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缺损分型35页PPT
合集下载
髋臼骨缺损分型 ppt课件

PPT课件
21
Paprosky分型
• 髋臼旋转中心上移:提示骨缺损累及髋臼顶及前、后柱 • 坐骨骨溶解:提示髋臼后柱骨缺损同时有髋臼后壁骨缺损 • 泪滴骨溶解和假体越过 Kohler 线:提示髋臼内侧骨缺失
PPT课件
22
Paprosky分型
Paprosky I型
中心上移:无 坐骨骨溶解:无 泪滴骨溶解:无 Kohler 线:完整
特点:髋臼半球内少量骨缺损
PPT课件
23
Paprosky分型
Paprosky IIA型
中心上移:<3cm 坐骨骨溶解:无 泪滴骨溶解:轻 Kohler 线:完整
特点:轻度上移 包容性骨缺损
PPT课件
24
Paprosky分型
Paprosky IIB型
中心上移:<3cm 坐骨骨溶解:轻 泪滴骨溶解:轻 Kohler 线:完整
12
AAOS分型 — IV型
IV型: 累及髋臼的前柱和后柱 骨盆的连续性中断——是指骨缺 损从前柱扩展到后柱 ,而将髋臼 分成上、下两半 ,造成骨盆结构 不稳定
PPT课件
13
• AAOS分型 — V型
骨缺损为关节融合——真臼确立较困难
PPT课件
14
AAOS分型
• 提醒:I、II型
• 不足:没有涉及骨缺损的量,不能很好地 反映骨缺损的程度和残余骨量对髋臼假体 的支持能力
• Ⅲ型:节段型与腔隙型骨缺损并存 • Ⅳ型:累及髋臼的前柱和后柱,导致骨盆的连续性中断 • V型 :骨缺损为关节融合
PPT课件
9
AAOS分型 — I型
I型 节段型骨缺损
髋臼半球形支持结构缺损
中央型:内侧壁缺损
髋臼骨折的分类与治疗ppt

仰卧位 适应于: 前壁骨折 前柱骨折 横行骨折 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 双柱骨折
优点: • 与Langer氏皮纹平行,手术疤痕小美观 • 臀肌未剥离,术后功能恢复快 • 几乎无HO,关节活动满意 • 不切开关节囊,手术创伤小 • 易于显露和固定作为髋臼延伸段的髂骨骨 折,有利于髋臼的解剖复位
Company name
方便 风险小 易掌握 方便复位 方便安放钢板
Company name
三个位置X线片
髋臼骨折分类
• Letournel分类(简单+复杂骨折) • Tile分类 • AO分类
髋臼骨折的治疗
•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Company name
关闭手机 心态归零
课堂要求
遵守时间
积极参与
不要大声喧哗
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境卫生
课间要求 课后要求
保持礼仪 注意安全
髋臼骨折分类
Company name
Letournel分类
简单骨折
后壁 后柱 前壁 前柱 横行
复杂骨折
T形 后柱+后壁 横形+后壁 前柱(壁)+后半横形 双柱
Company name
后壁骨折
后柱骨折
前壁骨折
前柱骨折
横形骨折
T形骨折
后柱+后壁骨折
横形+后壁骨折
前柱(壁)+后半横形骨折
双柱骨折
Tile分类
髋臼骨折治疗
Company name
保守治疗
适应症:
• • • • • 有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医疗禁忌症者 局部感染 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髋关节稳定、头臼对合关系好的骨折 发生二次对合的双柱骨折
髋臼缺损分型

