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3阶段测试题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6034145930259568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6034145930259568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判断(A对,B错)1.工业三要素是资金、人才、技术.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答案:B A单选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A执行机构B动力源C固定其它部件D主操作功能2、下列哪一项是机电一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B自动信息处理C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D以机械联结为主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电子装置B控制装置C驱动装置D机械装置答案:C B A问答题1、在机械工业中微电子技术应用有哪些方面,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巡检传感或控制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3)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4)节约材料5)节能降耗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器件微型化;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一体化;机电产品体小、性优、价廉。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物质、能量、信息(工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3、机械电气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区别机械电气化–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用电气传动–机械电气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电磁学,输配电)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4、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五个方面,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行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力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56、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支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是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控制基础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的基础,处理速度,可靠抗干扰自动控制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控制,关系着系统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伺服传动技术:动力和运动控制实现包括电,液,气的伺服传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基础技术涉及产品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表现为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改善性能,提高可靠性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分解与技术实现、系统总体综合与接口技术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判断(A对,B错)1、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心内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A试题及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A试题及参考答案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工业三大要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滚珠丝杠副的结构类型可以从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区分。

4.齿轮传动部件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换器。

5.对滚动导轨副的基本要求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使用微型计算机对步进电动机进行控制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7.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常使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等作为显示器。

8.导轨变形一般有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变形。

9.常见的导轨截面形状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

10.导轨常用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塑料等。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导轨副
12.导向精度
13.稳定性
14.运动参数
15.公称直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机电一体化产品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那些功能?
18.试述旋转支承的种类及基本要求。

19.简述步进电动机的特点及其种类。

第 1 页共 2 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期末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期末试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考试复习题选择题:1.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2.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3.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 )A.内循环插管式B.外循环反向器式C.内、外双循环D.内循环反向器式4.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10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 )A.100mmB.20mmC.10mmD.0.1mm5.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6.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

A.大于B.大于等于C.等于D.小于7.某4极交流感应电动机,电源频率为50Hz,当转差率为0.02时,其转速为( )A.1450[r/min]B.1470[r/min]C.735[r/min]D.2940[r/min]8.右图称( )A.直流伺服电动机调节特性B.直流伺服电动机机械特性C.直流伺服电动机动态特性D.直流伺服电动机调速特性9.计算步进电动机转速的公式为( )A. B.T sm cos C. D. 180°-10.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 s(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定11.已知f(t)=a+bt,则它的拉氏变换式为( )A.+bB.C.D.12.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 )使得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A.位置和加速度B.速度和加速度C.位置和速度D.位置和方向13.图示利用继电器触点实现的逻辑函数为( )A.(A+)·(+B)B.A·+·BC.(A+B)·(+)D.A·B+·14.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 )A.1个条件B.2个条件C.3个条件D.4个条件13.机械系统的刚度对系统的主要影响表现为()等方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1-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a、机械本体: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b、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

c、传感与监测系统: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监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

d、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运算和决策,以对产品的运行施以按照要求的控制,实现控制的功能。

e、执行装置: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1-3、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1-4、机电一体化产品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功能水平和和附加值,它为开发者、生产者和用户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1-7、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支撑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系统总成技术。

1-8、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人格化、自适应化。

第2章2-1、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低摩擦、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响应速度快、传动转矩大、高谐振频率以及与伺服电动机等其他环节的动态性能相匹配等要求。

2-2、丝杆螺母机构的传动形式及其特点:a、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b、丝杆转动、螺母移动;c、螺母转动、丝杆移动;d、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e、差动传动。

2-3、滚珠丝杆副的组成及特点:由丝杆、螺母、滚珠和反相器四部分组成;具有轴向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答案汇总(完整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答案汇总(完整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考试资料1.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总称。

2.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3.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流程:(1)根据目的功能确定产品规格、性能指标(2)系统功能部件、功能要素的划分(3)接口的设计(4)综合评价(5)可靠性复查(6)试制与调试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1)机电互补法: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

(2)结合法: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

(3)组合法:将用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6.机电一体化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是没有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系统。

(2)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机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3)变异性设计: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7.机电一体化设计程序:(1)明确设计思想(2)分析综合要求(3)划分功能模块(4)决定性能参数(5)调研类似产品(6)拟定总体方案(7)方案对比定型(8)编写总体设计论证书8.设计准则: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

9.设计规律:根据设计要求首先确定离散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研究其相互间的物理关系这样就可根据设计要求和手册确定其结构关系,最终完成全部设计工作。

