,从宏观到微观。
b是与a反向的。
在某一个段落采取一种解决景别的方法。段落式
B.跳跃式。现代电影的景别跳跃是必然的,问题是跳跃的幅度。幅度很重要。几个重要问题:幅度,重复频率和排列方式。
景别处理中注意的问题
1、拍摄前要对影片景别进行宏观设计,即结构式的设计。景别有写意、叙事、情绪的功能,影响到人物也影响到动作。导演要具备:设计、想象的功能和验收功能。结构式设计是景别风格设计。方式比方法更重要,方式有结构式因素。
2、景别方式与长度——节奏。
电影景别及其作用

电影景别及其作用景别的作用及其分类一: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
一种是: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的作用:1:景别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被摄主体的范围发生变化,它使画面在再现或表现被摄对象时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3、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因素之一。
影响节目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景别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4、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
所谓两极景别——大远景和大特写全景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世间事物都是相对独立且相互依存的,一个事物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又可以作为另一个更大事物的局部来看待。
故此,任何一个完整的事物都具有一定意义的相对性,一般表现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场景被称为全景。
全景注重画框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意义,与远景相比全景要有主体物或结构物。
全景是电视画面构图中集纳造型元素最多的一种景别。
(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一块手表的全景是特写而不是全景。
全景画面的功能1、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表现一物体的完整形象)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观照。
2、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3、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4、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2、由于全景画面集纳的造型表现元素最多,要注意各元素间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3、全景画面往往是该场景的拍摄总角度,全景镜头要先拍。
中景画面中景——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画面的功用1、表现人物手臂的活动范围2、表现物体内部最富有表现力的结构线。
电影的景别

电影的景别我们在看电影时,银幕上的景物一直在不停地变化着,一会儿近,一会儿远,忽而大,忽而小……这些变化,在电影艺术中,称它为“景的转换”,即所谓“景别”。
它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因此,它拍摄什么,强调什么,突出什么,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自从摄影机摆脱了“乐队指挥”式的定点摄影后,电影才产生了多景别的单个镜头,有了构成独特的电影语言以及电影艺术结构——蒙太奇的可能性。
一、景别的定义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
由远到近适用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由近到远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
景别是摄影师在创作中组织、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规范画内空间,暗示画外空间,决定让观众看什么,以什么方式看,看到什么程度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造型手段。
景别还是画面构成的一种视觉形式和方法,更始表达画面内容(叙事)所采取的的一种视觉结构。
总之,画面景别是用二维平面画面表现和反映三维立体空间的电影摄影创作最重要的视觉手段与方法。
二、景别的意义1、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
2、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3、景别体现场景(环境)中人物的具体构成关系和构成风格4、景别是一种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在一部电影中,它的景别元素的运用,直接决定了这部影片的风格特征。
如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
三、景别的划分由于电影、电视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划分景别的一般标准是以成年人身体为标准尺度,以画面表现出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

景别:由于摄像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风格的外在形式之一。
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饮品的艺术感染力。
特写:两肩以上头部,或突出地把所要强调的“物”,使之占满银幕。
特写是获得电影艺术效果的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不仅可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或突出物体的局部和事物的细节,而且是电影画面的重点,犹如音乐中的重音一样。
隐秘性因特写镜头而使观众能真正渗入到人和物中,以认得眼睛、眼神为媒介,进入银屏上的人的灵魂与观众心灵的交流。
感情强烈大特写:最强烈中景:表现人物踝部以上的活动情形。
能给人物表演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同时人物又不会因袭与周围气氛、动作地点脱节。
较松弛中近景(半身):表现人物的半身活动。
较激动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的情形和面部表情,它在强调人物的内在心理和“多声部”表情时运用得很多。
激动小全景:一般拍摄人物全身活动以及相当于这个范围的背景。
画面上不留空隙。
“顶天立地”大全景:指拍摄时比戏剧舞台框更大的景致,它使人物清晰可见,环境、空间感突出,但又不脱离对人物的刻画。
全景:拍摄人物及其周围环境或拍摄自然景色,专用于表现一定范围的情景。
表表现一个景的全部,相当于我们在剧场里所看到的舞台框内的那种景别。
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观看远距离的景、物和人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比观看近距离的景,物、人时所需要的时间要多,因此,大远景、远景、小全景、大全景和全景,不仅可以描写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大规模的人物活动,增强和现实影视剧叙事空间的力度,而且在剧情节奏方面旺旺发挥特有的作用。
松弛远景:拍摄全身人像及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广大群众的活动场面。
主要用于交代环境和气氛。
平静、抒情大远景:浩茫的自然景色和大范围的背景。
大远景在特定情况下是刻画人物心理的一种巧妙手段。
电影的景别名词解释

