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合集下载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解析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解析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2012/6/24 14:43:27•铁血随风321•发帖于:钓鱼技巧共1条评论浏览498IP如何垂钓马口鱼。

马口鱼大都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和山间溪流的中上层水域。

更多的生活在山涧溪流中。

清明后直到深秋季节,在无风的睛天,可成群地看到、但在大风天即沉入水底。

此鱼个体不大,却是凶猛肉食鱼类。

主要狩取小型鱼、幼鱼和水生昆虫为生。

是水域中有害鱼类之一。

p1.钓具选用:此鱼大都在50-150克,约4米左右手杆即可,钩选用伊势尼4-5号,线直径0.2-0.25亳米足可应对。

用手杆浮钓,也可采取海杆串钩底钓。

p2.钓饵选用:可使用蚯蚓、蛆虫、也可使用小鱼、小活虾。

p3.钓点选择:江河溪流、水库有水草的砂砾浅水区和有水流的沟口。

春、夏、秋三季每天傍晚,尤以夏季最佳。

此鱼在睛天无风时最适宜垂钓,而阴天刮风则欠佳。

如何垂钓桂鱼桂鱼的习性和生活环境:桂鱼是定居性鱼类,不作长距离的洄游。

常栖息在缓流或有回流的河道交*处。

多在2--4米水深水底为硬泥、沙泥、石桥、石滩附近。

成鱼常在水草丛中贴底,而在流水环境中往往上浮和逆水而上。

冬季则生活在较深洞穴中,很少活动。

春季大都在浅水区觅食,夏季同其它鱼种,则活跃,是垂钓最佳良机。

钓具的应用:手竿、海竿、甚至拉砣皆可、但要根椐钓场的具体自然条件灵活选用。

竿尖相对较硬为好。

钓线:直径0.35--0.4毫米。

子线梢粗于主线[如用手杆可采用齐杆线钓法]。

钓钩:选用钩门大钩,如伊势尼12--15号或15号鲤钩。

钓饵的选用:以小鱼为主。

其次是小虾[冬季用红虫也可]。

桂鱼喜食活饵,同黑鱼相似是吞食性鱼类。

小活鱼的个体以8--10厘米为好,钩在鱼背上,虾也用同样方法。

垂钓方法:p1.底层浮钓法,形同浮垂钓鲢鱼。

不同的是小鱼虾在临近水底游动,,桂鱼是否吃食完全在观查浮漂,不完全相似黑鱼、鲇鱼拉饵就跑、而是浮漂慢慢移动,此时即可提竿。

如何垂钓鲂鱼鲂鱼是水中中层偏下层草食性鱼类、平时栖息在水底为淤泥、并有水草水域。

钓鱼知识之常见淡水鱼种的生活习性

钓鱼知识之常见淡水鱼种的生活习性

钓鱼知识之常见淡水鱼种的生活习性钓鱼其实就是和鱼博弈的一个过程,想要有好的渔获永远只能我们钓鱼人将就鱼,不要想着让鱼将就我们,而了解鱼的生活习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渔获的多与少。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各种大型淡水鱼种。

草鱼的生活习性:草鱼为四大家鱼之一属于中大型淡水鱼种,又称为皖鱼。

属于草食性鱼类喜爱嫩草、玉米、草根、芦苇、韭菜等素食,但有时也会吃薰腥等食物比如蚂蚱、小虾等。

草鱼喜爱高温环境,一般在气温25度至35度时觅食量最大,低于25度觅食量逐渐减少,同时草鱼喜爱高氧环境,特别是夏季久晴初雨时垂钓最为合适。

钓草鱼一般在早上太阳刚升起至中午1点左右最为合适,其次是下午4点至太阳下山这段时间,晚上较小的草鱼常常会潜伏不出,一般晚上开口的草鱼都为这片水域中属于偏大的草鱼,而下午1点至4点是全天鱼口最差的时候,如果在大晴天时在这段时间属于难有收获,但在雨天时就中午的鱼口会比早上的鱼口更好。

青鱼的生活习性:青鱼也称黑皖、乌青、螺蛳青属于四大家鱼之一的大型淡水鱼种,外貌与草鱼相像但黑皖通体呈青黑色,体型比草鱼更大可以生长至上百斤,生活习性与草鱼相似,但荤素皆喜欢,也就是说用草鱼饵料也可以钓到黑皖,但是黑皖更喜欢吃螺蛳,故而有螺蛳青的称号。

