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泌尿系统解剖汇总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二节猪的内脏:泌尿系统

第一章第二节猪的内脏:泌尿系统

本节知识体系:
1、泌尿系统的构成。 2、泌尿系统的功能。 3、各泌尿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能熟练指出各器官的所在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泌尿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一、泌尿系统的构成:
一、肾
二、排尿管道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二、泌尿系统的功能:
1、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 酸等)和多余的水分,由血液带到肾,在肾内形 成尿液,经排尿管道排出体外。 2、参与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3、肾可分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 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能调节血压和促进红 细胞的产生及成熟。
知识链接:
呼吸道
鼻 咽 喉 气管、支气管 前叶 左肺
前部
后部
呼吸系统

后叶 前叶 中叶
右肺 胸膜和胸膜腔
后叶 副叶
小故事

每天晚上,午夜十二点钟的表一响,有一个 小男孩都会在睡梦中醒来,然后穿上睡衣跑 到屋外.
1、 小男孩要去干什么? 2、 尿液是由哪个系统形成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尿液由哪个器官生成?
肾锥体的末端形成肾乳头。
肾的内部结构图
被膜
肾 盂
肾实质包括肾皮质和肾髓质。 肾皮质:位于肾的外围,呈 红褐色、切面粗糙; 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侧, 色淡、切面呈条纹状而有 光泽。每一肾叶的髓质呈 尖端突向肾窦方向和锥体 肾乳头 状,称为肾锥体,肾锥体 的底向外面(肾皮质), 尖端向内,称为肾乳头, 肾皮质 是尿液泌出的部位。 肾髓质
三、泌尿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老刘养猪培训解剖——母猪生殖系统构造

老刘养猪培训解剖——母猪生殖系统构造

老刘养猪培训解剖——母猪生殖系统构造今天我们学习母猪生殖系统解剖知识。

母猪生殖系统相对于公猪,我们接触的机会更多;去势、人工输精、人工助产、子宫冲洗等操作,都需要熟悉生殖系统的解剖知识。

这是一个二月龄小母猪的生殖系统图,前一图为单独的生殖系统图,后一图为各生殖器官在猪体的具体位置。

这里用红线标出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一个是螺旋状的子宫颈口,一个是有许多园泡的卵巢,另一个是卵巢的具体位置;螺旋状的子宫颈口,平时都是关闭的,可以阻止外面的东西进入,在配种或人工输精时,可以锁死阴茎或输精管,防止精液倒流;卵巢中有许多园泡,是说母猪可以同时有多个卵泡发育成熟,而这些卵泡的数量是可变的;卵巢的位置,可以为我们对母猪进行去势指出该在什么地方开口;当然其它部位也是很明了的。

这是成年母猪的生殖系统图,可以明显地看到各生殖器官的位置及形状与小母猪的有所差别;首先是卵巢及子宫更向里了,同时子宫角比原来大多了;这时的子宫角呈团状位于最后第二对乳头的上方;这为我们做B超孕检提供了具体位置。

另外,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到,子宫颈口变得非常细小,处于封闭状态。

这是卵巢构造图,这里更清楚是看到一个卵巢里有非常多的卵泡及初级卵泡,卵泡的大小不同;这样的卵泡数量,给我们一下提示,我们现在的母猪一次排出二十枚卵子,是完全可以继续增加的。

这是一张怀孕母猪的胎盘结构图;胚胎被包在了里面,胚胎的一个壁与子宫壁对接,子宫壁非富的血管为胚胎提供营养;如果受精卵不能顺利着床,胚胎无法通过血管获得充足的营养,那就会很快死亡;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受精卵着床时期容易死亡的原因。

下面说这些器官的主要功能。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卵泡在成熟期可分泌雌激素,刺激母猪表现发情症状;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维持怀孕。

