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定位放线方法之欧阳光明创编

合集下载

建筑定位放线

建筑定位放线

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线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放线。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

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我有20多年的施工经验,由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细(放线有很多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案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案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案1.前期准备:在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获得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和施工许可证。

其次,需要收集相关的地形地貌信息、地理地质资料和地理坐标系统等。

2.基点的选择:在确定建筑物定位放线方案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基点,作为整个工程的基准点。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已知的测量点,例如经过严密测量和校正的国家测量基准点等。

3.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通过实地测量或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仪器,确定建筑物在地面上的具体位置。

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建筑物所在地的经纬度、高程、水平距离和倾角等。

4.确定建筑物的朝向:通过测量建筑物所在地的真北角度或使用罗盘等仪器,确定建筑物的朝向。

朝向的选择通常是与周围环境、交通和景观等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以使建筑物的朝向最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5.放置放线点:根据建筑物的定位和朝向信息,确定建筑物的放线点。

放线点一般是位于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和各个房间或设备的边界线上。

放线点的位置可以通过实地测量和计算确定。

6.控制测量点的选择: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中,还需要选择一些控制测量点,以帮助进行后续的施工和定位控制工作。

控制测量点通常是位于建筑物周围的柱子、墙壁等固定物体上,以确保测量不会受到环境和天气等因素的干扰。

7.放线校核和调整:在完成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之后,需要对放线结果进行校核和调整。

校核主要是通过再次测量和计算放线点的位置和方位,以确定放线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放线结果与设计要求有较大误差,需要重新放线或调整。

8.制作放线图:最后,根据实际放线结果,制作建筑物的放线图。

放线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用于指导后续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控制和相关工作。

放线图应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放线点的坐标和方位信息等。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准确的测量和计算,以确保建筑物的准确定位和控制。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点和放线点,并进行校核和调整,可以使建筑物的定位放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建筑物如何定位放线

建筑物如何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图纸,将建筑物外墙的轴线交点(也称角点)测设到实地,作为建筑物基础放样和细部放线的依据。

由于设计方案常根据施工场地条件来选定,不同的设计方案,其建筑物的定位方法也不一样,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根据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定位在建筑区内新建或扩建建筑物时,一般设计图上都给出新建筑物与附近原有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如图9.5所示的几种情况。

图中绘有斜线的是原有建筑物,没有斜线的是拟建建筑物。

如图9.5(a)所示,拟建的建筑物轴线AB在原有建筑物轴线MN的延长线上, 可用延长直线法定位。

为了能够准确地测设AB,应先作MN的平行线M′N′,即沿原有建筑物PM与QN墙面向外量出MM′及NN′,并使MM′=NN′,在地面上定出M′和N′两点作为建筑基线。

再安置经纬仪于M′点,照准N′点,然后沿视线方向,根据图纸上所给的NA和AB尺寸,从N′点用钢尺量距依次定出A′、B′两点。

再安置经纬仪于A′和B′点,按90o角和相关距离定出A、C和B、D点。

图9.5如图9.5(b)所示,可用直角坐标法定位。

先按上法作MN的平行线M′N′,然后安置经纬仪于N′点,作M′N′的延长线,并按设计距离,用钢尺量取N′O定出0点,再将经纬仪安置于0点测设90o角,丈量OA值定出A点,继续丈量AB而定出B点。

最后在A、B两点安置经纬仪测设90o角,根据建筑物的宽度而定出C和D点。

如图9.5©所示,拟建建筑物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根据图示条件,主轴线的测设仍可用直角坐标法。

先用拉尺分中法找出道路中心线,然后用经纬仪作垂线,定出拟建建筑物的轴线,再根据建筑物尺寸定位。

2.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在建筑场地上,已建立建筑方格网,且设计建筑物轴线与方格网边线平行或垂直,则可根据设计的建筑物拐角点和附近方格网点的坐标,用直角坐标法在现场测设。