鳙鱼的生活习性:鳙鱼又成胖头、花鲢、大头鱼为四大家鱼之一,生性胆小,喜爱味型蒜、酸、香、臭、头比白鲢更大,身有斑点状纹路,喜高温、高氧的环境,属于滤食性的鱼种。

可以理解为喝食物并不是吸食物,鲢鳙以浮游生物为食,因此能净化水质的特点在各大水域中常有鲢鳙出没,当气温在30度以上更合适钓鲢鳙,天冷时会潜伏不出。

鲢鱼的生活习性:鲢鱼又称白鲢为四大家鱼之一,白鲢头较小全身雪白,为中上层鱼种,喜高温、高氧的环境,属于滤食性的鱼种。

白鲢比鳙鱼更为凶猛,中鱼后有时更会跳出水面进行洗腮,鲢鱼与鳙鱼两种鱼的习性与形状相近故而统称为鲢鳙,全天中钓鲢鳙最好的时候是早晨至中午这段时间,但夏季晚上中大鲢鳙的机率会比白天更高。

钓鱼技巧:钓鳟鱼的技巧

钓鱼技巧:钓鳟鱼的技巧

钓鳟鱼的技巧鳟鱼是鲑亚科多种鱼类的统称,全世界约有10种,常见的有虹鳟、金鳟、褐鳟、河鳟、湖鳟等,我国曾多次引入鳟鱼,现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达四川、东到江浙一带均有分布,接下来来讨论下钓鳟鱼用什么鱼饵最好!一、生活习性1、冷水性:鳟鱼是冷水性鱼类,生存临界水温0~30℃,最适生存水温16~18℃,摄食临界水温7~24℃,水温低于7℃或高于24℃时逐渐停止摄食,水温高于30℃时逐渐衰弱直至死亡。

2、中层性:鳟鱼是中层性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体中层活动,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风力风向、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因素随时可能改变鳟鱼的栖息水层。

3、肉食性:鳟鱼是肉食性鱼类,其中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等,幼鱼和成鱼阶段主要摄食鱼类、甲壳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等,亦吞食少量植物的枝叶、种子等。

二、自然饵料1、河虾:钓鳟鱼可以用河虾,实际上河虾也是钓鱼人常用的饵料,其中活河虾可钓鲈鱼、翘嘴、鳜鱼等掠食性鱼类,而死河虾则可钓罗非鱼、鲶鱼、鳟鱼等杂食性或偏肉食性鱼类。

2、泥鳅:钓鳟鱼可以用泥鳅,主要两种挂钩方法,其一是将鱼钩从泥鳅类式鼻孔位置钩入并露出钩尖,其二是钩在泥鳅背部(不要伤到泥鳅的骨头),两种方法都能保证泥鳅的活性。

3、蚯蚓:钓鳟鱼可以用蚯蚓,事实上蚯蚓也是名副其实的“万能钓饵”,尤以大红蚯蚓的效果最好,原因是红蚯蚓比黑蚯蚓色泽鲜艳且活性更强,最适合用来钓鳟鱼等肉食性鱼类。

三、路亚拟饵1、铅头钩钓组:路亚鳟鱼可以用铅头钩钓组,这个钓组也是最常见的路亚软饵组合,优点是操控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全水层搜索,缺点是容易挂底,作钓时要注意避开障碍物。

2、亮片:路亚鳟鱼可以用亮片,事实上亮片也是最常用的拟饵,这种拟饵在水中拖曳会快速旋转并产生一明一暗的效果,同时能发出声音吸引鱼攻击,堪称是万能型路亚拟饵。

3、德州钓组:路亚鳟鱼可以用德州钓组,这个钓组由子弹铅、挡珠、曲柄钩、软饵四部分组成,特点是重心稳定、平衡度好、泳形自然,最适合在复杂的水体环境中路亚鳟鱼。

常见鱼类生活习性及钓法

常见鱼类生活习性及钓法

常见鱼类生活习性及钓法1、鲤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鲤鱼,多为青黄色,尾鳍下叶为红色。

水底层栖息,是杂食性鱼类,生长迅速,耐高温,耐污染。

养殖鲤鱼各种饲料均食;自然水体中鲤鱼不偏食,但垂钓中应变换饵料种类和色泽调配。

台湾用的“万能饵”钓鲤,效果尤佳。

鲤鱼体大,善游,拉线猛,为防止折竿、断线,应选用大钩、粗线、大坠、长漂,鱼竿宜用硬尖手竿,用海竿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1)鲤鱼喜弱光,好动,因此水色深暗、透明度低的肥水区;湖、塘、库中间较深的低洼区;岸边弱光区、溪河交叉口处、河塘水进出口的地方都是下钓鲤鱼的好地方。

