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题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篇一: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
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a. 90%和20%b. 90%和30%c. 70%和10%d. 90%和10%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b. 行政效应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d. 法律效应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喀斯特地貌地区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b. 耕地利用程度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评价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a. 土地利用成绩b. 土地利用问题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d. 土地利用分区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估价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基本农田不单指“高产稳产”农田,还包括必须保留的中低产田。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通过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交案例一个。
要求如下:1、案例内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真实性,特点鲜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编写要突出某一个或几个理论问题。
2、案例结构包括案例题目、案例正文、讨论与思考、简要评析四个部分。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北联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12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农民调查地点:团结镇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北联村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北联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4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北联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二等、三等,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方案、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土地利用总量控制等;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包括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3)土地利用实施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实施的时间、步骤、方式、措施等;4)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包括对土地利用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5)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包括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机构等。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包括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二种是针对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第三种是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而制定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以及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利用管理上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
此外,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等特点也需要考虑。
石质山地不适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适宜林业或牧业。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注意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缺水问题等。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不同类型的平原区也各有其特点,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土壤构型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空隙的大小和形状。
土壤构型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根系生长的发育情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参考答案.pptx

二、人口统计数据
总人口数据:获取规划区域内的总人口数fit.城慎化率数据:了解规划区域内城镇化水平.段测未来城镇化趋势.
人口密度数据:分析不同区域的人I」密度差异,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整体性: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各种要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综合考出各 种要素,确保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部分土地资源,如森林、草地等,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可以通过自然过程 或人工措施恢发和更新。然而,也有一些上地资源,如矿产资源等,属于非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就无法恢发,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整理发垦开发全面推进。守住18亿由耕地红线。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土地 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枳极成效.
四、主要内容
围土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格局和总体布局。IH上空间发展战略和政策。各类功能空间的规划布局。国土空间生 态环境保护和修史。国土空间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特别说明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是贯彻国家大政方针的综合性、纲领性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区域性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号级规划和年度土胞利用计划的依据,全国性规划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制订一系列政策,同时确定 一些土地利用的故略性指标。
2,战略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现翅,侧重研究解决-■些重大的 战略性向阳,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同的调整、土地利用方 式的童大变化等.
3、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笫要经济、社会、环境问即的长期变动趋势作HI按测,据 此制订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拟订战珞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第4页至第6页(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
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
(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
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
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
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规划过程。
它涉及到土地的空间分配、功能布局、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 可持续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公平合理,避免利益的不平衡和不公正,确保城市发展的公共利益。
4. 灵活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保持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
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制定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特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3. 制定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简述土地与国土的概念区别。
所谓国土系归某一国家主权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简要说明运积物,特别是沙性运积物土壤的特性。
一般来说,运积物比残积物的地面坡度较小,一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运积物一般土层较厚,不存在土层浅薄的限制问题。
沙性运积物通气透水性好,春季土温上升快,可栽培对积温要求较高的作物,如棉花;沙性运积物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栽种瓜果有利于糖分积累;沙性运积物土质疏松,适宜于栽种花生、甘薯和马铃薯等作物。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3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31、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1.法律措施。
2.行政措施。
3.经济措施。
4.技术措施。
3、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实现的重要技术措施。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行业用地规划以及有特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如为了流域水土保持而进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为了改良土壤而进行的土壤改良规划;为了防风固沙而进行的绿化规划等。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1.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和保护区划定。
2.落实规划方案。
3.制定保护措施。
5、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耕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6、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首先根据当地主害风风向确定林带的方向,主林带要垂直于主害风风向;其次确定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一般有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类,稀疏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比较好。
第三要考虑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根据林带防护距离确定,一般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
最后是考虑林带的宽度,林带宽度应能够保证树的正常生长和较好的防风效果,在平原地区,为节约耕地,一般以沟渠路两侧可以用于植树的土地宽度来确定林带的宽度。