第三部分
观察这部分髋臼翻修病例的临床效果包 括:1 对比术前术后评分
2并发症 3 假体在位率 4 分析失败原因 5比较不同分型之间的疗效对比。
应用CT/3D打印评估髋臼缺损进一步评估缺 损类型
优势及创新:1 骨盆X线片对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检测灵敏度低
2术前了解需要准备多少自体或异体骨或必须植入多大的植体才能重建缺损。
2个非专业人员 2个专业人员观察25例 髋翻修的X线片,2周后重复,比较观 察者内部及组间的一致程度
评价的文章
先基于X线提出一种新分型-2010年
32个髋臼成分进行了X光片检查 在髋臼一侧,并将骨丢失分类为极少
或明显。完整性描述了髋臼支撑结构 的连续性,包括上壁,前壁,后壁, 中央壁或中间壁。 由3位外科医生分别在2次场合进行评 估,并计算观察者之间可靠性。
A 内壁完整 B 内壁不完整 II型缺损髋臼环不连续,边缘缺损需要垫块。 A 缺损位置在上壁(10到2点钟方向) 有可能会造成髋臼上移 B 缺损位置在后壁(2到5点钟方向)后壁缺损后柱尚存 C缺损位置在前壁(7到10点钟方向)前壁缺损前柱尚存 III型骨盆不连续 A 前柱断开 B 后柱断开 C 前后柱均断开
Gustilo Classification -1988年
该系统是使用42个骨盆AP和髋的侧位 X光片设计的。
I型缺损是在最小的空洞增大伴随着骨 水泥-假体界面松动的情况下出现的。
在II型缺陷中,壁变薄但未穿孔,并 且易于松动。
III型缺陷仅显示局部壁缺陷。 在IV型中可见大量缺陷和塌陷,其中2
髋臼缺损各分型系统及其评 价
Paprosky分型-1994年
材料和方法
髋臼缺损分类系统基于1 完整髋臼边 缘的存在与否
髋臼骨折汇报ppt课件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帮助患者逐步适应社会 生活,如购物、出行等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髋臼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详细解释了髋臼骨折的概念,以及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包括按骨折线方向、骨折移 位程度等分类方法。
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介绍了髋臼骨折的诊断方法,如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非手 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3
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关 节僵硬和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05
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训练重要性
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骨折愈合
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愈合质量。
恢复关节功能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提高关节功 能。
诊断方法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 线及移位情况;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及周围组织 的损伤情况。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 合判断。
02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X线检查
01
02
03
前后位X线片
观察髋臼前后缘、臼顶及 股骨头的情况,初步判断 骨折类型。
髂骨斜位X线片
后方入路
适用于后方或后下方的髋臼骨折,可减少对前方血管神经的干扰。
联合入路
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或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 以充分显露骨折端并处理合并伤。
内固定物选择及放置
内固定物选择
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克氏针等。
内固定物放置
帮助患者逐步适应社会 生活,如购物、出行等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髋臼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详细解释了髋臼骨折的概念,以及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包括按骨折线方向、骨折移 位程度等分类方法。
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介绍了髋臼骨折的诊断方法,如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非手 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3
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关 节僵硬和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05
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训练重要性
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骨折愈合
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愈合质量。
恢复关节功能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提高关节功 能。
诊断方法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 线及移位情况;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及周围组织 的损伤情况。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 合判断。
02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X线检查
01
02
03
前后位X线片
观察髋臼前后缘、臼顶及 股骨头的情况,初步判断 骨折类型。
髂骨斜位X线片
后方入路
适用于后方或后下方的髋臼骨折,可减少对前方血管神经的干扰。
联合入路
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或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 以充分显露骨折端并处理合并伤。
内固定物选择及放置
内固定物选择
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克氏针等。
内固定物放置
髋臼骨缺损分型

