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知识大全(整理)

气相色谱知识大全(整理)

气相色谱知识大全(整理)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色谱法,又称层析法。

根据其分离原理,有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方法。

吸附色谱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用溶剂或气体洗脱,以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

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其中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流动相。

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

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

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方法,有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色谱所用溶剂应与试样不起化学反应,并应用纯度较高的溶剂。

色谱时的温度,除气相色谱法或另有规定外,系指在室温下操作。

分离后各成分的检出,应采用各单体中规定的方法。

通常用柱色谱、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分离有色物质时,可根据其色带进行区分,对有些无色物质,可在245-365nm的紫外灯下检视。

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也可喷显色剂使之显色。

薄层色谱还可用加有荧光物质的薄层硅胶,采用荧光熄灭法检视。

用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部分剪下或挖取,用溶剂溶出该成分,再用分光光度法或比色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在纸或薄层板上测出,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以纸或薄层板上测出。

柱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接于色谱柱出口处的各种检测器检测。

柱色谱还可分部收集流出液后用适宜方法测定。

柱色谱法所用色谱管为内径均匀、下端缩口的硬质玻璃管,下端用棉花或玻璃纤维塞住,管内装有吸附剂。

气相色谱法知识汇总

气相色谱法知识汇总

气相色谱法知识汇总1.气相色谱法(GC):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法。

2.气相色谱要求样品:气化,不适用于大部分沸点高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对于腐蚀性能和反应性能较强的物质更难于分析。

大约有15%~20%的有机物能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3.气相色谱仪的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温控系统、记录系统。

4.气路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器和载气流速控制;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

5.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气体进样器(六通阀):试样首先充满定量管,切入后,载气携带定量管中的试样气体进入分离柱;液体进样器:不同规格的微量注射器,填充柱色谱常用10μL;毛细管色谱常用1μL;新型仪器带有全自动液体进样器,清洗、润冲、取样、进样、换样等过程自动完成,一次可放置数十个试样。

6.进样方式:分流进样:样品在汽化室内气化,蒸气大部分经分流管道放空,只有极小一部分被载气导入色谱柱;不分流进样:样品直接注入色谱的汽化室,经过挥发后全部引入色谱柱。

7.分离系统:色谱柱:填充柱(2~6mm直径,1~5m长),毛细管柱(0.1~0.5mm直径,几十米长)。

8.温控系统的作用:温度是色谱分离条件的重要选择参数;气化室、色谱柱恒温箱、检测器三部分在色谱仪操作时均需控制温度;气化室: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检测器:保证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冷凝;色谱柱恒温箱: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

9.检测系统:作用:将色谱分离后的各组分的量转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指标:灵敏度、线性范围、响应速度、结构、通用性,通用型——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专属型——对特定物质有高灵敏响应;检测器类型: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10.热导检测器的主要特点: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对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有响应,不破坏样品;灵敏度不高。

1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特点:优点:(1)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2)通用型检测器(测含C有机物);(3)氢焰检测器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响应迅速、死体积小、线性范围宽等特点;(4)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检测下限可达10-12g·g-1;缺点:(1)对载气要求高;(2)检测时要破坏样品,无法回收样品;(3)不能检测永久性气体、水及四氯化碳等。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相关知识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相关知识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相关知识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它利用气体载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

GC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溶解在载气中,通过固定在柱内的固定相或液定相中进行分离。

在载气的作用下,样品进入柱内,固定相将样品分为不同的组分,这些组分根据它们与固定相的亲缘性和扩散系数的不同,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子,从而实现了样品的分离。

随后,通过检测器测量进入检测器的各个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峰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大小,可以对待测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气相色谱中,载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分析目标和需要使用不同的载气。

常见的载气有惰性气体(如氮气、氦气等)、氢气和空气等。

选择载气时需考虑载气的吸附能力、溶解度、成本以及对分析仪器设备的影响等因素。

固定相是气相色谱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样品的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

固定相一般由多孔吸附剂或液体填充剂组成。

常见的固定相有聚硅氧烷、交联聚苯乙烯等。

液定相是一种特殊的固定相,常用于极性物质的分离。

气相色谱主要包括注射口、柱子和检测器。

注射口是将样品进样到柱子的地方,常用的有进样阀、分注器和进样针等。

柱子是GC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选择合适的柱子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

常用的GC柱子有毛细管柱、填充柱和开放管道柱等。

检测器则负责对通过柱子的各个组分进行检测和信号输出。

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率检测器(TCD)、质谱检测器(MS)等。

在气相色谱的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样品的制备过程,避免样品中的杂质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

