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感觉系统(1)

合集下载

感觉系统的结构与作用

感觉系统的结构与作用

感觉系统的结构与作用
汇报人:XX
目录
01
感觉系统的结构
02
感觉系统的作用
03
感觉系统的分类
04
感觉系统的研究方法
05
感觉系统的应用领域
感觉系统的结构
感觉系统的组成
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信息处理:大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解释和反应
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处理区域
感觉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的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的类型:包括触觉、痛觉、温度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
传导路径:感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脊髓,然后通过脊髓传递到大脑
感觉神经: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的神经
感觉系统的作用
感知环境信息
视觉:接收光线,形成图像
听觉:接收声音,理解语言
嗅觉:接收气味,识别气味源
味觉:品尝食物,识别味道
触觉:感受压力、温度、疼痛等物理刺激
军事领域
军事医疗:利用感觉系统技术,提高战场急救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军事侦察:利用感觉系统技术,提高侦察设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军事训练:利用感觉系统技术,提高士兵的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军事装备:利用感觉系统技术,提高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模拟感觉系统的反应过程
模拟感觉系统的适应性
模拟感觉系统的功能
感觉系统的应用领域
教育领域
感觉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感觉系统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针对特殊儿童的感觉系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感觉系统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的感觉系统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用于机器人操作的感觉反馈系统设计

用于机器人操作的感觉反馈系统设计

用于机器人操作的感觉反馈系统设计一、概述机器人操作的感觉反馈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使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更加准确、灵活及安全。

它通过模拟或重现人类的触感、力度、受力方向等感觉信息,为机器人提供更为全面、真实的环境感知。

二、系统构成机器人操作的感觉反馈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力/触感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所受到的外部力的大小、方向、形状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

2、控制器: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运算处理,得出相应的控制命令,在机器人的执行器上实现对机器人的力/触感控制。

3、执行器: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为机器人提供相应的力/触感输出,使机器人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及任务条件。

4、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和实时监控机器人的操作过程,包括对机器人执行状态的实时反馈。

三、系统工作原理机器人在进行操作时,力/触感传感器可以感知到机器人的外部作用力,如碰撞、重量等信息,传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控制器会根据其算法处理得出适当的力/触感控制命令,并将其输出到执行器上实现对机器人的力/触感反馈。

实时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机器人的状态,并给出及时反馈,保证适当的反馈所提供的效果。

四、技术应用1、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机器人的力/触感反馈系统可由可编程操作控制器(PLC)实现,通过轻量的触觉传感器获取物体的大小、形状、纹理及其他相关信息,然后执行适当的动作。

2、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领域,机器人可用于执行准确而安全的医疗手术。

在手术执行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感受到机器人的感觉反馈信息,如压力、松紧程度、切割力等。

这些感觉反馈信息有助于手术者更好的把握手术过程。

3、军事应用在军事应用上,机器人的力/触感反馈系统可被用于拟人化机器人,协助携带重物,或执行救援任务等。

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受到的力度向DAP指示器传递摔落、碰撞或从高处坠落的情况,DAP指示器会将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员。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姓名:陶凌云学校: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系别: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09电气自动化二班学号:90202218摘要:我们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

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

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

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

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

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智能机器人是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从事危险、复杂劳动的自动化机器,是集机械学、力学、电子学、生物学、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关键词:自我控制;中央计算机;智能自动化机器,目录第一章:绪论1.1引言 (1)1.2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 (2)1.2.1智能机器人现状 (2)1.2.2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机器人的分类2.1按功能分类 (4)2.1.1传感型 (4)2.1.2交互型 (5)2.1.3自主型 (6)2.2按智能程度分类 (7)2.2.1初级智能 (7)2.2.2高级智能 (8)第三章:智能机器人的设计3.1智能机器人结构组成 (9)3.2智能机器人系统及其软件结构 (10)3.2.1控制系统 (11)3.2.2驱动系统 (12)3.2.3系统软件结构 (13)第四章:智能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与语言4.1程序设计 (14)4.1.1直接示教方式 (14)4.1.2离线数据程序设计方式 (15)4.1.3机器人语言方式 (16)4.2程序设计语言 (17)第五章: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5.1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19)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全文总结 (20)6.2后期展望 (21)第一章绪论1.1引言一般将机器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医疗机器人力感觉装置控制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