10.绿色设计: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使用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所产生的副作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模拟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模拟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模拟试卷1一、判断题:14个题,每小题2分,合计28分。

1.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

【A.】√【B.】×2. 无论哪类系统(或产品),其系统内部都必须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操作功能(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构造功能。

【A.】√【B.】×3.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通过提高系统的阻尼能力不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A.】√【B.】×4. 滚珠丝杠副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要求本身单一方向的传动精度较高以外,还对其轴向间隙有着严格的要求,从而保证其反向的传动精度。

【A.】√【B.】×5. 模拟式传感器输出是以幅值形式表示输入位移的大小,如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等。

【A.】√【B.】×6.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一般是将被测的电物理量转换成非电参量。

【A.】√【B.】×7. 直流伺服电动机稳定性高是指转速随转矩的增加而保持不变。

【A.】√【B.】×8. 工业控制计算机、各类微处理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数控装置等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核心和智能要素。

【A.】√【B.】×9.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多数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

【A.】√【B.】×10. 在串联机器人机械系统中,电动驱动器可以直接驱动负载。

【A.】√【B.】×11. 并联机构是一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机构通过运动副,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开环机构。

【A.】√【B.】×12. FMS尽管具有高柔性,但是这种柔性仍然限于特定的范围,如加工箱体零件的FMS不能用于加工旋转体、冲压件等。

【A.】√【B.】×13. 加工系统在FMS中就像人的大脑,是实际完成改变物性任务的执行系统。

【A.】√【B.】×14. 非接触式测量不仅避免了接触测量中需要对测头半径加以补偿所带来的麻烦,而且可以对各类表面进行高速三维扫描。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多选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多选题

1.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目前常用的有基于()等多种类型的控制系统。

A.单片机B.单板机C.普通PC机D.工业PC机E.PLC [正确答案]:ABCDE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过程包括()。

A.确定系统的整体控制方案B.确定控制算法C.选择微型计算机D.系统总体设计E.软件设计F.系统调试[正确答案]:ABCDEF3.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执行元件有()基本要求。

A.惯量小、动力大B.体积小、重量轻C.便于维修、安装D.宜于计算机控制E.体积大、动力大[正确答案]:ABCD4.总体来讲,控制系统的设计要遵循()步骤。

A.确定系统的总体方案B.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算法C.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D.软件设计E.传感器的选型[正确答案]:ABCD5.以下( )是工控机与商用PC机之间的不同点。

A.能够提供各种数据实时采集和控制B.能够安装在机械结构里面,和机器成为一体C.能够和被控制对象的传感器、执行机构直接接口D.能够在苛刻的工作环境中可靠运行E.在计算和界面设计上没有不同[正确答案]:ACD6.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相比具有()重要特征。

A.面向特定应用B.高度密集C.程序可擦写D.生命周期短E.生命周期长7.建立传递函数这样的数学模型步骤为()。

A.第一步确定各系统的输入、输出量B.第一步是按信号的传递顺序遵循运动规律写出各环节微分方程C.第二步是进行拉斯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D.第二步是确定各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E.第三步是进行拉斯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F.第三步是按信号的传递顺序遵循运动规律写出各环节微分方程[正确答案]:ADE8.齿轮侧隙调整法中()能自动补偿间隙。

A.偏心套调整法B.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C.轴向垫片法D.轴向压簧错齿调整法E.双螺母螺纹调整法[正确答案]:BD9.传感器由()组成。

A.敏感元件B.转换器件C.信号调节电路D.辅助电源E.集成电路[正确答案]:ABCD10.机电一体化产品产品概念设计包含()流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机电⼀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中国⽯油⼤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机电⼀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第⼀章绪论判断(A对,B错)1.⼯业三要素是资⾦、⼈才、技术。

2.机电⼀体化系统的执⾏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

答案:B A单选1、机电⼀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A执⾏机构B动⼒源C固定其它部件D主操作功能2、下列哪⼀项是机电⼀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B⾃动信息处理C⽀撑技术是电⼯技术D以机械联结为主3、机电⼀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项()A电⼦装置B控制装置C驱动装置D机械装置答案:C B A问答题1、在机械⼯业中微电⼦技术应⽤有哪些⽅⾯,及其对机电⼀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参数进⾏巡检传感或控制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作程序的控制3)⽤电⼦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4)节约材料5)节能降耗对机电⼀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器件微型化;可靠性⾼;抗⼲扰能⼒强;结构⼀体化;机电产品体⼩、性优、价廉。