其次,要正确选择和调整分析条件,包括合适的柱子、载气流速、柱温等。

同时还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并根据检测器的特点调整相应的参数。

最后,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的分析结果。

气相色谱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分析和质量控制中。

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

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

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一、GC的原理GC是一种基于样品挥发性物质在固定相柱中传质的方法。

样品在高温下气化,进入气相色谱柱。

柱子中填充了一种固定相,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亲和力不同,因此会按照相对亲和力的大小顺序通过柱子,最终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GC的仪器设备GC仪器主要由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进样系统用于将样品引入色谱柱。

色谱柱是分离化合物的关键,通常由玻璃制成,内部填充着固定相。

检测器用于检测化合物,并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检测到的信号。

三、GC的操作步骤1.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制备成气相可挥发的形式,例如通过溶解或萃取等方法。

2.进样:将样品注入进样器中,通过进样系统引入柱子中。

3.分离:样品在柱子中被分离,分离速度取决于化合物的挥发性和在固定相上吸附的亲和力大小。

4.检测:化合物通过柱子后,进入检测器。

根据检测器的原理,可以获得不同化合物的信号。

5.数据处理:将检测到的信号转化为峰,通过峰的面积和高度等参数来定量和分析化合物。

四、GC的应用领域1.环境分析:GC可用于检测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例如揮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农药残留等。

2.药物分析:GC可用于药物分析,如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测定。

3.食品安全:GC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

4.石油和化学工业:GC用于石油和化学工业中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分析。

5.化妆品和香料:GC可用于检测和分析化妆品和香料中的挥发性成分。

综上所述,有机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和食品等领域的分析方法。

其原理简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且灵敏度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气相色谱知识

气相色谱知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采用冲 洗法的柱色分离技术。
中文名称:气相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 GC
样品:
气体样品
气体、液体
液体样品
原理:(样品进样口)通过加热,
使每个成份被汽化。
载气将样品送入色谱柱样品汽化后,被载气代入色谱柱中,
由于试样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
色谱柱将样品中不同的成分相 柱分中 中离分 运开配 行系 速数 度不不同同进,而各组分分离在,色谱
气相色谱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 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设备简单、投资小、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目前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卫生、有机合成、生物化学、食品、农药及 环境监测等领域。
气相色谱法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ett创立
1941年Martin和Synge提出了液液色谱法,预见了气液色谱。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成份的峰面积与成分的浓度成正例。
未知的样品 ?ppm
成份 A
峰面积: 700
Conc. (ppm)
100
70
标准样品1uL (成份 A 100ppm)
成份 A
峰面积: 1000
峰面积
标准样品是定量分析所必需的。
700 1000
可以在气相色谱分析的化合物
| C18
230℃等温分析 高沸点化合物出峰会比较早。 The separation of C12C15 is poor. C12-C15 分离的比较差。
100 ℃ -10 ℃ /min-280 ℃
程序升温分析
正构烷烃出峰间隔相等的

气相色谱仪基础知识

气相色谱仪基础知识

21
21
6.数据分析• 数据不良时的Fra bibliotek查措施22
22
6.数据分析
• 计算方法
23
23
6.数据分析
• 定性参数
24
24
6.数据分析
• 定量方法(一)
25
25
6.数据分析
• 面积归一法
26
26
6.数据分析
• 校准面积归一法
27
27
6.数据分析
• 定量方法(二)
28
28
6.数据分析
• 外标法
气相色谱仪基础知识
1
气相色谱仪基础知识
1 色谱原理和基本构成 2 载气部分 3 进样口部分 4 色谱柱 5 检测器 6 数据分析
2
2
1.色谱原理和基本构成
• 色谱起源
3
3
1.色谱原理和基本构成
• 色谱定义
4
4
1.色谱原理和基本构成
• 气相色谱构成示意图
5
5
1.色谱原理和基本构成
• 气相色谱基本流路图
13
13
3.进样口部分
• 不分流进样2
14
14
4.色谱柱
• 色谱柱类型
15
15
4.色谱柱
• 载气控制方式
16
16
5.检测器
• 常用检测器
17
17
5.检测器
• FID检测器
18
18
5.检测器
• FID检测器进样过程
19
19
5.检测器
• FID检测器使用事项
20
20
6.数据分析
• 数据可靠性判断

