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定位放线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建筑定位放线施工方案

建筑定位放线施工方案

建筑定位放线施工方案建筑定位放线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准确性和延续性。

在施工中,定位放线不仅涉及工程测量技术,还需要施工人员的经验和技能。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定位放线施工方案。

建筑定位放线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放线方法、放线工具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准备工作。

在进行定位放线施工之前,必须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核对。

这其中包括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地形地貌图、地基情况等。

同时,确认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坐标,并进行测试和校正。

此外,还需确保放线所需的相关工具和仪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其次是放线方法。

定位放线主要有全站仪、剖面仪和平行线法三种方法。

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放线工具,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

剖面仪主要用于开挖和土方工程,其测量精度高,适用于悬崖峭壁等特殊地形。

平行线法适用于小型工程和简单地形的放线,通过测量并延长基线,再通过平行线法确定建筑物的位置。

再次是放线工具。

建筑定位放线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测量工具,包括全站仪、测量杆、三角板、平角尺等。

其中,全站仪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放线。

测量杆用于测量高差,三角板用于确定直线或水平线,平角尺用于测量角度。

最后是注意事项。

在进行建筑定位放线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放线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技巧,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准确。

其次,施工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再次,定位放线必须经过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最后,施工人员还需注意安全问题,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

总之,建筑定位放线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准确性和延续性。

通过准备工作、放线方法、放线工具和注意事项的合理安排和执行,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定位放线的质量和效果。

施工定位放线课件

施工定位放线课件

定位放线的依据
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现场 实际情况等。
定位放线的原则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提 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定位放线的常用方法
01
02
03
04
直角坐标法
利用坐标系确定点位,适用于 场地较小、较规则的施工场地

极坐标法
利用极坐标系确定点位,适用 于远距离测量和连续测量。
角度交汇法
利用两个方向线的交点确定点 位,适用于建筑物定位和放样
02
定位放线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 环节,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步骤。
定位放线的重要性
确定建筑物在地面上的位置,防止出现位置偏移等现象,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定位放线,可以合理规划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 的依据。
定位放线还可以帮助检测工程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 安全。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方法
定位放线前的复核
在开始定位放线前,对施工图纸进行 复核,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确定定位控制点
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需要使用的定位控制点,并做好标记 。
定位放线实施
根据定位控制点,使用定位放线工具 进行定位放线,确保放线的精度和准 确性。
安全措施
在定位放线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安全围栏等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03
施工定位放线的具体实施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01
02
03
确定施工图纸
熟悉并理解施工图纸,确 保对施工图纸中各项内容 有清晰的认识。
准备定位放线工具
根据施工图纸的需求,准 备相应的定位放线工具, 如卷尺、全站仪、铅锤等 。

工程施工定位放线方法

工程施工定位放线方法

工程定位放线方法(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图进行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XX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 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

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在下面。

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一.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决定采用矩形网控制。

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二.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适宜于采用多边形现场控制网。

以与工程主轴线相对应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线作为控制网的轴线,控制轴线的间距为30m,形成现场控制网。

工程定位即以该轴线为准。

三.取工程纵横向的主轴线作为现场控制网轴线,组成现场控制网。

工程的其它轴线依据主轴线位置确定。

五.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

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

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六.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

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

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七.外控法施工要点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

(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施工定位放线详细讲解

施工定位放线详细讲解
明确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确保定位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03
定位放线方法与步骤
确定基准点
基准点是定位放线的 起始点,其坐标和位 置必须准确可靠。
基准点一般选择在相 对稳定的位置,如建 筑物的角点、道路交 叉口等。
在施工前,应先对基 准点进行校核,确保 其准确性。
确定坐标系与坐标点
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 确定合适的坐标系,确保测量 和定位的准确性。
02
定位放线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资料与现场勘查
01
收集工程设计图纸、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项目要 求和定位放线精度。
02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了解现场地形、地貌、 障碍物等实际情况。
03
核实定位依据,确保定位放线准确可靠。
制定定位放线方案
01
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 制定定位放线方案,明确放线方 法、精度要求和安全措施。
坐标点是基准点的延伸,用于 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尺寸。
坐标点应根据施工图纸和基准 点的位置进行计算和确定。
Hale Waihona Puke 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定位放线01
根据确定的坐标系和坐标点,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定位放线。
02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仪器。
在定位放线过程中,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
这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03
降低施工成本
准确的定位放线可以避免因位置偏差导致的返工和设计变更,从而降低
施工成本。此外,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优化施工流程,进一步
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定位放线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定位放线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建筑和工程实践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定位 放线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土建房屋施工放线,从定位到封顶全过程详解

