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下语文教案(表格)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目录1 神州谣(2个)2 传统节日3“贝”的故事4 中国美食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语文园地三1 神州谣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眠――民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偷懒的小狗》、《小蝌蚪找妈妈》、《小小的船》等。

2.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故事书籍,扩展他们的阅读面。

3. 词语研究:研究本单元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搭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问答互动法:在课堂上进行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思考。

2. 预: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意和结构,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故事情节。

3. 阅读理解:分段阅读课文,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解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词语研究:通过词语搭配、词义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5. 表演活动: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重点,解决疑惑。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词语掌握情况,批改作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资源1. 课本: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

2. 课外阅读书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故事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

教学辅助手段1. 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和活动设计。

2. 视频和图片资源:用于导入和课堂讲解。

3. 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材料。

以上是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旨在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积累“甜津津、酸溜溜”这样的词语;并能说句子。
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准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5.能发现“火”与“灬”等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6.能按顺序背记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第三组前面三个字都是“立刀”旁,后面三个部分都是“刀”。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意义。
第一组我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12)
生:我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
师:第二组和第三组呢?
生:第二组中,我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第三组中,我发现带“刂”和“刀”的字多与刀有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都能够找出偏旁部首与汉字意义的关系,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总结,找出规律,这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课件出示21)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能结出人们喜欢的果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有时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3.指导朗读对话:谁会学着小枣树的样子夸夸小柳树,而且是发自内心地夸一夸!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大街上,牛走过来了,人们说:“这头牛很壮。”马过来了,人们说:“这匹马真高。”羊走过来的时候,人们说:“这只羊很肥。”最后,老鼠大摇大摆地挺着肚子走过来,人们看见大街上突然走出一只大老鼠,都追着它喊:“好大一只老鼠呀,好大的一只老鼠呀!”这样一来,牛马羊也无话可说了,让老鼠排在了第一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难点:1..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计划用11课时完成教学。

(每篇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一边听一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结合注音,学生自主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分组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哪些动物朋友?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同学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总结
延伸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6、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2)你还能把小草、野花、嫩芽、解冻的小溪比作春天的什么?
(3)有感情练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一评。喜欢这几句话的小朋友可以把句子背出来。
4。请男生齐读第8自然段,说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总结
延伸
(1)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随机板书,理解“触”) 说说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触到什么?
过程、能力
与 方 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现。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寻找春天的快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统编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授课年级:二年级下学期设计者:授课时间:1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学习独立识字。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识字单元。

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见"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和1个口语交际、1 个语文园地。

课文形式活泼、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多样的传统节日、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多种方法识字学词。

《神州谣》虽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借用《三字经》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情境识字,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传统节日》是一首以我国传统节日为题材的识字韵文,让学生围绕“传统节日”这一主题情境识字的同时,能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贝”的故事》是一篇识字小故事,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通过“贝"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构字的奇妙;《中国美食》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课,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发现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联,既让学生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形声字,理解字义,又能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以“长大以后做什么"为主题,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针对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对接学生的生活需要。

3.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本单元是识字单元。

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见"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和1个口语交际、1 个语文园地。

课文形式活泼、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多样的传统节日、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反思)

识字1 神州谣[教学目标]1.会认“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启发想象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同学们对我们的祖国有哪些了解?(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祖国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等。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祖国图画。

(板书课题,识记“州”字,出示“州”字的汉字演变图,与“川”比较讲解)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2.读课后的生字表,请拼音朋友来帮忙,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采用“你演我猜”的游戏来巩固识字。

5.同学们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6.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1)偏旁归类识记。

如,“涌、湾、浓”都是三点水旁,“隔、陆”都是双耳旁。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耸、湾、峡、浓、奋”。

(3)生活识字。

如,结合地名识记,湾—台湾;峡—三峡。

(4)语境识字。

“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在具体语境中加深理解。

7.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朗读课文,激发情感1.师范读,思考:你有什么发现?(每句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2.第一节: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祖国的山川壮美,风景如画。