如图9.6所示,由A、B、C、D点的坐标值可算出建筑物的长度AB=a和宽度AD=b,以及MA′、B′N和AA′、BB′的长度。

5米深基坑土方施工方案之欧阳光明创编

5米深基坑土方施工方案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华能伊春“上大压小”热电联产(2X350MW)新建工程欧阳光明(2021.03.07)行政、生产综合楼土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铁二十二局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人:编制日期:目录目录2第一章编制依据3第二章工程概况3一、整体工程概况3二、土方开挖工程概况3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6一、工程地质情况6二、水文地质情况6第四章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7一、工程施工的重点7二、工程施工的难点7第五章施工部署7一、施工顺序7二、主要管理人员配备14三、施工人员及主要机械配备14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15第七章施工工艺15一、施工工艺15二、基坑降水、排水18三、土方开挖顺序及相关技术措施18第八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4一、质量标准24二、成品保护24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25第九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5一、安全生产目标25二、安全生产管理原则25三、土方施工安全措施26四、用电安全保证措施27五、机械安全保证措施28六、电(气)焊作业安全保证措施28七、雨天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8八、环境保护措施29九、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措施29第十章施工监测及应急措施30一、施工监测30二、应急措施30第一章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行政办公综合楼建筑图、结构图(2014年5月版);(2)业主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现场实际踏勘情况;(4)《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5)机械挖土方工艺标准(GY102-1996);(6)人工挖土方工艺标准(GY101-1996);(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其它的现行国家、电力规范、规程和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整体工程概况本工程集控楼及行政办公楼采用一体化设计,集中控制楼区域纵向长度为43.50m,,横向宽度为16.2m,共为三层,标高分别为±0.000m、5.600m、11.600m。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案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案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案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

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

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保留,对建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

(一)建筑轴线的测放由建筑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

用角度交汇法确定建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

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

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

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

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架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

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1、角度交汇法已知A、B、C点坐标,要求P点坐标,计算出现场测设数据β1、γ1、β2、γ2角值。

然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A、B、C三个坐标点,测设β1、γ1、β2、γ2各角,方向线AP、BP、CP交点即为所求P点。

点的点位。

2、后方交汇法公式:A =(XB -XA)+(YB -YA)ctg α△Y=-k △x 21kkb a x ++-=∆B =(YB -YA)-(XB -XA)ctg αC =(XB -XC)-(YB -YC)ctg βD =(YB -YC)-(XB -XC)ctg β把交叉点投测在四面的场外的控制桩上,以便使用。

(二)基槽灰线的撒设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

这项工作精度要求很高,要防止差错。

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三)建筑物基础放线1、基础放线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测主轴线。

经校核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积水坑线等。

2、验线基础验线允许偏差如下:长度:L≤30m 允许偏差±5mm30m<L≤60m 允许偏差±10mm60m<L≤90m 允许偏差±15mm90m<L 允许偏差±20mm基础放线经有关技术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和放线

房屋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和放线

房屋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和放线房屋建筑工程测量定位和放线一、工程定位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

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

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

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

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

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

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

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

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

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二级建造师《机电实务》葵花宝典(熟记必过)之欧阳光明创编

二级建造师《机电实务》葵花宝典(熟记必过)之欧阳光明创编

2014年二级建造师《机电实务》欧阳光明(2021.03.07)2H311010机电工程测量一、工程测量的原理1、水准测量、基准线测量高法是比较方便的。

所以,在工程测量中仪高法被广泛地应用。

3、保证量距精度的方法返测丈量,当全段距离量完之后,尺端要调头,读数员互换,按同法进行返测,往返丈量一次为一测回,一般应测量两测回以上。

量距精度以两测回的差数与距离之比表示。

4、平面安装基准线不少于纵横两条。

5、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二、工程测量的程序和方法(重点)1、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2、三角测量的网(锁)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

·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插网、线形网或插点等形式,各等级的插点宜采用坚强图形布设,一、二级小三角的布设,可采用线形锁,线形锁的布设,易近于直伸。

3、水准测量法的主要技术要求: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点。

4、设备安装过程中,测量时应注意:最好使用一个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点。

三、设备基础施工的测量步骤(了解)1、设置大型设备内控制网2、进行基础定位,绘制大型设备中心线测试图3、进行基础开挖与基础底层放线4、进行设备基础上层放线。

四、连续生产设备安装基准线的测设:放线就是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

五、管线工程测量1.定位时可根据地面上已有建筑物进行管线定位,也可根据控制点进行管线定位。

2.为了便于管线施工时引测高程及管线纵、横断面测量,应设管线敷设临时水准点。

3.地下管线工程测量必须在回填前,测量出起点、止点、窨井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应根据测量资料编绘竣工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六、长距离输电线路钢塔架(铁塔)基础施工的测量1.长距离输电线路定位并经检查后,可根据起、止点和转折点及沿途障碍物的实际情况,测设钢塔架基础中心桩。