电影的景别名词解释电影作为一种以影像为媒介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声音、画面和情节,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电影制作中,景别(或称为场景、场次、场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电影中的具体场景或场合。
本文将深入解释电影景别这个术语,并讨论它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
一、景别的定义景别是指电影中描绘的特定场景或情节片段,可以包括室内和室外的不同场地,还有一些特殊的环境设置。
景别通过设置、布景、摄影和后期制作技术的运用,帮助观众理解电影故事中所发生的事件,并提供特定的环境氛围。
景别的设置对于电影的整体叙事和情感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景别类型1.室内景别:室内景别指在室内场地拍摄的场景。
室内景别通常包括家庭住宅、办公室、商店、学校、医院等场所。
室内景别通过布景和灯光的运用,给观众展示不同的环境和氛围,增强电影情节的逼真度和可信度。
2.室外景别:室外景别是指在户外场地拍摄的场景。
它包括城市街道、乡村、森林、草地、海滩等各种自然和人造环境。
室外景别通过选择适宜的场地和气候条件,为电影增加色彩和动感,使观众感受到真实的距离和宽广的空间。
3.特殊景别:特殊景别是指具有特别情境或背景的景别。
例如,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世界、古装片中的古代宫殿、恐怖片中的阴森墓地等。
特殊景别通过特殊效果和艺术设计,创造出独特的世界观,使观众进入电影的另一个维度。
三、景别的功能1.提供背景信息:景别通过环境和场地的设定,为观众提供电影情节的背景信息。
例如,一个豪华的别墅可以暗示主人物的富贵身份,一个破旧的街区可以暗示贫困的社会环境。
2.营造气氛和情绪:景别的设置可以通过色调、光线、音乐和道具来营造不同的气氛和情绪。
例如,在浪漫的爱情片中,阳光明媚的海滩可以增加浪漫氛围;而在紧张的惊悚片中,阴暗的地下室可以加强紧张感。
3.推动故事发展:景别在电影叙事中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它们为角色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动力。
例如,男女主角相遇的咖啡厅可以成为爱情故事展开的地方,战争片中战场的设定可以推动故事进展。
景别的表现

景别的表现
景别是电影和电视剧中用来表现不同距离的场景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镜头距离拍摄对象的远近,以及拍摄角度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以下是景别的几种表现方式:
1. 大远景:这是最大的景别,通常用来展示广阔的场景,如山川、平原、海洋等。
大远景可以用来表达宏大的场面和深远的空间感。
2. 远景:远景比大远景稍小一些,通常用来展示人物和场景的关系。
它能够呈现整个场景的氛围,以及人物在场景中的位置。
3. 中景:中景是常见的景别,通常用来展示人物的身体和面部表情。
中景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动态,是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常用景别。
4. 近景:近景比中景更小,通常用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情感变化。
近景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细节,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 特写:特写是最小的景别,通常用来展示人物或物体的局部细节。
特写能够强调细节和特点,突出主题,强化视觉冲击力。
除了以上五种景别,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方式,如大特写、中近景、大近景等。
不同的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导演和摄影师会根据剧情和表现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景别。
景别的叙事作用

景别的叙事作用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它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和采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通过摄影机和人物的调度、焦距长短变化、运动镜头的大量采用等不同手段,从而形成不同的景别。
由于摄影机与被摄影的距离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一般分为5种,由近及远:特写(人体肩以上)、近景(胸以上)、中景(膝以上)、全景(人体全部及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的环境)1、远景远景是一种主要用来介绍环境、表现人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景别。
按照视觉效果来分类的话,可分为大远景、空镜头与一般远景。
而按照心理接受效果来分类,则有具象远景与抽象远景之分。
远景是画面叙事的基础,它展现故事发生的时代特征并营造特定的氛围,而人物的行为、故事的铺展就以此来运转。
最值得一提的是抽象远景,即远景的抽象化,它不单单能突显环境,还能衬托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以及影片的主题,甚至有时候对影片的风格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侯孝贤影片《恋恋风尘》的开场镜头,画面起先几乎全黑,只是远处隐约有亮点,慢慢地亮点原来越大,环境声也渐涨,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一辆火车正在行驶之中。
这种将远景置于抽象之中的做法,导演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的是与主题契合:人生总是在重复中变化,在变化中重复。
我们对某件事情非常确定的时候,它往往背道而驰;而当我们犹豫不决,惶惑不安时,事情又往往按照它既定的轨道浮现眼前。
由此可见,远景的功能绝不止于介绍性功能,它还能生发潜意,扩展观者的想象以及指涉影片的主题。
2、全景全景相对于远景视野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
故可以同时表现人物动作和人物所处环境。
3、中景,膝盖以上。
与远景相比,中景可以呈现人物更多的细节,所以观众的注意力更强、感染力也更强。
中景也是一个特别难驾驭的一个景别,它是所有全景系列景别,和所有近景系列景别的过渡镜头,显得特别中庸,但是因此却是可以以一个景别讲完整个故事的景别——既可以表达情绪,又可以表达细节,因此,中景景别特别考验一个导演能力的景别——用的多,故事的节奏性差,导演没有风格;用的少,可能连故事都讲不清。
景别及其作用