医疗机器人力感觉装置控制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
采 集 到 的 力 信 息 得 出 相应 目标 转 矩 参 数 ,转 换 成 电机 所 需 要 电压 信 号 ,控 制 电机 的转 矩 输 出 。根 据 位 置 信 息 和 力信
息 的不 断 变 化 ,相应 地 ,电 机 不 断 地 改 变 输 出转 矩 ,但 是 这 种 改 变 必 须 在 一 个 伺 服 周 期 内 完 成 。 目标 转 矩 电 机 绕 组 为 感 性
无 刷 直 流 电 机 两 相 绕 组 通 电 时 的 等 效 电 路 如 图 2所
示 。其 中 为 绕 组 线 电 阻 , 为 绕 组 等 效 电感 ( = (J 2 , — M) ,£ 绕 组 自感 , 为绕组互感 ) ,e
即 电流 控 制 模 块 ,其 内部 结 构 如 图 5所 示 ,其 中 “ oq e T ru ” 为 转 矩 指 令 ,根 据 式 ( ) 可 以 调 整 所 需 电 流 的 大 小 , 2
电路 的响 应 法 则 解 得 电 流 的 变 化 方 程 .

C W m
—_ C vd — ・ _ { t c — d



如 式 ( )所 示 。 4 图 3 直 流无 刷 电机 转 矩 控 制 系 统仿 真模 型
… :
r H
( 4)
其 中 T lr 为 电 机 的 电 气 时 间 常 e / = 数 。 当 电流 i( 的 值 达 到 目标 值 U r t ) / 的 9 %时 , 即可 认 为 电 气 过 渡 过 程 已 8
构 。 其 右 下 角 为 无 刷 直 流 电 机 模 型 .在 此 可 以设 置无 刷 直
流 电机 的 参 数 ,主 要 包 括 定 子 电 阻 、定 子 电感 、转 子 磁 链 、梯 形 波感 应 电 动 势平 定 区 域 的 电角 度 、转 动 惯 量 等 电 图 2 无 刷 直 流 电 机 两 相绕 组 通 电时 的 等 效 电路 机 参 数 直 流 无 刷 电机 传 动 系 统 中 “ urn C nr l ”模 块 . C r t ot l r e oe

机器人四大系统组成部分

机器人四大系统组成部分

机器人四大系统组成部分机器人由驱动系统、机械系统、感知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1、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驱使机械系统运动的机构,一般由驱动装置和传动机构两个部分组成。

它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动力元件使机器人执行动作。

因驱动方式的不同,驱动装置可以分成电动、液动和气动三种类型。

驱动装置中的电动机、液压缸、气缸可以与操作机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与执行机构相连。

传动机构通常有齿轮传动、链传动、谐波齿轮传动、螺旋传动、带传动等几种类型。

2、机械系统机器人的机械系统是机器人赖以完成作业任务的执行机构,即指机器人本体,一般是一台机械手,也称操作器或操作手。

它可以在确定的环境中执行控制系统指定的操作。

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副或移动副)常称为关节,关节个数通常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形式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关节坐标式等类型。

出于拟人化的考虑,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被称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3、感知系统感知系统又称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能实时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及工作情况,并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定信息进行比狡后,调整执行机构,以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符合预定的要求。

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机器人本身的状态,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必要的本体状态信息,如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并将所测得的信息作为反馈信号送至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主要有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外部传感器则用来感知机器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或工作状况信息,使机器人的动作适应外界情况的变化,达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提高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常见的有力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指挥中枢,负责处理作业指令信息、内外环境信息,并依据预定的本体模型、环境模型和控制程序做出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器驱动执行机构的各个关节按所需的顺序、确定的轨迹运动,完成特定的作业。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
4.2 内 部 传 感 器
4.2.1 位置传感器 目前,机器人系统中使用的位置传感器一般是编码器。
编码器是将物理量转换为数字格式的设备。编码器在机器人 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功能是将位置和角度参数转换为数字量。 通过使用电接触、磁效应、电容效应和光电转换的机制可以 形成各种类型的编码器。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
电路板 光检测器 挡板 码盘 光源
外壳
LED 透镜
发射部分
码盘
发光二极管 比较器
A A
B B I I
信号处理电路
定位信号 处理电路
检测部分
Ucc 4
A 3
B 5
I 2
GND 1
图4-1 旋转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
1. 绝对型光电编码器 绝对型光电编码器具有绝对位置的记忆装置,可以测量旋 转轴或移动轴的绝对位置,因此它已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系统。 对于线性移动轴或旋转轴,在确定编码器的安装位置后,绝 对参考零位置就确定了。通常,绝对型光电编码器的绝对零 位的存储要依靠不间断的供电电源。目前,一般使用高效的 锂离子电池进型光电编码器的编码盘由几个同心圆组成,这些同 心圆可以称为码道,在这些码道上,沿径向顺序具有各自不 同的二进制权值。每个码道根据其权值分为遮光和投射段, 分别表示二进制0和1。与码道个数相同的光电器件分别与各 自对应的码道对准并沿码盘的半径直线排列,可以通过这些 光电器件的检测结果来产生绝对位置的二进制编码。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
4.1 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概述 4.2 内部传感器 4.3 外部传感器 4.4 传感器的选型 4.5 工业机器人典型传感器系统 思考题