子宫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场长,随胎儿日龄增大,子宫也逐渐变大。

子宫颈相当于生殖系统的一道门,平时都是关闭的,只有发情和产仔时才打开,起到保护作用。

猪解剖图

猪解剖图

浅层肌肉1、咬肌2、颈部斜方肌3、胸部斜方肌4、5、锁头肌4、锁枕肌5、锁乳肌6、锁骨下肌7、岗上肌8、肩胛横肌9、胸舌骨肌10、三角肌11、臂三头肌的长头12、前臂筋膜张肌13、臂三头肌的外头14、臂肌15、腕桡侧伸肌16、背阔肌17、后背锯肌18、腹外斜肌19、胸下锯肌20、胸深肌21、臂中肌22、阔筋膜张肌23、23′臂三头肌(23、臂浅肌23′、股二头肌)24、半膜肌25、半腱肌26、髂肋肌和腰最长肌27、腓长肌28、腮腺腭1.软腭2.下颌齿槽神经3.舌神经4.下颌5.中翼肌6.嚼肌7.面深静脉8.面皮肌9.面静脉10.颊肌和黏膜11.臼齿12.前臼齿13.犬齿14.切齿15.切齿乳头16.切齿管17.腭缝18.腭褶19.上唇20.嘴头的解剖浅层除去皮肌左侧观1.上唇提肌2.上唇提肌的止端(附着)3.上唇提肌的腱4.上唇降肌5.下眼唇降肌6.犬齿肌7.鼻唇提肌8.颊肌的颊部9.颧肌10.唇皮肌11.下唇降肌12.颏肌13.嚼肌14.耳旁耳肌15.斜方肌的颈部16.臂头肌17.茎突舌骨肌18.面神经和背颊部19.面静脉面神经的腹颊支20.腮腺管交通支21.眼角静脉22.鼻背侧静脉23.上唇静脉24.下唇静脉25.颏神经26.耳颞神经的面横支27.下颌28.腮腺29.脂肪体30.耳睑神经头的解剖深层移去左半下颌骨左侧观1.嚼肌2.中翼肌3.扁桃体4.茎突舌骨舌骨舌肌5.茎突舌肌6.下颌7.腮腺耳睑神经8.耳旁耳肌(浅部)9.面神经10.舌下腺_许多孔11.舌神经下颌腺管12.舌下神经13.乳突旁突14.面动脉茎舌骨肌15.二腹肌16.下颌赤槽神经17.舌下腺_单孔18.舌下腺管舌下神经19.舌动脉20.核舌肌21.核舌骨肌22.下颌舌骨肌23.下颌舌骨神经颈外侧动脉24.头外侧直肌25.环枕肌26.环乳肌27.头长肌28.迷走交感干29.颈总动脉舌内神经30.下颌腺31.甲状舌骨肌32.胸骨舌骨肌33.舌面静脉34.舌静脉35.肩胛舌骨肌36.口腔37.舌矢状面通过头1.额窦2.鼻骨3.鼻中隔软骨4.嘴骨??5.切齿骨6.腹鼻道7.中鼻道8.背鼻道9.背鼻甲10.腹鼻甲11.硬腭12.筛骨迷路13.额骨14.顶骨15.枕骨16.大脑半球17.小脑18.中脑19.脊髓20.头半棘肌21.头背小直肌22.头背大直肌23.环椎24.枢椎25.头长肌26.颈长肌27.软腭(腺和腭肌)28.咽腔29.舌30.口腔的舌下隐窝31.核舌肌32.核舌骨肌33.下颌舌骨肌34.面皮肌35.口轮肌嘴腺36.下颌37.舌骨体舌骨舌肌38.舌骨会厌肌会厌舌骨39.甲状软骨甲状舌骨肌40.耳咽管口41.额咽弓42.勺状软骨43.食管环状软骨44.喉腔45.声带46.胸骨舌骨肌47.咽隐窝在切开软腭和背壁以后咽腔背侧观1.食管2.气管3.腭咽弓的肌肉(在切面上)4.食管前庭5.咽穹隆6.腭咽弓7.腭咽弓8 .软腭9.软腭(在切面)10.舌根11.轮廓乳头12.叶状乳头13.环角皱襞14.小角状软骨15.勺会厌皱襞16.会厌软骨17.喉口颈的解剖浅层左侧皮肌移去1.斜方肌的颈部2.斜方肌的胸部3.斜方肌的腱膜4.肩棘5、6、7.臂头肌5.锁枕肌6.锁乳肌7.锁臂肌8.胸头肌9.锁骨下肌10.肩胛横肌11.岗上肌12.三角肌13、14.臂三头肌长头15.臂三头肌外侧头16.嚼肌17.胸舌骨肌18.臂肌19.面神经背颊支20.面神经的颊支上颌静脉21.下颌腺22.付神经的背支23.颈神经24.锁骨上神经25.颈外侧静脉26.舌面静脉27.腕神经28.头静脉前臂前皮神经颈的解剖深层左侧观1.颈菱形肌1′.头菱形肌2.头半棘肌3.夹肌3′.夹肌_环椎上4.头最长肌5.颈腹锯肌6.头后斜肌7.头前斜肌8.环椎的横突9.乳突旁突头外侧直肌10.付神经的背侧支11.颈背侧横突间肌12.颈腹侧横突间肌13.背斜角肌14.中斜角肌15.头长肌16.甲状舌骨肌17.胸骨甲状肌18.胸骨甲状肌的背部19.胸骨甲状肌的腹部20.胸骨舌骨肌21.胸头肌(胸骨乳突肌)22.嚼肌23.肋间外肌24.胸直肌25.颈总动脉迷走交感干颈内静脉26.第三颈神经27.第四颈神经28.第五颈神经29.