• (1)表现人物上半身的动作、行为。 • 中景画面的拍摄范围是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
的画面,因而最擅长于展现人物的上半身动作和 行为。较之于全景,中景画面更细致地表现手部 动作,较之于近景,则可以较完整的表现手部动 作。人物的上半身和手部的动作如手势、手上的 行为细节等,是人们进行交流、表情达意的重要 辅助手段,也是在行为上最容易吸引视线的部分。
景别就越大。 摄影机离被摄对象越近,画面的拍摄范围就越小, 景别也越小。
这一规律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观看事物的视觉经验 是相符的。
二、景别与镜头焦距
• 当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
的前提下,摄影机所采用的镜头焦距的不 同,也影响着画面景别的大小变化。 • 镜头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画面的拍摄 范围就越大,景别就越大。 • 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画面的拍摄 范围就越小,景别也越小。
全景画面的作用
• (3)体现主体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 •
之间的关系。 全景画面在完整展现人物行为动作的同时, 也展现了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体现人物与所处 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其它景别画面所难以完成 的。远景画面也可以展示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 物之间的关系,但人物在远景画面中所占的面积 很小,环境空间的面积很大,人物的形象得不到 充分的展现,行为动作缺乏动感和力度。小景别 画面可以表现人物行为动作的局部,但完整的动 作难以体现,而且环境在小景别画面也无法体现。
对景别作用的认识和运用。
影响景别的因素
• 在实际拍摄中,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主要
有这两个方面: 1.拍摄距离 2.镜头焦距
• 通过不同的拍摄距离或者不同焦距的镜头
可以获得不同的画面景别。
一、景别与拍摄距离
• 在镜头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大师分析结课论文题目:景别运用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研究班级:电气125班学号:Z120801535 姓名:王鹏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多。
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其并网运行技术是电力市场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总结太阳能的热利用、风能利用和地源热泵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分析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风力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的发电及其并网方式不断涌现。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problems, of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more and more.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and its parallel operation technology is electric power market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heat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wind energy an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way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va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newable energy when u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wind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nd new generation way.一、可再生能源发电现状在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开始实施。
并强调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进而从根本上保证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由于上述政策的支持和经济上的鼓励,中国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形成和扩大,不仅意味着原有能源系统更新改造历程的开始。
而且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粗略估计,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为社会提供了100万~150万个就业机会,创造了数百亿元的产值,并且还为减轻能源开发利用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粗略估算,在现有科技水平下,中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一年可以获得的资源量大约可相当于46亿吨标准煤,为2000年全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12.8亿吨标准煤的3.59倍。
但目前小水电资源只开发了约1/3;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量还不到可开发量的l%。
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量仅相当于可开发资源9/10000;生物质能开发最只有33l万吨标准煤,仅相当于可开发利用资源最的0.6%;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已开发利用量,相对于资源最来说就更是微不足道。
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
近年来,由于电力电子等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目前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热发电,由于静态投资大,至少在目前仍属于政府投资范畴,例如:中科院在八达岭搞的1MW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整体工程造价接近7000万元,折合每KW造价接近7万元,远远高于目前传统的燃煤、甚至燃油机组的投资,上网电价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很难进行商业化推广。
单台风力机组容量到达了5MW以上,并且能够并网供电。
光伏电池、硅光电池技术的发展则使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实用,成本也越低,也可实现并网供电。
至1998年底我国已建成了19个风电场,总容量达到22.3万千瓦,单组机组最大容量为600千瓦。
生物质发电可以分为采用燃烧生物有机材料发电和将生物有机材料发酵产生沼气发电两种方式。
后者利用效率比前者高很多,而且对环境更有力。
目前在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典,生物质材料产生的沼气不仅用于发电,还用于交通工具等领域。
在地热领域,地热发电目前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关注的重点,美国是世界上利用地热资源建设发电站最多的国家。
目前运营的地热电场都是干蒸汽型或者地下热水型(闪蒸发电或双循环发电)两种类型,正在积极研究发展全流发电和干热岩体发电。