机器人感知技术 第一章 机器人系统与感知

机器人感知技术 第一章 机器人系统与感知

应用
工业机器人
多关节机械手或 多自由度机器人
机器人系统
特种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家庭服务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空中飞行机器人 软体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
机器人定义及应用
汽车喷涂机器人通常是集成在工业产线上,采用多轴 机械臂的工业机器人单元,手臂有较大运动空间可做复 杂轨迹运动,腕部一般有多个自由度可灵活运动,可自 动完成漆料喷涂等工作。
卡雷尔·查培克(或 译为卡雷尔·恰佩克 )
机器人定义及应用
定义

美国机器人协会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
“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 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 系统”。
机器人定义及应用
应用
机器人系统 应用环境
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
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 仿人型机器人
机器人定义及应用
图1-11 德国不莱梅FRIEND系列第四代助老助 残机器人
机器人定义及应用
机器人结构和组成
机械部分
机器人系统
感知部分
控制部分
大脑
眼睛、耳朵、 触摸...
感觉
手臂、腿、 躯干...
躯体
控制部分
感知部分
视觉、听觉、 触觉...
机械部分
机器人结构和组成
机械部分
机械部分
机身 移动机构
车轮式、腿足式、履带式、步进移动式、蠕动式、混 合移动式、蛇形式
1、接收任务指令,或感知系统反馈信息; 2、控制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
机器人结构和组成
控制部分
任务规划
机器人示教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翻译机器所依赖的自动翻译技术包括语 音翻译和文字翻译,主要的关键技术有四个 方面:单词分析,语法分析,意义分析和文 理分析。
机器学习
人的智能是通过学习来获得进步的, 学习的能力是我们人类的自然属性。而人 工智能研究上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机器学习。 首先,我们要赋予“机器”一个最基 本的智能基础。这一智能基础就是专家系 统与问题求解系统。
步骤的安排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1、顺序模式
顺序模式就是一步一步来,做完一步再做下一步。编写程序的 时候,就是表示为执行完一个步骤,再按顺序执行下一个步骤。 其程序结构为顺序结构。
2、选择模式
选择,就是在不同的结果里确定一个,然后执行下一步的操作。 编写程序的时候,其程序结构为选择结构。
3、循环模式
灯和声音
外界信息
传感系统 信息转化 主控系统
下达命令
机器人工作过程图
运动动力系统
机器人的大脑—主控系统
可调电阻 传感器板接口 通用接口 9V电池接口 4.5V电池接口
开关接口 单片机
电机接口 下载接口
机器人的感官—传感系统
避障传感器功能及原理
跳线
轨迹识别传感器功能及原理
轨迹识别传感器
声音传感器功能及原理
1、左边有信号,右边也有信号的时候,动作为后退, 返回继续判断。
我们为何需要人工智能
一、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二、做人类做不好的事情 三、做对人类有危险的事情
人工智能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1. 模式别 模式,是指已经界定好的,用来供模仿的
一个标本或标准。模式识别就是指识别出这 个标本或标准。
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模式识别是指用“机器” 代替人类或帮助人类感知模式,也就是使一 个“机器”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 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模式识别主要需要建立的是语音识别和图像 识别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视觉或触觉的,
内部传感器则装入机器人内部。
如转角编码器,
内部传感器是用来确定机器人在其自身坐标系内的姿态位置的
如用来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力的通用型传感器。
外部传感器则用于机器人本身相对其周围环境的定位。
外部传感机构的使用使机器人能以柔性方式与其环境互相作用。 负责检验诸如距离、接近程度和接触程度之类的变量,便于机器
确实是机器人领域中一项活跃的研究和开发课题 。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使用内部传感器, 如为测量回转关节位置的编码器,和测量速度以控制其运动的测速计。 大多数控制器都具备接口能力,故来自输送装置、机床以及机器人本身 的信号,被综合利用以完成一项任务。
然而,机器人的感觉系统通常指机器人的外部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使机器人能获取外部环境的有用信息,可为更高层次的机器 人控制提供更好的适应能力, 也就是使机器人增加了自动检测能力,提高机器人的智能,
系统。如转角编码器,
从检测对象上看,机器人的传感器分属和。
内部状态传感器:机器人要感知它自己的内部状态,用以调整并控制机器人的行 动,就要检测机器人本身的坐标轴来确定其位置,
它通常由位置、加速度、速度及压力传感器组成内部传感器。,
