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第一框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 科学立法教案

科学立法教师讲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法律就要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即要体现国家性质,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要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和实际。
我们举个例子: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原由环保部门征收近40年的排污费正式谢幕,改由税务部门征收环保税。
《环保税法》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保税的纳税人,采用费税平移、当量计污等计税标准。
“费改税”不但减少了环保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同时解决了行政收费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等弊端,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就是:①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②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关链接:材料补充: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了我看图说明,科学立法还应该如何做?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相关链接:广东省在立法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尝试,1999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修正草案举行了国内首次立法听证会,再次被称为我国立法民主化公开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经过不断探索,广东省的立法听证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
书面提出听证建议,发起立法听证。
除充分运用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面谈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外立法机关还积极探索通过新型社交媒体等渠道进一步增强参与对便捷性。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f15d391acc22bcd127ff0c49.png)
高中政治课本目录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经营公司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一框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第二框依法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向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3、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2、: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感受文化影响2、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生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9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第1框中国与联合国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中国主张改革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
之一
切实维护其利益
【探究总结】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是有原则的。中国并不是支持联合国
的一切活动,而是一贯支持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活动。
(2)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我国对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从联合国得到有益的支援。
度正确阐述了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入选。
考点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3.在联合国大会和其他多个国际场合,我国政府反复阐明,中国
主张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在外交实践上,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寻求以政治
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这表明
用,维护会员国的 __________;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
切实维护其利益。
点拨·剖析
【辨析】中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提示:错误。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支持其工作,并不是无原
则的,中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参加有利于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活动。由此,我们要辩证分析联合国的作用。
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
建设性
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 ________作用。
多边主义
(2)中国坚持以 ____________实现共同安全。中国是联合国维和
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在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领域,中
国努力维护现有多边条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支持发挥联合国在防扩散
以政治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这表明我国在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知识归纳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九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注:黑体无标志:背诵 K:背诵关键词 N:不用背)一、国际社会的构成二、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一)主权国家1、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分类(1)按国家性质划分: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2)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结论: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3、(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国家主权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注:A、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这些基本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人口和领土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和自然基础,是国家存在的前提;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体现;主权是国家的灵魂,在诸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
一个国家即使具备了人ロ领土和政权,如果其政府一切听命或依附于他国,其本身没有主权它仍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2)主权①主权的重要性: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注:A、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国家主权有两方面的特性:A、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B、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注:A、对内的至高无上性: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即在一个国家之内,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都必须服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指挥和管辖。
B、对外的独立自主性:国家独立自主地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地处理国家的内外事务的权力,主要是指国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国家的制度、形式,制定法律,决定对内对外政策等。
C、主权vs政权vs人权(3)地区:国际上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国家拥有主权,地区不拥有主权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知识归纳】1、公民的政治权利、政府的职能、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政协的职能、主权国家基本权利2、平等权在公民、政党、民族、主权国家的具体表述。
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拓展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 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 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⑥ 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 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
调发展。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 ) 提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明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知 道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明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 重要转折点。 ( ✕ ) 提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 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部编新人教版).doc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判断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9.1市场配置资源课件

阅读学案中的课标要求、考纲考点和学习目标
探【究知1识:归“纳商毒】生市品姜场”生配现置产象资和源者生姜和价格经的营大起者大落,反商映出品市场生调产节具者有哪和些经弊端营? 者不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
市场原配置资在源的价方值式(规机制律)的:价自格机发制调、供求机制可、竞能争完机制全。 掌握市场各方 节,从价格形成、价格 国②家树因宏 立观诚调信节控观(念下有,谋形遵手守求)市场自道身德。的眼前 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 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
为解决人的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加上各地出现的“毒生姜”的影响,人们减少了对生姜的需求,从而导致生姜供过于求,价格猛跌。
(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 情景假设二:毒品,如海洛因如果由市场自由调节生产,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面对频繁的雾霾天供气不,应求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 。为了健康,人们竞相购买空气净化器,拉价高格了上该涨产品 的价格,大批厂家纷纷投入供生给量产增,加许多原本不生产空气 净化器的企业也试图涉足资源该流领入域。激烈的市场竞竞争争迫使 一些企业退出资了源该流领出 域,一些企业加强管理,加快技术 创新,推出性能更好、功能更多的空气净化器竞争。但一些 厂家以次充好,致使该类产品良莠不齐。
有效利用资源
情景假设一:假如某市有 一天有两个地方发生了严重的 火灾,请问在市场调节的作用 下,消防部门会怎么做?
