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利弊分析
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中的不利影响分析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文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建成后将对我国的农业、水利、经济建设等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
但南水北调工程自提出之日也饱受社会争议,本文将从环境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以及面对南水北调当前的形式,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不利因素、建议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南涝北旱的状况,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此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以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以达到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为改变水文环境,破坏水文平衡众所周知,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因素,是由于亿万年来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所涉及的因素复杂多变,才得以渐渐形成了现在的自然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类的活动在有文明的几千年前得以扩大,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短短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人类用其所掌握的大机械对自然环境进行无休止的大规模改变,以达到“让自然适应人类”而非“人类适应自然”的目的。
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补充北方相对缺乏的水资源,但是北方缺水,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所决定,在南方,虽然有着长江、珠江、湘江、澜沧江等一系列大河,但是我们的水资源真的就很丰富吗?其实不竟然,所谓的丰富,其实只是相对而言罢了,南方虽然表面上看似水资源丰富,但实际上,南方对于水的消耗同样巨大,换而言之,那就是南方需要维持目前的水量甚至更多的水,才能维持现在的水量平衡。
我国南、北方同属夏季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冬季雨量减少,如此一来,南北方缺水在同一个时期,北方紧缺水的时候,南方也未能提供足够多的水来支持,如果所调水量过大,势必造成南方缺水了。
近几年来,南方城市缺水屡见于报端,而且呈逐年加剧状况,与此同时,南方大面积干旱此起彼伏,2010年,我国南南地区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涉及多个省份,影响空前严重,守着三峡大坝一系列水利设施的西南地区,却也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西南大旱折射出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对天然水的依赖和现在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南水北调虽然不会是此次大旱的“罪魁祸首“,但是众多专家学者给出了很多的人为影响因素也是影响此次大旱的重要原因。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优点和不足首先,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几大优点是:1. 改善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
中线工程通过调水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黄淮海平原,弥补了该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有力地解决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的不足。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线工程的实施,为沿线地区的农业、工业、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3.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中线工程能够通过跨流域调水,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将长江的水资源通过输水工程调入黄淮海平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的潜力,提高了利用效率。
4.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提供了华北地区必不可少的水资源保障,解决了该地区的缺水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减少了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 工程投入巨大。
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水利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投入资金巨大,工程造价高昂,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2. 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实施对原有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长江流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引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议和质疑。
3. 工程风险。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实施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包括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水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风险对工程的实施和后期的运行维护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改善地区水资源供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等,这些优点对于解决我国的水资源供给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工程投入巨大、环境影响、工程风险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了更好地发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作用,应该在保障工程质量和环保建设的前提下,加强工程技术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效果评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自2002年开工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在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生态修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从意义和效果两个方面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评估。
一、意义评估1. 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北方地区自然水源匮乏,地下水资源持续开采导致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水调解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工程建成后,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水资源保障,有效缓解了水源紧张的状况。
2.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中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很多工业和农业项目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得这些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国水资源的跨流域调剂,使得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通过引水调水,将水源从相对丰富的地区引往相对贫乏的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分配,提升了整体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4. 有效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把水输送到北方,更重要的是为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了机会。
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对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使得北方地区的湖泊、河流等水体恢复了生态平衡。
工程的实施还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二、效果评估1. 北方地区水资源保障效果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工程建成后,每年能向北京输送超过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众多北方城市和农田得以受益,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2. 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3.生态意义(1)改善xx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负面影响1、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