此外春末夏初,产卵季节、河塘岸边有水生植物的地方也是鲤鱼喜欢的去处。

(2)鲤鱼觅食主要靠触觉和嗅觉,因此其钓饵应选择目标显著、味道香甜的食物,如:蚯蚓、红线虫、小虾、面食、米饭、糟食、配合颗粒饲料等。

(3)当诱饵撒下、鲤鱼进入窝子后,水面会有气泡逸出,有时水面还出现密密麻麻的水泡和腐殖质,这是鲤鱼在水底拱沁、觅食的结果。

此时下钓,效果好,但饲料应大些,这样鲤鱼才会很快发现目标。

下钩后,见浮漂上浮,散子沉没水中两粒,即可放线、收线,来回往返,经几个回合后,即将鱼头提出水面,稍停片刻,将鱼拉近岸边,最后把鱼取出。

2、鲫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鲫鱼也称鲋、喜头、童子鲫、刀子鱼,为广适性鱼类,无论在深水、浅水、清水、浊水、流水、静水大水体或小水体中均可生活,喜栖于水草丛生的浅水河湾与湖泊沿岸水域。

生命力较强,甚至在低氧、碱性较大的不良水体中也能生长繁殖。

鲫于属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大致与鲤鱼相仿,因此,用于鲤鱼的饵同样可以钓鲫鱼。

不同水体中鲫鱼食性有差异:河道中的鲫鱼喜食粮食性饵料,湖泊中的鲫鱼偏向于腥饵,池塘中的鲫鱼则两者兼食。

不同品种的鲫鱼食性也不同:白鲫偏向于植物性饵,且能悬离水底咬钩;而银鲫对粮食饵以及蚯蚓、蛆虫一类软体动物饵均喜爱,较多地在近底的下层水域咬钩;土鲫鱼对米饭有偏好,对蚯蚓也不挑剔,更多的是贴底觅食。

鱼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鱼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鱼的生活习性是什么鱼的生活习性是什么鱼儿总是在水中游啊游,那么你知道鱼有哪些生活习性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鱼的生活习性,欢迎大家阅读!一、细辨声音,远寻食物:鱼类通过细辨声音,找到远处水体中的食物,是比较常见的。

对于近距离的食物,鱼类是难过视觉和味觉来确认的。

而对于远距离水域是否有食物,则是通过声音分辨的。

发生在水体中的声音有很多种,有些是环境自然弄出来的,如风吹沙石树叶等物入水、蝴蝶飞虫之类等等。

有则是鱼类自己弄出来的声响,比如追抢食物发出的声响、鱼类吃东西的声响等等。

即使这些声音十分细小,它们都是能分辨清楚。

比如我们用水面窝诱方法钓鱼,只要在水面丢饵开窝,有鱼吃食后,在水体中的小杂鱼、鳊鱼、草鱼都会从很远的地方向窝区游来,窝区吃食声越来越大时,聚在窝上的鱼越来越多。

显然,这是它们通过细辨声音之后直奔食物而来的。

这种闻声而来的状况,在打底窝诱鱼是一样存在的,它们纷纷上窝与同类吃东西的声响诱引有关。

值得说明的是:晚上在江水中钓蓝刀鱼,能够在黑夜中将鱼诱上窝,除了丢饵声响、饵的味道和影像诱来少数鱼上窝之外,而真正将大量的蓝刀鱼诱上窝是它们争抢食物时所发出来的声响。

由此看出,通过细辨声音,寻找远处食物是鱼的天生本能,这与它们的声呐听觉有关。

值得推荐的是:打窝钓鱼时,不断地往窝区丢投一些酒米,颗粒饵之类散饵,弄出些特别细小声响来,诱鱼上窝是有帮助的,鱼是能辨明这种声音的。

二、春夏进食,荤素有别:鱼类在春天进食和在夏天进食是有区别的,春天的气温偏冷,鱼的消化能力较弱,但身体内又急需补充蛋白质以提高体温,因此对于荤饵比较感兴趣,如蚯蚓、活蛆、血粉之类。

夏天气温较高,鱼的消化能力增强,需要大量进食,如灰面、麦麸、谷芽、青草,酒米之类素饵。

其实,春荤夏素只是一种用饵倾向和用饵原则,并不等于春天不能用素饵和夏天不能用荤饵,在很多场所下,春天用熟馒头、熟灰面、熟粉饵等素饵钓温驯鱼,夏天用牛肉块、活蛆青虫之类钓凶猛鱼,也是常用的做法。