外部状态传感器:机器人还要感知周围环境、目标构成等状态信息,要使机器人 对环境有自校正和自适应能力,就要检测外部环境信息,
人的引导及物体的识别和处理。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尽管接近觉、触觉和力觉传感器在提高机器人性能方 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但视觉被认为是机器人重要的感觉能力。
机器人视觉可定义为从三维环境的图像中提取、显示 和说明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也称为机器视觉或计算机视觉,
但是使用传感技术,使机器人在应付环境时具有较高 的智能,
复习
1. 什么是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 2. 交流伺服电机的优缺点有哪些? 3. 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子为什么通常做成鼠笼式? 4. 什么是调速范围? 5. 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6. 什么是数字控制系统? 7. 什么是超调量? 8. 什么是系统建立时间? 9. 什么是频带宽度? 11. 什么是稳态位置跟踪误差? 12. 什么是开关控制? 13. 什么是比例控制? 14. 什么是积分控制? 15. 什么是微分控制?
因此,传感器及其信息处理系统,是构成机器人智能的重要部分, 它为机器人智能作业提供决策依据。
一、机器人与传感器
2.机器人的感觉 触觉:作为视觉的补充,触觉能感知目标物体的表面性能和物理特性:柔软性、硬度
、弹性、粗糙度和导热性等。。 力觉:机器人力传感器就安装部位来讲,可以分为关节力、腕力和指力传感器。 接近觉:研究它的目的是使机器人在移动或操作过程中获知目标(障碍)物的接近程
。例如,利用超声测距装置测量一个点的响应。它是在一个锥形信息收集空间内测量靠近物 体的距离。
照相机是测量空间阵列信息最普通的装置。
对接触传感器也可进行相似的分类,接触传感器可以测定是否接触,也可测 量力或力矩。
最普通的触觉传感器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当它接触零部件时,开关闭合。一个简单的力传 感器,可用一个加速度仪来测量其加速度,进而得到被测力。
之一就是定位装置。
局部和整体位置信息都可能需要。 这种信息的准确度对确定机器人控制对策也是很重要的,
以及寻找目标等。 这些包括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局部及躯体位置传感
器和水平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 这种机器人属于智能型机器人,它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工业用材料运输车、军事哨兵,照顾病人、家务劳动、以 及平整草坪和真空吸尘等。
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
1.移动机器人的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所需要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传感器系统
动我们发现,
人类是通过五种熟知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触觉)接收外界信息的,
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这些分散的信息 进行加工、综合后发出行为指令,
调动肌体(如手足等)执行某些动作。
如果希望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则发现
大脑可与当今的计算机相当, 肌体与机器人的机构本体(执行机构)相当, 五官可与机器人的各种外部传感器相当。
多传感器、多信息融合系统与机器人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智能机 器人。
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
1.移动机器人的传感器 自主自导的移动机器人需要一些固定式机器人所不需要的特殊传
感器。 移动机器人对传感器的要求以及使用传感装置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从安全方面考虑非常有必要为移动机器人配备多个传感装置, 例如使机器人避免碰撞或利用传感器反馈的信息进行导引、定位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2.接触式传感器与非接触式传感器 另一种分类是根据传感器完成的功能来分类。 尽管还有许多传感器有待发明,但现有的已形成通用种类,如在机器人采集
信息时不允许与零件接触的场合,它的采样环节就需使用非接触传感器。
对于非接触的传感器的不同类型,可以划分为只测量一个点的响应和给出一个空间阵列或若 干相邻点的测量信息这两种
内部传感器:是用来确定机器人在其自身坐标系内的姿态位置,如用来测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力的通用型传感器。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使用内部 传感器,如为测量回转关节位置的编码器,和测量速度以控制其运动的测速 计。
外部传感器:则用于机器人本身相对其周围环境的定位。外部传感机构的使 用使机器人能以柔性方式与其环境互相作用。负责检验诸如距离、接近程度 和接触程度之类的变量,便于机器人的引导及物体的识别和处理。
这些传感器电可按用直接方法还是间接方法测量来分类。 例如,力可以从机器人手上直接测量,也可从机器人对工件表面 的作用间接测量。 力和触觉传感器还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宇式或模拟式,以及具他类 别。