土建房屋施工放线,从定位到封顶全过程详解

土建房屋施工放线,从定位到封顶全过程详解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线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放线。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

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 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

定位放线施工方案

定位放线施工方案

定位放线施工方案1. 引言定位放线是施工前的重要步骤,它在工程施工的前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放线可以保证施工的精度和效率,避免后续工作的错误和瑕疵。

本文档将介绍定位放线的施工方案,包括步骤、工具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施工人员顺利进行定位放线工作。

2. 施工步骤定位放线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准备工作在开始放线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建筑或工程的设计图纸,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施工图。

其次,确定放线的起点和终点,并标注在施工图上。

最后,准备好所需的放线工具和材料,如测量工具、绳索、钉子等。

2.2 确定放线轴线根据施工图上的标注,确定需要放线的轴线。

采用合适的方法,如直线法、三角法或双线法等,确定放线轴线的位置和方向。

2.3 设置基准点在放线轴线的起点和终点上设置基准点。

基准点可以是永久性的地物,如墙角、柱子等,也可以是钉子、临时木桩等。

基准点的设置需要经过精确的测量和标注,以确保后续的放线工作的准确性。

2.4 放置放线绳索根据放线轴线的位置和方向,将绳索沿着基准点进行放置。

确保绳索的紧绷和平直,以保证放线的准确性。

在放置绳索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铅垂线等工具进行辅助。

2.5 检查放线准确性放置绳索后,需要对放线的准确性进行检查。

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测量尺、水平仪等,检查绳索的位置、方向和水平度。

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调整和修正。

2.6 固定放线绳索在放线确定无误后,需要将绳索进行固定,以确保其位置和方向不发生变化。

可以使用钉子、木桩或特殊的固定夹具等,将绳索牢固地固定在基准点上。

3. 工具和材料进行定位放线施工时,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测量工具:测量尺、水平仪、铅垂线等。

•绳索:用于放置放线轴线和辅助固定。

•基准点:墙角、柱子、钉子、临时木桩等。

•固定工具:钉子、木桩、夹具等。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定位放线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核对施工图:确认施工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放线错误。

施工定位放线剖析课件

施工定位放线剖析课件

定位放线的基本流程
准备工作
熟悉施工图纸和测量规范,确定测量方案和 使用的仪器设备。
确定基准
确定测量基准,包括平面和高程基准,以确保 测量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现场测量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测量,包括角度、距离、 高度等参数的测量。
数据处理
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建筑物的位置 、形状和尺寸。
现场标示
施工定位放线剖析课件

CONTENCT

• 施工定位放线概述 • 定位放线的准备工作 • 定位放线的具体实施 • 定位放线的质量保证 • 定位放线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施工定位放线案例分析
01
施工定位放线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施工定位放线是指利用测量技术,按照设计要求将建筑物或构筑 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高程正确地标示在施工场地上,作为 施工的依据。
感谢聆听
确定定位放线的步骤和 方法:根据定位放线方 案,确定具体的步骤和 方法,包括测量、标记 、放样等。
准备定位放线工具
80%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根据定位放线方案选择合适的仪 器。
100%
准备定位放线标记材料
如油漆、标记牌、木桩等,以便 对定位放线进行标记。
80%
准备其他相关工具
定位放线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对于 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定位放线的历史与发展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3
定位放线技术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最早的简单几何测量到现代的高精度GPS定位技术 ,定位放线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定位放线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 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土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土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

土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一、前言土建工程的定位和测量放线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施工顺利进行。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土建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的方案。

二、定位和测量放线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控制点:首先根据工程图纸确定需要放线的位置和方向,并且选取几个控制点。

控制点需要具备稳定性和能够准确测量的条件,通常选择建筑物角点或者标志物。

2.测量仪器和设备准备: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例如全站仪、水平仪、测距仪等。

需要提前检查仪器的精度和工作状况。

3.工程图纸准备:将工程图纸进行放大和标注,使其便于测量放线。

1.控制点的测量:首先利用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并标注在图纸上。

控制点的测量需要有两个以上的点来确定,通过计算坐标的平差得到系统的误差和变形。

2.定位点的测量:根据工程图纸上的要求,选取需要放线的位置和方向,利用全站仪进行定位点的测量。

放线的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方向要与地理方位相符,可以通过磁针进行校正。

3.放线方式选择:根据土建工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放线方式。

常见的放线方式有基准线放线、交点放线、中心放线等。

放线需要利用测距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放线,确保放线的准确性。

4. 放线精度的控制: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精度要求,控制放线的精度。

一般情况下,放线精度应控制在±5mm以内,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和平差来控制精度。

