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练习题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2022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积的近似值 练习题 含答案

五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积的近似值〔同步练习〕一、填空。
1、8.4573保存整数是〔〕,保存到十分位是〔〕,保存两位小数是〔〕;保存三位小数是〔〕。
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如果保存2位小数,要开到第〔〕位。
3、6.78乘的积保存两位小数约是〔〕。
4、一个一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存整数后得到10,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二、判断。
1、近似数6.0与6的大小相等。
〔〕2、一个数乘以小数,积一定是小数。
〔〕3、一个数的近似值是4.9,这个数一定是4.94。
〔〕4、5.99的近似值是6。
〔〕三、计算,按要求保存小数。
(1)保存一位小数。
×0.98 7.4×0.395(2)保存两位小数。
87.45×0.25 19.55×0.四、解决问题。
1、大象奔跑的速度最快可到达3千米/时,长颈鹿奔跑的速度最快速度是他的1.33倍,长颈鹿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得数保存一位小数。
〕2、胖大海每千克45元,买0.049千克胖大海需要多少钱?3、小明的体重3千克,爸爸的体重是他的4.25倍,爸爸的体重多少千克〔得数保存两位小数〕4、有两个三位小数,他们四舍五入到百分位后都是2.78,这两个数的差最大是多少?参考答案一、填空。
1、82、三3、24、1二、判断。
1、√2、×3、×3、×〔〕三、计算,按要求保存小数。
〔1〕保存一位小数。
×0.98≈10.3 7.4×0.395≈2.9〔2〕保存两位小数。
四、解决问题。
1、3〔千米〕答:长颈鹿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
2、4≈2.21〔元〕答:买0.0491元。
3、3≈1〔千克〕答:爸爸的体重是1千克。
4、2答:这两个数的差最大是0.009。
六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比例尺一、单项选择题1.把一个长方形按5:1的比例放大后,长和宽的比是〔〕。
A. 1:5B. 5:1C. 不变的D. 无法确定2.以下四幅图中,第〔〕幅图是由左图按比例缩小的.〔单位:厘米〕A. B. C.D.3.一个长方形按3:1 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比拟,正确的说法是〔〕A. 周长扩大9倍B. 周长缩小9倍C. 面积扩大9倍D. 面积缩小9倍4.如下图的长方形按4:1缩小,所得的新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的面积比是(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2.(2021益阳)历史传说中蕴含着很多历史信息。
相传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为民治病,遍尝百草的英雄人物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3.下图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③、④位置应该分别填写的内容是()A.黄帝、炎帝B.炎帝、黄帝C.炎黄部落、华夏族D.华夏族、汉族4.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情况相符()A.北京人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C.半坡居民时期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5.国庆节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一副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炎黄大战蚩尤B.炎帝发明历法C.神农尝百草D.大禹治水6.中国被称为“丝绸的故乡”,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A.黄帝B.炎帝C.仓颉D.嫘祖7.“蚩尤作兵伐黄帝,黃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吞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怪),雨止,遂杀蚩尤。
”上述材料()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证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8.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
”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仓颉和嫘祖C.尧和舜D.隶首和大禹9.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这段话表述的是()A.汉族的形成B.华夏族的形成C.少数民族的形成D.古代各民族相互对立10.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拨一拨》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拨一拨(认识数位顺序、万以内数的读写)学习目标1.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构成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操作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
3.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示数的活动,了解大数的构成。
4.了解算盘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
编写说明教科书结合填写数位顺序表、在计数器上拨数等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学习。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习大数读写时,不宜仅靠一些机械的规则死记硬背读写的方法,结合数位从位值的角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写出数是更有价值的,这将促进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基于这样的思考,教科书安排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认识数位顺序表。
第二个问题借助拨计数器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数位标识学习读数,并感受数的构成。
第三个问题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
第四个问题借助在算盘上的拨数活动,再次强化对大数的读写及位值的认识。
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数的构成,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
·填一填,认一认。
这是第一次出现数位顺序表,目的是帮助学生从位值的角度理解数的意义、读写数。
需要说明的是,数位顺序表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出现,但是在前面几节课(其实从2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有了数位的铺垫,表现在数的认识大多伴有拨计数器的活动,而计数器上已经出现了个、十、百、千、万位,只是没有正式向学生介绍数位的概念。
·拨一拨,说一说,读一读。
借助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操作活动学习读数,体会数的构成。
教科书呈现了三个数,给出了它们的读数示范,并解释了其构成。
在数的选择上,教科书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即在遇到中间和末尾带“0”的数,学生往往会对其中“0”的读法产生困惑,所以在三个数中教科书安排了两个带“0”的数(9040,1001)的学习。
·看一看,写一写。
借助数位顺序表学习写数。
教科书同样呈现了三个数,并给出了书写示范。
在其他两个数的选择上,教科书也关注了带“0”的学习难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课堂过关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课堂过关练习题一、快乐填空。
1.我们天生爱学习,在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都能学得好。
2.“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3.当我们有了疑问时,可以向别人请教、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查等。
4.要想学得好,就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这样才能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充分地休息。
5.把自己和别人的好经验放进“我的学习锦囊”里,并在学习中随时运用这些好方法。
6.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7.鲁迅认为,一个人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
二、明辨是非。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我喜欢动手做小玩具,这也是长处。
(√)2.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用不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费事了。