• AAOS分型 — V型
骨缺损为关节融合——真臼确立较困难
AAOS分型
• 提醒:I、II型 • 不足:没有涉及骨缺损的量,不能很好地 反映骨缺损的程度和残余骨量对髋臼假体 的支持能力
Paprosky分型系统
1990年AAOS年会上提出全髋关节 翻修骨缺损评估的Paprosky分型法 1994年正式发表*
Paprosky分型
*段王平 ,卫小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型.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 2007 (13),156-157
Paprosky分型
主要标志: 1.旋转中心上移程度
2.坐骨骨溶解
3.泪滴骨溶解 4.髋臼相对于 Kohler 线的位置变化。
主 流
AAOS分型
Paprosky 分型
一.AAOS分型
• AAOS分型是文献中最常用的髋臼骨缺损分 型系统 • 根据髋臼骨缺损的形态及位置进行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acetabular defects according to AAOS system
• I型 节段型骨缺损:指髋臼半球形支持结构缺损,包括内侧壁 周围型(上部、前部、后部) 中央型(内侧壁缺失) • Ⅱ型 腔隙型骨缺损:髋臼骨性包容结构缺损,不累及支持结构 周围型(上部、前部、后部) • Ⅲ型:节段型与腔隙型骨缺损并存 • Ⅳ型:累及髋臼的前柱和后柱,导致骨盆的连续性中断 • V型 :骨缺损为关节融合
包容性缺损:又称腔性缺损 ,指髋 臼腔骨性结构的容量性丢失 ,但髋臼 壁和髋臼柱完整。 非包容性缺损:又称节段性缺损 , 指髋臼的支撑半球 (包括髋臼内侧 壁 )的任何一部分的完全性缺失
AAOS分型 — IV型
髋臼骨折PPT幻灯片课件

2
目录CONTENT
髋臼解剖
骨折分型
治疗方法
临床病例
结论·
3
01
髋臼解剖
4
髋臼解剖
髋臼为一个不完全的半球形窝,髋 臼窝由两个骨性支柱组成,组成“Y” 形。 前柱组成:髂嵴,髂棘,髋臼前半 和耻骨。 后柱组成:坐骨,坐骨棘,髋臼后 半和形成坐骨切迹的密质骨。 臼顶为支持股骨头的关节面负重区,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目的均在于解剖 修复臼顶及其下方的股骨头的同心 圆复位。
缺 点不能直视关节面,属于间接复位。不能显 露后壁和后柱。因此不能用于后方结构的骨折, 超过3周的骨折,该入路的显露范围略显不足。伴 随腹胀、肠梗阻时,可造成腹壁紧张,为该入路 的相对禁忌证。
风 险可能导致股外侧皮神经、股血管、股神经 等结构的损伤,扩大显露范围还可能造成闭孔神 经和血管损伤。
32
改良STOPPA入路
后壁后柱简单型后壁骨折25髋臼骨折分型10简单型后柱骨折35髋臼骨折分型11简单型前壁骨折12髋臼骨折分型12简单型前柱骨折35髋臼骨折分型13简单型横形骨折519髋臼骨折分型14复杂型后柱后壁骨折34髋臼骨折分型15复杂型横形后壁骨折20髋臼骨折分型16复杂型t型骨折7髋臼骨折分型17复杂型前柱壁后半横形骨折7髋臼骨折分型18复杂型双柱骨折23髋臼骨折分型19髋臼骨折治疗方法0320髋臼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除患者基本情况外主要根据骨折类型和形态进行选择
Stoppa入路最初是用于修补治疗难治性腹股 沟疝及切口疝的手术入路,源于法国医生 Stoppa, Hirvensalo首先将它引入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 疗中 1994年Cole报道描述了改良Stoppa入路治疗 髋曰骨折。
31
改良STOPPA入路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精品PPT课件

28位病人中其中15位病人的年龄在5-15岁, 跛行、疼痛和疲劳感是特征性症状。
另外13位病人年龄为16-46岁,其中6位被 确诊为骨性关节炎。
LeScolan首次提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诱发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论点。
4.1939年,Weberg通过测量CE角将髋关节
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数据化。他认为正常 的CE角>25º,24-20º为可疑发育不良, CE角<20º为肯定发育不良。通过对17位 CE角<20º但是没有骨性关节炎的病人进行 随访发现,经过4-28年之后所有病人都发 展为骨性关节炎。而且其关节炎的程度与 CE角的减少程度成正比。
这一分型对于选择何种手术有临床指导意义。
生物力学特点:
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主 要是髋臼顶的髋臼骨骺发育延迟所致。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正常步行时 可承受相当于人体重的3倍负荷,如跳跃时则 承受体重的5.5倍。
曾对7-14岁正常儿童与髋臼发育不良儿 童,通过计算机应用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 了髋关节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正常儿童髋 关节受力股骨头平均为226.8N/cm2,髋臼 为210.5N/cm2,即髋关节承受200N/cm2 的压力。
3.1924年,LeScolan将28位髋臼发育不良和髋关 节半脱位的病人的髋关节畸形分为五组: (1)髋臼浅,不伴有半脱位; (2)臼顶很窄,伴有轻度半脱位; (3)相对正常形态的髋臼顶,但是明显倾斜; (4)髋臼不仅窄,同时有倾斜,股骨头轻度变平 伴有半脱位; (5)臼顶几乎不存在,股骨头松弛,半脱位。
髋臼发育不良 (acetabular dysplasia)
髋臼发育不良
一.概念 是指由于髋臼先天发育缺陷造成髋臼对股
骨头的覆盖不良,主要表现为髋臼外上方和 前方缺损,髋臼变浅,髋关节中心外移。可 以伴有髋关节不同程度的半脱位,但是从关 节结构来讲其股骨头仍然在真性髋臼内。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 PPT

