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物理降温PPT课件
《冰毯物理降温》课件

采用冰毯敷于患者全身,控制体温上 升。
THANKS
谢谢
成功案例二
患者情况
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因高 热惊厥被紧急送往医院, 体温高达40°C。
冰毯使用
将冰毯敷于婴儿全身,快 速降低体温。
效果
在使用冰毯后,婴儿体温 迅速降至正常范围,未再 出现惊厥,恢复健康。
成功案例三
患者情况
一名中年女性,因脑外伤导致高热, 体温持续在38.5°C以上。
冰毯使用
效果
在使用冰毯后,患者体温得到有效控 制,未进一步升高,为后续治疗争取 了宝贵时间。
避免过度降温
在使用冰毯降温时,应注意避免过度 降温,以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使用后的注意事项
清洁和维护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冰毯,并按 照说明书进行日常维护,以延
长使用寿命。
储存方式
使用后应将冰毯折叠整齐,存 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 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定期检查
使用后应定期检查冰毯的性能 和外观,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 或更换。
在医疗急救、护理和康复领域,冰毯物理降温也常被用于辅 助治疗和缓解症状。
02
CHAPTER
冰毯物理降温的优势
快速降温
冰毯物理降温能够迅速降低体 温,有效缓解高热症状,减轻 患者的不适感。
与传统的物理降温方式相比, 冰毯降温的速度更快,效果更 显著。
冰毯降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冰 的物理特性,将体温迅速降低 ,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03
检查冰毯质量
在使用冰毯前,应仔细检查冰毯的外观和性能,确保没有破损或漏水现
象。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监测体温变化
在使用冰毯降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患者的体温变化,根据体温调整冰毯 的工作参数。
物理降温的方法及 ppt课件

注意事项
• 1、无论采用哪种降温方式,建议最好在足 底放个热水袋,有利于减轻脑组织充血, 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对冷敏感的患者、 心脏病者不宜采用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 浴。
• 2、皮肤有皮疹或皮下出血点,及皮肤有损 害者都禁止运用酒精擦浴,白血病者禁忌 用酒精擦浴,以免导致出血加重。
• 3、运用物理降温30分钟后要测量体温,要时刻 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神志等变化。
评价
• 擦浴部位: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 • 禁忌部位:心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
部 • 血液病患者、年老体弱者、新生儿不宜采
用酒精擦浴降温。
冷盐水灌肠
• 对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都不能降温的患者 可选用灌肠降温法,通过灌肠的方式既可 以降温又有通便的效果,但不适宜家庭自 行操作。方法是:取生理盐水200—300ml, 温度以4—6℃为宜,将肛管用石蜡油润滑 后插入肛门,再将注射器吸入准备好的盐 水,注入肛门后,嘱患者夹紧肛门,保持 10分钟,以防盐水窝。 • 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
擦浴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表面有无 出血点、发红、苍白、感觉异常。 • 半小时后测量病人体温,体温有所下降视 为有效。
酒精擦浴
• 利用酒精易挥发和刺激血管扩张的作用来 降低体温,适用于发热较高者。酒精的浓 度是25%—30%,可将60°的白酒或70% 酒精,兑入1倍的水使用。温度应保持在 27—30℃;方法是用毛巾蘸湿酒精后,擦 拭身体,在经过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大 血管处,可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 擦拭全程应控制在20分钟内。半小时后测 量体温。此法3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麻疹等 出疹患者不宜用此法。
• 4、冰块降温要注意经常更换部位,以免引起冻伤。
• 5、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擦拭患者的枕后、耳廓、 心前区、胸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以防引起不 良反应。
物理降温的指导PPT

实施要点
• 操作要点: • 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者进 行遮挡。 • 2.实施冰袋降温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 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观察 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实施要点
• 3.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 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与患者头部,观察 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冷湿敷应用
• 6.每隔2~3分钟更换一次敷布,一般冷湿敷时间为 15~20分钟。
• 7.冷湿敷结束后,撤去敷布和纱布,撤去凡士林。 • 8.协助病人穿上衣裤,移去床单、油布、治疗巾,
盖上被子。 • 9.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 10.整理用物,洗手。 • 11.半小时后测量病人体温,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操作前准备
• 1.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调温目的、病人
局部皮肤组织情况、对冷热刺激耐受、自 理程度。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 3.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适中, 适合操作。
操作前准备
• 4.用物:32~34℃温水(或25~30%酒精) • 脸盆、大毛巾(2块)、小毛巾、温度计、
• 5.将冰帽引水管置于水桶中,注意分钟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有无皮 肤苍白、青紫或麻木感。
•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 8.30分钟后撤去冰帽,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 9.整理床单位。
• 10.冰帽使用完毕,将水倒尽,清洁后倒挂,晾干后系紧带 子备用。
冷湿敷应用
感谢您的下载!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 4.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 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并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
临床护理-物理降温

