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无线抄表方案
基于STM32的无线传输便携式风速表的设计

基于STM32的无线传输便携式风速表的设计目录一、内容概要 (1)1.1 风速表的重要性 (1)1.2 便携式与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 (2)二、系统架构设计 (3)三、硬件设计 (4)四、软件设计 (6)4.1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介绍 (6)4.2 主程序设计 (7)4.3 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设计 (9)4.4 无线传输程序设计 (10)4.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12)五、系统集成与优化 (13)5.1 系统集成流程 (14)5.2 系统调试与优化方法 (15)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无线传输便携式风速表的设计。
该风速表采用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实时、准确地监测风速数据的功能。
通过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结合无线模块和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为了提高风速表的便携性和易用性,设计了轻便的结构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本文档将从系统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
1.1 风速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风速的测量和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风速表作为一种关键仪器,被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风能评估、工业生产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一个高性能的风速表不仅能提供精确的风速数据,还可以对气象变化和气候研究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对公众健康、灾害预警以及资源开发和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便携式风速表作为移动测量的关键工具,不仅易于携带和操作,而且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
其具备实时测量风速、风向的能力,可以为气象监测人员、户外工作人员等提供极大的便利。
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救援和环境评估任务中,风速的实时监测可以保障人员安全并促进科学决策的制定。
开发基于STM32的无线传输便携式风速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这种新型的风速表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快速准确测量的需求,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无线传输和存储,进一步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和精度。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无线抄表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抄表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人工抄表方法存在时间长、效率低、数据易丢失等问题,而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极大地简化了抄表工作流程,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背景介绍在传统的抄表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逐个进入用户的家庭或企业,读取仪表数据并记录下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而且,由于人为因素或不可抗力的干扰,抄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难以保证。
二、无线抄表技术的优势无线抄表技术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抄表方式存在的问题,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提高抄表效率:无线通信技术使抄表人员能够通过远程操作获取仪表数据,避免了逐个进入用户现场的繁琐流程,大大提高了抄表效率。
2. 降低抄表成本:无线抄表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读取仪表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
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还减少了纸张、打印等物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抄表成本。
3. 数据准确性高:通过无线通信传输仪表数据,降低了人为干扰和操作失误的风险,提高了抄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时监控:无线抄表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仪表数据,对超标、漏抄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通过远程操作可以及时进行处理,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5. 数据管理方便:无线抄表系统将仪表数据自动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方便了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报表生成。
三、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无线抄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抄表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表抄表:通过无线抄表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表的自动读取,提高了水表抄表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为水务公司提供了数据支持。
2. 电表抄表:无线抄表系统可以实现对电表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远程读取,帮助电力公司提高了抄表效率和精确度。