气相色谱基本知识

气相色谱基本知识

气相色谱根本知识气相色谱是色谱中的一种,就是用气体做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在别离分析方面,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高灵敏度:可检出10-10克的物质,可作超纯气体、高分子单体的痕迹量杂质分析和空气中微量毒物的分析。

2、高选择性:可有效地别离性质极为相近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和各种同位素。

3、高效能:可把组分复杂的样品别离成单组分。

4、速度快:一般分析、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有利于指导和控制生产。

5、应用范围广:即可分析低含量的气、液体,亦可分析高含量的气、液体,可不受组分含量的限制。

6、所需试样量少:一般气体样用几毫升,液体样用几微升或几十微升。

7、设备和操作比拟简单。

气相色谱法的一些常用术语及根本概念解释:1、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一个体系中的某一均匀局部称为相;在色谱别离过程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通过或沿着固定相移动的流体称为流动相。

2、色谱峰:物质通过色谱柱进到鉴定器后,记录器上出现的一个个曲线称为色谱峰。

3、基线:在色谱操作条件下,没有被测组分通过鉴定器时,记录器所记录的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图线称为基线。

4、峰高与半峰宽:由色谱峰的浓度极大点向时间座标引垂线与基线相交点间的高度称为峰高,一般以h表示。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为半峰宽,一般以x1/2表示。

5、峰面积:流出曲线〔色谱峰〕与基线构成之面积称峰面积,用A表示。

6、死时间、保存时间及校正保存时间:从进样到惰性气体峰出现极大值的时间称为死时间,以td表示。

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高值所需的时间称保存时间,以tr表示。

保存时间与死时间之差称校正保存时间。

以Vd表示。

7、死体积,保存体积与校正保存体积:死时间与载气平均流速的乘积称为死体积,以Vd 表示,载气平均流速以Fc表示,Vd=tdxFc。

保存时间与载气平均流速的乘积称保存体积,以Vr表示,Vr=trxFc。

8、保存值与相对保存值:保存值是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时间或用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气相色谱基本知识

气相色谱基本知识
适合多组分难分离的物质分离 5)顶空进样 6)微相固萃取进样
SSI 分流模式流路图
SSI 不分流模式流路图
SSI分流流量计算
隔垫吹扫填充进样口
对于毛细管柱:
1.增加了隔垫吹扫的功能
隔垫吹扫的作用:由于要让进去的液体或固体样品在汽化室汽化, 这里必然 有高温,高温会使隔垫上的一些易挥发的物质出来,同时 由于进样针的插入,有可能会使垫圈上的物质脱落,若没有隔垫吹 扫,则会使色谱图上出现鬼峰,采用隔垫吹扫,这些物质可以从隔垫 吹扫气路吹走.
原理)
二、气相色谱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气相色谱法是以惰性气体(N2、He、Ar、H2等)为流动相 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其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并与适当的检 测手段相结合,就构成了气相色谱分析法。
分类:根据固定相的状态不同,可将其分为气固色谱和气
液色谱。
3.气相色谱流程
气相色谱法用于分离分析样品的基本过程如下图:
3.进样的速度
1)对于有的样品,进样速度要快 2)留针:对于粘滞的样品,先刺入隔垫,进针2/3,推针不马上进
行,待升温使其溶解后再推针.
4. 泄漏:
进样垫和柱泄漏会改变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样品可能从泄 漏处跑掉,空气会扩散入进样口造成柱损伤。定期更换进 样垫并在第一次发生问题时检查柱连接。
5.进样口温度、分流比等设置不正确
典型色谱图
问题色谱图
#1 #2 #3 #4 #5 #6 #7 #8 #9
毛细管柱问题2
鬼峰:残留或柱污染
典型色谱图
问题色谱图
#1 #2 #3 #4 #5 #6 #7 #8 #9
毛细管柱问题3
RT 和面积完全不同:用错了柱子
典3 #4 #5 #6 #7 #8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概述:色谱法是一种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及石油化工的突起促使了GC技术大发展,而七、八十年代生命科学、生化、制药工业的发展推动了HPLC的迅速发展。

目前除分析化学外,生物化学,石油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学科都普遍采用色谱技术。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其高效,快速和自动化等特点成为当代分析仪器中发展最快的仪器。

HPLC已成为操作方便、准确、快速并能解决困难分离问题的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适用范围广:已知有机物中仅20%不经预先化学处理,可用GC分析;而其余80%有机物可用HPLC分析。

