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第四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合集下载

邵阳第四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邵阳第四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邵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录推荐名单
传统音乐(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锣鼓十样景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统舞蹈(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龙舞(板凳龙)
绥宁县文化馆
2
手狮舞
邵东县文化馆
传统戏剧(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搭桥戏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邵阳土布纱绣
市双清区文化馆
2
宝庆烙画
邵阳市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
3
祠堂泥塑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
竹编
邵阳县弄子三农投资管理公司
5
崀山根书
新宁县文化馆
6
水陆画
新邵县美术馆
7
邵阳剪纸
新邵县美术馆
传统手工技艺(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滩头木活字印刷术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统医药(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中医正骨疗法(武冈武伤医术)
湖南友源文化传媒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司
2
苗医苗药(陈氏蛇药,清翳术、唐氏烫伤药)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3
侗医侗药(王氏风湿骨痛医术)
绥宁县文化馆
民俗(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城步苗款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2
滩里水龙灯
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

邵阳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度传承活动

邵阳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度传承活动
邵阳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度传承活动评估结果表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项目保护单位
评估等级
1
张宗凡
竹刻(宝庆竹刻)
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所
优秀
2
钟建桐
滩头木版年画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优秀
3
廖怀章
新邵孙氏正骨术
新邵县中医医院
优秀
4
刘登雄
祁剧
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
优秀
5
奉雪妹
良好
11
刘永安
邵阳布袋戏
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良好
12
戴昌路
棕包脑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良好
花瑶挑花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良好
6
李志军
滩头手工抄纸技艺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良好
7
戴碧生
花瑶呜哇山歌
பைடு நூலகம்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良好
8
蒋良寿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良好
9
刘国利
滩头木版年画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良好
10
丁志凡
龙舞(城步吊龙)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非遗中心)

湖南非遗项目名录

湖南非遗项目名录

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当丰富,涵盖了戏曲、音乐、舞蹈、传统工艺等诸多领域。

以下是部分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花鼓戏:以豫剧、昆剧、京剧等为基础,加入了湖南本地的方言和乡土元素。

2. 芙蓉腔:传统戏剧艺术,流行于湖南娄底等地,是湖南地方戏曲中古老的剧种之一。

3. 岳阳楼词:湖南岳阳人的口头文化遗产,以岳阳楼为主题的词,包括《满江红》等经典作品。

4. 双簧:一种地方曲艺,两位表演者用湖南方言对唱,轻松幽默,极受观众喜爱。

5. 洞箫:洞箫制作技艺在湖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6. 索革艺术:使用稻草等植物材料编织制作的工艺品。

7. 古式陶瓷制作技艺:湖南的传统陶瓷工艺,在全国有着一定的影响。

8. 卷丝皮影戏:湖南特色的皮影戏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以上只是部分非遗项目,湖南的非遗文化遗产还有很多涉及手艺人、民间艺术、民间知识、传统符号等多个层面。

邵阳布袋戏的调研报告

邵阳布袋戏的调研报告

邵阳布袋戏的调研报告邵阳布袋戏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以湖南邵阳地区为发祥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邵阳布袋戏在戏曲艺术中独具一格。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邵阳布袋戏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和保护措施。

一、邵阳布袋戏的历史和传承邵阳布袋戏起源于明代,最早是由民间艺人自发地创作和表演。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邵阳布袋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布袋戏用木制或布制的人偶来表演各种戏剧内容,形象栩栩如生。

布袋戏剧本通常以古代典籍和民间故事为基础,涉及历史、文学、传说等多个领域。

邵阳布袋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单人操纵人偶表演的“一人秀”,也有团队合作表演的“多人秀”。

二、邵阳布袋戏的现状和问题邵阳布袋戏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的变化,观众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接受度有所下降,使得布袋戏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原因,邵阳布袋戏面临着缺乏资金支持、演员队伍老龄化、传承困难等问题。

三、邵阳布袋戏的市场前景尽管面临一系列问题,但邵阳布袋戏的市场前景仍然值得关注。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始终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邵阳布袋戏正是其中一种。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提高,邵阳布袋戏有望在文化旅游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另外,通过创新剧本、加强演员培养、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等方式也有助于提升邵阳布袋戏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邵阳布袋戏的保护和传承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邵阳布袋戏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邵阳布袋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演出活动。

其次,加强对年轻演员的培训,培养更多的优秀传人,以保证人才储备。

此外,开设布袋戏艺术学校或培训班,传授表演技巧和剧本创作知识,也是提高邵阳布袋戏传承率的有效途径。

结语邵阳布袋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还能传递历史和文化的信息,体现民族精神和底蕴。

邵阳蓝印花布

 邵阳蓝印花布

邵阳蓝印花布邵阳蓝印花布《双凤朝阳》邵阳蓝印花布有一个很“土气”的名字——豆浆布,但是它曾经“衣被天下”,是我国传统印染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邵阳蓝印花布是一种用防染白浆印花靛蓝染色的双色布。

它源自远古时代苗族、瑶族人的“阑干斑布”和“蜡缬”。

据《邵阳县志》、《宝庆胜揽》记载:唐贞观时期,邵阳境内棉纺织业兴起,邵阳人在苗瑶蜡染的基础上,首创以豆浆石灰代蜡防染的印染法。

至明清两朝,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资江直抵长江,武汉有专用的宝庆布码头。

当时邵阳商贾云集,成为华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印染、销售中心,被誉为蓝印花布之乡。

邵阳蓝印花布是一种集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分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属镂空印花,具有染而不褪,耐洗耐晒,纹样图案愈洗愈明的特点。

