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个人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概述:简介《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概括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满山会有灯笼火把。

3.2 朗读与理解: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引导学生个人默读课文,注意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提出问题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回答相关问题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满山的灯笼火把》的课文文本,可以使用教材或相关资源。

5.2 图片或视频:准备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3 相关读物:提供相关的读物,如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拓展。

6.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

2.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灯笼和火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灯笼、火把相关的词语,如“花灯”、“烟火”等,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c.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3. 分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绘了满山的灯笼火把,犹如星海浩渺,灿烂夺目。

c.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朗读练习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5. 总结拓展a.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家乡有了怎样的认识?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家乡是一个充满喜庆、热情和活力的地方,作者用满山的灯笼火把表达了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 教师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朗读时的情感表达,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4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满山的灯笼火把》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满山的灯笼火把》,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描绘的满山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及其寓意。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美丽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1. 描绘课文中所展现的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对比、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满山灯笼火把的美丽景象。

3. 以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满山灯笼火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教师简介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角色朗读,展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4. 想象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满山灯笼火把的景象,感受课文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5. 情感交流(1)学生讨论自己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等美好回忆。

6. 小结作业(2)学生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灯笼火把”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教学设计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教学设计

满山遍野的灯 笼火把照亮了 ( 寂 静 的 山 谷) 照亮了 , (漆 学生补充 黑的夜晚) ,更 照亮了(我幼小 的心灵)。
) , 照 亮 了 己的情感,只要 ( ) ,更照亮了( )。 过渡:一次特殊的生命历 险, 让作者深深的体会到了 乡亲们那质朴的爱。 满山的 灯笼火把照亮了漆黑的山 谷,照亮了作者幼小的心 灵,也照亮了他生命的旅 程。 三、拓展延伸 当文章接近
悟,在朗读中 学生自主朗读 体现出小作者害怕的词句, 加入自己的 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感情,体会人 物的处境和 心情,为后续 的学习奠定 基础。 在倾听与评 4、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价中,学生的 朗读得到了 训练,同时根 深入的体会 人物当时的 心情。
学生在汇报时,充 分给予学生自主空 间。学生汇报时可 能不按照课文的顺 序,教师要遵照学 生的意愿调整课文 顺序。
教学目标 单 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关键词句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人物情感以及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全 课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重点:抓住文章关键词句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人物情感以及美好品质。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境,使学生 D、„„ 进一步深入
(3) 出示: PPT 虽然四肢已 经发麻直哆嗦, 身子又可怕 地往下陷了一点。 追问: “身子又可怕地往下 陷了一点。“往下陷”意味 ”
人物内心 预估:
越往下陷越危险; 离死亡更近了一 步„„
着什么? (4)危急中, “我”本该绝 从 作 者 一 开 始的害怕,到 望,但“我”并没有放弃, 冷静理智的 “我”做了什么? 分析处境,学 PPT 出示第三段 生 从 作 者 身 学生在文中 上 学 到 临 危 抓住小作者 不乱 坚持的语句 小结:孩子们,如果说害怕 是人类面对危险的一种本 能心理反应。那么,冷静的 分析处境想对策, 则是勇者 的智慧。 过渡:在黑暗中,勇敢与坚 信使“我”战胜了恐惧,渐 渐地, “我”看到了生的希 望。 (二)学习 6~8 自然段。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 引 导 学 生 先 导。 自学,再以小 朗读。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灯笼火把节的来历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灯笼火把节的寓意。

3.3 合作学习(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各组汇报表演,大家共同点评。

3.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灯笼火把节的画面。

(3)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课后回收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灯笼火把节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6.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灯笼火把节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

3、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句子包含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课文3——8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词。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4、通过朗读回忆当时的情景:5、出示句子齐读: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扣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语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2、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抽搭着,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1)、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2)、指名表演抽搭的样子,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3、出示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很快就来救我的。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2)、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

(3)、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出示说话练习:(1当我生病时,外婆。

(2当我时,。

4、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发硬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积累“盲目、坚持、坚信、泪如泉涌、满山遍野。