第六颈神经30.第七颈神经31.第八颈神经32.颈外静脉33.腋动脉和静脉34.胸腺35.气管36.胸腺头静脉37.甲状舌骨胸肢的外侧浅层肌肉1.岗下肌2.岗下肌的前部3.岗上肌4.锁骨下肌5.大圆肌6.背阔肌7、7′.臂三头肌的长头8v三角肌9.喙臂肌10.前臂筋膜长肌11.臂三头肌的外侧头12.臂肌13.腕桡伸肌14.15.19.指总伸肌14.第三指伸肌15.第二三指伸肌16.第一指长腹肌17.指外侧伸肌18.肘肌19.第四五指伸肌20.第二指伸肌21.第五指伸肌22.腕尺伸肌23.指深屈肌的尺头24.指深屈肌的肱头25.腕尺屈肌26.第五指腹肌27.指浅屈肌腱28.指深屈肌腱29.第四五指远侧指间韧带30.肩胛的岗结节31.第四骨间肌胸肢的内面肌肉1.肩胛软骨2.腹侧锯肌3.岗上肌4.肩胛下肌5.胸深肌6.背阔肌7.大圆肌8.喙臂肌9.臂三头肌的长头10.臂三头肌的内头11.前臂筋膜张肌12.臂二头肌13.臂头肌14.臂肌15.腕桡伸肌16.旋前圆肌17.第一指长腹肌18.腕桡屈肌19.指浅屈肌的浅部19.′指浅屈肌的腱20.指深浅屈肌的尺头21.指深浅屈肌的肱头22.第二指屈肌23.第二指腹肌24.第三指伸肌25.第二三指伸肌26.第三骨间肌27.指深屈肌腱28.第二三指的远侧指间韧带29.腕尺屈肌30.第四五指伸肌1.肩胛软骨2.皮下脂肪体3.颈和胸的菱形肌4.菱形肌5,6.颈和胸腹侧下距肌7.肩胛横肌8.臂头肌9.锁骨下肌10.岗上肌11.肩胛下肌12.大圆肌13.背阔肌14.斜方肌15.颈皮肌16.肩胛上神经和静脉17.肩胛下神经18.腋神经和静脉19.胸背神经和动脉20.正中和尺神经胸外静脉21.腋动脉桡神经22.肩胛下动脉23.肌皮神经24.胸前神经25.胸深肌26.胸浅肌27.头静脉28.颈腹侧浅淋巴结1、肩胛软骨2、颈腹锯肌3、胸腹锯肌4、骨下肌5、岗上肌6、肩胛下肌7、大圆肌8、背阔肌9、胸肌10.尺神经11.头肌12.缘臂肌13.臂三头肌14.臂三头的长头15.前臂筋张肌15.`前臂和筋16.臂三头的内头17.浅屈肌、尺侧动脉和静脉18.尺肌的尺头19.尺屈肌的肱头20.腕桡屈肌21.臂肌22.腕桡肌23.纤维束24.尺骨的内侧25.肩胛上动脉和神经26.肩胛下神经27.旋肩胛动脉和静脉28、胸外神经28.`胸背侧神经29.胸背静脉桡神经30.肩胛下动脉和静脉31.腋动脉和前胸神经32.肌皮神经33.腋静脉34.臂静脉35.肌皮神经的远肌支和远皮支36.臂动脉和神经37.二头肌动脉38.、前臂横动脉和静脉39.旋肱疥动脉和静脉40.正中动脉和静脉41.前臂内侧静脉42.头静脉、前臂内侧和神经43.头静脉44.桡骨45.臂深动脉和静脉前臂和肩的外侧面解剖1.肩胛软骨2.肩胛岗结节3.肱骨大节结的前部4.肱骨大节结的后部5.肱骨外侧上髁 6.鹰咀突7.三角肌8.大圆肌9v小圆肌10.锁骨下肌11.岗上肌12.岗下肌的前部13.岗下肌14.,14.′臂三头肌长头15.臂三头肌的外侧头16.肘肌17.臂肌18.腕桡侧伸肌19.第三指伸肌20.第二三指伸肌21.指外侧伸肌22.第四五指伸肌23.第五指固有伸肌24.腕尺侧伸肌25.指深屈肌的尺头26.指深屈肌的肱头27.臂头肌28.旋肱后动脉和静脉29.腋神经的支30.桡神经31.臂深动脉和静脉的支32.桡神经的浅支付头静脉33.头静脉34.前臂筋膜张肌胸肢的前臂和远端的解剖内侧观1.臂二头肌2.锁臂肌3.臂肌4.臂三头肌的内头5.腕桡侧屈肌6.前臂筋膜张肌7.腕桡侧伸肌8.前臂内侧皮神经9.臂动脉和静脉10.头静脉11.尺神经尺侧动脉和静脉12.正中神经13.旋前圆肌14.指浅屈肌的浅部15.指深屈肌的肱头16.指深屈肌的尺头17.腕尺屈肌18.付头静脉桡神经的浅支19.正中动脉和静脉20.桡动脉和静脉21.第一指长腹肌22.,22.′正中动脉掌内侧神经23.掌外侧神经24.第三指掌侧总神经25.第二指掌侧总动脉指深屈肌26.第二指背内侧固有神经第二指内侧固有神经第二指内侧固有静脉27.第二指背内侧固有神经28.第三指背侧总神经29.第二三指伸肌30.第三指背外侧固有神经第三骨间肌的支31.第二指背外侧固有神经32.第三指背外侧固有神经33.第四指背内侧固有神经34.第四上指伸肌35.第三指伸肌36.第二指屈肌第二指掌外侧固有神经37.第三指掌外侧固有神经38.前臂后皮神经39.第三指背内侧固有静脉40.第四指背总神经和静脉41.