如何垂钓14种常见淡水鱼类

如何垂钓14种常见淡水鱼类

如何垂钓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户外活动,许多人喜欢在湖泊、河流或池塘中捕捉鱼类。

在淡水中,有许多种鱼类可以进行垂钓。

下面是14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及其垂钓技巧和技巧的详细介绍。

1.鲈鱼:鲈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可以在河流和湖泊中找到。

它们对浮漂或沉底钓具都有兴趣。

使用鲜活或冷冻的小鱼作为饵料是捕捉鲈鱼的最佳选择。

2.鳜鱼:鳜鱼在中国非常受欢迎,是一种饱满且有力的鱼类。

使用小鱼或虫子作为饵料,并将饵料放在底部钓具上进行垂钓,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它们的注意。

3.鲤鱼:鲤鱼是一种顽固的鱼类,它们喜欢嗅探并选择饵料。

使用甜玉米、面团、鳄梨、苹果等甜味饵料是捕鲤鱼的好方法。

将饵料浮在水面上或与沉底钓具结合使用,都可以有效地吸引它们。

4.鲶鱼:鲶鱼是一种有力的鱼类,常见于深水中。

它们通常对用鲜活小鱼作为饵料的沉底钓具感兴趣。

选择合适的鱼钩和钓线,以确保能够应对鲶鱼的强烈拉力。

5.黑鱼:黑鱼是一种具有强烈攻击性的鱼类,它们喜欢在水中游动并寻找饵料。

使用人工饵料,如软塑料蟌蟑或鱼鳅,结合轻巧的浮漂钓具进行垂钓,是捕捉黑鱼的一个有效方法。

6.鳙鱼:鳙鱼是一种快速、聪明的鱼类,它们喜欢追逐快速移动的饵料。

选择铅锤钓具和高速拉线技巧,可以有效地吸引它们的注意。

7.鳇鱼:鳇鱼是一种底栖鱼类,喜欢在河底和湖底觅食。

使用大块的鱼肉或蹄筋作为饵料,并将饵料放在沉底钓具上,可以更容易地吸引到鳇鱼。

8.红鲤鱼:红鲤鱼是一种喜欢在水面周围活动和觅食的鱼类。

使用浮漂钓具和小饵料(如小昆虫或浮漂饵料)进行垂钓,可以更容易地吸引到红鲤鱼。

9.鲴鱼:鲴鱼是一种具有良好觅食能力的鱼类,喜欢寻找底部的饵料。

使用沉底钓具和大块的鱼肉或蹄筋作为饵料,可以更容易地吸引到鲴鱼。

10.鳊鱼:鳊鱼是一种害羞而敏感的鱼类,它们喜欢追逐小鱼。

使用人工鱼饵,如软塑料鱼鳅,结合灵活的拉线技巧,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鳊鱼。

11.鲈鳖:鲈鳖是一种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的底栖鱼类。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

14种常见淡水鱼类垂钓方法1、如何垂钓马口鱼。

马口鱼大都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和山间溪流的中上层水域。

更多的生活在山涧溪流中。

清明后直到深秋季节,在无风的睛天,可成群地看到、但在大风天即沉入水底。

此鱼个体不大,却是凶猛肉食鱼类。

主要狩取小型鱼、幼鱼和水生昆虫为生。

是水域中有害鱼类之一。

p1.钓具选用:此鱼大都在50-150克,约4米左右手杆即可,钩选用伊势尼4-5号,线直径0.2-0.25亳米足可应对。

用手杆浮钓,也可采取海杆串钩底钓。

p2.钓饵选用:可使用蚯蚓、蛆虫、也可使用小鱼、小活虾。

p3.钓点选择:江河溪流、水库有水草的砂砾浅水区和有水流的沟口。

春、夏、秋三季每天傍晚,尤以夏季最佳。

此鱼在睛天无风时最适宜垂钓,而阴天刮风则欠佳。

2、如何垂钓鲂鱼鲂鱼是水中中层偏下层草食性鱼类、平时栖息在水底为淤泥、并有水草水域。

按北京气温而言约5-6月份为繁殖期。

成鱼主要成鱼主要摄苦草、黑藻、和植物碎屑,偶尔也食浮游生物。

生长速度也较快、前六年曾在沙厂水库钩到7.8斤大鲂但大都在2斤左右。

野生鲂鱼大都生长江河湖泊中,水库、池溏大多是自幼放养。

喜欢生活在下风口有活水处,和水深2-3米水域中游弋觅食。

鲂鱼贪食、并特别喜欢成群结队抢食。

根椐这一特点在主钓此鱼种时,应首先撒大窝,以曲酒糟为最好,如一时难以寻到,也可用玉米面、炒香的豆饼、麦麸混合后用开水冲烫,再加入曲酒加以发酵替代,效果不如曲酒糟。