3. 燃气表抄表:通过无线抄表系统将燃气表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方便燃气公司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提高了燃气资源的利用效率。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STM32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作者:舒泰歌游乾乾李慕凡王瀚泽张艺鼎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5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和培育手段逐渐向各种应用场景深入,其中实时现场信息的获取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文章分析信息采集和远程技术,设计STM32+GPRS 的传输模块,以功能需求和组网成本为约束目标,研究信息采集终端的设计方法及各模块的功能定位与技术要求形成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可灵活配置的信息采集网络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据采集;环境监测;STM32;GPRS1 绪论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精度多通道的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在测量测控领域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生和军事等各个领域。
测量项目主要为电压和电流、温湿度与功率功耗等,以便后期用于数据的分析、系统的改善等[1]。
现阶段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很多,但可操作性强和布置灵活的模块很少。
针对传统采集系统存在的成本高和采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模块化信息采集终端。
[2-3]2 系统功能需求该系统可兼容市面上大多数的传感器,且能够实现实时的无线远距离双向通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采集、数据处理和远程监测控制的功能,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具备信息的采集、处理、发送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1)终端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2)终端与上位机的远距离无线双向通信功能;(3)终端有丰富的传感器接口;(4)终端具有一定的实时性、高可靠性、易维护性;(5)上位机具有数据接收、处理、存储、显示和发送等功能。
3 无线信息采集系统设计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由于目前可支持的远程无线传输方案有GPRS、3G、4G等,而采集现场往往建立在偏远地区,GPRS相比与3G、4G有更好的网络覆盖率[4],其85.6kbps最大传输速率能完全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因此本系统采用GPRS作为远程无线通信方案,由无线信息采集终端、服务器和用户端组成,可根据工作现场设定不同工作方式,对现场的传感器收集的信号参数进行采样,将处理的数据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上位机终端,上位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储存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力量越发强大,电力、水务、燃气等公共事业中,传统的抄表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提高工作效率,无线抄表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优势与特点,及其所带来的益处。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基本解释所谓无线抄表解决方案,是指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电力、水务、燃气等公用事业的远程自动抄表,不再需要人工去抄表的模式。
一般的系统构成包含智能表具、数据采集器、集中器、服务器和应用软件。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优势1.高度智能化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集成了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抄表,数据实时上传后台服务器,自动统计数据,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不同指标的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
2.安全可靠传统的抄表方式需要人工参与,容易出现问题。
而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加密,可预见性运维等功能,安全性得到极大保障,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3.节省成本传统的抄表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不仅浪费时间,增加成本,而且存在很多弊端,如人为抄表误差、数据记录不准确等。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极大地降低了运维成本。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特点1.快速速率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采用了 2.4GHz的专属频率,具有异地抄表、自动抄表、批量抄表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抄表速度。
2.使用寿命长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智能表具采用超类比微处理器芯片处理,使用寿命可高达十年,使得其长期稳定运行。
3.低功耗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采用微型芯片设计,功率极低,电量使用寿命长,大大节省电费等成本。
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益处1.提高工作效率无线抄表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加高效。
2.减少管理成本传统抄表模式需要人力,物力等成本,而无线抄表解决方案的自动化、智能化等优势,降低了管理成本。
3.实时监控数据无线抄表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方便了数据管理及相关部门进行透明监控。
基于NB-IoT和STM32的智能抄表系统设计