第三指背侧总静脉42.第二指背侧总静脉骨盆和盆肢的肌肉内面观1.髋结节2.臀中肌3、4.臀二头肌3.臀浅肌4、4′.股二头肌5.尾肌6.荐尾背侧肌7.腹侧荐尾肌8.半膜肌9.半键肌10.股阔筋膜张肌11.股阔筋膜12.比目鱼肌13.腓肠肌的外头14.跟骨总腱15.胫前肌16.腓骨长肌17.趾外侧伸肌18.第五趾伸肌19.第一趾长屈肌20.腓骨第三肌21.胫骨后肌22.第二五趾伸肌23.近侧伸肌支持带24.第三趾伸肌25.趾短伸肌26.第三四伸肌27.趾浅屈肌28.第五骨间肌29.趾深屈肌至第五趾的支30.第四骨间肌骨盆和股外面的解剖深层1.臀中肌2.梨状肌3.髋结节4.股阔筋膜张肌5.荐结节阔韧带6.荐尾背侧肌7.荐尾腹侧肌8.尾肌9.直肠壶腹10.肛外侧括约肌11.股后皮神经12.股后动脉和静脉13.坐骨结节14.股薄肌15.股四头肌16.髂肌的外部17.旋髂动脉和静脉18.股神经19.股直肌20.股外肌21.内收肌22.坐骨神经的肌支23.坐骨神经旋股内动脉支24.半膜肌的前肌腹25.旋股内静脉26.半膜肌的后肌腹27.隐外静脉28.半键肌29.胫神经30.股后动脉和静脉31.腓肠肌的内头32.腓肠肌的外头33.腓肠后皮神经34.腘淋巴结35.比目鱼肌36.股二头肌37.腹股沟浅淋巴节38.髂下外侧淋巴结股外侧皮神经成年公猪骨盆内器官位置左盆肢和右半盆肢移去1 .腰最长肌2. 臀中肌3. 腰大肌4 . 输尿管5 . 输精管6. 尿道7 . 髂骨8. 阴茎缩肌9. 直肠尾肌10. 腹侧荐尾肌11. 肛外括约肌的前部12. 肛外括约肌的后部13. 直肠壶腹14. 主动脉左输尿管15. 髂中淋巴结16. 睾丸动脉和静脉17. 左髂外动脉和静脉18. 左脐静脉19. 前列腺动脉和静脉20. 膀胱外侧韧带21. 21.′精囊腺22. 左输精管23. 精索24. 球腺肌25. 尿道球腺26. 尿道骨盆部27. 髋骨联合面28. 闭孔外肌的骨盆内部28.′膀胱中韧带29. 内收肌30. 股薄肌31. 球海绵肌32. 阴茎的(左)33. 坐骨海绵体肌34. 阴茎35. 提睾肌36. 鞘膜和精索内筋膜37. 阴囊38. 附睾尾39. 睾丸40. 附睾头41. 阴囊淋巴结42. 阴部外侧动脉和静脉43. 包皮后肌44. 股直肌45. 包皮憩室46. 腹肌沟管母猪盆器官的位置左盆支和左半骨盆移去1 . 腰最长肌2. 第六腰椎肋突3 . 腰大肌4 . 髂骨5 . 荐骨6. 第一尾椎7 . 腹侧荐尾肌8 . 肛外括约肌9. 直肠尾肌10. 降结肠11. 直肠壶腹12. 荐淋巴结13. 主动脉14. 左髂外动脉和静脉15. 髂内淋巴结16. 卵巢动脉和静脉17. 左输卵管左脐动脉18. 左髂内动脉和静脉19. 右卵巢系膜19.′左卵巢系膜20. 子宫阔韧带21. 右侧卵巢22. 左输卵管23. 左子宫角24. 右子宫角25. 阴道26. 阴道前庭27. 阴蒂的脚28. 膀胱外侧韧带29. 含尿膀胱30. 膀胱中韧带31. 尿道32. 闭孔外肌的盆内部33. 髋骨联合面34. 内收肌35. 股薄肌36. 半膜肌37. 乳房淋巴结38. 阴部外动脉和静脉39. 脂肪体40. 腹直肌骨盆和骨的解剖内面观1 .脊髓2. 第七腰椎3 . 左髂总静脉4 . 右髂总静脉5 . 主动脉6 . 左髂外动脉股神经7 . 右髂外动脉8 . 荐中动脉9.髂腰动脉和髂内静脉10. 髂内动脉11. 腰小肌12. 髂肌中部13. 股深动脉和静脉14. 14.′缝匠肌15. 坐骨神经16. 前列腺动脉臀后神经17. 闭孔神经股深动脉和静脉的支18. 直肠后神经19. 阴部神经20. 闭孔外肌的骨盆内部21. 髂肌外部22. 旋髂深动脉和静脉23. 股外侧皮神经24. 腰大肌25. 股动脉和静脉26. 隐动脉神经和隐内静脉27. 股阔筋膜张肌28. 髂下淋巴结29. 臀中肌30. 股内肌31. 耻骨肌32. 髋骨联合面33. 内收肌34. 半膜肌35. 股薄肌36. 半腱肌37. 荐骨38. 荐结节阔韧带39. 臀中肌40. 腰多裂肌41. 荐尾腹侧肌42. 尾肌43. 肛提肌44. 旋股外侧动脉和静脉45. 阴部外侧静脉。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章泌尿系统课件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章泌尿系统课件