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3、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优缺点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优缺点南水北调工程的优点1.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华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但由于气候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地区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2. 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水资源的引入,南水北调工程将有助于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较丰富的水资源将有利于植被生长,减少土地沙漠化的程度,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当地气候和环境,同时也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华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水资源的增加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当地的农村收入;增加城市供水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为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扎实的基础,从而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 改善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能够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还可以从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引水至较为干旱的北方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整个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缺点1. 生态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水资源调配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同时也会对南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水、输水、补水等工程活动可能导致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工程费用高昂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工程范围广泛,涉及的设施设备复杂,施工难度大。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总投资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庞大的,而且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运营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这对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财政负担。
3. 冲击流域生态平衡南水北调工程引水的过程可能会对流域生态平衡产生冲击。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第一篇: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社会影响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洪水频发。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基于工程建设需要,如交通、水利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带动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带动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
弊:1.水电的经济投入南水北调仅西线工程静态投资就高达3040亿元(2000年价),总工程静态投资约5000亿。
2.工程沿线大量移民工作3.对少数民族居住区文化、宗教信仰的冲击。
西线一期工程涉及藏族群众聚居区,这些地区藏族同胞由于历史原因,迄今基本都信仰藏传佛教。
工程的实施对藏传佛教教义宣传内容产生冲击与影响,并进而引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反应。
经济影响利:1.有效解决严重缺水的局面缺水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安定。
南水北调可解决上述矛盾。
2.促进潜在生产力。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
3.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
弊:经济投入巨大生态影响利:1.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2.改善北方部分地区饮水质量弊:1.工程涉及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减少森林植被面积,植被涵养水能力减弱,干旱、沙漠、荒漠化的面积扩大 2.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造成影响使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给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带来不利影响第二篇: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社会影响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南水北调利弊分析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 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 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 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 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 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 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 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社会影响的弊端
一、水电的经济投入
南水北调仅西线工程静态投资就高达3040亿元 (2000年价),总工程静态投资约5000亿。 据不完全统计,南水北调仅对四川三大水电基地 损失装机容量671万kw、电量335.5亿kw•h。 大量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资源投入,而工程费效 评价却得出否定结果,必定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 生不利影响。
生态影响的弊端
一、工程涉及高原脆弱生态环境
以长江源头及上游生态环境为例,其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 森林植被面积由50年代覆盖率26%减少到1974年13.1%, 20世纪末的20年也是砍伐有增无减。 2. 植被涵养水能力减弱,如川西滇东北原始森林涵水力由 50年前的4000亿m³减少到如今的1000亿m³。 3. 干旱、沙漠、荒漠化的面积扩大,湖泊沼泽、草原面积 减少,冰川退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 线 工 程
西线工程 •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 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 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 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 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 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 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 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4级投资三班姓名:詹喜兴学号:
南水北调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全面缓解北方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
2、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
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3、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汉水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南方输水区而言,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汉水中下游饱受洪患之苦的数十万群众将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而受益。
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
4、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不利因素
1、大量移民的严重影响
大量的移民的安居问题以及移民以后的乐业问题,又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移民安置一是要安居,即盖房,二是要乐业,即种地,这两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开发与原有植被破坏,同时人类活动的污染物处理不当也会在库区造成新的面源污染。
2、增大了水源地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
调水的实施给水源地带来了更高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大部分本来就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要求迫切,伴随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有较大增长。
3、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使得区域河道渠网密度加大,从而引起单位水体所承受的污染密度加大,这必然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过程。
再者,由于上游被调水,下游的水量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使调水过程中水质下降。
4、严重影响了汉江中下游两岸的灌溉、航运
汉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湖北的富庶之地,更是国家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量的汉江水被调往北方后,虽然可解除洪水的威胁,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汉江中下游两岸带来灌溉、航运方面的不利影响。
5、传染病的传播、物种的迁移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给受水地区引发多种传染病,这是因为在调
水过程中某些有害的物质、化学元素、病毒及微生物,其总量因冲刷而减少、其危害因拮抗作用得以缓解;或者因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其总量因淤积而增加、其危害因协同作用而强化,长期作用会导致受水地区的水质、土壤、生物(食物)和人群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以病毒、病菌和微生物流行传播的伤寒、疟疾、脑膜炎、血吸虫病、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危害人群的身体健康。
6、影响了长江口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还会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是因潮汐活动所致的、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长江入海水量关系较大,多发生于12月至次年4月长江的枯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