通信与信息处理《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39巻第12期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基于NB-loT 和STM32的智能抄表系统设计**基金项目:贵州省联合资金项目(编号黔科合LH 字[2017) 7226号);贵州大学2017年度学术新苗培养及创新探索专项(编号黔科合平台人才 [20171 5788);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责大SRT 字[2017]073 号)收稿日期:2019-08-07吴应雨,陈运雷,葛知著,刘紫燕(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为解决传统人工“一户一表”抄表过程中耗时、耗力、实时性差、管理繁琐等问题,设计基于NB-IoT 和STM32的智能远程抄表系统,采用STM32L476为主控制器、BC95为通讯模块和RS485电子水表。
然后设计了云平台用于转发数据,手机APP 客户端用于实时监测用户水量,实现水表、云平台、移动客户端三者之间的信息交互。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传输水量数据精确,为智能物业管理提供基础。
关键词:水量监测;窄带物联网;云平台;移动客户端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7241(2020)012-0059-07Design of Intelligent Meter Reading SystemBased on NB-IoT and STM32WU Ying-yu, CHEN Yun-lei, GE Zhi-zhu, LIU Zi-yan(College of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ime consumption, labor consumption, poor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cumbersome man ・agement i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one meter per household" meter reading process, an intelligent remote meter readingsystem based on NB-IoT and STM32 is designed, which adopts STM32L476 as the main controller, BC95 as the commu nication module and RS485 electronic water mete 匚 Then, the cloud platform is designed to forward data, and the mobileAPP client is used to monitor the user's water amount in real time, so a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among water meter, cloud platform and mobile clien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works stably and the water quantity data is accurat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property management.Key words: water monitoring;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platform; mobile client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居民搬进了现代化小区。
基于STM32的电能手抄系统设计与实现

O S — I I实 时 操 作 系统 的 电 能 手 抄 系统 的 设 计 与 实 现 方 案 。 该 系 统 采 用 J F 2 4 C无线 通 信 模 块 , 并 对 多 功
实 现 电网智能 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用 电采集 系统 主要 由 主站 、 数 据 采 集 层 和 采 集 点 设 备 层 三 部 分 组 成 。 主 站 是
终端 作 为控制 端不仅 能完 成对 电能数据 的抄 收 、 存 储 和
显示 , 而 且 能 与 上 位 机 进 行 数 据 传 输 并 及 时 上 传 至 主 站 系 统 。采 集 器 在 整 个 抄 表 系 统 中起 过 渡 作 用 , 它 根 据 手 持终 端发 来的命 令控 制所 管辖 的 电能表 , 负 责 收 集 和 提 供整 个 系统的原 始用 电信 息 , 并 把 用 电 信 息 发 送 给 手 持
Ab s t r a c t :C o n s i d e r i n g s o m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me t e r r e a d i n g s y s t e m i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d e s i g n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a n e n e r g y h a n d h e l d me t e r r e a d i n g s y s t e m wh i c h i s b a s e d o n S T M3 2 a n d e mb e d d e d t h e r e a l —t i me o p e r a t i n g
基于STM32的无线抄表方案

基于STM32的无线抄表方案先说说频道的划分问题总频带:470MHz~509MHz 调制方式:划分为6个频段,一个公共频段,调频幅度500KHz 公共频段:470MHz~472.5MHz 1号频段:473MHz~478.5MHz 2号频段:479MHz~484.5MHz 3号频段:485MHz~490.5MHz 4号频段:491MHz~496.5MHz 5号频段:497MHz~502.5MHz 6号频段:503MHz~508.5MHz自动集抄系统通常由集中器、采集终端、主站数据库以及通信信道装置组成。
对通信信道而言,又分为上行信道(主站与集中器之间)和下行信道(集中器与采集终端或电子电表之间)。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通信媒介质量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直至不久以前,下行信道尚无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可获取的方案包括:有线RS485或MBUS、电力线载波(PLC)、无线点对点(手持无线PDA或无线抄表车)和ZigBee等。
有线RS485或MBUS作为一种专用有线通信信道,其通信可靠。
但要作为一种通用方案,类似新建一个有线网,从工程施工的角度来看,存在许多困难。
无线手持PDA走抄和无线抄表车,因为没有根本解决实时和效率的问题,也很难成为主要的解决方案。
低压电力载波通讯(PLC)利用现有的低压供电网,无需铺设新线,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抄表技术,正在全国各地大量试运行。