配图)(2)你们喜欢美丽的祖国吗?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全班齐读。

(读出喜欢的感情)3.第二节: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1)指名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2)出示图片,师范读。

思考:你懂得了什么?(师范读时,着重突出“奔、涌、长、耸”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体会)(3)播放相关小视频,绘声绘色感受山川的壮美。

(4)男女生分别读、配合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免费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免费下载)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 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 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 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 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 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 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 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词语卡片) 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 选一生词说一句话。
二、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学习第 1、2 自然段。 师: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现
在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急切的、 激动的)请你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第一、二 自然段吧?自由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林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指名分段读,让其他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 写了孩子们在哪儿找到了春天?(学生读到一 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重点借助课件理解。 打比方句子:春天的眉毛、春天的眼睛、春天的 音符、春天的琴声。)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 妆 绿
丝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
“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 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根据课文内容自 编韵语,巩固识字更 为强烈。
换偏旁:伸——神勇――涌
减一减:写――与
1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难点
教学方 引导法

教学准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复习导入
指名认读生字,词语。
二、细读课文
读课文,完成填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学生自由讨论下列问题。
空。
(1)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1)甲 骨 文 中 的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贝”字,画的是

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同学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身说说,教师也
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
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3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身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 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 图画和词语,让同学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
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
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
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
自由小声读出字
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学生行为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同学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

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

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示宝岛未归的遗憾和
交流祖国各地
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过
的风光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同学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
(1)水面上漂()浮
(1)抽读生字。
着一片树叶。
(2)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贝壳很漂()亮。
(3)学习词语。
自学生字
(4)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5.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比较字形:田—由—甲 品—晶 巾—币
9
同偏旁识记:财、赚、赔、购 组词识记:漂(piào 漂亮)(piāo 漂浮)
个别认读 集体认读
板书 设计
1 神州谣
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
教学反思
审核人签字:
2
审核时间:
xxxxxxxxxxxxxxx 电子备课
授课年 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1 神州谣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出
示课件)
chuántǒnɡ tiē
jiē xiànɡ
传 统 贴窗花 大街小 巷
jì sǎo
zhōu
祭扫 赛龙舟
ài
艾香
tánɡ
满堂
qǐ qiǎo
lánɡ
乞巧 牛郎织女
bǐnɡ
月饼
shǎnɡ jú
赏菊
zhuǎn
转眼
tuán
团圆
rè nao
热闹
(2)去拼音读词语。
xxxxxxxxxxxxxxx 电子备课
授课 年级 课型
教学 目标


二年级
语文
1 神州谣


新授
课时 1
1、认识 15 个生字。
2、会写 10 个字。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
授课时间
任课
xx
教师
重点 重点:识字 难点:会正确书写生字。
难点
教学 教授法,引导法
方法
教学 多媒体
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龙舟
二、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 放
窗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读儿歌,随文识字 赛
月饼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菊花

花灯

鞭炮
5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
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
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二、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7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 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 语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 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 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 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 为什么又叫乞巧节。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自读课文,想想课文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和。

3.合作学习。
给句中加点字选择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正确的读音。

(2)自由拼读词语。
piāo piào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方,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

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

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
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同学
用自身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
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同学在课前了
xxxxxxxxxxxxxxx 电子备课
授课年 级 课型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3 “贝”的故事 课题
新授
课时
2
授课时间
任课
xx
教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教学目
2、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标
重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连一连。
元宵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
七月初七

呢?(学生自由回答)
端午
五月初五
中秋
八月十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示练习

做一做)
春节
正月十五
重阳
正月初一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
七夕
九月初

(4 月 5 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中秋节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 认真书写生字
(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同学注 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2 传统节日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任课
xx
教师
1. 会认“传、统”等 15 个生字. 教学目
2. 会写“贴、街”等 9 个生字。 标
重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 难点:会正确书写生字。
难点
教学方 教授法

教学准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一、图片导入
学生行为
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 1.下面是我们传统节
(3)保留生字,读生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