14
翻修原则
➢ PaproskyII型:颗粒状植骨+非骨水泥臼杯 ➢ PaproskyIII型: 颗粒植骨+多孔非骨水泥臼杯或颗粒植 骨+Roof Ring 或 Cage +异体结构骨移植+骨水泥PE臼
15
翻修原则
I型 II型 IIIA型
IIIB型
半球形生物杯± 植骨 有时使用超大杯
- 半球形生物杯+植骨 - 超大杯
19
病例二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前后柱、臼顶骨量尚存——颗粒植骨+多孔非骨水泥髋臼
20
病例二
术后
术后6月
术后1年
术后2年
术后3年
病例三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22
病例三
前后柱、臼顶骨量尚存,植骨后可为非骨水泥臼杯提供三点固定
23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 Cage/Roof Ring
16
髋臼翻修成功的要点
• 重建骨缺损—非包容性 — 包容性 • 初始稳定固定 • 远期稳定——移植骨成活,生物性固定 • 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17
病例一 Paprosky II型骨缺损
➢ 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多孔非骨水泥臼杯+多枚螺钉固定
18
病例一
术后
术后1年
螺钉孔增强了 垫块的匹配合 适性的可视和 可评估性
内径实现与杯 的精确匹配
螺钉孔截面优化 与Pinnacle杯系 25
多种固定方式
26
Paprosky IIIB型骨缺损
髋臼顶、前后柱不能提供支 撑——打压植骨+ Cage+ 骨水泥臼
27
病例四 Paprosky IIIB型骨缺损
翻修原则
➢ PaproskyII型:颗粒状植骨+非骨水泥臼杯 ➢ PaproskyIII型: 颗粒植骨+多孔非骨水泥臼杯或颗粒植 骨+Roof Ring 或 Cage +异体结构骨移植+骨水泥PE臼
15
翻修原则
I型 II型 IIIA型
IIIB型
半球形生物杯± 植骨 有时使用超大杯
- 半球形生物杯+植骨 - 超大杯
19
病例二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前后柱、臼顶骨量尚存——颗粒植骨+多孔非骨水泥髋臼
20
病例二
术后
术后6月
术后1年
术后2年
术后3年
病例三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22
病例三
前后柱、臼顶骨量尚存,植骨后可为非骨水泥臼杯提供三点固定
23
Paprosky IIIA型骨缺损
- Cage/Roof Ring
16
髋臼翻修成功的要点
• 重建骨缺损—非包容性 — 包容性 • 初始稳定固定 • 远期稳定——移植骨成活,生物性固定 • 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17
病例一 Paprosky II型骨缺损
➢ 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多孔非骨水泥臼杯+多枚螺钉固定
18
病例一
术后
术后1年
螺钉孔增强了 垫块的匹配合 适性的可视和 可评估性
内径实现与杯 的精确匹配
螺钉孔截面优化 与Pinnacle杯系 25
多种固定方式
26
Paprosky IIIB型骨缺损
髋臼顶、前后柱不能提供支 撑——打压植骨+ Cage+ 骨水泥臼
27
病例四 Paprosky IIIB型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