2、机电⼀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物质、能量、信息(⼯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3、机械电⽓化与机电⼀体化的区别机械电⽓化–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电⽓传动–机械电⽓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撑技术是电⼯技术(电磁学,输配电)机电⼀体化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动检测,⾃动显⽰,⾃动记录,⾃动信息处理,⾃动调节控制,⾃动诊断,⾃动保护4、简要说明机电⼀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五个⽅⾯,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5、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表现哪些⽅⾯?6、机电⼀体化的关键⽀撑技术有哪些?它们的作⽤如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理论基础和⽅法论,具体来说有六个⽅⾯的关键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是⾃动化、智能化、闭环控制基础信息处理技术:控制的基础,处理速度,可靠抗⼲扰⾃动控制技术:核⼼是计算机控制,关系着系统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伺服传动技术:动⼒和运动控制实现包括电,液,⽓的伺服传动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基础技术涉及产品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规格化表现为减轻重量,缩⼩体积,提⾼精度,改善性能,提⾼可靠性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总体设计和接⼝设计;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分解与技术实现、系统总体综合与接⼝技术第⼆章系统总体设计判断(A对,B错)1、产品的功能、原理、结构设计,是机电⼀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核⼼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3阶段测试题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五章至第七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直流伺服电机的速度数字控制方法通常是()。

A、脉宽调制B、频率调制C、幅值调制D、相位调制2、伺服系统的稳定性仅和系统的()有关。

A、输入信号B、输出信号C、干扰信号D、固有参数3、在半闭环位置伺服系统中常用光电编码盘测量电机转速和()。

A、扭矩B、电流C、温升D、角位移4. 在开环伺服系统中,传动系统的间隙会带来()。

A、不稳定B、死区误差C、超调D、阻尼5、系统的刚度越大、惯量越小,则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定6、控制器中的微机目前常用的有可编程控制器、()和工控机。

A、PCB、单片机C、PLCD、IPC7、脉冲传递函数是用于描述()的数学模型。

A、线性系统B、离散系统C、非线性系统D、镇定系统8、步进电机的启动转矩随启动频率升高而()。

A、增大B、不变C、降低D、不定9、关于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区别在于传感器检测位置不同B、前者精度高,后者精度低C、两者没有区别D、前者难以实现,后者易实现10、关于步进电机驱动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斩波限流驱动电路往往采用较低的单电源供电B、高低压驱动电路效率高C、斩波限流驱动电路出力大、功耗小、效率高D、单电源驱动电路出力大、功耗小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伺服系统的误差有()。

A、稳态误差B、静态误差C、随机误差D、动态误差2、步进电机的控制要考虑()。

A.启动过程升速控制B.低转速控制C.停止过程降速控制D.使电机连续工作3、直流伺服电机的动态特性主要受()的影响。

A、动态误差B、机械惯量C、跟踪误差 D、电磁惯量4、采用冗余技术提高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常用冗余系统结构有()。

A、混联结构B、并联结构C、后备结构D、串联结构5、进行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充分条件是()。

A、可选择性B、灵活性C、互补性D、等效性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你认为对的打“√”,错的“×”,不需要改错。

)1、一个节拍的控制脉冲控制步进电机使得执行器获得的相应运动量称为步距角。

()2、在伺服系统中负载等效惯量大于执行元件的惯量才能获得较好的动态特性。

()3、系统总体技术是系统工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4、步进电机单双相轮流通电时电机具有较大负载能力。

()5、性能指标对产品结构有影响,但对设计方法没有影响。

()四、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伺服系统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系统。

2、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伺服系统的要求是稳定性、精度和。

3、开环伺服系统中无元件、结构简单,但精度低;闭环伺服系统直接对输出量检测和反馈,精度高,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4、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又称为。

5、假如反馈控制系统中各环节都是理想的,没有惯性、、刚度为无穷大,则系统为一阶系统。

6、步进电机的斩波限流驱动电路的恒流原理是对电机绕组 闭环控制。

7、系统的 越小,响应速度越快,但振荡趋势越大,系统稳定性变差。

8、由丝杆螺母机构的综合拉压刚度的变化引起的的误差称作 。

9、设计闭环伺服系统首先要保证系统的 。

10、选择电动机的主要依据参数是负载 。

五、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步进电机常用哪几种驱动电路?试比较性能。

2、请画出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的数控工作台半闭环伺服系统的系统框图。

3、何谓镇定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简述伺服电机选择的基本步骤。

5、一个五相步进电机,其转子齿数为100,当采用单相双相轮流通电时,步距角是多少? 6、试画出微型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