HPLC适于分离生物、医学大分子和离子化合物,不稳定的天然产物,种类繁多的其它高分子及不稳定化合物。

第一课色谱法概述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复分配而实现分离。

在色谱技术中,流动相为气体的叫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的叫液相色谱。

固定相可以装在柱内,也可以做成薄层。

前者叫柱色谱,后者叫薄层色谱。

根据色谱法原理制成的仪器叫色谱仪,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色谱法的创始人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

1905年,他将从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顶端,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结果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在管内显示出不同的色带,色谱一词也由此得名。

这就是最初的色谱法。

后来,用色谱法分析的物质已极少为有色物质,但色谱一词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谱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2年,詹姆斯和马丁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物并提出了塔板理论。

1956年范第姆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反映载气流速和柱效关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谱理论。

同年,高莱(Golay)发明了毛细管拄,以后又相继发明了各种检测器,使色谱技术更加完善。

50年代末期,出现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仪器,克服了气相色谱不适于定性的缺点。

则年代,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和高压泵的出现,高效液相色谱迅远发展,使得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目前,由于高效能的色谱往、高灵敏的检测器及微处理机的使用,使得色谱法已成为一种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分析仪器。

在这里主要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法。

同时也适当介绍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方法也适用于液相色谱法。

其不同之处在液相色谱法中介绍。

第二课气相色谱仪典型的气相色谱仪具有稳定流量的载气,将汽化的样品由汽化室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得到分离,并先后从色谱柱中流出,经过检测器和记录器,这些被分开的组分成为一个一个的色谱峰。

色谱仪通常由下列五个部分组成: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和流量的调节与测量元件等)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两部分)3.分离系统(主要是色谱柱)4.检测、记录系统(包括检测器和记录器)5.辅助系统(包括温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第三课气相色谱仪-载气系统载气通常为氮、氢和氢气,由高压气瓶供给。

由高压气瓶出来的载气需经过装有活性炭或分子筛的净化器,以除去载气中的水、氧等有害杂质。

由于载气流速的变化会引起保留值和检测灵敏度的变化,因此,一般采用稳压阀、稳流阀或自动流量控制装置,以确保流量恒定。

载气气路有单柱单气路和双柱双气路两种。

前者比较简单,后者可以补偿因固定液流失、温度被动所造成的影响,因而基线比较稳定。

第四课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汽化室。

气体样品可以用注射进样,也可以用定量阀进样。

液体样品用微量注射器进样。

固体样品则要溶解后用微量注射器进样。

样品进入汽化室后在一瞬间就被汽化,然后随载气进入色谱柱。

根据分析样品的不同,汽化室温度可以在50一400℃范围内任意设定。

通常,汽化室的温度要比使用的最高柱温高 10一50℃以保证样品全部汽化。

进洋量和进样速度会影响色谱柱效率。

进样量过大造成色谱柱超负荷,进样速度慢会使色谱峰加宽,影响分离效果。

第五课气相色谱仪-分离系统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分离系统。

试样中各组分的分离在色谱柱中进行,因此,色谱柱是色谱仪的核心部分。

色谱往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现分别叙述如下: 1.填充柱填充柱由柱管和固定相组成,柱管材料为不锈钢或玻璃,内径为2—4毫米,长为1—3米。

往内装有固定相,固定相又包括固体固定相和液体固定相两种。

2.毛细管往毛细管柱又叫空心柱,空心柱分涂壁空心柱,多孔层空心柱和涂载体空心柱。

涂壁空心柱是将固定液均匀地涂在内径0.1—0.5毫米的毛钢管内壁而成。

毛细管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玻璃或石英。

这种色谱柱具有渗透性好、传质阻力小等特点,因此柱子可以做得很长(一般几十米,最长可到三百米)。

和填充柱相比,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

其缺点是样品负荷量小,因此经常需要采用分流技术。

柱的制备方法也比较复杂;多孔层空心柱是在毛细管内壁适当沉积上一层多孔性物质,然后涂上固定液。

这种柱容量比较大,渗透性好,故有稳定、高效、决速等优点。

第六课气相色谱仪-检测系统1.热导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Thermal coductivity detector,简称 TCD ),是应用比较多的检测器,不论对有机物还是无机气体都有响应。

热导检测器由热导池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

热敏元件是两根电阻值完全相同的金属丝(钨丝或白金丝),作为两个臂接入惠斯顿电桥中,由恒定的电流加热。

如果热导池只有载气通过,载气从两个热敏元件带走的热量相同,两个热敏元件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其电阻值变化也相同,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样品混在载气中通过测量池,由于样号气和载气协热导系数不同,两边带走的热量不相等,热敏元件的温度和阻值也就不同,从而使得电桥失去平衡,记录器上就有信号产生。