7、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利用补播技术增加草层的植物种类、草地的盖度,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封育技术使草地得以复壮;利用浅耕翻技术,创造有利于优良根茎禾草生长的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有条件地区可进行草地的灌溉和施肥。
8、草地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包括修建围栏、棚圈、人畜饮水点、草地水利设施、药浴设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第4页至第6页(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第8页至第9页(1)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2)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3)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第11页。
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第11页至第12页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1)政策性(2)整体性(3)兼容性(4)折中性(5)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第13页。
(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17至25页。
(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
(2)温度与植物生长,包括气温,地面辐射平衡。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第53页(1)山地丘陵区。
山地与丘陵是正地形,是物质的辐散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
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
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
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2)平原。
平原是负地形,是物质的积聚地。
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因此,平原区的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
平原交通方便,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也是建设用地的良好场所。
平原可分为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这些平原又各有其特点。
7.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第31至33页。
(1)降水,包括降水,降水强度,降水变率。
(2)蒸发与蒸腾,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植物蒸腾。
(3)农田总蒸发。
8.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第55至64页。
(1)土壤质地(2)土壤构型(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pH值(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1.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77页。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8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哪些内容?第81页。
包括各类土地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分析,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土地后备资源及其生产潜力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
3.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哪些数据?第83页。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收集、整理和分析核实有关自然构成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图件与资料数据;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方面的要素,如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各业用地规模与人口状况,工、矿、商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85页至第87页(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系统性原则(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7)部门和公众参与的原则(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实施措施?第123页实施措施包括政府行政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和技术措施。
6.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
第91页。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是针对耕地被占特别是基本农田被占问题而进行的专项规划。
相应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也划出了建设用地区和建设用地预留区。
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工作并没有……全段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不能代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但是,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要充分消化吸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成果。
如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要充分消化吸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成果。
如果在编制……全段7.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第90页至91页。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落实规划方案;制定保护措施。
8.什么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什么要进行分等定级?分等定级的原则是什么?第105页。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目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科学量化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科学核算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依据。
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分层控制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土地收益差异原则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31.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第128页。
耕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2.防护林带建设中要注意哪些。
第135页至136页。
(1)林带的方向,主林带要垂直于主害风风向;(2)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一般有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类,稀疏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比较好。
(3)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根据林带防护距离确定,一般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
(4)林带的宽度,林带宽度应能够保证树的正常生长和较好的防风效果,在平原地区,为节约耕地,一般以沟渠路两侧可以用于植树的土地宽度来确定林带的宽度。
3.果园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第140页。
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第143页。
果园规划内容:果园内各树种的分区配置、耕作小区设计、灌排渠系、道路网、防护林的设计、附属设施配置和果树的行列配置。
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内容:果园防护林网,防护林网也包括果园外围防护林带和果园内部防护林网。
果园内道路网、果园水源及灌排系统果园区附属设施的配置。
4.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是什么?第144页至145页。
(1)确定合理载畜量(2)加强冬春饲草贮藏,减少家畜冷季损失(3)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4)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补播、封育、浅耕翻、灌溉、施肥,修建围栏等)(5)依法治草,落实有偿承包责任制5.简要说明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的特点。
第163页。
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第173页。
特点:山地丘陵区土地类型复杂,既有海拔高度差异造成的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垂直分布变化,又有阴坡阳坡的不同造成的水分热量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海拔高度和地形部位上,岩石和土壤特性的不同也会给予土地不同的特性。
复杂的土地类型,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带来了便利条件。
山地丘陵原本林草覆盖,植物种类繁多,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耕地,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条件恶化。
特别是地面的坡度,为土壤侵蚀创造了条件。
在治理中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山区耕地小,零散,耕地土层薄,砾石多,不利于机械耕作。
农民为方便耕作,分散居住,村庄小,劳动多依靠人力。
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
措施:山水田综合治理;立体农业开发;水土保持是根本;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山地丘陵土地使用权长期不变。
6.沼泽地(或滩涂)的特点是什么。
第179页。
综合利用的方向是什么?第184页。
特点:沼泽地地形低潮,地面坡降小,排泄不畅,在接受过量大气降水或地面来水时,水分潴积起来,形成沼泽地。
利用方向:开垦为水稻田;开辟为牧场;建立芦苇基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保护一定面积的沼泽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7.盐碱土的特性是什么?第189页。
综合改良措施有哪些?第190页至195页。
特性:在土壤剖面中垂直分布;积盐与脱盐的反复性。
肥力特征表现为“瘦、死、板、冷、渍”。
措施:系统治理的思想,改良与利用结合;水利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结合;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结合。
8.废弃地垦规划的原则和内容有哪些?第200页。
第199页。
原则:(1)因地制宜(2)系统工程,统筹考虑(3)土地复垦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4)复垦规划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1)前言(2)复垦土地概况(3)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4)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5)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6)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侧重某一方面)。
(以下内容抄写800字左右既可)关于XX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年月日——日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