然而由于PLC在低压电网上存在高衰减(有高达130db的记录)、低阻抗、谐波干扰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不可预见和控制的低压电网拓扑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通讯的可靠性和抄收成功率,因此,低压电力载波通讯能基本满足抄表的需要,但需要实现现场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远程预付费等功能实在勉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面向低成本设备无线联网要求的技术,它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远程控制领域及家用设备联网,采用该技术和GPRS/CDMA技术结合,可以为电表的无线抄表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基于STM32的热量表的远程集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STM32的热量表的远程集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热量表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是目前抄表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抄表技术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以M-BUS总线技术、RS485总线技术、GPRS/GSM通讯技术、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传输技术为基础的热量表的远程抄表方案。
本课题设计的远程集抄系统主要包括M-BUS集中器和无线中继器的设计。
M-BUS集中器作为热量表数据的采集前端,通过M-BUS总线与热量表进行通讯;无线中继器的设计分为三部分:无线中继器的核心板设计,GPRS/GSM模块设计,W5100以太网模块的设计。
核心板作为无线中继器的核心处理部分,负责数据的接收、处理、发送,同时驱动GPRS/GSM模块和W5100以太网模块工作,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在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中心的上行通道,采用GPRS/GSM和以太网两种模式,以满足不同的传输要求。
本课题选用STM32F107VCT6作为M-BUS集中器和无线中继器的主处理单元,配合编写的底层驱动程序,分别实现了M-BUS集中器和无线中继器采集数据和无线传输数据的功能要求。
采用主处理器低功耗的工作模式,降低了系统的功耗;采用TCP/IP的传输协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本课题设计的系统通过实测,实现了热量表远程无线抄表的功能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TM32的无线抄表方案先说说频道的划分问题总频带:470MHz~509MHz 调制方式:划分为6个频段,一个公共频段,调频幅度500KHz 公共频段:470MHz~472.5MHz 1号频段:473MHz~478.5MHz 2号频段:479MHz~484.5MHz 3号频段:485MHz~490.5MHz 4号频段:491MHz~496.5MHz 5号频段:497MHz~502.5MHz 6号频段:503MHz~508.5MHz自动集抄系统通常由集中器、采集终端、主站数据库以及通信信道装置组成。
对通信信道而言,又分为上行信道(主站和集中器之间)和下行信道(集中器和采集终端或电子电表之间)。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通信媒介质量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直至不久以前,下行信道尚无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上可获取的方案包括:有线RS485或MBUS、电力线载波(PLC)、无线点对点(手持无线PDA或无线抄表车)和ZigBee等。
有线RS485或MBUS作为一种专用有线通信信道,其通信可靠。
但要作为一种通用方案,类似新建一个有线网,从工程施工的角度来看,存在许多困难。
无线手持PDA走抄和无线抄表车,因为没有根本解决实时和效率的问题,也很难成为主要的解决方案。
低压电力载波通讯(PLC)利用现有的低压供电网,无需铺设新线,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抄表技术,正在全国各地大量试运行。
然而由于PLC在低压电网上存在高衰减(有高达130db的记录)、低阻抗、谐波干扰和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不可预见和控制的低压电网拓扑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通讯的可靠性和抄收成功率,因此,低压电力载波通讯能基本满足抄表的需要,但需要实现现场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远程预付费等功能实在勉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面向低成本设备无线联网要求的技术,它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远程控制领域及家用设备联网,采用该技术和GPRS/CDMA技术结合,可以为电表的无线抄表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要求<信部无[2005]423号>》,规定470-510MHz可作为民用无线电计量仪表使用频段。
从法律上保证了无线自动抄表的频率资源,使得所有符合此标准的无线自动抄表产品在具备自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安全工作于指定的无线频段。
无线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在技术上为低成本、高集成度无线使用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条件。
短距无线自组织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改变了无线抄表仅限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局限,使得网络化、智能化、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实时性强的集中抄表成为现实。
短距无线自组网技术是在研究了世界范围众多前沿无线Ad-Hoc 组网理论和系统,包括Zigbee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网络化集中抄表复杂的使用环境,使用国家无委会为自动抄表开放的470~510MHz专用频段,创造性地发展出来的最新中短距离通讯技术。
它具有技术起点高,环境适应性强、成本优化、稳定可靠、响应快、高度智能化、易于安装等特点,而且能很好解决低压集抄系统下行信道难题,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实用可靠的集中抄表解决方案来自网上的《无线抄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可靠性策略》长期以来,三表数据抄送问题都是相关供应部门非常想解决但又得不到切实解决的问题。
在行业信息化过程之中,户表数据的自动化抄送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户表数据是相关行业销售过程中最原始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准确度和及时性直接影响了行业内部其它信息化水平。
传统的手工抄表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这导致了相关营销和企业管理类软件不能获得足够详细和准确的原始数据。
