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共36张PPT)

合集下载

唐宋散文韩愈原毁(共48张PPT)

唐宋散文韩愈原毁(共48张PPT)
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 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释题】:原毁
专用以推论事理根 源的一种文体。
原:推求根源,推究
毁:诋毁、诽谤
《原毁》: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 《原毁》《原人》《原鬼》)之一 。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做 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探究他成为周公的 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 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 考,去掉那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 相似的地方。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 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 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 及:比得上。 焉:代词,他。 › 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 › 乃:副词,却、竟然。 病:弊病,缺点。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说的 就是怠惰和忌妒啊。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 修:学习,求进步。 怠惰的人不会有修养品行,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 修养品行。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 必其人之与1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2同其利者也;不然,则
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
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计:考虑。 图:考虑。
闻:名誉、声望。
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
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只怕别人有声望。这 不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 吾未见其尊己也。 v 之:音节助词,无意,舒缓语气。 v 以:介词,用,凭借。 v 身:自身,自己。 v 而:转折连词,却 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 圣人的标准希望(苛求)别人,我没有看出他 是尊重自己的啊!

原毁PPT课件20 北京版

原毁PPT课件20 北京版
先古后今,由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间架 细密,环环相扣,足见作者结构布局之匠心。
“全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八字立说。然其中 只以一‘忌’字,原出毁者之情,局法亦奇。若 他人作比,则不免露爪张牙,多作仇愤语矣。”
——《古文观止》
主 旨:
本文探寻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 根源,谴责了“今之君子”习于毁谤 的恶劣风气,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 风,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高中语文 第17课 原毁 课件

高中语文 第17课 原毁 课件

作者视窗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唐朝中期,文坛上出现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像巨浪一样摧毁了骈文 的沙堡,这个运动的领袖就是韩愈。 在科举路上,他曾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官的生涯里,他廉洁、耿直、敢 讲真话的优点,而使他数度被贬至鸟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险些被皇上杀头。 虽然他是如此倒霉,但在文学的领域里,他却委实有着重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 不浪费生命。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 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这个人, 就是韩愈。
假如你没有力量,这个世界上便没有力量;假如你退缩,这个世界便没 有前进。当一个人体验自己,体验到自己身上的好东西,他才能体验到别人 身上的好东西。他将自己当作宝贝,他也能够将别人当作宝贝。
相反,他若是习惯于践踏自己,自暴自弃,那他就会倾向于践踏他人, 无视他人。
佳句咀华
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赏读:先去实践想要说的话,等到做到了然后才把它说出来。君子对说 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 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赏读: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二、“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则不然”此处何意? 提示 这句话揭示了现在的君子“毁谤”的具体表现:要求别人全面,要求 自己却很少。谴责了嫉贤妒能的恶劣行径,与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形成鲜明对 比。“则不然”揭示“今之君子”的嘴脸,“责人”“待己”恰与“古之君 子”相反。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恐恐然惟 其人之有闻也
通_“_惧__”__,__恐__惧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PPT课文课件

课文导读
CLICK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 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 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全园 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 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 占地甚广。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 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 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 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 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天下胜景和名园精华。在 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 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 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 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 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有 … 也有 …
找出描写圆明园的形容词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众星拱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 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 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 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上自 … 下至…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阅读最后一段
说说英法联军是怎样破坏圆明园的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圆明园的毁灭课件《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课程标准:新课标“实施建议”第三条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2)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痛恨,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课文阅读,初步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2)能够通过观看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美;(3)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4)能够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课件(共39张PPT)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课件(共39张PPT)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四)
2 改进方向: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可以进一步加强 对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艺术魅力 和情感共鸣。其次,可以增加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拓展内容,拓宽学生的视 野和知识面。最后,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 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了祖国历史的悲 痛和沉重,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意识。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对文章的语言 表达和情感表达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增加文化知识和拓展内容,以及加强对学生表达 能力的培养和指导等方面进行改进。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不能忘记昔日耻辱的历史,更不 能忘记侵略者把辉煌付之一炬的伤痛。今天,让我们跟 随作者走进那段历史,伤口的疼痛会让我们愈加清醒— —尊严来自实力!
资料宝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 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由 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 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 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 1744年(乾隆9年)初步建 成,全园占地5200余亩。 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掠 夺文物约150万件,并纵火 焚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不 复存在。
字词乐园
词语运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 经济财产( 损失 )是( 不可估量 ) 的。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含有反义词的的成语
天南海北 异口同声
七上八下 来龙去脉
左右为难 大惊小怪
字词乐园
近义词 仿照--- 按照 破坏--- 毁坏 举世闻名--- 驰名中外
反义词 破坏--- 保护 精华--- 糟粕

《原毁》(共36张)ppt课件

《原毁》(共36张)ppt课件

最新课件
20
第三段
最新课件
21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
学习,求进步
曾经尝试

