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国通史课件之——唐代政治、制度及其变迁.ppt

合集下载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20张PPT)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20张PPT)

制度
原因
两税 内容 法
影响
唐:两税法
背景: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 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 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土地 税收 平均 平均
土地 税收 兼并 平均
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 议,颁行“两税法”
唐: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
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
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一选官制度朝代选官制度选官标准西周战国至秦朝汉朝魏晋隋唐血缘军功爵制军功才能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赋税制度九品中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政务封驳审议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宰相政事堂中书门下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来改称中书门下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以户为基础的财产税,即户税(调)
国家
人民
以成年男子为基础的徭役和兵役
-财政支出:养兵、赈灾、工程、官 吏工资···
租庸调制
人丁
私有 土地
北魏孝文帝:均田令
人流丁民
战乱
其他流民
人丁
国有
土无荒地主地
国有 土地
土地
租庸调制
每丁每年要向国家: 1、交纳粟二石,称做租。 2、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 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3、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 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交一 定数额绢或者布以代役,这称做庸。
九品中 选官 正制 制度
科举制
隋 唐 制 三省六 度 部制 的 变 化 与 创 新 赋税
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皇帝
宰相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政令)(封驳审议)(执行 政务)

唐朝政治ppt课件

唐朝政治ppt课件
唐朝政治
目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NTENTS
• 唐朝政治制度概述 • 唐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 唐朝政治制度的评价与反思 • 唐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01
唐朝政治制度概述
皇帝制度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负责制定 国家大政方针,任免官员,颁
布法律等。
唐朝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确保皇位传承的稳定性。
监察制度
• 唐朝设立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官员行为,弹劾违法乱纪者,监督司法活动等。
• 御史台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他们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其他官员的干涉。 • 唐朝还建立了巡察使制度,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地方,监督司法活动,整顿吏治,确保地方政治稳定。 • 唐朝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确立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唐朝政治制度强调皇权至上、宰相辅政、监察独立等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
监察制度
唐朝设立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 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同时设立巡回监察御史 ,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影响
稳定统治
唐朝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有效地维护 了皇权和社会的稳定,避免了权力的过
度集中和滥用。
推动文化繁荣
唐朝宽松的政治环境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唐诗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促进经济发展
02
03
重视法治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完备,执法严格 ,对现代法治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行政效率
唐朝的官僚制度设计合理,各级官员职责明 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法制建设
唐朝重视法制建设,制定了《唐律疏议》等 法律,规范了社会秩序和官员行为。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皇权与相权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
本课小结选官之变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黑水都督府(726年量)督府登安东都护府新赋税之变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人身控制减弱
公平公正今国界

黑水都督府 (726年量)课后思考与探究: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给当今国家治理提 供哪些历史借鉴和历史智慧?都城O 府、州级驻所政权部族界米虚 今国界 南海
结合材料分析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之处?此种创新有什么影响 ?
结合材料分析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之处? 此种创新有什么影响?皇帝 皇帝决策程序化 减少决策
失误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提高工作效率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中央决策 和行政体 系日臻完 备。
相权三分彼此制约 相互牵制集体决议
关内道京兆府o 362921剑南道成都府160950
o 河南道河南府194746江南东道余杭郡 86258
河东道太原府 河北道赵郡124000 8157关内道京兆府o o 河南道河南府241202 18799
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到两税法
河东道太原府。 128905
东晋王羲之
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 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 才 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宋书 ·列传第五十四》材料二:今定中正,立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 之权势……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 ·刘毅传》
南 海
第7课都督府
于都护府
一、选官之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二、中枢之度—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三、赋税之度—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唐代基本制度及其演变.ppt