建筑物定位放线方案

建筑物定位放线方案

建筑物定位放线方案建筑物定位放线方案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其准确的定位放线是建筑施工的基础。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定位放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是否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好相关的测量工具,如测量仪器、测量棚、激光测距仪等。

其次,要熟悉地形和建筑设计图纸,了解建筑物的布局和尺寸要求。

最后,要确定好放线的基准点和坐标系,以便进行精确的定位。

二、确定放线坐标点在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的关键坐标点。

这些坐标点通常包括建筑物的四个角点和中心位置,以及墙柱的位置和尺寸等。

确定好这些坐标点后,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放线工作。

三、放线测量方法建筑物的放线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传统的钢尺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和激光测距法等。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工程尺度来进行决定。

1. 传统的钢尺测量法传统的钢尺测量法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小型的建筑施工。

该方法需要使用钢尺和木桩等工具进行测量,并通过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来确定建筑物的坐标点。

2. 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一种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中小型的建筑施工。

该方法通过全站仪仪器进行测量,能够自动记录测量数据,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坐标点确定。

3. 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快速、精确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大型的建筑施工。

该方法通过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能够快速得到建筑物的坐标点,并且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

四、放线操作步骤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的关键坐标点,并标出在地面上。

2. 搭建测量棚,保证放线过程中的准确度。

3. 根据测量方法的选择,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4. 根据测量结果,在地面上标出建筑物的实际位置。

5. 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确保建筑物的尺寸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定位放线方法(1)欧阳光明(2021.03.07)(2)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图进行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 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

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在下面。

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一.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决定采用矩形网控制。

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二.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适宜于采用多边形现场控制网。

以与工程主轴线相对应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线作为控制网的轴线,控制轴线的间距为30m,形成现场控制网。

工程定位即以该轴线为准。

三.取工程纵横向的主轴线作为现场控制网轴线,组成现场控制网。

工程的其它轴线依据主轴线位置确定。

五.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

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

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六.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

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

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七.外控法施工要点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

(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八.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吊线坠法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九.上部结构标高测法±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

施测要点: (1) 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2) 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4) 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量测。

十.采用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天顶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

仪器采用:配90°弯管目镜的经纬仪。

激光经纬仪。

激光铅直仪。

自动天顶准直仪。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置在施工层的下面。

因此,施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并经常对光束的竖直方向进行检校。

十一.采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垂直传递 (1) 测量仪器建设激光测量仪是一种能自动保持工作精度,可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的多工序检测的便携式仪器,它具有6种功能(自动安平激光水平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准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平面仪、自动安平激光铅直平面仪、自动安平任意倾角激光束准直仪、自动安平激光圆锥面仪),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性能好、精度高的新颖测量仪,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节约劳力,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 (2) 施工方法使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竖向引测,首先选定控制点,将控制点选在1层或2层。

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引测控制点,组成控制网。

将新建立的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中竖向控制和施工放样的依据,在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在对应于这4个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150×150mm垂线投递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挡投点时施工用水流洒在仪器上。

为减少激光束衍射而产生的误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测程(30~40m),分段进行投点。

投测时,将仪器置于控制点,调平,让激光束垂直投测到新测楼面留孔处放置的有机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记下激光束的光斑圆心位置,则可进行所测楼面的放线工作。

十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1)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十三.采用天底准直法传递标高天底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底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也叫俯视法。

采用仪器:垂准经纬仪。

自动天底准直仪。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放在施工层,通过向天底方向投测的光束与在±0.00m层上的轴线控制点相重合,即将轴线传递到施工层。

十四.轴线的垂直传递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

在施工上部结构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

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

十五. 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 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2) 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十六.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

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

以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十七.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 而影响正常施工,和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对塔吊基座进行观测,检查塔吊基础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

十八.日照对高层建筑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一)、由于考虑到日照对建筑竖向偏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进行观测。

观测随建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每30m实测一次,实测时应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的晴天天气进行,从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测得其位移变化数值与方向,并记录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

竖向位置使用天顶法(二)、工程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

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在垫层上埋设临时观测点。

当建筑施工到±0.00层时,再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

然后每施工一层、测设一次,直至竣工。

(三)、沉降观测必须由专业测量师负责,采取定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三定方针。

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

(四)、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1)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2)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二十.为了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及时掌握挡土体的变形状况,对挡土体进行监测。

在护坡桩基坑一侧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安全。

二十一.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一)、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二)、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三)、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 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的倍数。

(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6)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四)、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

(五)、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1)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

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

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