(×)3.亮亮熬夜打电脑游戏。
(×)4.我总怕回答错了,上课不敢发言。
(×)5.当给自己限定了一个时间后,学习就比较有效率。
(√)6.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想一想。
(√)7.班长学习好,我可以照搬他的学习方法。
8.实地调查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三、择优录取。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 在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B. 多提问题才是爱思考的表现C. 我不擅长学习,学习很差D. 生活中处处可学习2.下列学习方法中正确的是(A)。
A. 课前认真预习B. 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C. 课前预习纯属浪费时间D. 每天做作业做到很晚3.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应该(C)。
A. 赶紧去和同学玩B. 如果妈妈让我去玩,我就去,反之,就留在家里继续学习C. 主动预习一下明天的新课4.下列行为不属于抓紧时间的是(C)。
A. 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B. 做事不拖拖拉拉C. 作业太多,就慢慢做吧D. 不按时睡觉5.下列表现是珍惜时间的是(C)。
A. 今天的事改天做也可以B. 自己的事情请人代劳C. 合理规划,提高办事效率D. 我还小,属于我的时间还长着呢6.因病或其他一些原因缺课,我们应该(A)。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江南》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江南》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一、我会写可kě(许可、可以、可口)东dōnɡ(东方、东北、东家)西xī(西方、西面、西北)二、我会认江jiāng(长江、江水、江北)南nán(江南、南方、南方)采cǎi(采花、采茶、开采)莲lián(莲花、莲叶、白莲)鱼yú(鱼儿、甲鱼、鱼片)北běi(北京、北方、北边)三、多音字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四、认识笔画和偏旁三点水草字头五、易错提示字音:江南(nán lán) 采莲(cǎi lián chǎi lán)字形:注意“可”的笔顺,不要写错。
“西”的第五笔是竖弯。
六、理解词语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采莲:采摘莲子。
何:多么。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戏:玩耍,游戏。
本文指鱼在水中游动。
七、句子解析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水乡是采莲蓬的好地方,莲叶多么茂盛啊!2.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八、问题归纳1.从五个“戏”你能体会到什么?诗中一共用了五个“戏”字,虽然较多的篇幅写了“鱼戏”,但写活泼嬉戏的游鱼快乐、自在的同时,表现的仍是采莲人的心境。
2.四个方位词表现了什么?诗中一共用了四个方位词——东、西、南、北,表现了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穿梭、逗人喜爱的样子。
3.江南的美景有什么特点?江南莲叶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快活地游来游去,江南风景美丽,让人感到自由、快乐。
九、课文主题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蓬的情景,反映了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同步练习题】1.补全下列字的音节。
ji____ li____ b____ c____ n____江莲北采南2.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可”的笔顺: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核心知识一、基础知识1、红色的字注音。
淅沥()揠苗助长()猗郁()蕈菌()涸辙()急不暇择()嵌()葱茏()答案:xīlìyàyīxùn héxiáqiàn cōng lóng2、形近字┏徙(xǐ) 迁徙┏猗(yī)猗郁┏暇(xiá)闲暇┏揠(yà)揠苗助长┣徒(tú) 徒弟┣倚(yǐ)倚靠┣遐(xiá)遐想┗偃(yǎn)偃旗息鼓┗陡(dǒu)陡峭┗绮(qǐ)绮丽┗瑕(xiá)瑕疵3、多音字┏(xiān)纤细┏(dù)度假┏(dī)提防┏(lèi) 劳累纤┫度┫提┫累┫(léi)硕果累累┗(qiàn)纤夫┗(duó)度德量力┗(tí)提醒┗(lěi)罪恶累累4、词语解释【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做仔细的选择。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也指战争(借代修辞)。
5、词语辨析“固执”和“顽固”【辨析】两个词都可以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桂花⾬》⼀⽂描写了“我”⼉时在家乡帮⼤⼈摇桂花的美好回忆。
表达了对⼉时往事的⽆⽐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桂花⾬》课⽂原⽂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时候,我⽆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兰……。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寻找,才能看到那些⼩花。
可是桂花的⾹⽓,太迷⼈了。
故乡靠海,⼋⽉是台风季节。
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回,嘴⾥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箩。
送⼀箩给胡家⽼爷爷,送⼀箩给⽑家⽼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飘⼗⾥,⾄少前后⼗⼏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
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尤其是被风⾬吹。
落,⽐摇下来的⾹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好⾹的⾬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枝⼩叶,晒上⼏天太阳,收在铁盒⼦⾥,可以加在茶叶⾥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都浸在桂花的⾹⽓⾥。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处⼩⼭,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飘⼗⾥。
秋天,我常到那⼉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的桂花再⾹,也⽐不上家乡院⼦⾥的桂花。
于是,我⼜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表述应为“可能 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丙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也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 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 图中丙为高气压带。
(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丙气压带一定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4)有利影响:夏季风(西南季风)能够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
水稻的生长; 不利影响:夏季风(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性易造成水旱灾害,不
利于水稻的生长。
第四课
课堂练习及课时训练
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最有可能出现降水 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如果戊区域为阴雨 天气,则等压线a的值 最可能是( ) A.1 002.5hPa B.1 005hPa C.1 007.5hPa D.1 010hPa
说明图中为一高压中心,又因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故该 海域气流会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②地与④地位于山 地的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
ab两条曲线哪一条表示气旋过境气压的变化
气压 Hpa 10
气压 Hpa 1020 1010
反气旋过境气压的变化
1000
1
3
北方的 暖空气
N
D
低
B
C
南方的 冷空气
A
南极 南方的 气压梯度力 冷空气 气流运动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 C.西北 D.西南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 D.冷锋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状况分布图,图中a、b 、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 低压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冬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气压带、风带 。 的位臵南移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 丰富 ,分析其原因。 下页 下页