唐代基本制度及其演变.ppt

敦煌文书《神龙散 颁刑部格残卷》
敦煌文书《开元水 部式参卷》
第三节、官员选拔制度
一、学校
京师学
1、京师学 国子监六学
2、州学、县学 规模小、生徒有限
二、科举考试 1、常科与制举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通 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分常科 和制举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制 举则根据需要临时举行。
唐代入仕途径有三:
第五节 唐代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土地制度 1、均田制:与隋朝相比,数量相同,限制妇女。
不同:授田年龄缩短;扩大非农业人口的授权范围; 贵族授田(职田)更优厚;部分开对土地买卖的限制。 2、屯田与营田制。军事性质。
北方边地。屯戍、补贴军粮等。中央与藩镇财政之争。 3、土地私有化。土地兼并均田不行、屯田不立、田庄
502条。
少府、及监门、宿卫、计帐为其篇目,
凡三十三篇,为二十卷。”
总则 名例篇 57条
古《 代唐 法律
卫禁篇 33条 职制篇 59条
典 》 事律 户婚篇 46条
,现 共存 十最
厩库篇 28条 擅兴篇 24条
二早
贼盗篇 54条
篇最
,完
五 ○ 二
整 的 中
罪律
斗讼篇 诈伪篇 杂律篇 捕亡篇
60条 27条 62条 18条
2、三省制的瓦解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政事堂号‘中书门 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 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 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
唐玄宗十一年的变化
由此,中书省成为唐中叶以 后,最高的决策和行政机构。 三省并治发展成为天子之下 的丞相行政制度,昭示着中 央中枢职官的出现。
“汉唐宋军制之得失瞭然明白,就其三者而论之,宋之禁军不 如汉之践更,汉之践更不如唐之府兵,三代之制事可遽复,古之渐 以壮国势,以省国费,皆莫若唐府兵之尽善焉。然唐行之未百年而 中变者,何也?......太宗远矣,而子孙不能守,唐遂因以衰,而至 于后世之主,其于祖宗之法固不可轻改,而于兵尤当加慎重焉..”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卷一一七《严武备·军伍之制》

唐代制度及其变迁

唐代制度及其变迁

都督府
《旧唐书地理志一》:“缘边及襟带之地”。 设置改易,线索纷乱。大致而言,开元时有并州、益 州、荆州、扬州、潞州五大都督府,还有5个都督府,13个 中都督府,16个下都督府。职能为统管若干州的兵马甲仗 镇戍等事务。
都护府
边疆地区设置,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贞观时期有 安西、安北、单于、安东、安南,武后时加北庭。其下所 管辖的府州叫羁縻府州。 因边疆镇戍防卫等职能被节度使制度取代,都督和都 护在中唐以后被废除。
台院:侍御史,监察、纠弹中央官僚,参与审理疑难案件。
殿院:殿中侍御史,监察百官殿廷违法或失礼言行。 察院:监察御史,监察地方官与中央六部官员。 唐自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
——《通典》卷二四《职官六》
“三司推事”: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审判 司法行政 监察
制 度 变 化


中书门下 枢 兵 户 机 房 房 房
立的财政权力,所谓“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与当路 自供”。至此,唐代真正“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 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藩镇才算普遍形成了。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二、经济制度
(一)“丁中”与户籍制度
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 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
——《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
• 道。
• 贞观元年(627)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 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 南道,岭南道。 • 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在十道基础上,增设京幾道 、都幾道、黔中道,分山南为山南东、山南西,江南道为 江南东、江南西,共15道。 • 每道设采访处置使一人(后改为观察处置使)。京畿道、 都幾道以御史中丞担任。其他道则以所管辖的大州刺史或 大都督府长史担任。 • 道的职能跟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差不多,属监察区,后“许 其专停刺史务,废置由己。”(《唐会要》卷78《采访处 置使》)形成了州县之上的一级管理机构。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一)秦朝:郡县制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精品教学课件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精品教学课件
种,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封疆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一般情况下,土地只允许使用不
允(许3买)卖魏,晋实南际北上朝是一:种租封调建制土,地按国有户制征。收粮和绢帛。“租”“调”即为“田 赋”和“户调”。 露田(口同分时田,)租:调男十制五也岁是以北上魏给孝四十文亩帝,改女革二时十亩期,和奴均婢田也制可配以有套露的田税,收死法后令把田。 地规还定给:官受府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 桑男田还(要永负业田担)一:定给的男徭人役一人。二十亩,作为自己的财产,不用还给官府,也可以买卖
方式变化:由世袭、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 体现: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
二、三省六部制
【情景再现】假如当时皇帝得 知有群众反映景区女厕不足的 情况,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 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最近有群众反 映,景点女厕 皇帝 不够啊!
男厕太 多,增 加女厕!
没毛病 开干!
小结: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选官标准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西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
战国至汉初
军功爵制
军功
汉朝
察举制
品行
魏晋
九品中正制
家世、道德、才能
隋至清末
科举制
才学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上面这些选官制度的标准及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选官原则上来 看体现了什么? 标准变化:从血缘到军功;从德才到门第,再到考试方式选取德才兼备
(1)演变: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太宗: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④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