六、简单应用题(本题共2题,共15分) 1、二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设k 1=4,k 2=10,T=0.001,求系统固有频率,阻尼比。

(8分) 2、在一个机电系统中要求控制器输出一路脉冲作为步进电机基本控制脉冲,1)说明脉冲的产生方法; 2)说明步进电机变速控制方法。

(7分)七、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给出伺服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2、如图所示的机电传动系统,减速机构为两级减速箱,已知齿轮齿数之比z 2/z 1=3,z 4/z 3=5, 减速机构的效率ηc =0.90,各齿轮的惯量分为J1=20kgm 2,J2=70kgm 2,J3=40kgm 2, J4=200kgm 2,电动机的惯量Jm = 300kgm 2,负载惯量JL=450kgm 2,负载转矩T 2=480Nm , 试求:1)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负载转矩Tz ;(5分)2)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系统惯量Jz (5分)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2、D3、D4、B5、A6、B7、B8、C9、A 10、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D2、A C3、BD4、B C5、CD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2、×3、√4、√5、×四、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闭环控制2、快速响应性3、检测反馈 4、Z传递函数 5、没有阻尼6、电流7、阻尼8、定位误差 9、稳定性 10、转矩五、简答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步进电机的常用驱动电路有三种:单电源驱动电路、双电源驱动电路、斩波限流驱动电路。

单电源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电流波形差、效率低、出力小,主要用于速度低的小型步进电机。

双电源驱动电路:和单电源驱动电路相率高、功耗小、出力大,目前广泛采用。

2、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的数控工作台半闭环伺服系统是一个位置伺服系统,组成环节有比较器、控制器K1 、驱动器K2 、直流电机G1(s)、G2(s)、转速测量反馈环节Kw、位置测量反馈环节Kp,检测元件检测电机轴,因此闭环内不包含其它机械系统。

其系统框图如下:3、镇定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是控制系统按系统输出类型分类的三种控制系统。

镇定控制系统的输出为常量,在外界干扰作用下控制输出保持常量的系统,比如恒温、恒压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的输出可大范围跟随输入或反馈的指令变化,如雷达系统,位置、力等伺服系统等。

程序控制系统的输出按预定程序变化,如机床数控系统,输入按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的加工程序,机床的工作即按程序被控制。

4、伺服电机选择的基本步骤:首先根据作用在电机轴上的转矩初选电机,然后验算功率、匹配转动惯量。

载转矩Td,二是启动或加速时作用于电机轴端的惯性转矩Tg,Tm=(Td+Tg)/η,η为传动效率,Tg=(Jm+Jd) ε,Jd是传动或执行机构等效到电机轴端的等效转动惯量,Jm是电机转动惯量,ε是电机角加速度。

惯量匹配按1/4≤ Jd/Jm≤1原则匹配。

5、一个五相步进电机,其转子齿数为100,当采用单相双相轮流通电时,步距角α=360/ZKM,Z转子齿数,K通电系数:单相双相轮流通电时为2,M为电机相数。

因此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步距角为0.36度。

6、微型机控制系统基本框图:进入、输出计算机的量需要经A/D(转换为数字量)、D/A(转换成模拟量),控制器是以软件为主的数字控制器。

六、简单应用题(本题共2题,共15分)1、解:由图可知系统传递函数为:S K T K S K T K s R s C 21211S 11S )()(•++•+=(2分)将上式换成标准形式:21221)()(K K S TS K K s R s C ++= 分子、分母除以T 得:T K K T S S T K K s R s C ///)()(21221++=(2分) 从式中:固有频率T K K n 21=ω=200(2分) 阻尼比T K K 21121=ξ=2.5 (2分)2、解: (1)如从8031的P1.0口输出脉冲(如图) (2分)脉冲信号产生方法:采用8031内部定时器,定时使P1.0口线轮流置“1”清“0”,置位和清零P1.0口线由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完成(2分)(2)调节脉冲频率就可调节步进电机转速,脉冲频率调节依靠改变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常数来完成。

(3分)七、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1)设计要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要点:选择控制方式、传动系统、初选执行元件、传感器等)(2分)(2)系统性能分析(要点:对方案进行分析,例如稳定性精度、快速响应性分析)(2分)(3)执行元件及传感器的选择(要点:根据负载的精度等、等效负载)(2分)(4)机械系统设计(要点:消除传动间隙、稳定精度、减小摩擦)(2分)(5)控制系统设计(1分)(6)系统性能重查(1分)(7)系统测试实验(8)系统设计定案2、解:Tz——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负载转矩Jz——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系统惯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