副热带高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那里一般是 低 和 气压带,天 气特点是 多阴雨天气 。 附近 高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南北纬 和 极地地区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 30°附近 特点是 多晴朗天气 。 终年温和湿润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 。常年受 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终年炎热干燥 。
读“沿30°N的气压分布状况图”
亚洲低压 5.图示季节,①地南部盛行(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6.图示②地附近有一气压系统为( A.亚洲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速尔高压 D.阿留申高压
①地南部为南亚
②地北太平洋
)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 C 、 E 。 (2)图甲中B处是 东北信 风带,与图乙中 a 处(a或b)的风向一致。 (3)图甲中C处是副热带高 气压带,D处是 盛行西 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是 地中海气候,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5)N气压带的成因是 , 气温低,空气冷收缩下沉 E气压带的成因为 动力 (动力或热力)原因。
8 月份水位偏低,可知该观测站位于长江中 下游平原。 3 题,水库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第 增加枯水期的流量,减少洪水期的流量,因而 M 点将左移,N 点将右移。 答案:1.A 2.D 3.B
1.(2012 盐城三模)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 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1)~(2)题:
C.③主要受低气压控制,降水多D.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③
④
①
②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返回17页
③
④
②
①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7.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8.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 ,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第三课
课堂练习及课时训练
【强化训练】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 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 称为历时。 “某观测站绘制的某河流水位过 读 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 1~3 题:
水位过 程线 历时 曲线
梅 伏 雨 旱
冷 锋
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2.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夏季
夏至
秋分
春分
冬至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 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臵的变化 D.盛行下沉气流
下图中近地面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与下图所 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低温(高压) A.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 C.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答案: (1)东亚地区:冬季(1月)为西北风,夏季(7月)为东南风;南亚 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2)②⑤ (3)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
在0℃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比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变率小。
北方的 冷空气 D
N
谁是主动气团
3.分析此时 ABCD四地的 天气情况
北方的 冷空气
低
C
南方的 暖空气
B A
赤道 南方的 暖空气
气压梯度力 气流运动
锋面气旋的形成
赤道 1. 分析低压槽附近的气 流运动情况 2.A.B.C.D 谁是主动气团 3.分析此时 ABCD四地的 天气情况 北方的 暖空气 (南半球)
戊区域应为 低压中心
3.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 强大并向北移动,那么下列 现象最可能的是( A.南亚进入旱季 )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我国东部普遍受寒潮影响 D.我国东部秋高气爽 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并向北移动, 应该是7月、8月。
读“某时刻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风,形成暖锋
)
南亚
【强化训练】 (2011 年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 9 月份,并逐步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 年 9 月 3 日至 5 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 图表示 2006 年 9 月 3 日 20 时地面气压场。
)
下图为某月近地面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图示Ⅱ处(东亚) 气压差比Ⅰ处 (西亚)大,故 风力也较大
该季节为北半球 冬季—1月
亚欧大陆 太平洋 9.该月Ⅰ、Ⅱ两区域平均风力相比较( ) A.Ⅰ风力大 B.Ⅱ风力大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10.该季节,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A地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含水汽多,运 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 而B地为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 汽的凝结和降水。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 抬升。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说明亚洲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 要因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有 。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 型分别是 气候、 气候,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主 要不同点。 (4)简述南亚季风对水稻种植业的影响。
2.(2012 北京西城期末)下图为某月 90°E 附近 海平面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
(1)据气压值推断,该月最有可能是( (1)~(3)题: A.1 月 C.7 月 B.4 月 D.10 月 )
亚欧大陆 高气压中心 1月
(2)甲地在该月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
高气压
C.东北风 D.东南风 (3)甲地该月的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酷寒烈风 C.温和湿润 D.高温少雨
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
3.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①是西南风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 D.②是冷性气流 4.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下图为沿30°纬线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此时该纬度上,
分析成因。 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
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 系统并简述理由。 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 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 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 理也可)
)
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
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
下沉,东侧为暖锋 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
西北方向移动
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