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
曰:“某良士,某良士。”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
是所说的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有进
步,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我曾经试
验过了。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
宽容 简少 名词作动词,好事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
寻求
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竟然,却。(副词)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追求,仿效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才华与技能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最新课件
10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最新课件
24
这个缘故,因此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治理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读书人
难已。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 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最新课件
25
第三段分析
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2、说出怠与忌的具体所指?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是我 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 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 是个有才技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

原毁ppt课件十三

原毁ppt课件十三

❖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 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观点鲜明, 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 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 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 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 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 杰作。
博爱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为叫做义,从仁义 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赖外界 的叫做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 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有君子之道 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 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 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 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 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 了。老子所说的道,是把他观念里的道当作 道,不是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 观念里的德当作德,不是我所说的德。凡是 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仁和义说的,是天 下的公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和 义说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
❖求其所以為舜者,責于己曰:“彼, 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 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 就其如舜者。
❖他们寻求舜成为舜的原因,对自己要 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 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 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 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 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 “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 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就其如周公者。
❖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 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成为周公的 原因,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 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 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 方,仿效那些象周公的地方。
❖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 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 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这个缘故,因此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治理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
读书人
难已。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 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25
第三段分析
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2、说出怠与忌的具体所指?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
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12
第一段翻译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 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别人就愿 意做好事。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 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 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 早晚都在思 考,去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发扬那些与舜相似之处。(他 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 多艺的人。探究他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 “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 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 相似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 13 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
3、本段所运用的论据有哪些? 理论论据: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事实论据:举例——称赞某人 、批评某人
26
4、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 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 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 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 人)、不应者表演不一样。 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5、本段段意是什么? 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追求,仿效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才华与技能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10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
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代词,他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
比得上 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
20
第三段
21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
学习,求进步 曾经尝试 说
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 曰:“某良士,某良士。”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 是所说的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有进 步,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我曾经试 验过了。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 某人是好人。”
2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 八大家: 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 韩 愈、柳宗元 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 欧阳修、苏 洵 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苏 轼、苏 辙 把文体从六朝 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王安石、曾 巩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课文内容:
思考:古之君子如何待人、待己? 效果怎样?
待己 重以周
对 比
待人 轻以约
不怠
乐为善
课文内容:
思考:今之君子如何待人、待己? 效果如何? 待人
详 难于为善
对 比
待己 廉
自取也少
思考:古之君子怎么待人“轻以约” ? 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怕别人得不到好处
今之君子怎么待人“详”? 举其一,不计其十 究其旧,不图其新 恐恐然怕别人出名
23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不然, 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

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懦者必悦于色 矣。 我又曾经对大家说:“某人不是好人,某人不是 好人。”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 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 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 强硬的人一定会连声赞同,懦弱的人一定会喜形 于色。
主题
本文探寻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 谤的根源,谴责了“今之君子” 习于毁谤的恶劣风气,目的在 于想扭转这股歪风,有助于国 家的治理。
35
写作特点
(1)内容上的对比与形式上的排比紧密结合
以古之君子,今之君子各为一段, 然后按待己、待人的态度、后果、具体行为遥相对比与 排比; 而在每一段内,古、今君子“责己””与“待人”,又 各自形成对比与排比。
(2)语言上采用并列双行的对称排比句式
取其一不责其二……,恐恐然…… 举其一不计其十……,恐恐然……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 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
36
第一段
9
责备,要求
严格
对待,要求
宽容
简少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 周密、全面
宽容 简少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名词作动词,好事 寻求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 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竟然,却。(副词)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 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 的愿望。
30
《原毁》脉络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对比论证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举例论证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
译文: 现在的君子可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对别人要求)周详,所以别人难以做好事; (对自己要求)很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掌握了这个本领,这就够了。”
17
欺骗别人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 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
22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
附和 党与,朋友 这,指代以上三种情况
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 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 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 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 那么强硬的人一定从嘴里说出愤怒的话,懦 弱的人一定会从脸色上露出愤怒。
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是 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 够算是个有才技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 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苛求他的其它方面; 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 吊胆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一件 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他 对待别人,却说:“能够有这样的优点,这就够 了。”又说:“能够擅长这个,这就够了。” 这不也就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功用,本领 考虑 名誉、声望 考虑 不值得称赞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
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下来,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 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本 领不值得称赞。”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 处,只追究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只怕别人有 18 声望。
6
解题:原毁
专用以推论事理根 源的一种文体。
毁:诋毁、诽谤
“五原”:原道、原 性、原毁、原人、原 原:推求根源,推究 鬼 《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 源 他认为是“怠”和“忌”在起作用。 怠者不能修——其待己也廉 忌者畏人修——其责人也详
《原毁》脉络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对比论证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举例论证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
14
第一段段意
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其责己也重以周: 高标准、严要求
其待人也轻以约: 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15
第二段
16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这样 详尽、全面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
弊病,缺点
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11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
擅长 要求 苛求 那些 学会,掌握 就……看 好事

足够,足以
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
追究
学习,求进步 容易
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闻道也亦 先乎吾; 惑之不解,或师焉;小学而大遗;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
写作背景
在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 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 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 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 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 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 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 下了《原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