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
总结词
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等。
详细描述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囊、肾小球、肾小 管等结构。肾小囊负责收集原尿,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液,肾 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尿液中的有用物质,同时分泌一些物质进 入尿液,形成最终的尿液。
02
CATALOGUE
家畜解剖生理第六 章泌尿系统课件
目录
• 泌尿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 输尿管的解剖与生理 •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 尿道的功能与结构
01
CATALOGUE
泌尿系统的概述
泌尿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总结词
泌尿系统是家畜体内的重要排泄系统,负责调节体液平衡、排除废物和多余物 质的功能。
详细描述
腰部位于第1-2腰椎前方,骨盆部位于骨盆侧缘,壁内部位于膀胱壁内。
输尿管直径约为2-3厘米,管壁厚约2-3毫米,具有蠕动功能,有助于尿液的输送。
输尿管的生理功能
输尿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送 尿液从肾盂到膀胱。
当肾脏产生尿液后,尿液通过 肾盂流入输尿管,在输尿管内 形成尿液流,并输送至膀胱。
输尿管的蠕动有助于尿液的输 送,同时输尿管的上皮细胞能 够吸收和分泌一些物质,如水 、电解质和尿素等。
输尿管的排泄机制
当尿液进入膀胱后,膀胱壁肌肉的收 缩将尿液从膀胱中排出,即排尿。
输尿管的排泄机制还包括尿液的浓缩 和酸化等过程,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 稳定。
排尿时,输尿管会发生节律性蠕动, 将尿液逆向输送回肾脏,以协助排尿 。
04
CATALOGUE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膀胱的解剖结构
膀胱是家畜体内的一个空腔器官 ,位于骨盆腔内,呈梨形或锥形