在水库如果招来鱼群、定会获得丰硕成果。

上网初期曾发表、多年前垂钓鲂鱼一文,是典型例证。

鲂鱼喜热怕凉,在大型水库7-8月为最佳垂钓期。

主钓此鱼可采用:浮钓或底钓二种方法。

p1.浮钓法:鲂鱼体宽、嘴小吃食稳重,应选取小钩、细线、小坠、小漂、软调钓杆为好。

诱饵是垂钓关踺,钓点不必离岸边太远。

采用齐杆线垂钓。

鲂鱼喜食带酒味的半糟食,将钓饵顶在钩尖上、深度选在离底约1米处。

每隔约一刻钟投放一次诱饵,在水面散开在缓慢下沉过裎中,如被发现定会成群争食,连续获鱼。

鱼的习性

鱼的习性

鲤鱼篇鲤鱼有很强的适温性和耐低氧性。

鲤鱼虽然不象鲫鱼那样冬季仍有较高的摄食欲望,但在低水温季节有时仍然可以钓得到,炎热的夏季,即使水温高达30度时,鲤鱼仍然能够很好的生活,鲤鱼生存适宜的水温在15到25度;鲤鱼耐低氧能力很强,即使在轻度污染的恶劣环境中仍然能够存活。

鲤鱼生性好动,喜弱光,在温度适宜、水中溶氧充足时常常随波逐浪,追逐嬉戏,有时还经常跃出水面;鲤鱼胆大机警,十几斤的大鲤鱼在无人干扰时甚至敢于到近岸几十公分深度的水中寻找食物,但它们又非常敏感,凭借出色的听力,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向深水逃之夭夭。

鲤鱼食性很杂,食谱很宽,无论是水中的小鱼虾、螺丝到陆生的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饵料,还是水中腐殖质到红薯、谷物等植物类饵料都会成为它们的取食目标,根据成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理需要,野生鲤鱼在幼鱼阶段比较偏食动物性饵料,成鱼后对植物性饵料更加青睐。

鲤鱼作为可以大面积推广的人工养殖鱼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或者有大面积人工养殖网箱的水域中会出现明显的偏食现象,在北方,由于养殖鲤鱼多投喂含有大量鱼骨粉的颗粒饲料,因此在人工养殖水域或在有大面积养殖网箱的水域垂钓时,基础饵的成分必须是含有喂鱼的颗粒饲料或接近颗粒饲料味道的腥香饵料。

鲤鱼在不同季节的食性也有不同的趋向,一般来讲,冬季、初春、晚秋等低水温季节,喜食动物性饵料的倾向明显,夏季高温季节则喜食谷物香型素食。

鲤鱼无胃囊,肠道较短,这一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鲤鱼消化迅速,新陈代谢能力强,取食有明显的少食多餐习性,在自然水域中由于食物匮乏,野生鲤鱼几乎一刻不停的四处寻找食物,很少长时间的停留在一地。

鲤鱼上唇长、下唇短的生理结构表明鲤鱼主要是从底层获得食物,取食时会边游动边用嘴唇拱翻水下的泥沙以寻找藏在泥沙下的食物,鲤鱼在拱翻泥沙时会使水中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也就是俗称的鱼星),这一习性使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水域中鲤鱼的踪迹。

鲤鱼虽然贪吃,但除了对平时习惯的食物外,其生性狡猾的特点使它对待平时少见的人工合成饵料时要进行反复试探,对于平时不常吃的食物很少上前就吞,而要反复利用身体、尾鳍进行触碰、试探,因此我们在钓鲤鱼时一定要耐住性子,准确把握哪一种动作是真正的入口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青鱼也称黑鲩、青混、螺丝青、乌青。

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一般不游至水面。

食性比较单纯,以软体动物螺、蚬为主要食物。

在池塘养殖中的幼鱼喜食粮食饲料,至体长15厘米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出现转变。