6、拭浴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如体温降 至39℃以下,可取下头部冰袋。
7、乙醇刺激性强,不宜用于血液病病人及 新生儿
四、冷水灌肠
冷水灌肠:体温高达40℃的病人,可用4℃的生 理盐水100-150ml灌肠,也能起到降温作用。
冰水灌肠法:用经冰箱冷藏24小时后的生理 盐水灌肠。主要用于高热(如乙脑、中暑高 热)患者的降温。
五、电扇吹风
电扇吹风能加速体热的散发,但风向不 能对准病人的某一部位,否则局部会受凉, 可以吹偏风或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能 过大,时间不能过长,适用于体质较好的 体温过高的病人。
六、环境降温
在高பைடு நூலகம்季节,在做物理降温时对环境也 要降温,如在地面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 加强通风换气,使空气温度下降,有条件 的可开空调。
小儿、老年人、身体衰弱的病人; 敏感皮肤或对酒精过敏者; 轻度皮肤病患者; 方法:同乙醇擦浴法
三、乙醇擦浴法
【目的】 降温
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盛25%~35%乙醇 100~200ml,温度27~37℃)、小毛巾2块、 大毛巾、冰袋(套布套)、热水袋、清洁 衣裤、便器及屏风。 配法:95%酒精50ml,加水100ml即可。
8、拍拭毕,用大毛巾拭干皮肤盖好盖被。 同法拍拭对侧,每侧下肢各拍拭3min,更 换裤子,取下热水袋。
9、撤去屏风,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注意事项
1、乙醇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刺激。 2、擦浴时,以拍拭方式进行,不用摩擦方 式。擦拭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血 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时间,以利增加散 热。 3、禁擦拭后颈,胸前区、腹部和足心等处,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擦拭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 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 应立即停止,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5、安全拭浴全过程不要超过20min,避免着 凉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技术之物理降温法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技术之物理降温法物理降温法是一种常用的降温技术,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原理、操作规范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物理降温法的使用。
首先,物理降温是利用外界物理力量使体温降低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贴、冰毯、冷敷和冷水浴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低温物体或介质与患者接触,从而吸收患者体温达到降温的目的。
物理降温法相对简单易行,对患者无严重副作用,适用于多种降温需求的情况。
在进行物理降温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操作规范:1.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和体表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
对于行动不便或无法配合的患者,可以选择物理降温贴或冰毯等较为方便的方法。
而对于热射病或高热惊厥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冷敷或冷水浴等更加彻底有效的方法。
2.确保降温物体或介质的清洁和安全:降温物体或介质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
同时要确保降温物体或介质的稳定和安全性,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物体。
3.确保降温物体或介质的合适温度:降温物体或介质的温度应适宜。
过热的物体或介质可能造成烫伤,而过冷的物体或介质则可能引起冻伤。
在使用前应将物体或介质的温度调整到适宜的范围,并定时检查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4.确保降温方法的持续和安全性:降温方法应持续使用,直到患者的体温达到预期目标或病情改善。
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以确保降温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在使用物理降温法时1.注意患者的体温监测:在进行物理降温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以确保降温效果,并防止体温过低引发其他问题。
2.避免过度降温:物理降温方法虽然能够迅速有效地降低体温,但要避免过度降温,避免引发低体温相关的并发症。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停止或调整降温方法。
3.注意患者的感受和反应:物理降温方法有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或不良反应,如寒战、疼痛、恶心和呕吐等。
护工培训之基础护理技能PPT课件