一般手工抄表都按月抄表,对于用户计量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相关供应部门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管理决策却不够。
图1:无线抄表的一个节点原理框图。
无线抄表系统对无线通讯数据的传输和保存有着很高的要求,即数据可靠性要求很高。
由于用电池供电,因此对功耗要求也很苛刻。
无线抄表系统可以摆脱人工抄表的办法,利用数据通讯协议传输数据。
基于以上原因,贝能科技开发出了BN-CB-100自动无线远传抄表系统,该系统具有计量准确、通信可靠、抄表方便、功耗低等远程抄表系统的优点,以及节省人力、远程监控、远程维护的功能。
无线数字抄表系统由中央处理器、电源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下面将对组成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行说明。
单片机: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的单片机主要侧重于多项功能的开发,选择时主要从功能、抗干扰、功耗、速度等几个方面考虑。
本系统采用Microchip 单片机PIC18LF6490作为数据处理单元,该单片机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集成的LCD控制器驱动模块、高性能RISC CPU、优化的C编译器结构/指令系统、高达10MIPS的工作速度、中断优先级、单周期硬件乘法器、高吸入/拉出电流、3个外部中断引脚、4个定时器、CCP模块、主同步串行端口模块、10位A/D转换器和低功耗等性能特点,因而软硬件设计十分方便。
继续方案讨论1、液晶显示显示采用LCD液晶显示器,PIC18LF6490具有集成的LCD控制器驱动模块,从而节省了外挂的液晶驱动芯片,减少了外部引线,节省了空间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在睡眠状态下可继续显示,明显地降低了功耗。
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系统当前的状态、内部参数及当前的统计数据等。
RF模块1. RF模块的特点本方案采用纳川容科技研制的RF模块产品,该模块采用高性能CPU和高性能无线数传模组内核整合而成,其主要特点包括:标准异步串行接口(UART: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以上停止位、0或1个校验位),方便和各种控制器的硬件串口连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数据直接传输,自动静噪,过滤掉空中假数据,所收即所发;半双工通信,收发自动切换,使用上非常方便;模块内置高性能MCU实现前向纠错处理,通信可靠性大大提高,误码率非常低;可以硬件跳线选择多个独立互不干扰信道,有多档波特率及串口模式设置;可以串口软件设置无线频道,实现软件跳频;3.3V/5V兼容TTL、RS232、RS485多种接口电平选择,使用更加灵活;DC3.0-8.0V宽工作电压,电源可以I/O控制关断,降低功耗。
由于采用软件纠错编码增益,相同辐射功率条件和同一误码率指标下,带前向纠错处理的RF模块通信距离要远高于一般的无线数传模组或不带前向纠错处理的RF 模块。
2.RF模块的通信处理流程RF模块的通信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发送缓冲和接收缓冲是为了匹配用户接口和无线接口速率而设计,采用FIFO方式,支持大批量连续数据传输,安全可靠;纠错编解码采用成熟的卷积码纠错技术,可以将误码率由10-3减小到10-6,并且有3dB左右软件编码增益,进一步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交织的目的是为了将连续的错误离散成不连续的单比特错误,提高抗连续干扰的能力,但带来了传输延时。
RF模块采用256比特,即16×16交织,可以抵抗一般人员走动、汽车通过等环境下对无线传输造成的误码干扰,由此引起的传输延迟在用户接口速率为9,600bps时约20ms,使用时应予以注意;信号编解码的目的是将信号辐射功率谱集中,并有利于接收机信号解码;卷积码前向纠错处理的方式比ARQ差错控制方式效率要高,尤其是在随机干扰比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其良好的纠错性能,效率要远高于ARQ模式。
例如,ARQ 方式下,传输一个256比特的数据包,如果其中一个比特错误就需要重传,而采用卷积码前向纠错处理的方式,16×16交织的RF模块,即使其中连续16比特传输错误,接收方也可以通过软件纠正过来,用户不会收到误码,这样效率更高。
3.RF模块的天线使用焊盘引线来连接天线的模组,一般建议使用微型的PCB天线或直导线来做天线,直接将天线引出线焊接在模组的天线焊盘上,天线引出线的长度越短越好。
天线地根据天线的要求可接可不接,但PCB天线一般要求接地。
使用直导线做天线时,请使用5N(99.999%)以上优质硬直铜导线,线径越粗越好,一般使用普通的单根百兆以太网网线做天线即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使用直导线做天线时,天线长度=7,150/工作频率,单位为厘米。
所计算出的天线长度是天线直立的长度,如果天线放在壳体里或盘绕起来,天线所需长度将变化,推荐的做法是用计算长度1.5倍长度导线做天线,然后剪断5mm(这是个经验值,可以根据实际测试通信距离来确定这个值),缩短天线长度,实际测试通信距离来确定最佳天线长度。
如果天线需要在设备壳体上穿孔引出时,请使用50Ω低损同轴电缆或标准SMA接头延长线将天线延长引出,同轴电缆芯线和模组天线焊盘焊接,屏蔽层和天线地(没有天线地时用电源地)焊接,选择弯曲半径小的电缆将有利于电缆的弯曲布置,使焊盘不易撕裂。
图2:RF模块的通信处理流程亦可用直角头SMA接头将RF模块的SMA引出头折弯,直接安装在壳体上或穿出,但直角头SMA将额外引入1-2dB的插入损耗。
使用拉杆天线时,直接将拉杆天线焊接在天线焊盘上或用低损同轴电缆来连接,电缆的芯线连接模组的天线焊盘和拉杆天线,屏蔽层一端焊接在天线地上,靠近拉杆天线一端浮空。
4.RF模块的注意事项不要带电热拔插RF模块,否则很容易损坏RF模块;组网协议设计中,务必保证在一个频点上,且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RF模块处在发射状态,建议设计时通信协议设计采用ARQ主从查询应答方式;使用低纹波的线性稳压电源或电池供电,尽量不要使用开关电源,如果一定要用,请用高Q值的LC回路滤波,将纹波降到最低;关于距离指标,不同的测试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传输速率、干扰强度、背景噪声、天线增益、天线离地高度、是否移动、空间衰减、障碍物尺寸及位置等;10mW带卷积码前向纠错处理方式的RF模块,在9,600bps速率、天线高度2米、增益2.0dBi、可视城区开阔地、传输文件、误码率为10-3情况下,可靠通信距离可以达到300-400米左右。
可靠性策略本系统需要长期在线连续运行,故对其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在设计时予重点考虑。
本系统采用集成芯片作为电路的核心部分大大减少了外扩电路的接线和使用的元器件的数目,使整机趋于微型化,也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
设计电路板时注意线的走向以及整机的紧凑性,在电路和工艺设计上采用各种成熟的实用抗干扰措施,例如合理布局、正确选择接地点、弱信号传输线屏蔽层单端接地、单元电路的封闭式屏蔽环等,以降低干扰水平。
重要数据进行多次备份,实时刷新处理,使用存储容量大的EEPROM来备份RAM数据。
避免由于干扰造成的数据出错,EEPROM的数据可以保持10年以上,数据保持不需后备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