2龄前死亡率较高,食性杂,主食粮食性饵料;2龄后,特别是体重长至1公斤时,食性转向软体水生动物,能磨碎坚硬的甲壳后吐壳吞肉。

自然水域中常集聚于江河和湖泊的深浅结合部。

除冬季食欲较弱外,春、夏、秋三季摄食猛烈,且能在气压较低、大多数底栖鱼类普遍厌食的情况下咬钩吞饵。

钓青鱼,多用传统钓法。

钓具以硬调长竿配粗线大钩。

竿长一般不短于6.3米,线以4号或线径0.55毫米、拉力7公斤以上为宜,钩虽不大讲究型号,但钩条的粗壮和钩门的宽度是非常重要的。

青鱼的咬钩时漂的反应是稳而滞,漂的起伏不大,比较平稳。

但接着而来的第二讯号是缓慢的把漂拖入水中,不会见到漂的再度浮起。

青鱼身重力大,在扬竿感觉到钩上有鱼时,一般不会有猛然横窜的现象出现。

常见的情况是平稳而悠然地向外游去,其力之大恰如老牛耕地,形成人与鱼借竿线拔河之势。

此时唯有变换站位,或人随鱼沿岸而走,或改变牵引方向,借臂力使竿呈侧向弯弓后与之周旋。

否则会跑鱼。

在冬季或气压较低的时候,青鱼的咬钩常表现为漂略为下沉后,不再有第二讯号。

扬竿时感觉不到钩挂鱼唇后的抖动,仿佛是钩无意中挂住水下暗桩一般,形成僵持。

数分钟后,始见钓线缓缓向外移去。

一般来说,这时候的钩已稳稳刺入鱼的上唇,只要牵引时不急不躁,循着鱼的游动方向使竿的弯度保持在抛物线状态是不会跑鱼的。

在自然水域中钓青鱼,可选流水较缓和曲岸的外沿下钩。

在池塘和小型湖泊等养殖水域,则以选深为宜。

草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草鱼也称鲩、草青、混子、草鲲。

草鱼属半洄游型鱼类,栖息于水体中、下层,能在水的表层吞食草叶、菜梗。

其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集群觅食。

至冬季食欲锐减,多在深水区越冬。

草鱼也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仔鱼、稚鱼及幼鱼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随着下咽齿的发育和肠管加长而改变食性。

在池塘饲养中,食性能向商品饲料转移。

钓草鱼,除用传统的单钩底钓外,夏季和早秋季主要用多钩悬钓和浮钓法。

多钩悬钓时,可由水底斜着向上,使钩成阶梯状悬于水体中、下层,常与抛竿相配。

使用手竿时的多钩为垂直状态,一般系钩在3只左右。

悬钓常以面团为饵,可用草叶汁或青菜叶汁水,拌和面粉,反复揉捏成团后搓成直戏1毫米的圆球挂钩。

也有以蚱蜢、油葫芦、蜻蜓等昆虫为饵的。

草鱼口大,咬钩多表现为吞食,故毋须挂漂,可直接由竿梢的猛烈抖动和较大幅度的下弯来掌握扬竿时机。

浮钓时,多使用手竿,配浮力较大的漂,常用浮球代替。

夏天和早秋时,草鱼习惯于在风口的浪涛中游弋。

可用草叶、菜叶、嫩芦苇芯先进鲜绿叶、茎直接挂钩,靠漂的浮力,使钩悬于水的表层,其深度大约为20~30厘米。

为增大钓饵的目标,可不断牵动渔线或顺风让浮球在水面上漂移,以此来吸引鱼的注意。

草鱼的挣扎力很强,但持久性不足,只要不使竿、线、鱼成直线是很容易制服它的。

传统的手竿底钓在北方仍比较盛行,但用饵已比较讲究。

不论是专用的袋装草鱼饵还是钓者自选配制的钓饵,均须讲究色和味。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假饵,是将白色泡沫塑料经曲酒和菜叶汁混合浸泡过的,效果很不错。

鳙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鳙鱼也称花鲢、黑鲢、包头鱼、胖仔,松鱼。

鳙鱼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

性情温和,不大跳跃,行动较迟缓。

鳙鱼的食性与鲢鱼不同,它以水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藻类。

钓鳙鱼与钓鲢鱼的方法一样,钓组亦相同,但另有一种特殊钓法是晃竿猛抽、靠单钩扎入鱼体。

尽管鳙鱼属中上层鱼类,便它也会潜入水底摄食。

在池塘养殖中,沤过多时的已经发臭的菜籽饼末极易使鳙鱼集聚,其密集程度,可使用漂不断地左右摇晃和抖动,水面上并泛出细小如菜籽粒大小的气泡。

所谓晃竿,是钓者得知鱼群在水底集聚后,以不挂钓饵的空钩垂入水底,凭借漂的抖动、摇晃和深浮,靠腕臂的协调动作,不间断的猛提硬抽,使钩尖在碰擦鱼体时扎入其体内或挂住鳍。