”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我”在井中勇敢、坚持的情景。

2、体会乡亲们来救“我”的情景。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

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发学生,想象导入:1、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并想象:“你读了课题仿佛看到了什么?”明、勇敢、坚强。

)4、指导朗读3-5自然段。

(读出我坚定的决心)5、小结:在大雨泥泞的野外,这个孩子虽然没有摆脱困境,但是他的勇敢、他的坚持、他的顽强,使他对于险恶的环境毫不畏惧。

他具有一定的野外自救能力。

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三)、学习6—8自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阅读6-8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感动的句子作上记号,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2、讨论:亲人是怎样来救我的呢?3、学生汇报。

(1)、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2)、“急切渴望”是什么?用“渴望”造句。

渴望:看到别人有〈〈教你写作文〉〉,我也渴望有一本。

(3)、从“那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中,你想到了什么?(亲人急切的心情)(4)、紧接着我又看到了什么?(先是一线,很快是……满山遍野的灯龙火把越来越亮。

)从“满山遍野”一词你想到了什么?(寻找我的亲人多)面对亲人的爱我怎么啦?(泪如泉涌)理解“泪如泉涌”。

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5)、指导朗读。

(读出我的感激之情。

)4、指名读第7自然段。

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是热的。

”这句话的。

5、齐读第8自然段,再一次体会我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也是大人疼爱的孩子,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呢?你愿意告诉大家吗?学生讲述。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个篇课文情感显豁直露, 力分析
易于直接把握。
2、学生对文章内容感兴趣,有了阅读的欲望就有
进一步理解内容以及独立阅读体验的激情。
3、学生喜欢合作学习的方式,善于在讨论交流中
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1、人都有畏难情绪,所以探究性学习时问题的切
入点很重要,这个切入点既要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的问题,如何在一堂课中检测出学习效果不仅是这一
堂课的收获,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学生能力的考查。
所以,单一阅读技能的检测还是有待提升的。
教学过程
一、导学,初识感动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读了
课文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1)听写词语,组织反馈并评价。 (2)回忆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要描写
的两个重要场景。 (3)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互相解答疑问。 (4)寻找感动:借助学生所提问题,顺势引导学
生去关注课文中令他感动的场景。 二、助学,深悟感动 (一)学习课文 2—5 自然段 1、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5 自然段,哪些地方最
让你感动呢?可以在课文中简单的做批注,找出来在小 组内说一说,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其他同学。(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
《满山的灯笼火把》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乡下外婆家的小男孩,
教材分析 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傍晚从田地里回家时,被卡在田野中
的一处井口,勇敢地坚持,等待亲人的救援,最后被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同学们,请拿出听写本听写几个词语。

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
卡住盲目坚信四肢泪如泉涌
请同学们把你写的与大屏幕对照一下,错的改过来。

一、以“疑”导入,激起阅读期盼: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可能遭遇到各种挫折和意外。

那么在遭遇挫折、意外,陷入困境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一双双手向我们伸过来,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感受,读出滋味来。

2、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灯笼火把很多吗?那么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找同学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外婆家。

再一次从田里回家时不小心坠入路边的土井,后来被详情门就出来的感人故事。


板书:坠井救援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文之情感:
(一)、感悟2——5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41页,默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小男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者说: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情预设】:
小男孩是一个善于动脑思考、坚强、勇敢、冷静……的孩子。

学生汇报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困境,感悟坚持。

板书:冷静聪明勇敢
【教学策略】:
1、问:你是从那儿看出他是一个冷静、聪明的孩子?
【课件出示】
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

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2、多么聪明的孩子呀,坠入土井,遇到了意外,陷入了困境,在一阵慌乱之后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保存体力,坚持着。

板书:坚持
3、过渡:“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

”到底当时的处境危急在哪?有多危急?
【课件出示】
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4、指名读
5、问: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怎么体会出来的?
6、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风雨交加的景象,老师描述: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不停地打在小男孩的头上、脸上、身上,身下又浸着冰凉的井水。