其工艺流程是:先用厚实的油纸或皮革雕刻出所需要的图案花版,然后把花版压在布料上,在花版的镂空处刷上用石灰石浆调合的防染浆,待晾干后将布料投入蓝靛染缸中加染,然后晾干刮去防染粉浆,花纹图案就显露出来了。

邵阳蓝印花布纹样古朴、占线细密、巧为拼集、虚实明暗、妥加调配,注重大的色块对比和细部刻画,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清新的美感。

邵阳蓝印花布用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了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蓝白艺术世界,其主要作品有花布、被面、床单、门窗、桌布、包袱、枕巾、帐檐、腰带、头巾、围裙、肚兜、椅巾等,以蓝印花被面、床单、帐檐最为著名。

邵阳蓝印花布不但实用,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蓝印花布所选用的纹样素材往往含有某种吉祥的意义,其图案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吉祥纹样,最具代表性的有:《凤凰牡丹》、《狮子绣球》、《金鱼戏莲》、《吉庆有余》、《凤鹿》、《鸳鸯戏水》、《蝶戏牡丹》等。

其内涵主要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多民族文化的痕迹,擅用象征、比喻、谐音等手段,尽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自然之美。

学者左汉中回忆说:小时候看到妇女身着蓝印花布围裙和罩衫,清新淡雅,质朴无华。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作者:刘小灵来源:《卷宗》2017年第33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是我们的文化之魂、民族之根。

邵阳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之一,目前已有35个项目分别列入了国家级与省级非遗名录,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29名。

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见证邵阳历史的活化石,保护与传承好这些珍贵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邵阳古称宝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如隆回、新邵等地的梅山文化,绥宁、城步的巫傩文化,宝庆、武冈的千年古城,魏源、蔡锷等名人故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种类丰富。

邵阳非遗资源覆盖面广,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传统工艺、戏剧、美术、音乐、民俗活动等各个方面,如花瑶挑花、滩头木版年画、城步吊龙等传统美术,布袋戏、花鼓戏等传统戏剧,花瑶呜哇山歌、七江炭花舞等民间歌舞,宝庆竹刻、蓝印花布、滩头古法造纸等传统工艺,民俗活动则主要有绥宁苗族的“四八姑娘节”、隆回花瑶的讨寮皈节、城步南山的“六月六”山歌节等。

民俗风情奇特。

邵阳位于湘中偏西南,辖8县1市3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0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有39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其中苗、瑶、侗、回4个世居邵阳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在万人以上。

这些少数民族由于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的不同,在古老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

如花瑶呜哇山歌,为花瑶民族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一门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

呜哇山歌有8种调14种韵,曲调节奏自由,声音高亢嘹亮,并常加"呜哇……"等衬词,这种奇特的表现手法,在所有的韵体文本里绝无仅有。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发〔〕号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发〔〕号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14〕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现予公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2014年11月11日(此件公开发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一、民间文学(共计30项)二、传统音乐(共计15项)三、传统舞蹈(共计20项)登嘎甘(熊猫舞)四、传统戏剧(共计4项)五、曲艺(共计13项)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2项)七、传统美术(共计13项)八、传统技艺(共计29项)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十、民俗(共计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二、传统音乐(共计19项)三、传统舞蹈(共计16项)四、传统戏剧(共计15项)五、曲艺(共计4项)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6项)七、传统美术(共计23项)八、传统技艺(共计32项)九、传统医药(共计10项)十、民俗(共计21项)。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邵阳是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是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是湖南省的一种传统戏曲,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唱、念、做、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是一种集歌、舞、戏、曲、文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邵阳花鼓戏的表演形式独特,舞蹈动作优美,音乐节奏感强,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深受观众的喜爱。

除了邵阳花鼓戏,邵阳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邵阳民间艺术、邵阳古建筑、邵阳传统饮食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邵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邵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强宣传和教育等。

通过这些措施,邵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邵阳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邵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代表了邵阳人民的文化和历史。

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发光发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古琴制作技艺
新邵县非遗保护中心
3
洞口绘染技艺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
神仙豆腐制作技艺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5
古楼龙凤茶制作技艺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
宝庆油布伞制作技艺
市双清区文化馆
7
麦芽糖制作技艺
邵阳市情糖食品有限公司
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8
风味竹笋加工技艺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3
“六月六”山歌节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4
花瑶耶仐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5
盘瓠祭
绥宁县文化馆
6
梅山油龙习俗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
洞口断节龙灯习俗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邵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录推荐名单
传统音乐(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锣鼓十样景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统舞蹈(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龙舞(板凳龙)
绥宁县文化馆
2
手狮舞
邵东县文化馆
传统戏剧(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搭桥戏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邵阳土布纱绣
市双清区文化馆
2
宝庆烙画
邵阳市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
3
祠堂泥塑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
竹编
邵阳县弄子三农投资管理公司
5
崀山根书
新宁县文化馆
6
水陆画
新邵县美术馆
7
邵阳剪纸
新邵县美术馆
传统手工技艺(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滩头木活字印刷术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
傩戏(闾山傩戏、洞口傩戏)
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洞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
木偶戏(井坪木偶戏)
湖南崀山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4
武冈阳戏
武冈市明德文化公司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城步苗拳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源自2邵东中湘刘氏武术
邵东县文化馆
传统美术(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传统医药(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中医正骨疗法(武冈武伤医术)
湖南友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
苗医苗药(陈氏蛇药,清翳术、唐氏烫伤药)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3
侗医侗药(王氏风湿骨痛医术)
绥宁县文化馆
民俗(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和单位
1
城步苗款
城步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2
滩里水龙灯
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