第9章-猪泌尿系统疾病

第9章-猪泌尿系统疾病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R.Drolet和S.A.Dee解剖猪肾呈蚕豆形,一般表面光滑,呈褐色。

背腹面呈长形、扁平,长度至少是宽度的两倍(图9.1)。

肾脏内缘中部有一凹陷,即肾门,是血管、神经和输尿管进出肾脏的地方。

肾脏位于腰肌下,第四腰椎的腹侧。

左、右肾的相对位置稍有不对称,但与其它动物相反,通常是左肾位置较右肾靠前;左肾前端最远可达最后肋间处。

在成年猪,两肾与身体的重量比为0.50%~0.66%(Sisson,1975)。

肾脏外包一层极薄的纤维被膜,易剥落。

在肾脏切面上,皮质和髓质的相对界限很明显(图9.2)。

猪肾为多锥形或多叶形肾,外观上没有牛肾那样的分叶现象。

肾小叶的髓质部分称为肾锥体;肾锥体可以是单个型,也可以是复合型,即由两个或更多最初分离的锥体集聚而成,锥体的白色尖端,即肾乳头,伸入肾盂或肾盂分支,后者被称为肾盏(见图9.2)。

单一锥体的肾乳头一般狭窄,呈圆锥形,而分布于肾两端的集聚锥体的肾乳头,则宽大、扁平,每个肾脏含有8~12个肾乳头。

肾脏收集管开口于肾乳头顶部。

输尿管,即肾盂向下的延续部分,向后方延伸离开肾脏,到底膀胱颈背侧。

与膀胱颈几乎成直角,穿透膀胱肌层,并斜穿粘膜下层,微突于粘膜面,终止于膀胱粘膜的输尿管开口。

新生仔猪,穿行于膀胱粘膜下的输尿管长度约为15mm,而成年猪的输尿管的平均长度则为35mm(Carr等,1990)。

位于膀胱内的输尿管起到瓣膜的作用,它能防止膀胱-输尿管液回流。

猪的膀胱大、颈长。

充满尿液时,下垂于腹腔内,膀胱由一条中央韧带(位于腹部)和两条侧韧带支持。

成年母猪的尿道长约7~8cm,尿道外口位于阴道和尿道外前庭接合处的腹侧。

尿道外口下有一隐窝,即尿道下憩室。

公猪尿道开口于阴茎顶部,呈裂隙状。

2.腔静脉;3.主动脉;4肾静脉;5肾动脉;6.输尿管;7.肾上腺;8.肾淋巴结;9.腰大肌;10.膀胱1.皮质;2.髓质;3.肾乳头;4.复合肾乳头;5.肾盏;6.肾盂;7.输尿管生理学组织生理学肾脏具有许多的重要生理功能:从体内排出代谢废物,保持水分,调节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组成。

