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普九:教育的伟大成就

20 0 8年 8月 1 日 , 国 务 院 关 年 时 间 走 完 了发 达 国 家 上 百 年 才 完 工 作 ,并 切 实 保 障 义 务 教 育 的 经 费 2 《
于 做好 免 除 城 市 义 务 教 育 阶段 学 生 成 的普 及 义 务 教 育历 程 。 0 7年 底 , 投 入 ,才 能 真正 实 现 义 务 教 育 的普 20
中。 已有 3 8个 实 现 “ 基 ” 6 两 目标 , 其
为 了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进 一 他 4 2个 县 达 到 “ 六 ” 准 : 部 地 普 标 西
区 “ 基 ” 口覆 盖 率 达 到 9 % . 两 人 8 比
器设 备近 4 0万 台 套 。三 是 教 师 教 学 步 推 进 西 部 大 开 发 ,缩 小 东 西 部 差
我 国 是 世 界 上 人 口 最 多 的 国 以 保 障 的公 益 性 事业 。” 是 在总 结 ( 国家 教 委 ) 这 原 、财 政 部 联 合 组 织 实
塑 亘 些 塾蔓垫兰 : ±苎! 塑
4
施 了 第 一 期 “ 家 贫 困 地 区义 务 教 工 程 ” 国 。中 央 财 政 投 入 5 元 。 方 村 初 中 为 主 的 寄 宿 制 学 校 。使 西 部 0亿 地 育 工 程 ” 为 实 施 这 一 工 程 , 央 财 财 政 配 套 2 . 元 .共 计 7 . 。 中 36亿 36亿 地 区学 龄 儿 童 少 年 安 心 就 学 。同 时 ,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一、经济发展成就:1.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平均每年约百分之九的经济增长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贸易扩大: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3.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4. 科技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制造大国,具备了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
5. 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由集体经济向家庭经济转型,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6.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人口和社会领域成就:1. 政策改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了人口结构。
2. 教育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改善了教育水平。
3. 医疗卫生改革: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4. 扶贫工作:大规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将上亿人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5. 社保改革: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6.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三、国际交往与影响力增大:1.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大幅度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领域合作。
2. 外交突破: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 互联网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4. 和平崛起:中国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8-02-12[作者简介]胡双喜,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现代教学论。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胡双喜(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4次重大改革。
历次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期间取得了课程行政主体多元化、中学课程灵活性加强等成效,同时也存在课程改革的合理性挑战、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教学评价难以开展等问题。
在全面考察4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课程改革的未来进行展望,以期对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回顾;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173(2009)02-0052-04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经历了30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新世纪伊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以及目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
正是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期望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但是,新课程体系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需要以已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扬利与除弊、继承与发展、重构与完善的变革方法逐渐形成,因此,对我国以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进行总结与评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使我们联系历史更好地理解、更加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白应该继承什么,怎样继承,应该改造些什么,怎样改造,从而最终走向一条科学合理、充满潜力的创新之路。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1](一)1978~1980年的第五次课程改革(我国前4次课程改革分别在1949~1952、1953~1957、1957~1963、1961~1963)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年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正,召开了科学教育工作会议,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充分的酝酿。
以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为起点,开始了课程领域内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促进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还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资源的丰富化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持续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开放,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这不仅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加速了教育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熟练型人才,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再者,农村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得到了极大扩展。
二、教育资源的丰富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资源的丰富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首先,学校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增多。
不仅城市地区的学校迅速扩建,农村地区的学校建设也得到了巨大改善。
其次,教育设施的完善从校园环境到实验设备逐渐完备,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重视,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增多,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三、教育质量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标准化教育评估体系得到了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为学校提供了参考和改进的依据。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率大幅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此外,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大幅度提高,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拓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成为了常态。
此外,我国的高校也积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华讲学与合作研究,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积极派遣教师和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提升了中外教育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国教育事业3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优质