四、实际工程案例以大型商业建筑项目为例,介绍定位和测量放线的具体步骤和方案。

1.根据工程图纸确定控制点:选取了建筑物四个角点作为控制点,确保了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测量仪器和设备准备:选用了高精度全站仪、水平仪和测距仪等测量仪器,并在实际测量前进行了仪器的校准和功能测试。

3.工程图纸准备:对工程图纸进行了放大和标注,方便后续的测量和放线。

4.控制点的测量:利用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测量,得到了控制点的坐标,并标注在图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沉降观测
• 工程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当浇筑基础垫层时,
在垫层上埋设临时观测点。当建筑施工到±0.00层时,再 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 测设一次,直至竣工。
• 沉降观测必须由专业测量师负责,采取定人员、定仪器、
定时间的三定方针。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
• 沉降观测点位置与埋设方法见图示。 • 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 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 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 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 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基准点是变形观 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 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2) 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 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 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 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上部结构标高测法
• ±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
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施测要点: (1) 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
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 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矩形控制网
• 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决定采用矩形网
控制。
• 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
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 30m×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 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
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 物进行观测。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 基准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 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 地测出其原始标高。以后根据施工进展, 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 安全防护措施。
•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定
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 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 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轴线的垂直传递
• 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
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 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在施工上部结构 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 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 施工层。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 的位置进行校核。
建 筑 基 础——施工放线
编制:周洋
目录
工程定位放线方法
• (1)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
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 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 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 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 (2) 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
•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
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 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
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
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 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度。 (2) 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
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 和温度改正。
(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铝合金直尺 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4) 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 第二基点向上量测。
采用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
多边形现场控制网
• 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适宜于采用多边
形现场控制网。
• 以与工程主轴线相对应的互成120°方向的
三根线作为控制网的轴线,控制轴线的间 距为30m,形成现场控制网。工程定位即以 该轴线为准。
纵横主轴线控制网
• 取工程纵横向的主轴线作为现场控制网轴
线,组成现场控制网。工程的其它轴线依 据主轴线位置确定。
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 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
而影响正常施工,和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 对塔吊基座进行观测,检查塔吊基础下沉 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 正常。
日照对高层建筑 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
• 由于考虑到日照对建筑竖向偏差具有重要
影响,因此需进行观测。观测随建筑物施 工高度的增加,每30m实测一次,实测时应 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的晴天天气进行,从 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 以测得其位移变化数值与方向,并记录向 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竖向位置使用天顶 法。
• (3) 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
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由于施 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 方便。
• (4) 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0线为基准
(1)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2)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 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挡土体观测
• 为了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及时掌握挡土
体的变形状况,对挡土体进行监测。在护 坡桩基坑一侧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 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 安全。
结构施工测量
• (1) 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
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 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 构安装测量等。
• (2)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
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 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 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 行于外廓轴线。
• (2) 施工方法
使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竖向引测,首先选定控制点,将控制点选 在1层或2层。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引测控制点,组成控制网。将新建立 的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中竖向控制和施工放样的依据,在以上各层楼面浇 筑砼时,在对应于这4个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150×150mm垂线投递孔,并在 留孔处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挡投点时施工用水流洒在仪器上。为减少 激光束衍射而产生的误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测程(30~40m),分段进行投点。
土方开挖标高确定
• 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
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在接近基底 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 钢筋上做记号。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 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
•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
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以上的标 高传递打好基础。
• 天顶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进行
竖向投测。 仪器采用:配90°弯管目镜的经纬仪、激光经纬仪、
激光铅直仪、自动天顶准直仪、自动天顶──天底 准直仪。 仪器使用:将仪器安置在施工层的下面。因此,施 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 物击伤,并经常对光束的竖直方向进行检校。
采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 垂直传递
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
定的标准进行埋设, 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 放坡线1 m以外的坚固 地方,其深度应大于 当地的冻土线深度, 桩顶周围应砌筑20 cm 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 他保护措施(如图)。
基础施工测量
•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
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 下的抄平放线。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 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 要的,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 虑沉降测量。
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 (2) 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 (3)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的倍数。 • (4)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 (5) 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
• 3.3.1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
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 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 (1)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
•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
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
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 不铅直的误差。
•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
并妥善保护好。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 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