公、母猪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文档资料

公、母猪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文档资料

发情后开始排卵的时间,个体变异相当大, 不一定都相同。在发期周期中,血液内激 素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排卵后,卵泡破 裂并发育成黄体,黄体产生孕酮激素,这 种激素的作用是在配种后维持妊娠状态。 如果未妊娠或妊娠中止,黄体就会在下个 发情周期的第14天左右降解。在妊娠后期, 胎盘组织中产生的雌激素水平增加,同时, 子宫中产生前列腺(PGF2α),从而引导母 猪分娩。
(一)卵巢
猪的卵巢形态、体积及位置因 年龄、胎次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断奶 的仔猪卵巢为长圆形的小扁豆状, 而接近初情期时卵巢可达2*1.5(cm), 且表面 出现很多小卵泡,很象桑堪。初情 期开始后,在发情期的不同时间卵巢上出 现卵泡、 红体或黄体,突出于卵巢的表面, 卵巢随着胎次的增加由岬部逐渐向前方移 动。
(六)、阴唇:
构成阴门的两个侧壁,中间的裂缝称 为阴门裂,阴唇的上下两个端部分别相 连, 构成阴门的上和下两角。阴唇附有阴门缩 肌。 (七)阴蒂:
主要由海绵组织构成,阴蒂海绵体相 当于公猪的阴茎海绵体,阴蒂头相当于 阴 茎的龟头,其见于阴门下角内。
母猪 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与作用
卵巢的作用是产生卵子和分泌两种重要 的雌性激素,雌激素和孕酮。卵子产生于 卵巢上的卵泡中,卵泡在排卵前也分泌雌 激素。排卵后不久,卵泡就会发育成黄体, 黄体是间情期和妊娠期产生孕酮的来源。 卵子掉入到输卵管中,并逐步移行到子宫 里。猪的子宫由两条子宫角组成,胚胎和 胚儿就在子宫角中发育。
公猪的性成熟 公猪性成熟的标志一般是认为附睾中首 次出现精子,公猪配种能使母猪受孕。性成 熟年龄与母猪差不多(约6月龄左右)。不过, 刚达到性成熟时,公猪精子的受精力是比较 低的,过几个月后。受精力迅速提高,大约 在10~12月龄即可达正常配种能力。由此可 见,诱导公猪性早熟和青年公猪早期配种应 用是不理想的。另外,性成熟后,青年公猪 的配种能力是逐步提高的,约12月龄时,才 能达到成年公猪正常水平。

猪解剖流程及诊断图

猪解剖流程及诊断图

猪的解剖操作方法首先是外表的观察:耳部是否有红点或红斑,皮肤是否有红点红斑,关节是否肿大,蹄部是否有病变,肛门处粪便情况,是否喘气,是否消瘦等猪的大致情况。

后半区严重败血尾部坏死、股部皮肤和脚部皮肤有红斑耳尖坏死解剖大致分三刀:一、第一刀从腋下开始上至下颌中至中线下至股部髋臼窝,剥开皮肤暴露下颌淋巴结,唾液腺,腹股沟淋巴结1、下颌淋巴结:一般猪有炎症该淋巴结都会有病变。

下颌淋巴结严重出血2、腹股沟淋巴结: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

腹股沟淋巴结出血3、唾液腺:颜色。

二、第二刀从最后肋骨剪开,暴露腹腔观察腹水(颜色,量的多少)腹水过多三、第三刀从后向前由肋软骨处切开,按压肋骨暴露胸腔观察胸水(颜色,量的多少,有无渗出)胸胸水过多整体打开完毕,开始观察各个器官1、心包:是否与其他脏器粘连,表面有无覆盖物,透明与否。

2、心包腔:靠近心尖剪一小口,观察心包液有无增多、变性;心包膜是否变厚等。

3、心脏:是否出现绒毛心(副猪嗜血杆菌),表面是否有出血点.打开心脏:观察心内膜、乳头肌、心肌有无白色条带(白肌病)、心肌的厚薄、心室心房的大小等。

4、肋骨:切下一根肋骨,看软骨部位是不是有链珠样生长(十分常见称“骨软症”),找到骨头头四十五度切开看生长板的大小(生长板较小的营养不良,思考原因)。

最后折断听声音,脆的正常,不脆的有营养问题,钙磷比例不对或是腹泻导致的.5、剥离胃肠摘下脾脏:a、脾脏的大小b、周围有无梗死(有梗死的可能为潜伏慢性猪瘟)c、有无出血点。

表面有出血点6、肝脏:大小,是否水肿(看肝脏边缘是否有锐性),有无出血点,有无白点(可能为沙门氏菌、弓形虫、伪狂犬感染);每叶肝脏划开看胆管周围是否有白色(有的话百分之九十为中华肝吸虫);最后切开胆囊,看内粘膜是否有溃疡活变黑(黑色斑点为沙门氏菌感染)。