我国共建成9座地热电站,经历了初期的中低温双循环和西藏的高温发电两个阶段,目前有5座电站正在运行,总容量为2.8万千瓦。
海洋温差发电近年来逐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目前,日本、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已经建成了一些海洋温差能电站,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也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同太阳能热发电(含光伏)一样,海洋温差发电目前也是由政府主导并投资建设的示范性项目,暂不具备商业推广的条件,一旦技术瓶颈突破后将会有质的飞跃。
海洋能发电目前已有较大规模应用的是潮汐发电,法国朗斯电站最大为24万千瓦。
我国共有8座潮汐电站在运营,总容量为1.1万千瓦。
最大的是浙江江厦电站,总容量为3200千瓦。
在波浪能发电方面,已经开始有少量的应用示范工作。
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更大的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并非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都适于在建筑中应用,例如小水电,潮汐发电等在建筑中应用是非常困难的。
能够在建筑中应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太阳能热利用、风能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等。
1.太阳能热利用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由氢聚变成氦的核反应,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出巨大能量。
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目前足以维持60亿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其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非玻璃表面集热器。
它的集热装置不采用玻璃作为表面吸热器,其形式有铜板铜管、铜鳍片铜管、不锈钢板管、非金属板管(高分子聚合物)。
它的主要特点是成本比较低,出水温度也低,工艺比较简单,但是重量轻,主要应用于季节性游泳池的加热和一些不需要太高出水温度的场合。
第二玻璃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平板集热器是在17世纪后期发明的,但直至1960年以后才真正进行深入研究和规模化应用。
在太阳能低温利用领域,平板集热器的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好。
但的它质量较大,容易破碎,使用不太方便。
第三真空管集热器。
在内玻璃的外表面,利用真空镀膜机沉积选择性吸收膜,把内管与外管之间抽真空,这样就大大减少对流、辐射与传导造成的热损失,使总热损降到最低,这就是真空集热管的基本思路,目前在我国住宅中大量使用这种热水器。
但是实际上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多集中在建筑的屋顶部分使用,与建筑集成性较差。
这种热水器无法与建筑结合紧密,目前大都安装在阳台处或屋顶上,整体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2.风能利用一般离地面4米的风能就可以利用,离地面15米高处的风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屋顶的风力利用价值更高。
目前,风力发电机在建筑中应用的比较少,基本上是在屋顶上应用,与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系统。
荷兰的MVRDV事务所设计的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在其建筑顶部安装了风力发电机,为这栋建筑提供电力。
而著名的风力发电机生产商英国的Fortis公司目前也为一个工厂顶部安装了风力涡轮发电机,以提供该厂房的部分电力。
如何使风力发电与建筑更好的结合是建筑师正在努力探索的一个方向,而目前大都停留在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的方案阶段。
英国的ZED利用计算机模拟建筑的风环境,设计了Flower Tower,这是一个有四座塔楼的摩天楼,建筑师在这座建筑在四个塔楼交汇处安装了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这种风力发电机可以不受风向的限制,只要风力充足就能产生足够的电能,这样建筑在建成之后就可以不受风向的限制,使风能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在我国,珠江新城也已经完成了方案设计,这座建筑可以说是将风力发电与建筑完美结合起来,建筑师利用软件对建筑形体与当地风环境进行分析和模拟,得到了最佳的形体。
预计这座流线体建筑建成之后其能量可以全部自给自足。
3.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并利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的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是一种介于中央空调和分散空调之间的优化空调能源方式。
它具有中央空调合理利用能源、设备,能效系数高,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又具有分散空调调节灵活、方便、便于管理和收费等优势。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地源热泵地下环路的(即地热换热器)埋管方式,有水平埋管、垂直埋管和地下水热泵三种基本的配置形式。
水平埋管是地热换热器管道在浅层土壤中水平埋设。
水平埋管占地面积大,而且水平埋管的地热换热器容易受地表气候变化的影响,效率较低。
垂直埋管是地热换热器管道在土壤中垂直埋设地热换热器。
其型式和结构的选取应根据实际工程以及给定的建筑场地条件来确定。
地下水热泵系统就是通常所说的深水井回灌式水源热泵系统,其热源是从水井或废弃的矿井中抽取的地下水。
经过换热的地下水可以排入地表水系统,但为了保证地下水水位,对于较大的应用项目通常要求把地下水回灌到原来的地下水层。
近几年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尤其在天津等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新建的小区纷纷使用地源热泵系统。
天津市海河新天地小区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范例,小区内冬季供暖全部采用深水井回灌式地源热泵系统,而且该系统还为其中的商业部分提供夏季的空调制冷。
地源热泵系统由于高效节能,一机多用,运行稳定可靠,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其并网运行技术是电力市场发展方向。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激励政策研究及实行的不断深入、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风力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的发电及其并网方式不断涌现。
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面临着电网局部电压波动和谐波污染等电能质量问题,而大容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场,带来更为复杂的电网动态稳定、调频调压及经济调度等问题。
1.光伏发电的接入和并网方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核心部件,包括光伏阵列、逆变器和系统控制器传感器,以及滤波器、储能型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器、DC/DC升压电路等组成。
并网方式可以将光伏阵列组件输出与逆变器连接,直接或者经隔离变压器接入电网,亦或采用经高频逆变、变压器隔离、再经变频器方式与电网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