情景假设二:毒品,如海 洛因如果由市场自由调节生 产,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明了什么道理?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知识归纳】市场配置资源
一、资源配置 假冒伪劣、欺诈、污染环境、非法垄断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01-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中全会)
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意味着(
)
A.我国的基本国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C.党的初心使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解析】
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③新时代将聚焦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④
新时代是我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练习帮丨学业质量测评
A 基础练 学考测评
建议时间:3分钟
1.知识点1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眺望未来,看一看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走向和发展趋势,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入理解中国特色
3.知识点3 (2024安徽芜湖模拟)(新情境:二○二四年新年贺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
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
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C )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具有的重大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认识正确的有( B )
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②给世界各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
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使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的主导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 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 全新选择,②表述不准确。中国是全球发展的建设者不是主导者,④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学习目标】计划与市场、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自主学习】一、市场配置资源(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1)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资源的_______________ 和人的需要的_____________的矛盾,需要合理配置资源。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或两种手段)是什么?“有形手”和“无形手”分别是什么?2、市场经济(1)含义(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来配置资源。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比较及时、准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市场秩序(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注意:为什么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因此,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必要性)②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意义)③市场秩序混乱的危害: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造成损失,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
(危害)(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及其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
②、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⑤、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4、市场规则①表现形式②内容5、建立社会信用制度⑴必要性:__________ 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导致_____混乱、_____盛行,进而导致_____不足、______萎缩、______衰退⑵内容:⑶要求:①要切实加强________建设,大力建设________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________和_________制度。
②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_____、______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树立_____观念,遵守______,逐步在全社会形成_____为本、_____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有的领域市场调节不了②有的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的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主要表现及后果自发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市场主体自发的追逐利益,为了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于是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与违德违法的逐利行为。
盲目性:市场主体盲目决策,出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导致供求失衡,最终会出现经济波动、资源浪费,以及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滞后性:市场调节属于事后调节,存在调节的时间差,不能及时传递信息,于是导致供求失衡,导致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3、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1、.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
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
这表明( )①.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②.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③.路灯时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④.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A.①②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2、众多的食品添加剂并无多大的营养价值,应用在食品中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感。
在没有取得质量认证标准的情况下,企业把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生产,这表明市场具有A.盲目性 B.滞后性 C.自发性 D.开放性3.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
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的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社会收益为1.0亿元。
这一过程表明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4.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①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②像“看不见的手”,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生产和经营③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④自发调节着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⑤要求生产者必须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经营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5、为了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①优化资源配置②呼唤诚信,重建信用③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④加强公民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由市场调节或决定的价格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95.6%、97.1%和92.4%。
这表明()A.我国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B.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基本形成C.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7.2011年,“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忧思。
对此,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②诚信经营,不出售有毒有害食品③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④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调节中的基础作用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课后拓展】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12分)第九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2、记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在—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________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_____________。
3.把坚持_______________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条宝贵经验。
二、加强宏观调控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___________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___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________,增加就业,稳定_______,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___________政策和____________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__________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4)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_________手段和__________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__________ 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温馨提示】1、比较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1)联系:市场调节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被称为“看得见的手”,两者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补充。
市场调节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手段,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就我国而言,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2)区别:名称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调节手段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进行资源配置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优势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混乱、收入差距拉大等不良后果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2、比较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手段含义表现地位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财政、税收、信贷政策的调整……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制定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依法对经济案件进行查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颁发营业执照及各种许可证;对企业年度审核,收取工商管理费……非主要手段[合作探究、交流]“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的这个时候,电视、报纸、网络都要组织规模庞大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