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应用土壤是各种实用的多传感器系统,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对接触传感器也可以进行相似的分类, 接触传感器可以测定是否接触.也可测量力或力矩,
最普通的触觉传感器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当它接触零部件时, 开关闭合。
力或力矩传感器按牛顿定律公式,即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而力矩等于惯量与角加速度的乘积。 一个简单的力传感器,可用一个加速度仪来测量其加速度,进而 得到被测力。
机器人应用技术
复习
1. 什么是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 2. 交流伺服电机的优缺点有哪些? 3. 交流伺服电机的转子为什么通常做成鼠笼式? 4. 什么是调速范围? 5. 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6. 什么是数字控制系统? 7. 什么是超调量? 8. 什么是系统建立时间? 9. 什么是频带宽度? 11. 什么是稳态位置跟踪误差? 12. 什么是开关控制? 13. 什么是比例控制? 14. 什么是积分控制? 15. 什么是微分控制?
这些外部传感器通常包括触觉、接近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传感器。外部传感器则用于机器人 本身相对其周围环境的定位。
外部传感机构的使用使机器人能以柔性方式与其环境互相作用。 负责检验诸如距离、接近程度和接触程度之类的变量,便于机器人的引导及物体的识别和处理。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1.内部传感器与外部传感器 从安装上看,机器人的传感器可分为内部安装的和外部安装的,
机器视觉首先处理积木世界,后来发展到处理室外的现实世界,之后实用性的视觉系统出现了。 视觉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和图像理解。相对而言,图像理解技术还有待提高。
其他传感器:如磁传感器、安全用传感器和电波传感器等。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度将被测量(如位移、力、加速度、温度等) 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易于精确处理和测量的某种物理量(如 电量)的测量部件或装置。
机器人应用技术
第六章 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第一节 机器人传感技术 第二节 机器人内部传感器 第三节 机器人外部传感器 第四节 机器人的视觉系统 第五节 机器人传感器的选择
第一节 机器人传感技术
一、机器人与传感器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一、机器人与传感器
1.人与机器人的感官 研究机器人,首先从模仿人开始,通过考察人的劳
多传感器系统与机器人相结合,形成感觉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 感觉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的界限不是非常明确,
一般认为感觉机器人拥有一定的感觉,但只是低级的智能,没有 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只能在结构化的环境中从事简单的工作;
智能机器人其本身能认识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及其状态,它能根 据人给予的指令和“自身”认识外界的结果来独立地决定工作方 法,利用操作机构和移动机构实现任务目标,并适应上作环境的 变化。
一、机器人与传感器
2.机传感器处于连接外界环境与机器人的接口位置,是机器人获取信 息的窗口。
要使机器人拥有智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首先,必须使机器人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用传感器采集信息是 机器人智能化的第一步;
其次,如何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多个传感器获取的环境信息加以 综合处理,控制机器人进行智能作业,则是提高机器人智能程度 的重要体现。
如视觉传感器, 现在视觉和其他传感器巳被用在诸如:
带有中间检测的加工工程、有适应能力的材料装卸,弧焊和复杂的装配作业 等基本操作之中。
已经出现了一个由机器人视觉公司组成的新型产业。 。
二、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2. 另一种分类是根据传感器完成的功能来分类 尽管还有许多传感器有待发明,但现有的已形成通用种类,
其中外部件安装的是检测的是机器人对外界的感应,如视觉或触觉等,并不包括在机器人控 制器的固有部件之中;
而内部安装的传感器如转角编码器,则装入机器人内部,属于机器人控制器的一部分。
可见,无论从机器人的结构组成上看,从检测对象上看,还是从安装上看, 机器人都可以划分成两个大的分类: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根据一般传感器在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完整的传感器应包括敏感元 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电路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