基础护理技能—病人搬运法
• 病人头和床
尾成钝角搬
单 运者站床边 二
人 • 搬运者一臂
搬
自病人腋下 伸至肩部外
人 搬
运 侧,一臂伸 运
法
入病人股下, 病人双臂交
法
叉,勾住搬
运者颈部
• 托起病人,
移步转身,
将病人轻轻
放于平车
病人上肢
交叉置于
胸前
三
甲托住病 人
人颈肩部 与腰部,
搬
乙托住臀 运
部与腘窝 法
三、更换卧位的方法——助病人移向床头 二人法
解释
一人托住
护士站于 同侧
颈、肩及 腰部,一 人托住臀 部和腘窝
同时抬起 病人移向 床头
解释
护士站于部床 的两侧
交叉托住病 人的颈肩和 臀部
同时抬起病 人移向床头
基础护理技能—常用卧位及卧位变换知识
三、更换卧位的方法——助病人移向床头 二人法
基础护理技能—病人搬运法(轮椅)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护工培训之基础护理技能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主要内容
一、床单位的整理及更换 二、病人卫生处置 三、病人翻身、拍背法 四、常用卧位及卧位变换知识 五、病人搬运法 六、物理降温知识
基础护理技能—床单位的整理及更换
解释
病人仰卧, 两手放于腹 部,两腿屈 曲
一手扶肩一 手扶膝轻推 病人转向对 侧
两下肢外移 向护士侧
肩部外移
基础护理技能—常用卧位及卧位变换知识
三、更换卧位的方法—— 助病人翻身侧卧 一人法
基础护理技能—常用卧位及卧位变换知识
养老护理员培训物理降温

感谢观看!
常用的物理降温法: ➢ 局部冷疗:冰袋、冰帽 ➢ 全身冷疗: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毯等
冰袋冷敷
适用于体温在39 ℃以上
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 持续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中间间隔1小时 观察指标 :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
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冻伤
心前区---心率减慢 腹部---腹痛、腹泻 足底 –冠状动脉收缩,诱发心绞痛
养老护理员培训 物理降温
目录
01 物理降温 03 温水拭浴
02 冰袋使用 04 注意事项
发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使体温 下降,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热
发热是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 少、体温调节障碍及致热源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
注意事项
3. 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 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擦浴时禁擦胸前区、 腹部和足底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 吸及神志的变化。
5. 冰块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 50分钟内进行。
操作要点
温水拭浴
1. 水温设定为32-34℃,室温调节至24℃左右。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2. 以离心方向边擦拭边按摩,以助于散热,擦拭 完后,擦干身体,穿好衣物。
3. 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可稍 用力,时间稍长,有利于降温。
4. 禁擦胸前区、腹部、颈后,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 擦浴全程应不超过30min,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6. 高热老人降温时头部置冰袋、足部置热水袋。
物理降温 ppt课件

定义与分类
01
02
03
定义
物理降温是指通过非药物 手段降低体温的方法,如 冰敷、温水擦浴等。
1. 局部降温
通过冷敷或冰敷等方式降 低局部组织的温度,如头 部降温。
2. 全身降温
通过全身擦浴、通风等方 式降低全身温度,如温水 擦浴。
02 物理降温的重要性
降低体温的效果
减轻发热症状
通过降低体温,可以缓解因发热 引起的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等 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预防高热惊厥
对于儿童和婴幼儿,适当降低体 温可以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减 少并发症的风险。
对身体的益处
减轻器官负担
高热时,身体各器官的代谢会增加, 负担加重。物理降温可以降低体温, 从而减轻器官的负担,保护重要脏器 的功能。
促进身体恢复
适当降低体温可以降低身体的代谢率 ,减少能量消耗,有助于身体恢复。
与捂汗降温的比较
捂汗降温
通过穿厚衣服、盖厚被子等方法 使身体出汗,从而达到降温的效
果。
物理降温
通过物理方法来降低体温,如使 用冰袋、温水擦浴等。
比较结果
相对于捂汗降温,物理降温更加 科学、有效,能够快速降低体温
,且不会导致身体过度虚弱。
与空调降温的比较
空调降温
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
通过物理方法来降低体温,如使用冰袋、温水擦浴等。
比较结果
相对于空调降温,物理降温更加自然、健康,不会导致室 内空气干燥、皮肤干燥等问题。同时,物理降温也更加灵 活,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进行。
06 物理降温的实践应用
在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家庭护理中,物理降温是常见的护理 措施之一。通过使用冰袋、冷敷、温 水擦浴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体温, 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
9
培训图片
.
10
培训图片
.
11
谢谢观看!
.
3
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 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 合。
.
4
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 备,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 者进行遮挡。
(2)实施冰袋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 的冰块,收集适量装入冰袋,放置于患者 所需部位, 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 化情况。
.
5
(3)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 取去冰棱角的冰 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观察局部 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4)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 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并观察 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
(5)实施温水/乙醇擦浴降温操作要点: 帮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头部置冰袋,
足底部置热水袋,按正确方法及顺序擦 浴,擦拭完毕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
6
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 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入足够 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 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 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
7
(三)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2.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 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 应当立即更换。
3.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 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 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4.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 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护理操作物理降温法
急诊科 吴开霞
.
1
物理降温法
(一)目的
1.为高热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
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
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 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
2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2.操作要点 3.指导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