7、肺脏:肺脏的大小,是否水肿,是否肉变,有无伪膜(是否光滑).肺脏肉变8、肾脏、肾上腺:肾脏表面是否存在针尖状的红点(布满出血点又叫麻雀蛋肾,可能为猪瘟),白色斑点(钩端螺旋体),肾盂是否化脓,肾小体是否出血。

猪病理解剖第六章腹腔:肝、脾、肾、泌尿生殖系统

猪病理解剖第六章腹腔:肝、脾、肾、泌尿生殖系统

6.33
生肤有 的严异 尿重常 保 酸坏沉 育 盐死淀 猪 。或物 肾
频,切 繁这面 地些, 使沉在 用淀邻 化物近 学可肾 方能盂 法是的 治由肾 疗于小 而猪管 产皮中
6.34 肾切面,肾盂中有一结石,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见 于尿路上行性感染。
6.35 生长猪肾浅层小囊肿,注意切面楔形的充血病灶,见 于栓塞转移性肾炎。
第六章 腹腔:肝、脾、肾、泌尿生殖系统
6.1 生长猪慢性寄生性间质性肝炎或“白斑肝”,注意由 边缘的小面积散射到整个肝的表面。见于蛔虫病。
6.2 生长猪白斑肝,见于猪蛔虫感染,这是屠宰时最常见 的一种肝病。
6.3 生长猪白斑肝的放大,注意由边缘穿透肝叶间。见 于蛔虫病。
6.4 白斑肝切面,炎症先在表面反应,然后扩散入肝实质 几毫米,随后进入小叶间中隔。
6.14 A. 生长猪肝硬化,器官变小,表面不规则。再生性红色盘 状小结被灰白色的纤维结缔组织退化环所包围。见于营养不良性 肝硬化后期。B. 生长猪肝硬化切面。注意不规则表面和纤维结缔 组织增生。
6.15 种猪肝增大,不规则表面,肝周围炎,颜色变浅,见于淋 巴肉瘤。猪很少见此病例。
6.16 前图肝切面,肝实质内浸润着灰-白渗出物,这些组织 由新生淋巴细胞组成。见于淋巴肉瘤。
6.44 子宫内膜增生性囊肿放大,该农场中PRRS非常严重, 子宫内也检出大肠杆菌。
6.45 母猪子宫蓄脓,阴道分泌粘液,该猪突然死亡。注意子宫角 扩张,有血样化脓性内容物,子宫壁严重水肿,为增生性、坏死性 子宫内膜炎。见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子宫蓄脓。
6.46 前图放大,子宫壁严重水肿。见于大肠杆菌内毒素菌 株感染。
6.5 来自于小型农场的种猪肝脏,注意白色的突出结节 扩散到整个肝的实质。见于结核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泌尿系统解剖
猪泌尿系统概述
泌尿系统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排泄系统,由肾、输尿管、 膀胱和尿道组成。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代谢产物,
如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分及无机盐类等,由血液运至肾形
成尿液,经输尿管导入膀胱暂时贮存,然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肾除了排泄功能外,在维持机体水盐代谢、渗透压和酸碱平 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肾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肾素、前列腺素等,对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起调节作用
肾大盏汇注于肾盂,也有少数乳头直接突入 肾盂。肾盂延接输尿管。
猪肾脏的形态和位置
三、猪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输尿管 是输送尿液的一对细长膜性管道,起
自于集收管,向后伸达膀胱颈的背侧,斜
向穿入膀胱壁。输尿管管壁是由粘膜、肌
层和外膜构成。
2.膀胱
随着贮存尿液量的不同,膀胱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均有变化。膀胱空虚时,约拳头大小(马、猪),位于骨盆 腔内。充满尿液时,顶端可突入腹腔内。膀胱可分为膀胱 顶(膀胱尖)、膀胱体和膀胱颈3部分。
一、猪肾的形态和位置
猪肾属于平滑多乳头肾,两肾总重400~ 500g。左、右肾形状相似,均呈蚕豆形,较 长而扁。几乎对称地位于第1~4个腰锥横突 腹侧(左肾稍偏前)。右肾前端不与肝相连。
肾脂肪囊较发达。
肾门位于肾内侧缘正中部。肾的皮质完 全合并,而髓质是分开的。每个肾乳头均与
一个肾小盏相对,肾小液从膀胱排出的肌性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