抬头望望四周,黑幕遮盖了整个田野,空无一人,此时的他多么着急多么害怕呀!谁来读:
7、引读:我多么希望能爬上来呀!然而——
就是在这危急的情况下“我”突然明白了——
8、问:从哪儿看出他又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课件出示】
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沿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

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

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9、追问:怎么看出来的?
10、过渡完成填空:
是呀,雨渐渐小了,大雨过后泥泞的野外被黑幕遮得严严实实,卡在井口的孩子,忍受着黑暗、寒冷、孤独、危险的折磨,他毕竟人小力单,无法摆脱困境,但是他的冷静、勇敢,他的聪明,他的坚强信念,使他对于险恶的处境毫不畏惧,使他仍然坚持
着坚信着。

11、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有着一定的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

而这种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12、不过我很纳闷,当他坠入田边的土井,自救不成功时,他凭什么相信亲人一定会来救他?凭什么呀?
(二)、感悟6——8自然段:
1、同学们,当小男孩在满怀信心,苦苦等待亲人来援救时,家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来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外婆,如果你是外公,如果你是舅舅,如果你是乡里乡亲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2、乡里乡亲听说后,一传十,十传百,毫不犹豫地向野外出发,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嫩的孩子,有数不尽的青年男女。

3、是呀!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已降临,大雨过后,一阵阵寒气袭来,使人浑身冷嗖嗖的。

此时仍然没有孩子的音信。

孩子的险恶处境牵动着外婆的心,牵动着亲人的心,牵动着全村人的心,听——
看——
【课件出示】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那满山漫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4、比较句子:
把文中的句子改写成这个句子行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A: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

那满山漫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原句)
B: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声音。

紧接着又看到了许多灯笼火把,顿时,我泪如泉涌。

A:男女生分读一默读一交流。

(小组)
B:汇报交流成果
5、总结:一个是“急切渴望听到”,一个是“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把亲人之间的担心,关怀和疼爱描写地淋漓尽致;“一线”、“一片”、“一大片”、“满山遍野”展现了亮光,灯笼火把由远到近,由少到多的壮观场面。

【课件出示:画面的变化过程】
6、质疑:那“一线”、“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仅仅是亮光,仅仅是灯笼火把吗?这么多的人是谁呀?题目《满山的灯笼火把》其实也是在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多人布满了山野寻找我。

板书: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
7、问:卡在井口的我苦苦地等待着,终于听到那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终于看到那一线、一片、一大片、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此时此刻,我泪如泉涌,为什么?为什么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地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的流着,而且是热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追问:我为什么会感动?(我因为什么而感动?)
8、是呀!我怎么能够不感动呢?当我看到我坚信的事实果然出现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周围人们对我的关心、关怀和疼爱,我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热泪,虽然全身已经冻僵,但是那眼泪却是热的。

这是亲人、乡邻的关爱之情温暖了我,这是感动的眼泪,这是感激的热泪!
9、【课件出示】听歌曲《父老乡亲》
静静地躺在亲人的怀里,泪眼模糊的我不知说什么,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心的感激之情,心潮澎湃的我言之不行,歌之。

10、让我们来饱含激情地读一读这壮观而又令人感动的场面吧!(读第六自然段)(练读——指名读——齐读
11、引读: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
12、讲:课文的结尾用了一个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和一个“!”,对这种浓浓的亲情重重地描上一笔,这是在“我”成长过程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感情,这句话充分流露出“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表达感受,升华感情:
1、课文学完了,有什么收获?
A: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可能遇到挫折、意外,当遇到挫折、意外时要冷静,动脑思索想办法,并能勇敢地去面对,懂得自救。

板书:自救
B: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长辈们,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长辈,去尊敬老师,去关爱周围的人,要记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板书: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板书设计:
坠井坚持救援
冷静聪明勇敢泪如泉涌(热)
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人多)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自救
9、满山的灯笼火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