使用这种方法讲究的是钩尖锋利,同时须将市售的渔钩钩颈(即钩尖到钩弯的那段钩体)外撇。

晃竿猛抽时的动作要有突然性,并不时地变换角度。

目前已经有售的双尖连体钩和锚钩就是适应这种钓法和特殊钓具。

这种钓法要求硬调和超硬调的竿,竿的长度一般不超过4米,以适于近岸浅水使用。

鲤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鲤鱼也称赤鲤、拐子、红鱼、花鱼和龙鱼,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淡水鱼类。

鲤鱼适应能力极强,能在各种水域,甚至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喜在大水面沿岸水体的下层活动,尤喜水草丛生和底质松软的环境,能掘泥觅食。

它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无论植物和动物性饵料均不加挑剔。

钓鲤鱼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抛竿、手竿、拉砣、手线,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钓起,关键在于个体的大小和因时施饵。

1龄鱼或体重在500克以下时,用蚯蚓饵最合适。

2龄以上,因鱼体的增大,食性开始较多地偏向粮食类食物,应改用面团、熟薯块等作饵。

鲤鱼在底层觅食时,水面上会先泛起绿豆粒大小的气泡一窝(数目十几到二十多个),并间杂黄豆和蚕豆粒大小的气泡。

如水底有枯枝败叶和草梗陈茎,则可见残枝碎茎不断浮出水面。

在水深不足50厘米的浅水区,还可见到混黄的污泥水成团翻滚。

在钓熟了的水区,鲤鱼对钓饵、钓线会养成一定的识别能力,此时水面上虽有气泡泛出,还不时地有擦线晃漂的现象,可就是不上钓。

对付这类鲤鱼有两个办法:一是换饵调钩,即大钩改小钩,大饵变小饵。

这里所说的“小饵”既是指饵的体积,也指变换饵的用料。

用米饭粒和蛆来对付定居于腐殖层丰富的水底鲤鱼是非常有效的。

二是换线。

常用来钓鲤鱼的尼龙胶丝虽多是透明无色的,但因线径较粗,易被敏感的鱼察觉,可换用0.8~1号强力渔线或无影线。

鲫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鲫鱼也称鲋、喜头、童子鲫、刀子鱼,为广适性鱼类,无论在深水、浅水、清水、浊水、流水、静水大水体和小水体中均可生活,喜栖于水草丛生的浅水河湾与湖泊沿岸水域,生命力较强,甚至在低氧、碱性较大的不良水体中也能生长繁殖。

鲫鱼属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大致与鲤鱼相仿,用于鲤鱼的饵同样可以钓鲫鱼。

不同水体中鲫鱼食性有差异:河道中的鲫鱼喜食粮食性饵料,湖泊中的鲫鱼偏向于腥饵,池塘中的鲫鱼则两者兼食。

不同品种的鲫鱼食性也不同:白鲫偏向于植物性饵,且能悬离水底咬钩;而银鲫对粮食饵以及蚯蚓、蛆虫一类软体动物饵均喜爱,较多地在近底的下层水域咬钩;土鲫鱼对米饭料有偏好,对蚯蚓也不挑剔,更多的是贴底觅食。

市售的袋装鲫鱼饵以马铃薯粉为骨料,加入麦粉等配料,并添加一定的天然香料,具有广谱的特点,对各种鲫鱼都适用,但必须与钓组相配效果才好。

采用传统钓法时,因专用饵有速溶性,应加入少量面粉以增加粘度,来防止其过早溶化。

钓鲫鱼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钩线。

为提高上钩率和节省摘钩时间,可选用无倒刺的渔钩。

因鱼体不大,一般性的手竿便可不费劲地将鱼提离水面,用3.6~5.4米中调玻璃钢手竿则游刃有余。

用普通渔钩钓鲫鱼要求钩尖锋利。

鲫鱼的咬钩动作,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吞吐、衔钩疾走或猛然突袭等各种形式;同时,还会因水底泥质的软硬,地形的平坦程度而出现异同。

鲫鱼的唇圈即嫩又薄,扬竿时要巧用腕力,发力过猛容易撕裂鱼唇。

鳊(鲂)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鳊鱼和鲂鱼外形相似、习性差异不大,民间也习惯性地把鳊鱼和鲂鱼归为一类而统称鳊鱼。