中国教育事业30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优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个发展历程持续了30年,其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改进。
这篇文章将回顾中国教育事业3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重点关注其中的优质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着传统僵化、知识培养为主的特点。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首要任务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体制僵化等问题,以便能够为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中国大力投资教育事业,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这使得学校能够改善设施、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和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其次,中国推行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接受到九年义务教育。
这为每个家庭的子女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中国开始着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变革,中国开始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这导致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需求。
例如,中国开始推行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展,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还着力提高教育的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中国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聘用力度,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其次,中国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改革,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教育评估和监管,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中国教育事业3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中,优质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重视优质教育的普及,并致力于打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相比于过去,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学龄人口普遍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开展了“一条龙”式的教育普及工作,让学龄人口普遍接受了义务教育,注重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2.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得以实现。
在基础教育阶段,政府投入基础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个地域的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
3.学校教育资源配备更加完善。
学校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学校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有更多的学生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4.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尤其明显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方法得到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提高。
总之,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在人人享有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学校设备设施完善和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就。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

( P 从 34 GD ) 6 5亿 元 增 长 到 2 0 7 1 8 1亿元 。1 7 —2 0 9 8 0 6年 , 国 G 我 DP实 现 了年 均 9 7 的高 速 增 长 。2 0 . 05 年 , 国 GD 我 P已经 连超法 国和英 国 , 界排 名跃 居 第 四 ;0 6年 , 国 GD 世 20 我 P分 别相 当于美 国 、 日本 和德 国的
2 、0 6 和 9 . 。相应 地 , 国 GD 占世界 的 份额也 不 断提 高 , 0 6年 达到 5 5 。2 0 0 6 . 13 我 P 20 . 0 2年 , 国人 我 均 国民总 收入 首次 超 过 1 0 0 0美 元 , 到 1 0 达 1 0美 元 ;0 6年 又 超 过 2 0 20 0 0美 元 , 到 2 1 达 0 0美 元 , 人 均 国 民 而 总收 入在 世界 的排 名也 由 2 0 0 2年 的第 1 2 上 升 到 2 0 3位 0 6年 的第 1 9位 。按 照 世 界 银行 的划 分 标 准 , 国 2 我 已经 由低 收入 国家 步人 了中等 收入 国家 的行 列 o 3 [ 根据 联 合 国开发 计 划 署 的统 计 , 国 1 9 —2 0 1 我 9 0 0 5年 的人
一
、
人 力 资 源存 量 迅 速 扩 大 , 力 资源 水 平 快速 提 升 人
根 据教 育部 的统 计数 据 ,9 5 2 0 1 8 - 0 6年 , 国教 育人 口从 2 3亿飙 升 到 3 3亿 , 我 . . 教育 人 口比重 从 2 %上 2 升到 2 . % 。 5 6 改革 开放 三 十年来 , 级各 类教 育 快速 发展 , 。 各 有力 地提 升 了 中国 的人 力资 源 水 平 。文盲 人 口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成就一:中国社会和谐稳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象征着国家试图寻求更有活力的社会发展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逐步走向注重效率的活力发展的社会形态,通过经济发展和繁荣带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以人本民生为主导,使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会进入和谐稳定的新时期。
成就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成就三: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2亿元,2007年上升到246619亿元,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成就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增长了4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3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172534亿元。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
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成就五:交通发展日新月异1980年以后,我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多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到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
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入学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学前教育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体制改革重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出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部署,阐明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思路。
一是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公平。
国家采取转移支付、专项和政策倾斜等方式加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义务教育法修订,国家加快义务教育免费进程。
2007年,对农村义务教育1.5亿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中780万贫困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8年,免除全国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营养工程。
二是教育投入体制逐渐完善,政府责任更加明确。
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并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
总之,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
展望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面临许多重要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新要求,要求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对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了新的进展。
素质教育逐步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
学校体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重视学校美育,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卫生设施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