这种检测器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

被测物质与载气的热导系数相差愈大,灵敏度也就愈高。

此外,载气流量和热丝温度对灵敏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热丝工作电流增加—倍可使灵敏度提高3—7倍,但是热丝电流过高会造成基线不稳和缩短热丝的寿命。

热导检测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对有机物和无机气体都能进行分析,其缺点是灵敏度低。

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 简称氢焰检测器。

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用不锈钢制成的离子室。

离子室由收集极、极化极(发射极)、气体入口及火焰喷嘴组成。

在离子室下部,氢气与载气混合后通过喷嘴,再与空气混合点火燃烧,形成氢火焰。

无样品时两极间离子很少,当有机物进入火焰时,发生离子化反应,生成许多离子。

在火焰上方收集极和极化极所形成的静电场作用下,离子流向收集极形成离子流。

离子流经放大、记录即得色谱峰。

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离子化反应的过程如下:当氢和空气燃烧时,进入火焰的有机物发生高温裂解和氧化反应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又与氧作用产生离子。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这些离子形成离子流,经放大后被记录下来。

所产生的离子数与单位时间内进入火焰的碳原子质量有关,因此,氢焰检测器是一种质量型检测器。

这种检测器对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有响应,其灵敏度比热导检测器要高几个数量级,易进行痕量有机物分析。

其缺点是不能检测惰性气体、空气、水、C0,CO2、NO、S02及H2S等。

3.电子捕获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是一种选择性很强的检测器,它只对合有电负性元素的组分产生响应,因此,这种检测器适于分析合有卤素、硫、磷、氮、氧等元素的物质。

在电子捕获检测器内一端有一个多放射源作为负极,另一端有一正极。

两极间加适当电压。

当载气(N2)进入检测器时,受多射线的辐照发生电离,生成的正离子和电子分别向负极和正极移动,形成恒定的基流。

合有电负性元素的样品AB进入检测器后,就会捕获电子而生成稳定的负离子,生成的负离子又与载气正离子复合。

结果导致基流下降。

因此,样品经过检测器,会产生一系列的倒峰。

电子捕获检测器是常用的检测器之一,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主要缺点是线性范围较窄。

第七课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很好的分离、分析方法,它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但是气相色谱仅能分析在操作温度下能汽化而不分解的物质。

据估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直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化合物约占15%,加上制成衍生物的化合物,也不过20%左右。

对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等,很难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为解决这个问题,70年代初发展了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与经典液相色谱相同,但是它采用了高效色谱拄、高压泵和高灵敏度检测器。

因此,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效率、分析速度和灵敏度大大提高。

就其分离机理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液-液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四类。

液—固色谱的色谱柱内填充固体吸附剂,由于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因此,流动相带着被测组分经过色谱柱时,各组分被分开。

液—液色谱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作为固定相的液体涂在惰性担体上,流动相与固定液不互溶。

当带有被测组分的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时,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分配平衡,由于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而彼此分离。

以非极性溶液作流动相,极性物质作固定相的液—液色谱叫正相色谱;极性溶液作流动相,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的液—液色谱叫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的色谱柱内填充离子交换树脂,依*样品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实现分离。

而凝胶色谱是按试样中分子大小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在上述四类色谱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液—液色谱,因此,在本节的讨论中以液—液色谱为主。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与气相色谱基本相同。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第八课液相色谱仪-输液系统输液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的输液系统包括流动相贮存器、高压泵和梯度淋洗装置。

流动相贮存器为不锈钢或玻璃制成的容器,可以贮存不同的流动相。

高压泵是高效液相色谱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所用色谱柱直径细,固定相粒度小,流动相阻力大,因此,必须借助于高压泵使流动相以较快的速度流过色谱这。

高压泵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能提供150-450kg/cm2的压强;流速稳定,流量可以调节;耐腐蚀。

目前所用的高压泵有机械泵和气动放大泵两种。

梯度淋洗装置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极性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组成,以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的目的。

它的作用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装置类似。

梯度淋洗装置分为两类:一类叫外梯度装置;一类内梯度装置。

外梯度装置是流动相在常压下混合,*一台高压泵压至色谱柱;内梯度装置是先将溶剂分别增压后,再由泵按程序压入混合室,再注入色谱柱。

第九课液相色谱仪-进样系统,分离系统进样系统一般高效液相色谱多采用六通阀进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