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③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④此丰年之乐者,幸⑤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掇:采摘。
②刻露:刻削裸露。
③本:描绘。
④安:安享。
⑤幸:有幸。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宴酣之乐________②岁物之丰成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示官职的词语,他们指代的是同一个人,请写出该人名。
(4)先从【甲】文中找出描写春夏之景的语句,再从【乙】文中找出描写秋冬之景的语句。
由此可见,作者写景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5)【乙】文中写到“岁物之丰成”,请结合【甲】文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6)作者在赏景之时,两文中流露出怎样一种共同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答案】(1)尽兴地喝酒;年(2)就天天同滁州百姓昂首观青山,低头听流泉。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 及答案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3分)(2007青海)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下列加点的字(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对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本文详略上如何安排?(2分)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第1篇鱼我所欲也一、理解性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做出的无悔选择。
2.《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0河南备用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共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二者不可得兼..得兼: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_______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宋)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①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菱溪大石(节选)(宋)欧阳修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溪旁人见其可怪(责怪)B.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可爱)C.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废弃)D. 况欲长有此石乎(长久)(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B.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C.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D.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提分卷及答案(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2018·唐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________________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希望,盼望 (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沾染 (3)尔年.尚幼年:年龄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2分)A .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C .可以.处乐何以.战(《曹刿论战》) D .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家风”指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
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
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注】①弭mǐ:耷拉。
②曩nǎng:从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里有人畜一猪________②既而憬然省曰________③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________④乃以善价赎得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养;醒悟;大概;于是(2)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省”这里是醒悟的意思;“殆”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后再见之/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自己就想着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故答案为:⑴养;醒悟;大概;于是⑵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⑶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带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2.项王则夜起( )3.自为诗曰( )4.莫能仰视( )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数阕,美人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 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译文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一,1.和几2.就3.自己,亲自4.没有人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乌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惋惜不可沽名学霸王二、赵襄子饮酒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诚邦士也(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3.今天下尽桀也(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 ___,我们还学过___ __,百战不殆.三,翻译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 _ __,语意深长.参考答案及译文三、赵襄子饮酒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不过,也危险了!"一,1.确实2.尽力,努力比不上3.全,都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二,危险知己知彼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四,对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8题(14分)吕蒙深明大义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过合浦①苏轼余自海康②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
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③并海④即白石。
是日六月晦⑤,无月,碇宿大海中。
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⑥在旁酣睡,呼不应。
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
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
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①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省合浦县。
廉州,辖今广西省合浦县西南。
②海康:郡名,即雷州。
其下“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地名。
③乘疍:乘坐疍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
④并海:依海,沿着海路。
⑤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⑥过: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人称小坡。
苏过亦为北宋文学家,自号斜川居士,有《斜川集》留世。
(1)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或: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②适:余自海康适合浦________ 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③碇:形声,字从石,定从声。
“定”意为平息静止。
“石”指石块或石墩。
故“碇”本义表示稳定船身或系船的石墩;在“碇宿大海中”句中,“碇”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4)文中写了两次叹息,“四顾太息”和“抚之而叹”,作者“叹息”的是________,更“叹”________。
(5)研读全文,分析苏轼的心境变化。
【答案】(1)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
(4)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不能传于世间(5)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期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3分)(2007青海)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下列加点的字(2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对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本文详略上如何安排?(2分)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曹刿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2分)(2007河北)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下列加点的字(2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翻译:(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邹忌想起为王进间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5.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有什么新的理解?(3分)三、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11分)(2007兰州)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2分)(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河曲智叟亡以应(3)惧其不已也(4)无陇断焉2、翻译下列句子(4分)(1)甚矣,汝之不惠(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和“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联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的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2分)(1)江(长江)阴(2)洛(洛河)阳(3)衡(衡山)阳(4)华(华山)阴4、愚公的精神很可贵,但是现实社会,你对他的做法是否赞成呢?请写出理由。
(3分)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公与之乘C、所欲有甚于生者D、故不为苟得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大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2、翻译句子(4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分)4、解释划线的字(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人皆有之(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4)乡为身死而不受5、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人物,请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2分)6、你能说说文中“舍生取义”的“义”与社会上哥们儿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3分)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10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bì)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2、翻译句子(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那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分)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9分)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0.5分)2、甲段中的“胄”的读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1.5分)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均可)(2分)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乙段文字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5、在公众的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为人们所称颂,除了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七、作文(50分)同学们在学习期间经历了课堂上的各种各样的考试,也经历了课堂外的种种考试,其中有的对你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请以“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无论是课外的还是课内的,读都可以写。
参考答案一、1、(1)参与(2)鄙陋,指目光短浅(3)虚夸,以少报多(4)倒下2、B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
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4、语言及动作描写详写了战前论和战后总结,略写了战斗经过(两点各1分)5、政治上要取信于民能准确把握进军和追击的时机(两点各1分)6、意思对即可,但要阐明理由。
二、1、(1)长,指身高(2)偏爱(两点各1分)2、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2分。
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3、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两点各1分)4、邹忌用自身的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章向刘禅直言相劝(3分)5、从“忠言未必逆耳”这个角度来答,并写出理由(3分)三、1、(1)草木(2)亡:同“无”(3)停止(4)隔绝(各0.5分)2、(1)你太不聪明了(2)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各2分)3、(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各0.5分)4、意思对即可(3分)四、1、A2、(1)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