鳊鱼也称团头鳊、武昌鱼、扁鱼、鳊花、草鳊、长鳊。

鳊、鲂鱼都是中下层鱼类,喜栖息在有水草的河湖中,主食高等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

在池塘中鳊、鲂鱼既食各种青饲料,又食粮食性饵料。

它们的生活习性与草鱼有许多相似之处,既能底栖摄食各种食物残屑,又能在水的中层抢食各类沉落食物,夏秋两季更能贴近水的表层啄食草梗菜叶,故而钓鳊、鲂鱼可以采用钓草鱼的方法。

钓鳊、鲂一般不讲究钓点。

养殖池塘的任何区域都可以钓到。

但在河道上,则应选择缓流或回流的外围水域;在湖泊上,则要寻找开阔的畅水区和沉水植物生长的浅湾。

无论河塘、湖泊,凡有水面植物的水区,必有鳊、鲂集群,且上、中、下各水层都有咬钩。

因而在钓具的选择上要使用较轻的坠,使钩由水面缓缓地沉入水底。

当沉钩过程中出现受阻,则说明钩已为活动在中层的鱼衔住,这时钓者可猛抖钓竿再轻轻将鱼提起。

鳊、鲂鱼属中型鱼类,其宽而侧扁的身体使它在水中难以持久挣扎,但扬竿若不能一次便使钩尖刺透鱼厚实的唇圈,则是很容易跑鱼的。

鳊、鲂鱼的咬钩与鲫鱼一样,较多地表现为抬漂,即漂体沉入水中的那部分会缓慢地浮出水面。

提竿的时机应把握在漂体浮起而尚未浮足的瞬间。

如采用浮钓方式,可将青菜叶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后卷成棒状挂钩,也可挂蚯蚓和面团。

如抛竿钓鳊、鲂鱼,既可为吸食组钩配糟食,也可在组钩的每个单钩上分别挂饵形成“葡萄钩”。

使用串钩时,应配竿梢较软、弹性强的小型抛竿,这是因为鳊、鲂鱼的咬钩动作幅度小,不易观察,唯有竿梢较细的袖珍竿才有明显的抖动黑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黑鱼又名乌鳢、黑鱼、才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火头。

它们爱栖息于沿岸浅水区的泥底,常潜身于水草丛中伺机追捕食物,夜间常到水的上层活动。

平时游动缓慢,但捕食时迅猛异常。

因有辅助呼吸器官,能耐缺氧,可在无水情况下钻入淤泥中生存。

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幼鱼食水生昆虫、虾和小鱼,成鱼以鱼、虾为主食。

春秋两季是黑鱼的摄食旺季,可选浅水和小杂鱼活动频繁的近岸观察有无黑鱼的活动踪迹。

黑鱼活动有两种:一是在气温较高时鱼体平浮在水的表面,不游不动;二是捕食和换气。

捕食时,会由水底突然窜出,饵到口后会在水面上留下一串较大的气泡。

换气实质上并不是因底层的氧气不足,而是它的一种活动方法。

其表现是鱼身成倾斜壮由水底上升到上层水域后,鱼首会透出水面做短时间停留。

黑鱼具有定居性。

当他选择某一水域停留后便经久不去。

钓黑鱼,大多用“探钓法”。

当已观察到黑鱼的踪迹后,用坚韧的竹竿代替钓竿,配0.5毫米线或5号粗线,栓上粗壮、钓门宽的大钩,其钩柄应不短于30毫米,用鲜活的小青蛙作饵(可将钩扎入蛙的小腿或用细线将蛙足绑在钩柄上)。

钓线的长度一般只有竿长的一半到三分之一。

探钓时,钓者伸竿使饵蛙落于黑鱼出没的水区,不断曲臂提动,使饵蛙似乎在水面跳跃,以诱鱼吞食。

黑鱼吞饵,猛烈快捷,扬竿要眼明手快,一次将鱼甩上岸来。

黑鱼大的可达10公斤,一般的也多在1公斤以上,故竿既要能承受鱼体的重量,还要能承受住急剧扬竿时的突发拉力。

钓黑鱼还可用拖钓或守钓。

拖钓大多用于秋季,使用抛竿,配串钩。

饵除了用小蛙外,还可挂虾和小鱼。

拖钓的适宜区域是宽阔河道的凹陷部位和水深不足1.5米的湖弯浅滩。

在将串钩抛出后,利用渔轮徐徐收线,速度要慢,并要有一定节奏,特别是临近岸边时更要收收停停。

被串钩钩住的黑鱼爆发力特强,要注意旋松鱼轮的泄力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